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養孩子常遇到的4類問題是什麼?丨2017兒童行為問題報告

文丨壹心理主筆團·竹子

策劃丨壹心理主筆團

從80後放學一起小霸王, 到90後週末網吧見, 到00後上課都來一局“王者農藥”。

00後的孩子們,

生活在一個我們不曾經歷的, 社會發展飛速, 物質極大豐富的大變革時代。

相較於前兩代人, 我們很難去給00後定義他們是怎樣的一代人。

這個時代給00後帶來的不僅僅是更好的物質條件, 不可避免的, 也帶來的一連串的問題。

兒童節將至, 想和作為父母的你聊聊00後孩子常見的一些行為問題, 並給出相應的對策。

文章資料基於壹心理測評《兒童行為個性》測試。

此文送給還在陪孩子過兒童節的爸爸媽媽們。 希望所有寶貝們健康成長。

1.

出現最多!

孩子的攻擊行為問題

在我們收集到的資料中, 有攻擊問題的孩子最多。

超過80%的家長報告自己的孩子曾經出現過攻擊行為, 其中, 又有將近30%的家長表示自己的孩子存在明顯的攻擊行為。

哪些是孩子的攻擊行為?

破壞自己的東西

破壞家裡或其他兒童的東西

喜歡爭論

在家裡或學校不聽話

動手打人, 經常打架

亂發脾氣或脾氣暴躁

異常地大聲吵鬧

戲謔, 威脅別人

對於年齡小一點的孩子, 他們的攻擊行為多數時間表現為:破壞自己的東西或者是破壞自己的玩具。

當孩子年齡再大一些, 上學後, 孩子的攻擊性會逐步向外發展, 常表現為, 在學校動手打人, 損壞公物, 辱駡他人等。

有家長反映, 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什麼時候在外面學會了講髒話, 變得越來越不受自己的管教, 有時候甚至是會動手打父母。

孩子出現攻擊行為時, 父母可以這樣做

(1)請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

缺少父母的陪伴會讓孩子變得失去安全感。

通常來講, 孩子和父母, 特別是母親的關係, 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是最大的。

幼年期的兒童可能因為缺少父母的陪伴而變得失去安全感。

安全感過低的孩子, 非常明顯的一個特徵表現出來就是對周圍的人不信任, 對自己所在的環境不信任。

這種不信任如果長期存在于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孩子可能會變得敏感、多疑、怯懦, 或者是一種完全相反的狀態, 毫無緣由的去攻擊他人。

(2)滋養孩子的情緒, 遠比控制一時的不良行為管用得多

當你的孩子表現出攻擊性行為的時候, 此刻, 作為父母的你, 請明確的告訴孩子:

“我知道你學習了一些新的動作(或語言), 但是這樣的行為(或語言)可能會給別人帶來傷害, 媽媽也不喜歡你這樣,

所以以後不要再這樣了, 好嗎?”

當然, 這樣溫和的語氣, 很多父母會覺得沒用, 自己的孩子並不領情, 甚至還會更加嚴重。

這種時候, 作為父母的你們, 可以嘗試著教孩子換位思考:

“你可以想一想, 要是你的好朋友無端的打你, 或者是罵你, 你是不是也會像被你罵的小朋友那樣難受。 ”

當然, 作為父母, 當孩子出現類似的攻擊行為的時候, 請不僅僅是去告訴孩子不要再這樣做了, 你需要有這樣的意識:

”孩子出現攻擊行為的背後是因為出現了什麼情緒問題?”

滋養孩子的情緒, 遠比去控制一時的不良行為管用的多。

2.

最需要警惕!

焦慮抑鬱等情緒問題逐漸呈低齡化

除攻擊行為外, 約11%的家長報告孩子有明顯的情緒問題。

常見的情緒問題則是幾乎所有的孩子身上都會出現。

孩子常見的情緒問題表現有哪些?

常常哭

煩惱不安

神經過敏, 容易激動或緊張

過度害怕或焦慮

常說感到寂寞

覺得自己必須十全十美

多疑

過分忸怩或容易發窘

覺得或抱怨沒有人疼愛他

覺得自己無用或有自卑感

00後的孩子可能從一出生開始, 就生活在城市裡, 足不出戶。

陪伴他們度過童年的, 不是一起玩泥巴的玩伴, 沒有青梅竹馬, 而是一個虛擬的網路世界。

很多家長報告自己的孩子整日宅在家裡, 不願與他人交流, 不愛運動。

閉塞房間與虛擬的空間給孩子帶來的不僅僅是“網癮”這樣的不良行為, 對於孩子的整個成長來講, 傷害最大的, 一方面, 孩子接觸現實世界的機會變少了, 日常的人際交往會受損;另一方面,虛擬世界裡充斥著太多“暴力”“危險”因素,心理尚未發育完全的孩子接觸到這些內容的時候很可能會對心理造成衝擊和創傷。

