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地處雲南邊陲的這座古鎮是一位明朝抗日英雄所建

如果不是入選雲南的60個旅遊小鎮, 很少有人知道姚關這個地方。 如果不是入選雲南的60個旅遊小鎮, 很少有人知道姚關這個地方。

顧名思義, 姚關是座關城, 雖然它已經遠離的邊關的位置, 但一個山間的小鎮默默在施甸縣存在了下來。

1987年, 在姚關發現了一具完整的人類頭骨化石, 把姚關有人居住的歷史上溯到了8000年前。 但姚關真正登上史冊則是到了明代萬曆年間, 一位英雄人物出現以後, 才有了姚關這個地名以及一個個故事。

從施甸縣城出發, 10多公里的二級路, 很快就進入了姚關壩子。 看慣了滇西的大山大水, 姚關的那些喀斯特峰林突然就讓人來到了滇東。 環繞著這些峰林的是大面積的濕地, 不可勝數的野鴨、白鷺等鳥類棲棲繁衍其間, 故稱為野鴨湖。 湖中礁石突兀, 錯落別致, 有大、有小、有高、有低, 玲瓏秀美。 四面青山環繞, 村落密佈, 海中有山, 山中有樹, 山水相映, 渾然一體, 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 構成了野鴨湖一派天然詩情畫意的迷人景色。 走近了, 湖中殘荷在晨光中傲然獨立, 如果是夏天就好了!荷花盛開, 約幾個朋友搖著兩條小船在湖中捉魚、戲水, 應該是別有一番風味。 “滇西小桂林”的確不凡。

留戀於野鴨湖的秀美, 一座橫跨公路的巨大牌坊, 上書“古鎮姚關”, 提示我們目的地到了。 姚關, 古哀牢時有“濮人”群落;唐宋為百越民族居住地, 名猛籠, 意即森林的地方;元代名老窯寨, 因老窯山燒制陶器得名;明萬曆十一年(1583), 因嶽鳳弑主叛國,

勾結緬甸東籲王朝, 五路犯滇。 這時英雄登場了, 鄧子龍將軍受命于危難之際, 率三千精兵, 遠道馳援, 日夜兼程, 深入滇西, 屯駐東線老窯寨, 鄧子龍率部三戰三捷, 生擒敵首, 收復失地。 戰後為鞏固邊防, 明萬曆13年(西元1585年), 鄧子龍率部在這裡築了大關、小關、裡驛關、芭蕉關、茨竹關五關, 並修建鎮姚城, 設鎮姚守禦千戶所, 他把“窯”雅化為“姚”, 始稱姚關。 姚者, 豔也, 關者, 固若金湯, 永鎮姚關。 悠悠歲月, 已四百餘年。

鄧子龍在姚關鎮守6年,後來他又率軍到朝鮮參加抗倭戰爭,以68歲的高齡戰死疆場。40餘年的戎馬生涯都是在抵抗侵略的戰爭中度過的鄧子龍稱得上是民族英雄,而他一手所建的姚關古鎮也就成為了這位英雄人物的見證。除了築關建城以外,還辟清平、朝天、萬仞洞天,並留下了全勝關、血戰橋、偃革坡、戰士塚等戰爭遺跡。離鎮不遠的清平洞楊柳依依,桃花灼灼,蓮荷盈盈,石壁上鄧子龍的題詩依然,“洞裡神仙洞外村,清平不問舊將軍。靜觀楊柳依依綠,滿笑桃花灼灼春。醉向幾杯銷白日,閑托一帚看浮雲。圍棋未了千年局,倦展諸夷納貢文。”當年鄧子龍在這裡指揮大戰,頗有幾分“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氣概,一代儒將躍然史冊。當然,戰爭並不都是風花雪月,擊敗緬軍後俘獲了1000多頭大象,鄧子龍犒賞三軍,在清平洞烹象為食,“萬曆十一年擒緬象千餘,烹象處,烹以享士。豫章武橋記”。這樣的題記大概要讓動物保護者捶胸頓足。

游過清平洞,返回姚關古鎮。和所有的古鎮一樣,尋常巷陌中隱藏著深宅大院。作為曾經的邊關戍守之地,古鎮人大多是跟隨鄧子龍來到這裡的軍人後裔,隨著戰爭的平息,他們或耕作,或經商,一代代繁衍下來。姚關是雲南通往緬甸的商旅要衝之一,自然商號馬幫極多。春去秋來,一隊隊馬幫從姚關往南,經鎮康,過南傘,入緬甸,許多姚關人因此而富甲一方。漫步到一條叫程家巷的小街,那些歷經風雨的雕樑畫棟顯示著曾經的輝煌,走進一家當年的馬幫人家,空寂的院落中馬幫故事早已在時光中遺忘,倒是一塊“割股療翁孝婦之門”的匾吸引了我們。據說100多年前這戶人家的兒媳婦為了治好公公的病,割下自己的肉來做藥。傳說中“二十四孝”的故事就真實發生在這個邊地小鎮。

