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好好和家人說話,究竟有多重要

01

好朋友蓉在美甲店裡做指甲, 中間進來一個電話, 因為不方便接聽, 蓉按了免提, 電話那端傳來一段低沉的男中音。

男:喂, 你在哪呢?

蓉:我在做指甲。

男:哦, 那一會有什麼安排嗎?

蓉;沒有啊, 做完回家了。

男:那麻煩你幫我把衣架上的兩件呢子大衣送去乾洗吧, 下周出差我應該會用到。

蓉:是一件深藍色和一件咖色的嗎?嗯。 我知道了。

男:那辛苦你啦, 沒事先掛了。

店裡的小妹好奇, 忍不住問蓉:“這是誰啊?你男朋友吧?”

蓉說:“哪是什麼男朋友啊, 這我老公啊, 都結婚十年啦。 ”

小妹大驚:“十年?!可據我所知, 身邊的老夫老妻們對這類家事, 不應是拿起電話就說, ‘喂!你在哪?早點把我衣服送去洗了!急等著用’。 ”

蓉笑著解釋說:“先生在生活中就是這樣一個溫文爾雅的男人。 從認識他起, 不管是對我, 還是對其他人, 一律是謙遜有禮的態度。 ”

不僅他如此, 他家裡人也這樣。 蓉說:“剛開始跟他家人打交道,

也有點不習慣。 ”

你幫他們隨手買點水果、收拾家務、做個小菜, 他們會說:“謝謝你哦, 麻煩你啦, 辛苦你啦。 ”

後來慢慢發現, 他們這樣說話, 並不是跟你客氣、拿你當外人。 而是就這樣的語言習慣, 不僅是對兒媳、對兒子, 包括對自己孫子, 都是這樣。

嫁給一個說話溫和的男人(家庭), 蓉說, 日子久了, 倒也發現其好處來。

第一是蓉自己的性格在發生改變, 以前脾氣火爆, 現在待人接物平和多了。 連她自己家人都說, 現在和她說話明顯比以前順暢舒服。

第二是和老公基本吵不起來。 家裡的那些問題, 有什麼是不能好好說話解決的呢?

第三是兒子在這樣的家庭下長大, 性格陽光活潑、健康開朗。 他說話也小紳士范兒十足,

在人群中從不畏生, 也懂得照顧別人, 這點很令家人欣慰。

02

懂得好好說話的家庭, 的確幸福感更強;而那些不幸的家庭, 日復一日的爭吵和矛盾, 多半也是由不好好說話開始的。

本來丈夫只是想讓妻子關一盞燈, 調節一下眼睛;一開口卻說成:你開那麼多燈幹嘛?不浪費電?!就不知道考慮下別人!

本來妻子只是想提醒丈夫:外面下雨了, 儘快收衣服;一個電話打過來, 卻成了質問:你在幹嘛?外面下雨都不知道?真不想事!

本來丈夫只是想建議妻子, 這條路上直行更安全;話到嘴邊卻成:怎麼隨便變道!不要命了嗎?撞上責任都是你的!你負得起嗎?

本來母親只是批評兒子, 考試可以更加認真和仔細;一張嘴成了:你這眼睛乾嘛用的?跟你爹一樣瞎!

明顯可見, 同樣的語義以禮貌、溫和、留有餘地、為對方設想的方式說出來, 收穫的是另一方的感激、體貼、關懷和實際行動;

而同樣的語義以簡單粗暴、上綱上線、指桑駡槐甚至人身攻擊的方式說出來, 收穫的則是對方的暴跳如雷、火線升級和拒不行動。

不僅是夫妻之間, 後者也更容易與外人發生是非口角。

前段時間, 駭人聽聞的武昌火車站砍頭事件, 起因只是一碗面漲了一塊錢?