(1)“焦慮”逐漸呈低齡化

這一代孩子好像比我們成熟的更早,相較於90後的“早戀”時間在初中,00後一代人的“早戀”時間比我們整整提前到了小學,甚至是幼稚園。

一方面是孩子更加開放的去表達“愛意”,另一方面,早熟的背景下的00後更早的加入了“焦慮”“抑鬱”大軍。

以前很少會見到小孩子來到諮詢室,因為情緒焦慮或抑鬱問題。

常見的還是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學習有問題,老是不聽話,才會送自己的孩子來諮詢室。

但是現在,更多的家長會帶自己的孩子去到心理諮詢中心,因為抑鬱,有自殺傾向或者焦慮。

這大概會和大多數人長久以來的印象有出入,提到兒童或童年,是彩色的。絕非是灰色的。

(2)孩子很多時間都是倍感孤獨

在我們收集到的資料中,發現孩子常有不合群的情況發生。

而孩子的情緒則是很多時間都是倍感孤獨。

孤獨感的來源,除了父母的陪伴因素外,孩子所接觸到的外部世界對待他的方式也會對他有直接的影響。

孩子出現情緒問題時,父母可以這樣做

(1)父母請先平復你自己的情緒

作為父母,當你的孩子出現焦慮情緒的時候,請先平復你自己的情緒。

由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父母的影響是最大的,作為父母的你,在照顧好孩子的情緒前,請一定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千萬不要讓自己的情緒衝擊到孩子。否則,這樣的傷害是難以逆轉的。

不要試圖第一時間去安慰孩子。

也不要立刻嘗試著帶領孩子去找到處理這些不良情緒的方法。

否則你一次一次的安慰對孩子來講沒有任何益處,還會讓孩子形成一種習慣性的依賴。一旦遇到問題,只會找父母的庇佑。

(2)嘗試著表達你對孩子情緒的認可

作為母親,你可以嘗試著先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表達你對孩子情緒的認可:

“我知道你現在很委屈。”

“我能感覺到你現在很難過。”

“我能看到你焦慮的表情。”

嘗試著這樣去表達,看見孩子的情緒。

而不是直接對孩子的情緒判斷好壞,不給予針對情緒的回饋。

(3)帶領孩子去思考引發情緒的原因

待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可以帶領著孩子去思考,是什麼事情導致他出現了這樣的情緒(原因),也帶領孩子看到自己的情緒(表現),最後是誘導孩子思考應該如何去面對這樣的情緒(解決方式)。

在這裡,作為父母,你可以給出你的建議,但請不要強迫你的孩子按照你的處事風格去處理他自己的事情。

因為你不能永遠陪伴在孩子身旁,給與孩子最好的保護,不是給他一個永久安全的玻璃房,而是教會他如何在走出玻璃房後仍能好好的生存。

3.

最容易忽視!

注意力與思維問題

這方面的問題,在資料中反映出來的,更多是注意力這樣外化的問題,而家長很少關注到孩子的思維問題。

在家長的來信中,收到比較多的回饋,自己家的孩子學習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專注地做一件事。

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有哪些?

精神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持久

坐不住,不能安靜或活動過多

神經質地運動或抽動

衝動或做事不加以考慮

困惑,做事糊裡糊塗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

(1)不要忽視孩子的缺陷障礙,也請不要對號入座

有些家長可能會因為孩子出現這樣的問題而感到特別氣憤。

當你發現自己的孩子長期處在無法安靜下來的狀態中,比如:

“老師反映,上課的時候老是愛走神,會在下面搞小動作,身體不住的搖擺”

”在家的時候不能好好的坐在椅子上吃完一頓完整的晚餐”

“讓孩子看書,沒幾分鐘他就看不下去了”。

作為父母的你,請不要忽略了這些問題,你的孩子可能有注意力缺陷障礙ADD。

當然,也請不要對號入座。

擔心自己的孩子確實存在這些問題。最好的辦法,如果有條件,可以帶孩子到專業的機構或醫院去檢查。當然,也不要感到絕望,注意力缺陷障礙並不能稱得上是一種“病”,這是可以通過專業訓練來改善的。

(2)大腦神經並未發育完全,要耐心的對待他

當然,大部分的孩子都不是上面所講的注意力缺陷兒童,更多的,只是因為成長發育的過程中,孩子的大腦神經並未發育完全。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孩子的注意力也會慢慢得到改善。

作為父母的你,請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耐心的對待他,你的每一個決定,對他來講,都會改變成長的方向。

4.

最特殊!