姚關還有許多的往事,也有許多的風景。有“天然氧吧”之稱的善洲林場,鬱鬱蔥蔥,鳥語花香,是麂子、山雞等動物的樂園。大尖山萬畝生態茶園是人們療養、休憩的好去處,該茶園出產的裡畿茶,光緒年間就是進貢朝廷之珍品。姚關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布朗族的“打歌”、契丹後裔的“遛馬”及獨特民族飲食“年豬飯”,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姚關火腿、水豆豉等醃辣食品美味可口,獨具特色,堪稱滇西一絕。還有未開發的火星山和山邑岩子攀岩基地等等,都是旅遊的處女地。

一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在野鴨湖畔的農家樂“山邑人家”吃晚飯,看著夕陽在湖面上閃爍,黃色的葦草中忽而鑽出一支野鴨向著遠山飛去。古鎮在夜幕下漸漸隱沒,和鄧子龍的時代大概沒有什麼區別吧?“三軍散去,剩存湖上青山。”

雲南畫報新媒體中心發佈

國家數位出版轉型示範單位/中國年度最佳畫報

關注雲南小村子 看神秘古老村落

鄧子龍在姚關鎮守6年,後來他又率軍到朝鮮參加抗倭戰爭,以68歲的高齡戰死疆場。40餘年的戎馬生涯都是在抵抗侵略的戰爭中度過的鄧子龍稱得上是民族英雄,而他一手所建的姚關古鎮也就成為了這位英雄人物的見證。除了築關建城以外,還辟清平、朝天、萬仞洞天,並留下了全勝關、血戰橋、偃革坡、戰士塚等戰爭遺跡。離鎮不遠的清平洞楊柳依依,桃花灼灼,蓮荷盈盈,石壁上鄧子龍的題詩依然,“洞裡神仙洞外村,清平不問舊將軍。靜觀楊柳依依綠,滿笑桃花灼灼春。醉向幾杯銷白日,閑托一帚看浮雲。圍棋未了千年局,倦展諸夷納貢文。”當年鄧子龍在這裡指揮大戰,頗有幾分“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氣概,一代儒將躍然史冊。當然,戰爭並不都是風花雪月,擊敗緬軍後俘獲了1000多頭大象,鄧子龍犒賞三軍,在清平洞烹象為食,“萬曆十一年擒緬象千餘,烹象處,烹以享士。豫章武橋記”。這樣的題記大概要讓動物保護者捶胸頓足。

游過清平洞,返回姚關古鎮。和所有的古鎮一樣,尋常巷陌中隱藏著深宅大院。作為曾經的邊關戍守之地,古鎮人大多是跟隨鄧子龍來到這裡的軍人後裔,隨著戰爭的平息,他們或耕作,或經商,一代代繁衍下來。姚關是雲南通往緬甸的商旅要衝之一,自然商號馬幫極多。春去秋來,一隊隊馬幫從姚關往南,經鎮康,過南傘,入緬甸,許多姚關人因此而富甲一方。漫步到一條叫程家巷的小街,那些歷經風雨的雕樑畫棟顯示著曾經的輝煌,走進一家當年的馬幫人家,空寂的院落中馬幫故事早已在時光中遺忘,倒是一塊“割股療翁孝婦之門”的匾吸引了我們。據說100多年前這戶人家的兒媳婦為了治好公公的病,割下自己的肉來做藥。傳說中“二十四孝”的故事就真實發生在這個邊地小鎮。

姚關還有許多的往事,也有許多的風景。有“天然氧吧”之稱的善洲林場,鬱鬱蔥蔥,鳥語花香,是麂子、山雞等動物的樂園。大尖山萬畝生態茶園是人們療養、休憩的好去處,該茶園出產的裡畿茶,光緒年間就是進貢朝廷之珍品。姚關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布朗族的“打歌”、契丹後裔的“遛馬”及獨特民族飲食“年豬飯”,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姚關火腿、水豆豉等醃辣食品美味可口,獨具特色,堪稱滇西一絕。還有未開發的火星山和山邑岩子攀岩基地等等,都是旅遊的處女地。

一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在野鴨湖畔的農家樂“山邑人家”吃晚飯,看著夕陽在湖面上閃爍,黃色的葦草中忽而鑽出一支野鴨向著遠山飛去。古鎮在夜幕下漸漸隱沒,和鄧子龍的時代大概沒有什麼區別吧?“三軍散去,剩存湖上青山。”

雲南畫報新媒體中心發佈

國家數位出版轉型示範單位/中國年度最佳畫報

關注雲南小村子 看神秘古老村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