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吉縣實現果樹棄枝“變廢為寶”

農曆春分將至, 在蘋果種植大縣吉縣, 這要是往年, 不少果農的院落裡都堆放著去冬減密後產生的大量果樹枝條。 但3月18日, 記者行走在該縣的蘋果主產區, 卻發現不少農家院裡的廢棄枝條都不見了蹤影。 果樹廢枝去哪兒了?原來, 有的變作生物質發電的燃料, 有的則成為加工製作有機肥的原料。

吉縣蘋果馳名全國, 但修剪蘋果樹後會產生大量廢棄枝條, 除了偶爾用來燒火做飯外, 多數被果農棄之于田間地頭和房前屋後, 成了當地農村環境整治的難題。

果農們都認為廢棄枝條沒啥用處, 偏偏就有一些頭腦活泛的人在這上面動起了心思。

2015年4月, 開過洗煤廠的襄汾民企老闆蘇躍旗攜資來到吉縣, 在屯裡鎮太度村掛起垚鑫生物發電有限公司的牌子, 開工興建總投資1.1億元、占地37畝的2×6兆瓦生物質發電項目。 該專案採用新型、高效、低污染的清潔燃燒技術, 以當地豐富的蘋果樹枝、秸稈等廢棄物為原料, 致力於打造農、林、電、熱一體化產業鏈。 去年年底, 發電廠建成並調試發電, 短短兩個多月, 以310元/噸的價格向農民收購果樹枝4萬餘噸。 等正式投產發電後, 該發電廠預計每年可消化利用蘋果樹枝等生物質資源12萬噸, 年發電量9000萬千瓦時, 並可提供集中供熱面積8萬平方米。 不僅如此, 蘋果廢枝燃燒後形成的草木灰還能製成有機肥,
實現二次利用。

有人在果樹廢枝燃料發電上做文章, 還有能人打起了以此為原料加工有機肥的主意。 在省城一家文化傳媒公司任總經理的謝職剛, 專程遠赴馬來西亞等地學習考察, 回到吉縣後創辦了光彩有機肥加工專業合作社, 面向全縣果農推廣果樹枝條加工有機肥的新技術。 果樹枝經過粉碎, 與畜禽糞便按一定比例混合起來, 然後加入一種生物有機菌, 再發酵60天左右, 最終就可轉化成有機肥。 據瞭解, 市場上一噸有機肥的售價約3000元, 而以果樹廢枝為主要原料生產的這種有機肥成本極低, 每噸僅需加工費六七百元。 如今, 謝職剛已在全縣建起了3個有機肥加工基地, 並發展果園示範戶260餘戶。 縣果樹服務中心專家表示,

這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 不僅大大降低了各家各戶的蘋果施肥成本, 而且有助於加快全縣推廣有機蘋果生產的步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