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寫得出離別痛 看不到“相聚”期

關注聊城晚報, 讀到大美聊城

莘縣先烈後人寫劇本緬懷, 希望今年能找到曾祖父屍骨

全媒體記者 趙宗鋒 呂曉磊

馮峻五遺照。

由馮慶元提供。

馮慶元說的劇本, 是他在近期完成的一部獨幕劇《前夜》, 講的是1933年曾祖父馮峻五於八月十五前夜, 離家南下救國的一幕。

時光走過84年, 馮峻五也已經犧牲了84年。 但後人們只能梳理出其大體的革命活動脈絡, 而馮峻五的屍骨, 至今難尋。 80多年間, 迎其屍骨還鄉, 始終是馮家幾代人的心願。

對馮慶元來說, 他可以根據曾祖母等人的描述, 寫出當年的離別之痛。 但更大的痛楚和困惑在於, 老人埋在哪兒了?什麼時候能找到呢?

一切還都是未知數。

宋慶齡年譜長提到的馮峻五。 由馮慶元提供。

一個救國者 傳奇依稀可見 屍骨至今難尋

馮峻五是誰?

經常看晚報的讀者可能還有印象, 本報曾經在去年簡單描述過其短暫而傳奇的人生。 他很早就接受並開始傳播馬列主義思想, 卻也是早期的國民黨人。 他曾被國民黨反動派窮凶極惡地做出“永遠開除國民黨黨籍”的決定, 卻又很快加入當時的“第三黨”繼續從事革命工作。 他曾在山東棗莊煤礦秘密組織工人運動, 也曾在福建組織領導閩西人民的土地改革工作。

1932年秋, 他與農工党領導人章伯鈞及章夫人李健生三人一同南下, 1933年11月, 他加入李濟深領導的“福建人民革命政府”, 與蔣介石集團公開決裂。

1933年底, 蔣介石調集大批軍隊進攻福建, 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福建事變”, 就是在“福建事變”中, 馮峻五壯烈犧牲, 年僅28歲。

一個讓人傷心的事實是, 家裡人都只知道馮峻五犧牲了, 但他曾做過哪些事情, 又埋骨何處, 始終不知。

1989年國慶日, 農工黨中央負責人張棟卿到馮家瞭解馮峻五的革命情況, 直到那時, 馮家人才知道馮峻五當年加入的是宋慶齡、鄧演達領導的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今中國農工民主黨的前身)。 此後, 家人們多方求索, 逐漸梳理出馮峻五當年救國活動的大體脈絡。

不過, 卻始終沒確定他的埋骨之地。

從此, 去福建找到並將馮峻五屍骨帶回老家, 就成了馮家幾代人的心願。 “父親和我們兄弟二人甚至為此做了種種設想:到達閩西後, 用隨身攜帶的家鄉老酒敬獻閩西的土地和神靈, 以感謝他們80多年來對我曾祖父的接納和收留, 然後再在當地鄉民的指引下, 輾轉跋涉尋得合抱之木下雖荒草淒淒但仍有模糊標記的曾祖父的墳塋, 然後我們就顧不得焚香和敬酒, 匍匐在曾祖父的墳前大哭一場, 哭出我們80多年的等待和期許, 哭出我們80多年的煎熬和心碎, 再哭出我們今天的慶倖與安慰。 ”馮慶元說。

一部獨幕劇 寫得出離別痛 看不到“相聚”期

如果說,

與曾祖父的“相聚”還只能活在種種設想裡。 那麼, 數次離別帶來的痛苦, 卻已經從曾祖母等人的心裡, 走到了馮慶元的筆端。

前一段時間, 馮慶元用兩天時間寫出了獨幕劇本《前夜》, 講述福建事變前夕, 馮峻五於八月十五前夜離家南下, 與家人分別的場景。 全劇從馮峻五離妻別子決然南下而未被家人理解所形成的矛盾衝突中展開劇情, 逐步揭示了馮峻五舍家報國、矢志不移的革命情懷和妻子任勞任怨支持丈夫參加革命的深明大義。 劇中, 馮峻五的父母是以開明地主的身份出現的, 他們不但理解兒子所從事的事業, 還予以大力支持。 全劇高潮迭起、衝突不斷, 最後在全家支持馮峻五南下投入滾滾革命洪流中落下帷幕, 給人以強烈的感情震撼。

“這裡所說的‘前夜’既指劇情發生的時間,正處於黎明的前夜,也指即將爆發的‘福建事變’的前夜,同時也喻指我中華民族自鴉片戰爭以來經過近一個世紀的探索與奮鬥,而今正處於民族解放、國家獨立的前夜。”馮慶元說。

馮慶元在這裡寫了一次離別,但實際上,在他曾祖母等人的過往描述裡,馮峻五不止一次離家,與家人作別,此後或北上或南下。“我只是把他的數次離別集中到了這一次,把時間安排在‘福建事變’前夕了,因為此事變在農工黨史上有代表性,況且他也是犧牲在‘福建事變’中的。”馮慶元說。

“我現在並不知道,如何把這個劇本搬上舞臺,但希望能有這麼一天,讓更多的人知道我的曾祖父,瞭解他曾為救國做出的種種努力。”馮慶元說。

原本按照計畫,在去年冬天,馮慶元和家人們就要去一次福建。但因為政協會議脫不開身,未能成行。

“今年一定要去,時間還是定在冬季。”馮慶元說,那時可以避開福建夏季的颱風。再者,冬季可能草木凋零些,有利於尋找。“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盡百分之百的努力。即使毫無希望,也要去一趟,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他老人家。即使找不到曾祖父的棲身之地,我們也要從閩西,曾祖父曾經奮鬥過的那方熱土上收一抔土,帶回家,撒在我曾祖母的墳頭……”

給人以強烈的感情震撼。

“這裡所說的‘前夜’既指劇情發生的時間,正處於黎明的前夜,也指即將爆發的‘福建事變’的前夜,同時也喻指我中華民族自鴉片戰爭以來經過近一個世紀的探索與奮鬥,而今正處於民族解放、國家獨立的前夜。”馮慶元說。

馮慶元在這裡寫了一次離別,但實際上,在他曾祖母等人的過往描述裡,馮峻五不止一次離家,與家人作別,此後或北上或南下。“我只是把他的數次離別集中到了這一次,把時間安排在‘福建事變’前夕了,因為此事變在農工黨史上有代表性,況且他也是犧牲在‘福建事變’中的。”馮慶元說。

“我現在並不知道,如何把這個劇本搬上舞臺,但希望能有這麼一天,讓更多的人知道我的曾祖父,瞭解他曾為救國做出的種種努力。”馮慶元說。

原本按照計畫,在去年冬天,馮慶元和家人們就要去一次福建。但因為政協會議脫不開身,未能成行。

“今年一定要去,時間還是定在冬季。”馮慶元說,那時可以避開福建夏季的颱風。再者,冬季可能草木凋零些,有利於尋找。“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盡百分之百的努力。即使毫無希望,也要去一趟,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他老人家。即使找不到曾祖父的棲身之地,我們也要從閩西,曾祖父曾經奮鬥過的那方熱土上收一抔土,帶回家,撒在我曾祖母的墳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