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互聯網手機品牌的下半場:比拼核心已切換到供應鏈掌控能力

集微網/文 徐倫

“如今的國產智慧手機長得越來越像了, 簡直就是一個模具出來的產品嘛!”這是一位網友在集微網發佈的一篇手機評測文章後的留言。

不僅是網友, 幾乎逢手機發佈會都會參加的筆者感受更為明顯, 特別是近一年來國產手機好像忽然集體出現了創新瓶頸, 不僅外觀風格越來越像, 就連採用材質和工藝都基本趨同。

實際上, 這種撞臉背後反映的是中國手機廠商根本無力改變的供應鏈的尷尬現狀。

供應鏈卡脖子事件頻發背後, 折射中國手機產業大而不強

撞臉僅是尷尬, 更值得關注的是因為沒有掌握核心供應鏈資源,

過去幾年幾乎所有的中國手機廠商都在供應鏈上吃過大虧。

2011年餘承東接管華為手機業務以後雄心勃勃, 砍掉功能機做自主品牌, 首先打造出了Ascend P1, 當時這款手機超薄設計, 內部也充滿信心。 其採用的4.3英寸Super AMOLED螢幕正是來自三星。 不過, 萬萬沒想到, P1市場口碑良好, 但其上市後產能持續緊張,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AMOLED屏供應量不足。 有傳聞稱, 三星是有意削減了對P1的螢幕供應量。

時至今日, 三星依然在手機高端螢幕上佔據絕對霸主地位。 去年OPPO 迅速崛起, 期間正當OPPO R9 放量售賣時, 同樣遇到三星AMOLED螢幕供貨緊張的問題。 今年高端手機將全面切換到柔性OLED螢幕, 目前看三星佔據了全球90%以上的產能,

在保證自己夠用情況下, 剩餘的產能給誰不給誰, 完全掌握在韓國人的手上。

除了螢幕, 另一個典型例子就是中國手機幾乎集體面臨缺“芯”困擾。 目前除了華為和榮耀在高端產品上使用自研麒麟晶片外, 其他廠商高端機幾乎全要看高通臉色。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2015年初, 高通發佈的驍龍810 因設計問題遇到功耗和發熱的麻煩, 在很長時間內中國手機廠商竟然出現集體無旗艦機可發的尷尬狀況, 這也徹底打亂了原定的產品發佈節奏。

一起起案例也時刻警醒著中國手機廠商, 那怕是中國智慧手機產銷量雙雙位居全球第一的今天, 在這個行業核心競爭力依舊是供應鏈說了算。

互聯網手機品牌下半場, 將面臨更為嚴峻的供應鏈問題

相比上文舉例提到的華為、OPPO 這些大廠商, 讓人更為擔憂的是, 供應鏈之困已經迫在眉睫地壓到一些中小互聯網手機品牌身上。

從2010年開始算起到2016年, 中國智慧手機市場經歷幾輪比拼, 其中包括行銷戰、配置戰、價格戰。 在各種混戰中, 多家互聯網手機品牌也借機輪番登場。 不過, 進入2016年隨著中國智慧手機產業換機潮的結束, 行業開始趨於成熟穩定, 互聯網手機品牌的命運也急轉直下。 此前上半場的行銷戰、配置戰、價格戰開始陸續失效, 整個行業進入去偽存真階段。 回歸商業本質, 再構建產品、利潤、使用者三者關係成為了全行業的共識。

然而就在這個過程中, 大廠商的市場佔有率越來越高, 其規模效應開始顯現,

邊際成本越來越低。 這讓本不占優的中小互聯網手機品牌面臨更大的壓力。 這種壓力最後都集中體現在供應鏈上。

壓力一:定制元器件更難, 產品差異化消失。 對於很多互聯網手機品牌來說, 過去策略基本都是抓住細分人群, 打造差異化產品。 不過, 目前看這思路已經難以維繫。 現在不管是攝像頭、螢幕, 還是核心晶片, 要做差異化就需要在供應鏈定制相應元器件。 而中小互聯網廠商採購量過小, 很多供應鏈廠商根本就不會單獨為這些廠商做定制。 甚至連常規通用晶片常常都要區分大小客戶, 進行先後供貨。

壓力二:供應鏈成本大增。 大廠商單套元器件採購過千萬是常有事情, 而很多互聯網手機品牌一年所有產品加起來也就幾百萬。

供應鏈廠商也是根據採購數量確定價格, 這讓很多中小互聯網手機品牌一開始就輸在成本線上。 最吃虧的是像錘子手機這樣廠商, 很多供應鏈企業要求提前支付貨款, 以防倒閉跑路。 而大廠商往往都有很長的付款檔期。

