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史上最大風投基金誕生 l 阿裡巴巴、雅虎、盛大背後的男人

最近, 孫正義的軟銀和沙特聯合推出了一個近1000億美元的“風投基金”——軟銀願景基金, 堪稱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私募股權基金, 相當於四個銀湖資本和 15 個紅杉資本, 要知道根據Preqin的《2017全球私募股權與風險投資報告》, 2016年全年, 全球的風險投資交易總額也不過是1340億美元。

在今年2月的股東會議上, 孫正義說成立這樣一個巨大的基金是為了下一次科技大爆炸:“我們預見到了個人電腦領域的大爆炸, 預見到了互聯網領域的大爆炸, 我相信, 下一次大爆炸會來得更為劇烈, 為作好迎接的準備, 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平臺,

也就是軟銀願景基金。 ”軟銀願景基金投資重點是人工智慧(AI)和物聯網領域, 想到最近AlphaGo大戰柯潔, so我們要從互聯網時代進入“機器人時代”?

軟銀孫正義有多厲害?

提到軟銀, 好像很少聽到, 但說到孫正義, 知道的人就多了, 阿裡巴巴、雅虎、盛大、Supercell都是孫正義先後投資的公司(這就是為什麼經常有人討論阿裡巴巴是姓中還是日),

帶來的回報也早超過千億美元。

2015年, 孫正義為自己選定了接班人, 一位印度裔前Google高管, 表明自己要在2017年8月11日“60歲退休”, 然而去年6月孫正義突然在財報會議上宣佈暫不退休, 說“雖然不能握著權力不放, 但希望在之後近10年裡擔任社長。 ”

一時間, 軟銀股票大漲,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到孫正義的影響力有多大。

同時大家紛紛關注孫正義在股東大會上傳遞的這一信號:軟銀要在未來五年裡籌集一支千億美元的基金。

而上周日, 孫正義已完成說客工作, 軟銀正式宣佈這支基金完成首輪籌資, 軟銀願景基金已在首輪募集到超過930億美元資金, 出資者包括:

沙特主權基金:450億美元(石油國家真實有錢!)

軟銀:280億美元

阿布達比主權財富基金穆巴達拉(Mubadala):150億美元

蘋果公司、甲骨文的創始人拉裡·埃裡森、高通、富士康、夏普(已被富士康收購)五方各10億美元 :50億美元

為什麼要設立如此龐大資金的基金?

要尋求公司的控制權!孫正義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 願景基金將與傳統的風投不同, 大部分投資都將占到公司20%-40%的股份。 “我們將成為最大的股東, 擁有董事會席位, 與創始團隊討論公司戰略。 ”他說。

據海外媒體報導, 孫正義曾“預言”:30年內將出現數十億機器人, 許多人將過上“奴隸主”一樣的優越生活。 孫正義表示, 軟銀願景基金投資重點就是人工智慧(AI)和物聯網領域, 這只近1000億美元的基金, 也賦予了59歲的孫正義在風投界無與倫比的資本實力。

據《華爾街日報》消息, 目前願景基金已經有十幾筆交易, 單筆金額都在10億美元以上, 未來還將進行數百億美元的交易。 且軟銀未來超過1億美元的投資都將從願景基金來完成。 從已經公開的幾筆投資看,

確實很大:

晶片生產商ARM。 目前所有手機主處理器背後的架構都來自它。 去年 7 月, 軟銀以324億全資收購ARM。 2017年3月, 軟銀將價值80億美元的ARM股份, 賣給Visionfund, 新基金占股20%, 包含在軟銀在Vision fund出資的250億美元中。

衛星製造商OneWeb。 目標是建立衛星通信網路。 去年12月, 軟銀宣佈投資衛星公司OneWeb 10億美元, 2月, 軟銀宣佈將投資 17 億美元, 將OneWeb與另一家衛星公司Intelast合併, 這些交易都將被歸入新基金。

WeWork。 共用辦公空間。 以170億美元估值, 向WeWork投資30億美元。 軟銀出資3億美元, Vision Fund 出剩下的27億美元。

滴滴。 中國最大的打車服務, 正在籌備全球擴張。 滴滴近日籌集到一筆55億美元的融資, 其中50億來自軟銀。 這筆投資是通過願景基金投資的。 具體軟銀與願景基金各占多少滴滴股份, 還未確定。

Nvidia。 全球最大的圖形處理處理器製造商, 正在進入人工智慧領域。軟銀已經持有繪圖晶片製造商英偉達的股票達4.9%,價值約40億美元,成為英偉達第四大股東。願景基金也可能收購其中的四分之一。

已經公佈的這幾家裡,ARM和Nvidia已經上市並盈利;滴滴和WeWork規模很大,但還在大把燒錢;OneWeb在相對早期階段。

另外它們最明顯的共同點是,這些公司都想成為未來的基礎設施。

個人電腦=>互聯網=>機器人

全世界最大的八個上市科技公司是美國的微軟、蘋果、亞馬遜、Google、Facebook,和中國的阿裡巴巴、騰訊以及百度。

它們來自不同時代,最早的微軟、蘋果都在1970年代中誕生,直接推動了個人電腦的普及,為1990年代中期互聯網爆發鋪平道路。亞馬遜(1994)、Google(1998)、阿裡巴巴(1998)、騰訊(1998)、百度(2000)等公司則都隨著互聯網的誕生而出現。Facebook則是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後誕生的新公司。

