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浩瀚宇宙中必存很多文明,那人類處於什麼等級

(原標題:浩瀚宇宙中, 人類文明處於什麼等級)

近日, 又一則關於天鵝座被昵稱為“塔比星”的恒星亮度變化的新聞, 點燃了大眾對於外星文明的熱情和期望。 為什麼要說“又”呢?因為這顆距離我們1480光年的恒星已經是第二次進入外星人搜索活動的視野了。

2015年9月, 美國耶魯大學天文學系研究團隊公佈的一篇論文指出, 自2011年開普勒太空望遠鏡開始工作以來, 這顆編號KIC 8462852的恒星就被記錄到亮度呈週期性不規則變化, 變暗幅度高達15%至22%。 在排除掉所有的觀測誤差和設備故障的可能之後, 現有理論無法完美解釋這一現象。

對此, 最大膽的猜測是, 這種亮度變化很可能表明塔比星周圍存在一個外星文明建造的戴森球結構, 甚至, 我們正在目睹該結構在距今1500年前的建造過程。 而今年5月的最新觀測, 再次驗證了這一變化, 重新將這個疑似戴森球結構引入了大眾的視野。

文明等級

所謂“戴森球”, 是美國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在1959年提出的一種想像裝置, 它是先進文明為了高效利用恒星能量而圍繞恒星建造的收集恒星能量的裝置, 它會遮擋恒星的亮度, 最大可以覆蓋整個恒星。 在戴森球的構想提出之後不久, 前蘇聯天文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肖夫於1964年, 以“掌控利用能源和資源的能力”為標準, 把潛在的文明分為三種類型或者說是三個等級,

提出了所謂的“卡爾達肖夫文明指數”。

卡爾達肖夫Ⅰ型或稱1級文明能夠全部掌控利用自己行星的能源, 可以在本恒星系內遷徙定居。 人類目前僅為0.7級左右, 尚未達到此級。 卡爾達肖夫Ⅱ型或稱2級文明能夠掌控利用所在恒星系的全部能源, 可以建造戴森球, 實現亞光速恒星際旅行, 甚至是超光速跨星系旅行。 而卡爾達肖夫Ⅲ型或稱3級文明則可掌控利用所在銀河系的全部能源, 足跡遍及宇宙, 對於我們來說是神明一般的存在。 在卡爾達肖夫的三個級別之上, 又有人增加了掌控星系群的IV型或稱4級文明, 以及掌控所在宇宙的V型或稱5級文明。 後三個級別, 以人類目前的手段, 完全觀測不到絲毫的存在跡象。

而這一點, 卻未必能證明其不存在, 恐怕更大的可能是, 它們對於人類來說已經完全處於不可想像的領域, 只能暫且存而不論了。

文明遭遇

因此, 在科幻作品中, 我們可能遭遇到的外星生物, 大多數不是1級就是2級。 其中最低等級的, 不過是地球上各類毒蟲猛獸的變體和加強版而已。 例如最新在大陸上映的《異星覺醒》中的所謂“火星智慧生物”, 除了在極端環境下的生存能力強於人類, 其智慧還不如被它吃掉的那只小白鼠。 它的獵食習性甚至是植物式的。 稱呼這樣一個水熊、章魚和食人花合體的生物為“智慧生物”, 簡直是對“智慧”二字的侮辱。 當然, 把這樣一個來歷不明的物體坦然安置於近地軌道的國際空間站上,

還自鳴得意地搞出所謂“三道防火牆”的人類, 與“智慧”二字之間的距離, 恐怕也得以光年計算。 我們能夠得到一點欣慰的, 就是在影片最後看到, 始作俑者, 得其所哉。

人類能夠遭遇的——或者說, 這種遭遇尚有文化研究方面的討論意義的——文明等級, 基本上都在與我們接近的1級到2級左右。 這也是在科幻小說和電影的外星文明中占了最大比例的一部分。 如果拋開以《星際迷航》為代表的, 影射地球地緣政治的種族大亂鬥和人類中心視點, 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 在幾乎所有的科幻作品中, 不同文明的遭遇, 本質上都是1級文明與2級文明之間的戰爭。 而這場戰爭的結果, 也是毫無懸念的1級被2級所碾壓。

雙重碾壓

在科幻作品中,

2級文明對於1級文明的碾壓, 往往更多地表現為科技和武力上的碾壓。 因為這個方面的表現戲劇性強, 容易構成衝突, 適合建構故事。 甚至有時候還要人為地製造出原本不可能存在的敵對氣氛, 例如電影《降臨》中人類對於七肢桶的敵意和攻擊。