壓力三:研發資源少, 難以提前導入新技術。 其實供應鏈廠商一直都有新的技術推出, 有實力的品牌手機廠商早早介入其中共同開發, 以保證技術成熟後第一時間獨家使用。 而很多互聯網手機廠商本身研發資金和團隊規模就很小, 大牛級別的開發人員更少。 這就難參與到供應鏈企業前期開發中, 只能等待技術成熟後使用。

除了以上三點, 互聯網手機品牌在供應鏈還面臨眾多問題, 例如去年元器件漲價、缺貨讓很多中小廠商措手不及;再比如在元器件的採購量預測上,小品牌需要有更精准的預測數量,否則少了就缺貨,多了就變成庫存。

互聯網手機品牌下半場生存之道,提高銷量和找靠山都很重要

很顯然,上述問題核心之一就是目前很多互聯網手機體量過小。多少銷量才能真正上供應鏈的牌桌?此前,360手機總裁李開新給出的資料是年銷量要破千萬。

目前能超過這數字的互聯網手機品牌僅有小米、榮耀、魅族。包括360手機、一加手機、樂視手機、努比亞等都難以達標。雖然此前也有很多品牌負責人表示,要淡化銷量,注重產品。但在行業內人看來,智慧手機產業走到今天,留給這些廠商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未來兩年銷量決定生死。

當然,除了依靠自身外,尋求外援也是中小互聯網手機品牌解決困局重要手段。典型例子就是魅族在2015年獲得阿裡巴巴集團5.9億美元投資。但是這錢也不好拿,過去一年多魅族打雞血式的發佈新品,為的就是完成銷量承諾。同樣的例子,2016年初努比亞也獲得了蘇寧19.3億人民幣的入股補血。

還有一些廠商則天生就擁有強大的靠山。比如,360手機背後有周鴻禕和360集團的背書,這樣也能讓他獲得供應鏈一定程度的信任感。而一加手機背後有OPPO 的支持。在去年發佈的一加3代手機產品上,OPPO就將自己這兩年的核心武器閃充技術授權給一加使用。

總的來說,互聯網手機下半場想要活下去,既要提高銷量,也要尋求有錢有勢的靠山,這樣才能獲得產業鏈支持。

互聯網手機榮耀一枝獨秀背後:有好爸爸,更有自身實力

其實互聯網手機品牌比拼到現在,能進入第一梯隊的只有兩家——小米和榮耀。然而,過去幾年小米同樣飽受供應鏈之苦,其產品長期缺貨,給其品牌帶了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即使去年雷軍開始親自管理供應鏈,至今仍然沒有得到徹底改善,最新的小米6 依舊因為驍龍835處理器供應問題而出現缺貨。

從資料看,目前互聯網手機品牌就僅剩榮耀一枝獨秀了!市場調研機構GFK的統計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榮耀中國區總銷量為1052萬部,這一資料已經超越了小米為945萬部,榮耀也真正成為了互聯網手機第一品牌。不僅如此,一季度中國市場華為總體手機銷量2300萬部,榮耀幾近半壁江山。

為何榮耀能避免小米缺貨的尷尬呢?很顯然,首先榮耀有一個好爸爸——背靠整個華為供應鏈體系。

官方資料顯示,2016年華為手機整體(華為品牌+榮耀品牌)出貨高達1.39億部,如此大的體量下,集中採購、定制化元器件等過程中,對榮耀來說成本相當低。另外,目前榮耀高端手機全系採用自家海思麒麟晶片,這完全有別于國內其他廠商,將命運寄託在一家晶片廠商手裡的尷尬。

當然除了有好爸爸,不得不說榮耀這幾年自身實力也十分強悍。資料顯示,目前榮耀已經有多款手機銷量過千萬,其中就包括榮耀暢玩4X、榮耀4A、榮耀4C、榮耀暢玩5X 等機型。

這也意味榮耀單款手機的出貨量已經是很多互聯網品牌手機全年所有手機產品銷量的好幾倍。從另一角度看,目前就算撇開華為在後面背書,榮耀僅憑自身銷量也能完全享受供應鏈特殊照顧。

榮耀的自身實力到底有多強?此前,榮耀總裁趙明在接受集微網專訪時表示,公司明確要求榮耀要用自己方式生存。華為終端的雙品牌戰略是動真格的,目前不僅從產品定義、產品規劃,甚至行銷、銷售管道等榮耀都是完全獨立的,只有專利技術平臺是共用的。