小孩拖拉、磨蹭的問題

在回饋情況的寶媽們中,有很多都說到了一個問題。孩子做事情拖拉、磨蹭。

對孩子而言,是否也存在拖延傾向呢?

針對年齡小一些的孩子,孩子出現拖拉的情況,這可能並不是孩子故意為之。

(1)這是孩子認識世界的一種特殊方式

在孩子年齡比較小的時候,任何事情對他來講都是在嘗試,在做新的探索。

這和成年人是不同的。

成年人傾向于有目的的做完一件事情,比如:吃飯就是為了給自己提供能量,讓自己有飽腹感,滿足自己的食欲。

但是同樣的吃飯的事情,對孩子來講,可能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孩子可能在吃飯的過程中去享受“玩”的感覺。吃飯這件事對他來講,是他有了一件新玩具。孩子可能被青色的豌豆吸引,也可能對手中矽膠做的軟軟的勺子感到好奇。

這就是孩子的世界。

(2)及時給予孩子回饋,獎勵或者是懲罰。

等孩子年齡再大一些,如果孩子仍有明顯的磨蹭狀況,爸爸媽媽們就該考慮下對策了。

這個時期的孩子,在基本的行為上已經和成人無太大差別了,所以家長可以嘗試著使用成人化的自我管理的方式去教孩子一些對抗拖延的辦法。

如果孩子是習慣性拖延,比如他總是要到假期快結束的前一天才開始寫作業“”又或者是讓孩子幫忙做家務時總是拖拖拉拉“。

父母可以借鑒心理學中行為主義所宣導的方式,及時給予孩子回饋,獎勵或者是懲罰。

給予孩子正確行為正面積極的回饋,而對於孩子有問題的行為一定要及時給與懲罰,但這個懲罰並非讓你去打罵孩子。你可以告訴孩子只有在按時完成事情後才可以多玩一會兒,拖延的話就是不允許他看喜歡的動畫片。

當然,孩子常見的問題不僅僅是以上我們提到的這些,我們的測評資料也只能反映部分孩子的情況,並不完全。

孩子們還是很可愛的,爸爸媽媽們,多陪陪你的孩子,不要在寶貴的成長中缺席他們的人生。

希望每個媽媽爸爸的寶貝,都能健康成長。

最後

成年兒童,未成年兒童

兒童節快樂~

你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

還遇到過哪些棘手的問題

留言給我們

壹心理會邀請專業心理諮詢師

為你解答

日常的人際交往會受損;另一方面,虛擬世界裡充斥著太多“暴力”“危險”因素,心理尚未發育完全的孩子接觸到這些內容的時候很可能會對心理造成衝擊和創傷。

(1)“焦慮”逐漸呈低齡化

這一代孩子好像比我們成熟的更早,相較於90後的“早戀”時間在初中,00後一代人的“早戀”時間比我們整整提前到了小學,甚至是幼稚園。

一方面是孩子更加開放的去表達“愛意”,另一方面,早熟的背景下的00後更早的加入了“焦慮”“抑鬱”大軍。

以前很少會見到小孩子來到諮詢室,因為情緒焦慮或抑鬱問題。

常見的還是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學習有問題,老是不聽話,才會送自己的孩子來諮詢室。

但是現在,更多的家長會帶自己的孩子去到心理諮詢中心,因為抑鬱,有自殺傾向或者焦慮。

這大概會和大多數人長久以來的印象有出入,提到兒童或童年,是彩色的。絕非是灰色的。

(2)孩子很多時間都是倍感孤獨

在我們收集到的資料中,發現孩子常有不合群的情況發生。

而孩子的情緒則是很多時間都是倍感孤獨。

孤獨感的來源,除了父母的陪伴因素外,孩子所接觸到的外部世界對待他的方式也會對他有直接的影響。

孩子出現情緒問題時,父母可以這樣做

(1)父母請先平復你自己的情緒

作為父母,當你的孩子出現焦慮情緒的時候,請先平復你自己的情緒。

由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父母的影響是最大的,作為父母的你,在照顧好孩子的情緒前,請一定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千萬不要讓自己的情緒衝擊到孩子。否則,這樣的傷害是難以逆轉的。

不要試圖第一時間去安慰孩子。

也不要立刻嘗試著帶領孩子去找到處理這些不良情緒的方法。

否則你一次一次的安慰對孩子來講沒有任何益處,還會讓孩子形成一種習慣性的依賴。一旦遇到問題,只會找父母的庇佑。

(2)嘗試著表達你對孩子情緒的認可

作為母親,你可以嘗試著先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表達你對孩子情緒的認可:

“我知道你現在很委屈。”

“我能感覺到你現在很難過。”

“我能看到你焦慮的表情。”

嘗試著這樣去表達,看見孩子的情緒。

而不是直接對孩子的情緒判斷好壞,不給予針對情緒的回饋。

(3)帶領孩子去思考引發情緒的原因

待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可以帶領著孩子去思考,是什麼事情導致他出現了這樣的情緒(原因),也帶領孩子看到自己的情緒(表現),最後是誘導孩子思考應該如何去面對這樣的情緒(解決方式)。

在這裡,作為父母,你可以給出你的建議,但請不要強迫你的孩子按照你的處事風格去處理他自己的事情。

因為你不能永遠陪伴在孩子身旁,給與孩子最好的保護,不是給他一個永久安全的玻璃房,而是教會他如何在走出玻璃房後仍能好好的生存。

3.

