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從西遞看皖南古村落為什麼保存完好

春暖花開後, 連續幾次遊走在皖南古村落, 不但深深喜愛上了山柔水潤的皖南腹地, 對徽州文化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早已塵封在歷史長河中的古徽州,

之所以至今讓我們傳誦緬懷, 探尋不休, 與其保存相對完好的古建築分不開。

西遞是眾多皖南山嶽中一個比較典型的古村, 處在黃山黟縣古徽州深處, 四面環山中的一個小盆地, 兩流溪流從村北、村東經過, 在村南會源橋彙聚成潭。

整個村子在群山的包圍中呈船形, 進入山坳的路口有茂密的森林, 村中鱗次櫛比的古民居建築群, 就像一間間船艙, 遠離大海, 連綿起伏的山巒卻如大海的波濤, 村落是一艘不沉的歷史航船。

村中粉牆黛瓦的徽派建築逐水而居, 溪流從房前屋後環繞穿行, 蜿蜒的青石小徑順著水流走向鋪就, 入村和出村的路徑只有村裡人最懂, 而外人往往容易迷路。

遠離城市的喧囂,

山裡人自製的食品穿街走巷, 傳統的售賣方式一直在這裡延續。

村邊的泉水池, 婦女們喜歡聚在一起洗衣服, 有說有笑, 拉著家長里短。

春天的花草將古村包圍,村民們在自己的房前屋後種植糧食、蔬菜、水果,飼養家禽家畜,河流沖積的小平原可以滿足自給自足的溫飽生活。

歷史上的人們為躲避戰亂,許多人舉家遷至皖南這片山多林密的丘陵地帶,一個姓發展成一個村落,形成宗祠族群,如西遞村大都姓胡,屏山村姓舒,盧村姓盧,木坑村姓傅。也正是這片四周合圍的隱蔽性地貌,保存了族性的繁衍生息,人丁興旺,使得徽州文化得以發展和傳承。

西遞是一個由胡氏家庭幾十代子孫繁衍而形成的古村落,其先本姓李,唐昭宗李曄的幼子,因避朱溫之亂,由近侍郎胡三公護帶至婺源避難,改姓為胡,取名昌翼。北宋年間胡昌翼之五世孫胡仕良由婺源去金陵途徑西遞時,被這裡的山形水勢所吸引,認定是一塊極為難找的風水寶地,後來舉家遷來西遞居住,從而寫下了胡氏家族壬派分支在西遞九百五十餘年繁衍生息的歷史。

和徽州地區其他大戶人家大同小異,胡家從1465年起開始經商,加入到徽商的行列。他們經商成功後,回鄉大興土木,建房、修祠、鋪路、架橋。再從經商轉向官場,所產生的影響使村莊得到了發展。

西遞胡文光牌坊建于明萬曆六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胡文光登嘉靖乙卯科進士,先為江西萬載縣知縣,後為膠州刺史,遷荊王府長史,授四品朝列大夫。樓牌通體採用當地的“黟縣青”大理石雕築而成,整個牌坊上下用典型的具有徽派特色的浮雕、透雕、圓雕等工藝裝飾出各種圖來,造型莊重、典雅,石刻技藝出眾,堪稱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

西遞村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高牆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使遊客如置身迷宮。多座明清建築陳設典雅,充滿書香氣息,顯示了儒學向建築的滲透。

位於胡文光牌坊西側的“走馬樓”,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間,相傳當年西遞首富胡貫三家族為迎接歙縣的親家、當朝宰相曹振鏞的到來而突擊營造的。走馬樓分上下兩層,粉牆墨瓦,飛簷翹角。

“大夫第”為臨街亭閣式建築,奇花異卉、人物戲文,飛禽走獸,精美絢麗,飛簷翹角的繡樓,建築別致,玲瓏典雅,都體現了中國古代藝術的精華。門額下還有“作退一步想”的題字,體現了胡姓家族“退一步海闊天空”處事理念,忍讓卑謙,低調的奢華。

皖南山區有許許多多像西遞一樣保存完好的古村落,由於歷史上較少受到戰亂的侵襲,也未受到經濟發展的衝擊,村落原始形態保存完好,給了我們研究徽州歷史發展的真實面貌和較完整的素材。西遞2000年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