趙明補充說,就像學游泳把你扔到水池裡面,原來還有救生圈,現在把救生圈都撤了。2015年下半年開始,已經陸續將榮耀產品從華為手機店裡撤出。華為與榮耀品牌各有各的目標使用者群與品牌定位。而榮耀整個品牌就是圍繞年輕人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為年輕人打造科技潮品,榮耀要把互聯網的思維進行到底。(集微網/徐倫)

例如去年元器件漲價、缺貨讓很多中小廠商措手不及;再比如在元器件的採購量預測上,小品牌需要有更精准的預測數量,否則少了就缺貨,多了就變成庫存。

互聯網手機品牌下半場生存之道,提高銷量和找靠山都很重要

很顯然,上述問題核心之一就是目前很多互聯網手機體量過小。多少銷量才能真正上供應鏈的牌桌?此前,360手機總裁李開新給出的資料是年銷量要破千萬。

目前能超過這數字的互聯網手機品牌僅有小米、榮耀、魅族。包括360手機、一加手機、樂視手機、努比亞等都難以達標。雖然此前也有很多品牌負責人表示,要淡化銷量,注重產品。但在行業內人看來,智慧手機產業走到今天,留給這些廠商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未來兩年銷量決定生死。

當然,除了依靠自身外,尋求外援也是中小互聯網手機品牌解決困局重要手段。典型例子就是魅族在2015年獲得阿裡巴巴集團5.9億美元投資。但是這錢也不好拿,過去一年多魅族打雞血式的發佈新品,為的就是完成銷量承諾。同樣的例子,2016年初努比亞也獲得了蘇寧19.3億人民幣的入股補血。

還有一些廠商則天生就擁有強大的靠山。比如,360手機背後有周鴻禕和360集團的背書,這樣也能讓他獲得供應鏈一定程度的信任感。而一加手機背後有OPPO 的支持。在去年發佈的一加3代手機產品上,OPPO就將自己這兩年的核心武器閃充技術授權給一加使用。

總的來說,互聯網手機下半場想要活下去,既要提高銷量,也要尋求有錢有勢的靠山,這樣才能獲得產業鏈支持。

互聯網手機榮耀一枝獨秀背後:有好爸爸,更有自身實力

其實互聯網手機品牌比拼到現在,能進入第一梯隊的只有兩家——小米和榮耀。然而,過去幾年小米同樣飽受供應鏈之苦,其產品長期缺貨,給其品牌帶了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即使去年雷軍開始親自管理供應鏈,至今仍然沒有得到徹底改善,最新的小米6 依舊因為驍龍835處理器供應問題而出現缺貨。

從資料看,目前互聯網手機品牌就僅剩榮耀一枝獨秀了!市場調研機構GFK的統計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榮耀中國區總銷量為1052萬部,這一資料已經超越了小米為945萬部,榮耀也真正成為了互聯網手機第一品牌。不僅如此,一季度中國市場華為總體手機銷量2300萬部,榮耀幾近半壁江山。

為何榮耀能避免小米缺貨的尷尬呢?很顯然,首先榮耀有一個好爸爸——背靠整個華為供應鏈體系。

官方資料顯示,2016年華為手機整體(華為品牌+榮耀品牌)出貨高達1.39億部,如此大的體量下,集中採購、定制化元器件等過程中,對榮耀來說成本相當低。另外,目前榮耀高端手機全系採用自家海思麒麟晶片,這完全有別于國內其他廠商,將命運寄託在一家晶片廠商手裡的尷尬。

當然除了有好爸爸,不得不說榮耀這幾年自身實力也十分強悍。資料顯示,目前榮耀已經有多款手機銷量過千萬,其中就包括榮耀暢玩4X、榮耀4A、榮耀4C、榮耀暢玩5X 等機型。

這也意味榮耀單款手機的出貨量已經是很多互聯網品牌手機全年所有手機產品銷量的好幾倍。從另一角度看,目前就算撇開華為在後面背書,榮耀僅憑自身銷量也能完全享受供應鏈特殊照顧。

榮耀的自身實力到底有多強?此前,榮耀總裁趙明在接受集微網專訪時表示,公司明確要求榮耀要用自己方式生存。華為終端的雙品牌戰略是動真格的,目前不僅從產品定義、產品規劃,甚至行銷、銷售管道等榮耀都是完全獨立的,只有專利技術平臺是共用的。

趙明補充說,就像學游泳把你扔到水池裡面,原來還有救生圈,現在把救生圈都撤了。2015年下半年開始,已經陸續將榮耀產品從華為手機店裡撤出。華為與榮耀品牌各有各的目標使用者群與品牌定位。而榮耀整個品牌就是圍繞年輕人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為年輕人打造科技潮品,榮耀要把互聯網的思維進行到底。(集微網/徐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