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京城最後一名修筆匠病休,未來誰給我們修鋼筆?

在寸土寸金的東四南大街, 有一家叫廣義修筆店的小店, 裝修簡樸, 與周圍裝飾現代的店鋪顯得格格不入, 仿佛是上個世紀的遺存。

這家存在了十幾年前的修筆店, 已經掛出了病休的牌子, 老人修筆的頻率已經降至每天下午短短的一個半小時。 但他說, 自己會一直修到去世。 京城的修筆行當, 因他, 頑強地越過了又一個新年。

店鋪的主人叫張廣義, 已經87歲的他, 被人稱作 “筆魂”。

門口掛病休, 依然接待顧客

知道君(xjb-jingshier)前兩天兩點來到位於東四南大街的廣義修筆店, 發現門內掛著病休的牌子, 但門並沒有鎖。 此時一名修鋼筆的顧客嘗試敲了敲門, 簾子突然拉開了。

老爺子穿著一身卡其色的中山裝, 這也是他多年不變的裝束。 一開門, 就跟我們說, “今兒本不打算開業了, 最近血壓高, 想去醫院看看。 但一個顧客說下午過來取筆, 我就答應等他”。

屋內裝飾十幾年沒變,

很舊, 像七八十年代的房子。 知道君讀大學的時候來修過鋼筆, 當時就是這個樣子, 一張大而舊的工作臺擺滿了各種修筆工具和廢舊鋼筆, 斑駁的牆面上掛滿了獎狀、剪報和別人送他的字畫。 書法人周樹廉送的“筆魂”二字懸掛中堂, 十分顯眼。

開門的半個小時時間裡, 老爺子接了三撥客人, 電話也不時響起。

電話中, 一名女士說自己的筆尖堵了。 張廣義得知她用的是某品牌的黑墨水時, 建議她“用溫水把筆泡兩天, 洗乾淨再換換試試。 那個牌子的墨水是最堵的, 你用這種墨水, 不能超過一個星期, 就得用溫水泡一次”。

張廣義說, 這種用筆技巧沒人說, 我要不說, 她就不知道。

老爺子也給知道君推薦了一支鋼筆, 用放大鏡仔細檢查了筆尖,

磨了磨。 他告訴知道君, 筆尖好不好用首先看材質, 其次是加工的工藝。 “我給它磨一磨, 是改變筆尖的光滑度, 改變出水的快慢, 有的人喜歡快一點的有的人喜歡慢一點的。 ”

說完, 他把筆遞給知道君, 試試順不順手。

知道君試筆看到, 試筆本上寫滿了字, 有的瀟灑有的端正。 “北京市景山學校”幾個字占了很大地方, 筆劃稚嫩工整, 應該是一名小學生來選鋼筆。

要修的鋼筆多沒有零件了

來店的三撥客人中, 有兩位女士一起來買鋼筆。

她們告訴知道君, 這是她們第二次來。 上次來給孩子買的鋼筆特別好用, 特意來多買幾支。 知道君發現, 其中一種型號的鋼筆, 她們就買了六支。

另外兩撥客人都是來修筆的, 但遺憾的是, 都沒修成。

郭先生的筆墨囊壞了。 老爺子檢查了一下, 說這個件沒有, 只能回廠。 “別瞎買, 外面買的件不好, 用壞了”。

張女士也帶了兩支筆過來。 其中一支也是墨囊壞了, 但那種擠壓式的墨囊, 已經很多年不出了。 另一支壞了尖, 老爺子用放大鏡仔細看了看,

說這個型號的筆尖沒有, 也換不了。

張女士說, 她也來著修了幾次了。 想讓老爺子給他敲一敲, 正一正。

“我是修筆的, 我能修肯定給您修好。 您也高興, 我也多掙點錢。 但筆尖多嬌氣, 那筆尖稍微偏一點歪一點, 就不好用了。 ”老爺子跟張女士說。

老爺子告訴知道君, 現在來修筆的人多是多, 但都是停產的型號, 沒有零件, 他也沒有辦法。 因為現在鋼筆型號太多, 不統一。 十個裡面有八個都沒有零件。

“大部分人能理解, 但也有少數人不理解。 責備我說‘你修筆的, 連配個筆囊都沒有, 你修什麼啊’。 有時候我聽了這話啊, 原本血壓是180, 一下子就到220了。 你說我是修筆的, 我肯定願意給都解決了。 ”面對現在繁雜的鋼筆型號, 張老爺子有時候也很無奈。