最容易忽視!

注意力與思維問題

這方面的問題,在資料中反映出來的,更多是注意力這樣外化的問題,而家長很少關注到孩子的思維問題。

在家長的來信中,收到比較多的回饋,自己家的孩子學習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專注地做一件事。

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有哪些?

精神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持久

坐不住,不能安靜或活動過多

神經質地運動或抽動

衝動或做事不加以考慮

困惑,做事糊裡糊塗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

(1)不要忽視孩子的缺陷障礙,也請不要對號入座

有些家長可能會因為孩子出現這樣的問題而感到特別氣憤。

當你發現自己的孩子長期處在無法安靜下來的狀態中,比如:

“老師反映,上課的時候老是愛走神,會在下面搞小動作,身體不住的搖擺”

”在家的時候不能好好的坐在椅子上吃完一頓完整的晚餐”

“讓孩子看書,沒幾分鐘他就看不下去了”。

作為父母的你,請不要忽略了這些問題,你的孩子可能有注意力缺陷障礙ADD。

當然,也請不要對號入座。

擔心自己的孩子確實存在這些問題。最好的辦法,如果有條件,可以帶孩子到專業的機構或醫院去檢查。當然,也不要感到絕望,注意力缺陷障礙並不能稱得上是一種“病”,這是可以通過專業訓練來改善的。

(2)大腦神經並未發育完全,要耐心的對待他

當然,大部分的孩子都不是上面所講的注意力缺陷兒童,更多的,只是因為成長發育的過程中,孩子的大腦神經並未發育完全。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孩子的注意力也會慢慢得到改善。

作為父母的你,請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耐心的對待他,你的每一個決定,對他來講,都會改變成長的方向。

4.

最特殊!

小孩拖拉、磨蹭的問題

在回饋情況的寶媽們中,有很多都說到了一個問題。孩子做事情拖拉、磨蹭。

對孩子而言,是否也存在拖延傾向呢?

針對年齡小一些的孩子,孩子出現拖拉的情況,這可能並不是孩子故意為之。

(1)這是孩子認識世界的一種特殊方式

在孩子年齡比較小的時候,任何事情對他來講都是在嘗試,在做新的探索。

這和成年人是不同的。

成年人傾向于有目的的做完一件事情,比如:吃飯就是為了給自己提供能量,讓自己有飽腹感,滿足自己的食欲。

但是同樣的吃飯的事情,對孩子來講,可能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孩子可能在吃飯的過程中去享受“玩”的感覺。吃飯這件事對他來講,是他有了一件新玩具。孩子可能被青色的豌豆吸引,也可能對手中矽膠做的軟軟的勺子感到好奇。

這就是孩子的世界。

(2)及時給予孩子回饋,獎勵或者是懲罰。

等孩子年齡再大一些,如果孩子仍有明顯的磨蹭狀況,爸爸媽媽們就該考慮下對策了。

這個時期的孩子,在基本的行為上已經和成人無太大差別了,所以家長可以嘗試著使用成人化的自我管理的方式去教孩子一些對抗拖延的辦法。

如果孩子是習慣性拖延,比如他總是要到假期快結束的前一天才開始寫作業“”又或者是讓孩子幫忙做家務時總是拖拖拉拉“。

父母可以借鑒心理學中行為主義所宣導的方式,及時給予孩子回饋,獎勵或者是懲罰。

給予孩子正確行為正面積極的回饋,而對於孩子有問題的行為一定要及時給與懲罰,但這個懲罰並非讓你去打罵孩子。你可以告訴孩子只有在按時完成事情後才可以多玩一會兒,拖延的話就是不允許他看喜歡的動畫片。

當然,孩子常見的問題不僅僅是以上我們提到的這些,我們的測評資料也只能反映部分孩子的情況,並不完全。

孩子們還是很可愛的,爸爸媽媽們,多陪陪你的孩子,不要在寶貴的成長中缺席他們的人生。

希望每個媽媽爸爸的寶貝,都能健康成長。

最後

成年兒童,未成年兒童

兒童節快樂~

你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

還遇到過哪些棘手的問題

留言給我們

壹心理會邀請專業心理諮詢師

為你解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