這種1級對於2級的敵對, 本質上不是自大成狂, 就是自殺傾向。 這一點很好理解, 畢竟, 但凡一種能夠跨越以光年計算的距離, 主動來到地球的文明, 都比我們先進到不知哪裡去了。 這種情況下人類的所謂勝利, 例如《世界之戰》《獨立日》, 全然都是毫無可信之處的降神機而已。 相較而言, 我們寧可相信動之以情, 用愛發電的《深淵》中的外星人。 順便說一句, 《深淵》中的外星人, 本來也是已經著手開始毀滅人類了的, 只是被男主角的“大愛”所感動才暫時停手而已。外星人如此容易被感動,一定是5級文明在創世的時候,給人類留的一個後門。

這方面極端一點的例子,是《星際之門》《第五元素》和《異形大戰鐵血戰士》中對於古人遇到外星人的描寫。想對其有更深刻的認識,絕對應該去看看從馮·丹尼肯的奇書《眾神之車》的奇思妙想發展而來的,由美國歷史頻道製作的多集玄幻紀錄片《遠古外星人》。

即便那些像《接觸》《第三類接觸》這些文明遭遇中所謂的友好外星人,也往往帶有啟蒙對方的性質,不過是通過智力碾壓體現出來的另一種武力碾壓。這種智力碾壓的進階階段,才是最可怕的第二重碾壓,那就是倫理的碾壓,也就是摧毀道德信條、社會結構和文化基質的碾壓。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阿凡達》中,地球人與那威人的倫理衝突。且不說現實生活中,無論是作為原型的美洲原住民社會,還是波利尼西亞人社會,都沒能在歐洲人的文化殖民中倖存下來,單就電影而言,接受一個地球人——即便是全心歸化的地球人——為領袖來對抗地球人的侵略,意味著何等的自我喪失和社會撕裂?還記得聚賢莊裡的喬峰“喬幫主”嗎?

總之,遭遇外星人,很大可能,並不是什麼美好的邂逅,但我們認真聆聽一下霍金一再發出的警告,認真思考一下細思極恐的費米悖論,也許最好還是祈禱,不要遇到外星人吧。

“星星都是一個個的點,宇宙中各個文明社會的複雜結構,其中的混沌和隨機的因素,都被這樣巨大的距離濾去了。那些文明在我們看來就是一個個擁有參數的點,這在數學上就比較容易處理了。”

——劉慈欣《三體II黑暗森林》

但是,所有這些東西,我們的儀器捕捉到的這些東西,只不過是滄海一粟,只不過是那個遠遠超出我們理解能力的、無邊無際的深沉獨白的一個偶然被聽到的小片段而已,它的深層運籌我們無從察覺,我們聽不到它的永恆之音。

——斯坦尼斯拉夫·萊姆《索拉裡斯星》

只是被男主角的“大愛”所感動才暫時停手而已。外星人如此容易被感動,一定是5級文明在創世的時候,給人類留的一個後門。

這方面極端一點的例子,是《星際之門》《第五元素》和《異形大戰鐵血戰士》中對於古人遇到外星人的描寫。想對其有更深刻的認識,絕對應該去看看從馮·丹尼肯的奇書《眾神之車》的奇思妙想發展而來的,由美國歷史頻道製作的多集玄幻紀錄片《遠古外星人》。

即便那些像《接觸》《第三類接觸》這些文明遭遇中所謂的友好外星人,也往往帶有啟蒙對方的性質,不過是通過智力碾壓體現出來的另一種武力碾壓。這種智力碾壓的進階階段,才是最可怕的第二重碾壓,那就是倫理的碾壓,也就是摧毀道德信條、社會結構和文化基質的碾壓。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阿凡達》中,地球人與那威人的倫理衝突。且不說現實生活中,無論是作為原型的美洲原住民社會,還是波利尼西亞人社會,都沒能在歐洲人的文化殖民中倖存下來,單就電影而言,接受一個地球人——即便是全心歸化的地球人——為領袖來對抗地球人的侵略,意味著何等的自我喪失和社會撕裂?還記得聚賢莊裡的喬峰“喬幫主”嗎?

總之,遭遇外星人,很大可能,並不是什麼美好的邂逅,但我們認真聆聽一下霍金一再發出的警告,認真思考一下細思極恐的費米悖論,也許最好還是祈禱,不要遇到外星人吧。

“星星都是一個個的點,宇宙中各個文明社會的複雜結構,其中的混沌和隨機的因素,都被這樣巨大的距離濾去了。那些文明在我們看來就是一個個擁有參數的點,這在數學上就比較容易處理了。”

——劉慈欣《三體II黑暗森林》

但是,所有這些東西,我們的儀器捕捉到的這些東西,只不過是滄海一粟,只不過是那個遠遠超出我們理解能力的、無邊無際的深沉獨白的一個偶然被聽到的小片段而已,它的深層運籌我們無從察覺,我們聽不到它的永恆之音。

——斯坦尼斯拉夫·萊姆《索拉裡斯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