幹了70年,朋友兒女都勸他休息

張廣義今年已經87歲了,修鋼筆修了70年。

1947年,張廣義17歲的時候,就跟父親學修鋼筆,在東四南大街開了一家小小的筆店。經歷了解放戰爭、社會主義改造、文化大革命和改革開放,張廣義仍然堅守著修筆這個行業。

他跟知道君說,他的很多同行和徒弟,都不在了。牆上貼著2005年的報紙,標題就已經是“北京最後一位修筆人”。老爺子說,等他去世了,這家店就關了。到那時,修筆這種時代感很強的職業,將徹底消失。

張廣義獲得過很多榮譽,北京市勞模、全國勞模、全國先進個體勞動者,甚至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但這些榮譽,也不能改變修筆這個行業經營慘澹的現狀。

如今的東四南大街,一派繁華,這家修筆店顯得格格不入。

“人都說我,拿個金碗要飯吃。這地方幹什麼不掙錢啊?”張廣義說,他的孩子們,也早就不同意他繼續修筆了,說“您擱這幹什麼啊,有你飯吃” 。

“我說我不願意在家吃那口閑飯。我哪怕一天給人家修了一根筆,我還能起一個人的作用,我還有我的收入。人家希望能在我這裡買根筆,我給人家挑一根好用的,也是我的心願。”

不但是孩子勸他,他的朋友也勸他休息。

“我的好朋友跟我說,一年給你多少錢,你在家待著行不行?他來找我兩次,也是關心我,利用這塊地也能幹點事情。我說希望給大夥多修幾年筆,你要再這樣我明兒就不幹了,這個行業就沒了。”老爺子說。

“說句掏心窩子的話,我只要有一口氣,能坐在這,我就要修一天的筆。”

老爺子真挺倔的。

文並攝| 李玉坤

編輯|胖軒軒

本文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點擊標題閱讀往期精選

----------以下為推廣----------

幹了70年,朋友兒女都勸他休息

張廣義今年已經87歲了,修鋼筆修了70年。

1947年,張廣義17歲的時候,就跟父親學修鋼筆,在東四南大街開了一家小小的筆店。經歷了解放戰爭、社會主義改造、文化大革命和改革開放,張廣義仍然堅守著修筆這個行業。

他跟知道君說,他的很多同行和徒弟,都不在了。牆上貼著2005年的報紙,標題就已經是“北京最後一位修筆人”。老爺子說,等他去世了,這家店就關了。到那時,修筆這種時代感很強的職業,將徹底消失。

張廣義獲得過很多榮譽,北京市勞模、全國勞模、全國先進個體勞動者,甚至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但這些榮譽,也不能改變修筆這個行業經營慘澹的現狀。

如今的東四南大街,一派繁華,這家修筆店顯得格格不入。

“人都說我,拿個金碗要飯吃。這地方幹什麼不掙錢啊?”張廣義說,他的孩子們,也早就不同意他繼續修筆了,說“您擱這幹什麼啊,有你飯吃” 。

“我說我不願意在家吃那口閑飯。我哪怕一天給人家修了一根筆,我還能起一個人的作用,我還有我的收入。人家希望能在我這裡買根筆,我給人家挑一根好用的,也是我的心願。”

不但是孩子勸他,他的朋友也勸他休息。

“我的好朋友跟我說,一年給你多少錢,你在家待著行不行?他來找我兩次,也是關心我,利用這塊地也能幹點事情。我說希望給大夥多修幾年筆,你要再這樣我明兒就不幹了,這個行業就沒了。”老爺子說。

“說句掏心窩子的話,我只要有一口氣,能坐在這,我就要修一天的筆。”

老爺子真挺倔的。

文並攝| 李玉坤

編輯|胖軒軒

本文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點擊標題閱讀往期精選

----------以下為推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