而如果店老闆換一種平和的口吻, 說:“對不起, 春節開始因為原材料上漲, 我這也加價一元錢。 還沒來得及改動標牌, 請您理解”。 多半會相安無事。

可事實是, 這老闆盛氣淩人地說:“我說多少錢就多少錢, 吃不起別吃, 給老子滾!”結果遇上了同樣脾氣暴戾和性格偏執的吃客,

卻不想丟了性命。

不僅是成人之間, 未成年的世界裡也是同樣。

因為家有小娃, 我特別關注過多起校園霸淩案。 誠然, 這些施暴的孩子多半性格有問題, 但看那些似偶然被施暴者選中的不幸孩子, 卻都有著驚人的共性:

他們多半行為怪異或舉止另類(落單者最容易被攻擊), 要麼怯懦膽小或自卑孤僻(與父母完全零溝通), 要麼太過強勢或者太過軟弱, 要麼不會說話, 要麼一說話反而引爆對方……

03

對家人好好說話, 受益的不僅是夫妻雙方, 更是自己未成年的孩子。

我的好朋友妙妙, 從小出生在一個經常爭吵的家庭, 因此成年後的她, 情緒依然特別敏感。

她說自有記憶以來, 父母雖然相愛, 但幾乎從沒停止過吵架,怒吼、冷戰、甩頭而去的戲碼經常上演,一言不合就翻臉。有時候上一秒覺得很溫馨,下一秒立刻風雲突變。

所以她的性格特別脆弱,一直端著小心、察言觀色、活得戰戰兢兢,深怕一個不注意,跌落萬丈深淵。

並且長大後的她,說話方式也似乎複製了家人的模式。明明是友好的氛圍,內心裡是善意的想法,可話到嘴邊就換了一種說出的方式,引得周圍人敗興散去。

結婚後的她,不免和先生常常發生口角。某次和先生大鬧,看到女兒在旁嚇得抽泣,她忽然記起自己小時候的痛苦回憶,於是下定決心以絕對的清醒和克制,改變自己的說話方式,不讓女兒重蹈覆轍。

幸運的是,不僅她和先生的關係得到改善,女兒如今也一天天明媚開朗起來,甚至連儀態也較以前更大方得體。

我們的語言似乎在暗示著肢體語言,並且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周圍的環境。

當說話文明有禮,肢體語言也跟著優雅講究起來,做人處事更加圓融周到,也更容易得到周邊的正面回饋……

而當說話粗俗暴戾,肢體語言也跟著囂張跋扈,做人處事更加乖張偏執,也更容易陷入周邊的負能量中。

一個人的語言和行為習慣多半成長於家庭。

一個家庭裡,大人的爭吵,無論誰贏,輸掉的總是孩子;而大人的通達,哪怕表面不爭,真正贏的,總是這個家。

但幾乎從沒停止過吵架,怒吼、冷戰、甩頭而去的戲碼經常上演,一言不合就翻臉。有時候上一秒覺得很溫馨,下一秒立刻風雲突變。

所以她的性格特別脆弱,一直端著小心、察言觀色、活得戰戰兢兢,深怕一個不注意,跌落萬丈深淵。

並且長大後的她,說話方式也似乎複製了家人的模式。明明是友好的氛圍,內心裡是善意的想法,可話到嘴邊就換了一種說出的方式,引得周圍人敗興散去。

結婚後的她,不免和先生常常發生口角。某次和先生大鬧,看到女兒在旁嚇得抽泣,她忽然記起自己小時候的痛苦回憶,於是下定決心以絕對的清醒和克制,改變自己的說話方式,不讓女兒重蹈覆轍。

幸運的是,不僅她和先生的關係得到改善,女兒如今也一天天明媚開朗起來,甚至連儀態也較以前更大方得體。

我們的語言似乎在暗示著肢體語言,並且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周圍的環境。

當說話文明有禮,肢體語言也跟著優雅講究起來,做人處事更加圓融周到,也更容易得到周邊的正面回饋……

而當說話粗俗暴戾,肢體語言也跟著囂張跋扈,做人處事更加乖張偏執,也更容易陷入周邊的負能量中。

一個人的語言和行為習慣多半成長於家庭。

一個家庭裡,大人的爭吵,無論誰贏,輸掉的總是孩子;而大人的通達,哪怕表面不爭,真正贏的,總是這個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