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7年後,每3個哈薩克人裡就有一個會漢語

絲路新觀察網1月23日電 自2011年起, 哈薩克民眾就表現出了對漢語的極大熱情。 10年前語言學家王立就在阿克托別開設了漢語培訓班。

“我曾經給石油公司中層領導交過漢語, 一年後我開始給普通民眾教漢語。 在教學期間我沒有收學費, 我做這一切只是聽從自己內心的一種召喚”, 王立回憶說。

但教授迫于經費不足, 不得不在2013年關閉了培訓班。

如果不會漢語的話, 很難建立生意關係, 也很難在政治領域上相互溝通。 不久前, 哈薩克副總理達麗加·納紮爾巴耶娃就強調了漢語的重要性。

哈薩克副總理達麗加·納紮爾巴耶娃說, “中國正在快速發展中, 它是我們的朋友, 我們重要的合作夥伴, 也是我們國家的最大經濟投資者, 我們應該讓我們的下一代學習至少三種語言。 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每個人都還應該學會漢語, 中國是是我們南邊的友鄰, 也是我們的命運共同體”。

值得指出的是, 在達麗加的這番言論後, 僅僅在阿克托別的漢語培訓班的數量就增長了兩倍。

“我發現了這樣的趨勢:如果說之前來我這裡學習漢語的都是為了度假和去中國購買商品的人的話, 那麼從10月份開始有很多大型公司的高管和領導來, 商人會按照獨特的培養方案來培訓學習漢語。 基礎漢語可在一個月內掌握, 三個月的學習就可以達到口語和漢語理解力還不錯的水準”。 尤林是一家漢語學校的老師, 尤林表示自己相信7, 8年後三分之一的哈薩克人都會漢語。

在阿克托別至少有7個語言中心可以培訓漢語, 從今年一月起就有專門的漢語學校的分支機搆開始運行。 其中心在阿拉木圖, 2007年就已經開設了。

“在阿克托別每年有50多人去中國求學, 漢語的需求很大, 所以我們決定開設這個學校”。 分校負責人米伊爾江·卡拉巴索夫解釋道。

米伊爾江25歲的時候就夢想學習漢語。 他沒能考進哈薩克的院校學習, 但是他的弟弟卻拿到了中國政府獎學金, 獲得了去中國學習的機會。 而現在米伊爾江通過漢語培訓學校, 也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努爾·阿伊瑪別托娃是漢語學校的老師之一, 她在四川成都學習了四年漢語和中國的文化習俗。 2011年她進入阿克托別的孔子學院工作, 2011年她獲得了獎學金也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融入中國社會。

“許多人都怕漢語太難學, 但是其實並不難。 漢語裡都是象形文字, 不是字母拼寫, 只要用心把它們記住就好”,

她笑著說。

現在努爾已經通過了漢語五級考試, 這意味著她已經學習記住了2500個漢字。 若想達到下一級別, 那麼還得繼續掌握這麼多的單詞, 她計畫明年前可以考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