注:阿裡巴巴2007年在香港將一部分業務掛牌上市,後又退市

而這次是機器人,孫正義認為,人的IQ水準大約為100。如果你是愛因斯坦或者達芬奇,可能會達到200,那你就可以算是天才了。孫正義相信,最終AI電腦的IQ將會達到1萬。“超級智力將會成為現實。”孫正義表示,“這種智力將會進入所有物聯網設備、機器人、汽車、雲計算。”按照孫正義的預測,在30年之內,機器人的數量將會超過人類。聰明的機器人有不同的尺寸,形狀多樣。有些機器人可以飛行,可以游泳,有些有兩條腿,還有一些有幾百條腿。

2013年牛津大學一項研究曾預測,未來科技可能會取代近半數美國人的工作。雖然這一預言現在看來還言過其實,但很多眼界深遠的經濟學者已經在設想應對策略。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在接受海外媒體採訪時表示,可以通過對機器人徵稅,來籌集資金,幫助被自動化所取代的工人進行再培訓。

孫正義曾表示自己的目標是打造全球最具價值的公司,並為軟銀制定了300年的商業計畫。孫正義誓言將憑藉軟銀願景基金成為科技領域未來10年最大的投資者。有分析人士表示,軟銀願景基金有可能明顯改變投向創新企業的資金流向,最大的投資對象預計在美國,但孫正義曾在挖掘亞洲潛力企業方面取得實績,今後也許會加強對亞洲的投資,也蘊藏著改寫一直由美國矽谷主導的高科技產業世界版圖的可能性。

的確,機器人和人工智慧是當下的科技大風口之一。越來越多人會重視這麼一個現象:人類的工作未來會不會被機器自動化所取代?矽谷著名風投機構Andreessen Horowitz聯合創始人安德森表示,“我們對於人工智慧這件事情的理解完全錯誤。事實上,對於機器化和機器人的擔憂貫穿人類的整個歷史,這是每隔25到50年就會出現的恐慌,但從未成為現實。”

今天人們對於機器人取代人類工作的困擾就像100年前擔心汽車這種新的交通方式將取代人類勞動一樣。然而與人們擔憂的相反,汽車工業成為美國最大的雇主之一。

最後,小編想說,時間和實踐會檢驗一切事物的存在道理。當一樣事物出現和存在時不用急著肯定或否定,免得被時間打臉。比如很多年前人們質疑淘寶有什麼用時,現在呢?

正在進入人工智慧領域。軟銀已經持有繪圖晶片製造商英偉達的股票達4.9%,價值約40億美元,成為英偉達第四大股東。願景基金也可能收購其中的四分之一。

已經公佈的這幾家裡,ARM和Nvidia已經上市並盈利;滴滴和WeWork規模很大,但還在大把燒錢;OneWeb在相對早期階段。

另外它們最明顯的共同點是,這些公司都想成為未來的基礎設施。

個人電腦=>互聯網=>機器人

全世界最大的八個上市科技公司是美國的微軟、蘋果、亞馬遜、Google、Facebook,和中國的阿裡巴巴、騰訊以及百度。

它們來自不同時代,最早的微軟、蘋果都在1970年代中誕生,直接推動了個人電腦的普及,為1990年代中期互聯網爆發鋪平道路。亞馬遜(1994)、Google(1998)、阿裡巴巴(1998)、騰訊(1998)、百度(2000)等公司則都隨著互聯網的誕生而出現。Facebook則是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後誕生的新公司。

注:阿裡巴巴2007年在香港將一部分業務掛牌上市,後又退市

而這次是機器人,孫正義認為,人的IQ水準大約為100。如果你是愛因斯坦或者達芬奇,可能會達到200,那你就可以算是天才了。孫正義相信,最終AI電腦的IQ將會達到1萬。“超級智力將會成為現實。”孫正義表示,“這種智力將會進入所有物聯網設備、機器人、汽車、雲計算。”按照孫正義的預測,在30年之內,機器人的數量將會超過人類。聰明的機器人有不同的尺寸,形狀多樣。有些機器人可以飛行,可以游泳,有些有兩條腿,還有一些有幾百條腿。

2013年牛津大學一項研究曾預測,未來科技可能會取代近半數美國人的工作。雖然這一預言現在看來還言過其實,但很多眼界深遠的經濟學者已經在設想應對策略。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在接受海外媒體採訪時表示,可以通過對機器人徵稅,來籌集資金,幫助被自動化所取代的工人進行再培訓。

孫正義曾表示自己的目標是打造全球最具價值的公司,並為軟銀制定了300年的商業計畫。孫正義誓言將憑藉軟銀願景基金成為科技領域未來10年最大的投資者。有分析人士表示,軟銀願景基金有可能明顯改變投向創新企業的資金流向,最大的投資對象預計在美國,但孫正義曾在挖掘亞洲潛力企業方面取得實績,今後也許會加強對亞洲的投資,也蘊藏著改寫一直由美國矽谷主導的高科技產業世界版圖的可能性。

的確,機器人和人工智慧是當下的科技大風口之一。越來越多人會重視這麼一個現象:人類的工作未來會不會被機器自動化所取代?矽谷著名風投機構Andreessen Horowitz聯合創始人安德森表示,“我們對於人工智慧這件事情的理解完全錯誤。事實上,對於機器化和機器人的擔憂貫穿人類的整個歷史,這是每隔25到50年就會出現的恐慌,但從未成為現實。”

今天人們對於機器人取代人類工作的困擾就像100年前擔心汽車這種新的交通方式將取代人類勞動一樣。然而與人們擔憂的相反,汽車工業成為美國最大的雇主之一。

最後,小編想說,時間和實踐會檢驗一切事物的存在道理。當一樣事物出現和存在時不用急著肯定或否定,免得被時間打臉。比如很多年前人們質疑淘寶有什麼用時,現在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