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本周杭州繼續陰雨綿綿 接下去的日子雷雨漸漸增多

昨日響春雷 今起入“春分”

昨天, 春雷響起, 春雨淅瀝, 白堤上兩個女孩撐著雨傘、穿著雨衣, 相伴而行。 快拍小友 渝A 攝(來自快拍快拍App #快拍天氣)

雨水從週末延續到了週一。 數一數, 我們已經過了連續3個下雨的週末, 今天是本周第一個工作日, 雨水依然會向我們報到, 各位上班上學的恐怕得忍受交通的堵塞和不便了。 不過, 也有一個好消息要與你分享:今天是“春分”。

所謂“春分”, 就像一個起點, 從今天開始, 太陽往北回歸線移動, 氣溫逐漸升高, 植物進入生長最佳時期, 屬於北半球的夏季就要到來了。

所以, 今天, 當你撐著傘走在斜風冷雨中的時候, 想像一下太陽將會在今天18:28:35, 準確無誤地把太陽光投射到赤道上, 然後繼續往北前進, 溫暖的日子離我們並不遙遠。

杭州市氣象臺說, 這兩天雖然白天氣溫並不高, 但晝夜溫差不大, 氣溫比較平穩。 今天早上最低氣溫10℃,

中午最高氣溫預計也只有13℃, 今天的雨水跟昨天差不多, 白天預計為陰有中陣雨或雷雨, 今天夜裡開始雨止轉陰, 明天一整天都是陰到多雲的天氣, 想洗洗曬曬的朋友可以準備起來了, 儘管沒有明媚的陽光讓我們“大曬一場”, 但把衣服拿出去透透風也是好的。

展望這一周的天氣, 如果用四個字概括, 依然是:陰雨為主。 從氣象臺目前的預報來看, 除了週二和周日“陰轉多雲”之外, 其他幾天都被“分”到了小雨或中雨的雨量, 真像詩人徐鉉寫的《春分遇雨》:“天將小雨交春半, 誰見枝頭花歷亂。 ”

為什麼天氣漸暖 雷雨會“准點”到來?

不過, 在一片“擰不幹”的雨水中, 這周天氣與上周最大的不同就是, 我們可能會聽見越來越多的雷聲。

比如昨天上午, 那滾滾春雷聲你聽見了嗎?雖然這已經不是杭州今年第一聲“春雷”, 但剛好“撞”上春分節氣, 可以說是應景的“好雷”啊。

在我國古代, “春分”節氣被分為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 ”意思是, 春分日後, 燕子從南方飛來了, 天上開始打雷並且閃電。

古人認為, 春天, 陽氣漸盛, 陽氣奮力衝破陰氣的阻撓, 隆隆有聲, 便是“打雷”的自然現象;當日子逐漸往夏天靠近, 陽氣更盛時, 一旦被陰雨之氣阻隔, 便會發生“雨前打雷”的現象, 且雷聲比春天的更大。

後來, 氣象學上關於打雷有了更加科學的解釋。 打雷, 簡單來說就是一種空氣的強對流運動。

每年春季, 尤其在驚蟄以後, 明顯增強的暖濕空氣與負隅頑抗的冷空氣激烈對峙,

引發了強烈的空氣垂直對流運動, 當潮濕的暖空氣上升到一定高度時就會形成高大的積雨雲, 雲中強烈的電場使正負電荷發生碰撞而放電, 從而使萬鈞雷霆驟然發生。

春雷多發生在江淮、江南及南方地區, 因為春季這些地區暖濕氣流較北方強盛, 同時太陽輻射也強烈, 近地面空氣受熱上升, 上層冷空氣下沉, 就形成強烈對流。 可見此時雷電的發生不僅與近地面層氣溫回升有關, 與冷空氣活動有關, 也與此時空中的水汽明顯增多有關。

據省氣象臺說, 在昨天, 除了杭州外, 衢州、金華等地也出現了雷聲;而市氣象臺說, 今天杭州可能還會有雷雨, 大家不妨豎起耳朵留意一下。 聽著雷聲和雨聲, 可以確認的是,

我們已經身處濃濃春意之中了。

週四是“世界氣象日”

今年主題是“觀雲識天”

春雨, 落花。 快拍小友 zyya100 攝(來自快拍快拍App #快拍天氣)

還記得初中課本上的一篇課文《看雲識天氣》嗎, 這是一篇科普說明文, 作者在文中介紹了卷雲、積雨雲、卷積雲等不同種類的雲, 並且告訴我們“雲,能夠幫助我們識別陰晴風雨,預知天氣變化,這對工農業生產有著重要的意義”。

巧的是,今年3月,世界氣象組織(WMO)宣佈:3月23日世界氣象日的主題為“觀雲識天”,以突出表現雲在天氣氣候預測和水迴圈中的巨大作用。

為了慶祝即將到來的世界氣象日,杭州市氣象局在3月18日,聯合杭州市圖書館、杭州市志願者協會共同舉辦了一場名為“帶你走進雲的世界”的氣象科普主題活動。

別小看了天空裡的一片雲,雲的“家族”裡共分為3族10屬29類,各種各樣的雲都代表著不同的天氣現象,所以才把雲稱為“天氣的招牌”。不同的雲與不同的天氣現象息息相關,所以自古以來,便產生了“天上魚鱗斑,曬穀不用翻”“早上烏雲蓋,無雨也風來”“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等等民間俗語。

如今,雖然天氣預報更多的仰賴於精准的衛星雲圖,但杭州市氣象局國家基準氣候站觀測員王俊驕說,氣象臺的觀測員們還是會每天抬頭觀測天上的雲,“更多的作為一種氣象資料進行記錄”,比如雲高、雲量等,這些資料對於大氣研究有著非常重大的作用,而一般的民眾如果想要觀測雲,最好的季節還是夏秋兩季,“晴天比較多,雲的形態、面貌也比較多樣”。

並且告訴我們“雲,能夠幫助我們識別陰晴風雨,預知天氣變化,這對工農業生產有著重要的意義”。

巧的是,今年3月,世界氣象組織(WMO)宣佈:3月23日世界氣象日的主題為“觀雲識天”,以突出表現雲在天氣氣候預測和水迴圈中的巨大作用。

為了慶祝即將到來的世界氣象日,杭州市氣象局在3月18日,聯合杭州市圖書館、杭州市志願者協會共同舉辦了一場名為“帶你走進雲的世界”的氣象科普主題活動。

別小看了天空裡的一片雲,雲的“家族”裡共分為3族10屬29類,各種各樣的雲都代表著不同的天氣現象,所以才把雲稱為“天氣的招牌”。不同的雲與不同的天氣現象息息相關,所以自古以來,便產生了“天上魚鱗斑,曬穀不用翻”“早上烏雲蓋,無雨也風來”“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等等民間俗語。

如今,雖然天氣預報更多的仰賴於精准的衛星雲圖,但杭州市氣象局國家基準氣候站觀測員王俊驕說,氣象臺的觀測員們還是會每天抬頭觀測天上的雲,“更多的作為一種氣象資料進行記錄”,比如雲高、雲量等,這些資料對於大氣研究有著非常重大的作用,而一般的民眾如果想要觀測雲,最好的季節還是夏秋兩季,“晴天比較多,雲的形態、面貌也比較多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