春暖花開之際,也是皖南山區最美的季節,人們走進這片未經破壞的自然山水,探古尋幽,洗卻塵埃,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南麂土著小貼士:

交通:各地有航班到達黃山機場,高鐵黃山北站。黃山市汽車站換乘到黟縣的班車,每30分鐘一班,票價12元,到達黟縣後再乘班車至西遞,每20分鐘一班,票價2元。黃山高鐵北站到黟縣班車西遞下車。黃山屯溪汽車站旅1路遊巴士赴宏村,路過西遞村,大約一個小時。

門票:104元/人,學生證半價。

美食:黃山臭桂魚、毛豆腐。

作者:南麂土著

春天的花草將古村包圍,村民們在自己的房前屋後種植糧食、蔬菜、水果,飼養家禽家畜,河流沖積的小平原可以滿足自給自足的溫飽生活。

歷史上的人們為躲避戰亂,許多人舉家遷至皖南這片山多林密的丘陵地帶,一個姓發展成一個村落,形成宗祠族群,如西遞村大都姓胡,屏山村姓舒,盧村姓盧,木坑村姓傅。也正是這片四周合圍的隱蔽性地貌,保存了族性的繁衍生息,人丁興旺,使得徽州文化得以發展和傳承。

西遞是一個由胡氏家庭幾十代子孫繁衍而形成的古村落,其先本姓李,唐昭宗李曄的幼子,因避朱溫之亂,由近侍郎胡三公護帶至婺源避難,改姓為胡,取名昌翼。北宋年間胡昌翼之五世孫胡仕良由婺源去金陵途徑西遞時,被這裡的山形水勢所吸引,認定是一塊極為難找的風水寶地,後來舉家遷來西遞居住,從而寫下了胡氏家族壬派分支在西遞九百五十餘年繁衍生息的歷史。

和徽州地區其他大戶人家大同小異,胡家從1465年起開始經商,加入到徽商的行列。他們經商成功後,回鄉大興土木,建房、修祠、鋪路、架橋。再從經商轉向官場,所產生的影響使村莊得到了發展。

西遞胡文光牌坊建于明萬曆六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胡文光登嘉靖乙卯科進士,先為江西萬載縣知縣,後為膠州刺史,遷荊王府長史,授四品朝列大夫。樓牌通體採用當地的“黟縣青”大理石雕築而成,整個牌坊上下用典型的具有徽派特色的浮雕、透雕、圓雕等工藝裝飾出各種圖來,造型莊重、典雅,石刻技藝出眾,堪稱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

西遞村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高牆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使遊客如置身迷宮。多座明清建築陳設典雅,充滿書香氣息,顯示了儒學向建築的滲透。

位於胡文光牌坊西側的“走馬樓”,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間,相傳當年西遞首富胡貫三家族為迎接歙縣的親家、當朝宰相曹振鏞的到來而突擊營造的。走馬樓分上下兩層,粉牆墨瓦,飛簷翹角。

“大夫第”為臨街亭閣式建築,奇花異卉、人物戲文,飛禽走獸,精美絢麗,飛簷翹角的繡樓,建築別致,玲瓏典雅,都體現了中國古代藝術的精華。門額下還有“作退一步想”的題字,體現了胡姓家族“退一步海闊天空”處事理念,忍讓卑謙,低調的奢華。

皖南山區有許許多多像西遞一樣保存完好的古村落,由於歷史上較少受到戰亂的侵襲,也未受到經濟發展的衝擊,村落原始形態保存完好,給了我們研究徽州歷史發展的真實面貌和較完整的素材。西遞2000年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

春暖花開之際,也是皖南山區最美的季節,人們走進這片未經破壞的自然山水,探古尋幽,洗卻塵埃,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南麂土著小貼士:

交通:各地有航班到達黃山機場,高鐵黃山北站。黃山市汽車站換乘到黟縣的班車,每30分鐘一班,票價12元,到達黟縣後再乘班車至西遞,每20分鐘一班,票價2元。黃山高鐵北站到黟縣班車西遞下車。黃山屯溪汽車站旅1路遊巴士赴宏村,路過西遞村,大約一個小時。

門票:104元/人,學生證半價。

美食:黃山臭桂魚、毛豆腐。

作者:南麂土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