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從河北農村到烏茲別克斯坦首都—農民劉朝軍的“絲綢之路”

新華社廣州2月4日電 河北農民劉朝軍做夢都想不到, 他的個人命運會跟電視裡耳熟能詳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村裡沒有哪個人能像劉朝軍那樣對絲綢之路經濟帶有如此深刻的感受。 十幾年前, 因為手頭緊, 劉朝軍想吃一碗一塊錢的豆腐腦都猶豫了四天。 如今, 他每年坐四五次飛機往返于河北老家和烏茲別克斯坦, 成為村民眼中的“生意人”。

1998年, 雖然在河北省邢臺市平鄉縣鄒莊村還有一畝三分地, 但35歲的劉朝軍下決心擺脫“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境地。 他揣上400元錢, 帶著剛結婚的媳婦來到離家十幾裡的縣城,

租了個門面搞起了電氣焊。

剛開始時沒生意, 手頭緊, 只能勒起褲帶過日子。 媳婦知道他喜歡吃豆腐腦, 給了他兩塊錢。 “我猶豫了四天才去吃。 ”他說。

後來幾年, 他做彩鋼板, 又做過兒童玩具車配件。 生意越做越好, 人脈也廣了。 2013年, 他迎來了一個人生的大機會。

“我一個生意夥伴說, 烏茲別克斯坦有個磚廠項目正招商引資, 問我想不想搭夥一起幹。 ”劉朝軍說, 當時僅是記住“烏茲別克斯坦”這個名字就費了半天勁。

2013年底, 劉朝軍和幾個夥伴去烏茲別克斯坦考察。 經過前期準備, 2014年8月, 占地約300畝的磚廠項目在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郊區動工興建。 2016年5月, 這家名為“卡拉米卡”的磚廠正式投產。 目前, 日產已超過10萬塊磚。

這個總投資約2800萬元的磚廠, 為當地提供了30多個就業崗位。

在劉朝軍磚廠生意蒸蒸日上的同時, 中烏經貿往來也日臻密切。 據商務部統計, 截至2016年4月底, 我國對烏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約5.1億美元。 2013年以來, 中國連續3年成為烏第二大交易夥伴和第一大投資來源國。

“這幾年, 很多省份相繼開通了通往中亞國家的貨運班列。 我們的生產材料在鄭州裝上火車後, 經過西安、喀什, 半個多月就可以運到塔什干。 ”劉朝軍說。

幾年下來, 劉朝軍的眼界更寬了。 “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給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從來沒想像過我這樣一個農民, 會跟絲綢之路走得這麼近。 ”

2016年7月9日, 京津冀地區開通了直通中亞的國際貨運班列“好望角號”,

該班列從河北邢臺始發, 經哈薩克直達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 僅需8天。

“這趟專列算是從我們‘家門口’開到了我們‘廠門口’, 讓我們的生意產生‘加速度’, 物流和時間成本都降低了。 ”劉朝軍一臉興奮地說, 他和合夥人已經商定好, 今年要在磚廠加開一條生產線, 屆時日產量將會達到30萬塊磚。

從農民到生意人, 從小縣城打拼到海外開工廠, 劉朝軍滿臉自豪。 【原標題:專列從“家門口”開到“廠門口”:“從沒想過會跟絲綢之路走得這麼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