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掛在空中的世界奇觀:懸空寺——邊玩邊學之西北自駕遊(4)

“危樓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 恐驚天上人。 ” 我們此行邊玩邊學西北遊第一天的最後一站, 是大同渾源縣海內外聞名的懸空寺。 這座恒古于世界建築史上獨一無二的建築充滿了各種奇跡, 距地面60多米, 淩空凸起在萬仞峭壁之間, 歷經1500多年的風霜雪雨, 地裂山崩, 沒有陪襯, 沒有遮擋, 猶如神明護佑般見證著歲月的變遷。

懸空寺與咱們前面講的雲岡石窟一、二期的建造年代相同, 北魏天師道長寇謙之(西元365-448)仙逝前留下遺訓:要建一座空中寺院, 以達“上延霄客, 下絕囂浮”。

之後天師弟子們多方籌資、精心選址、巧妙設計、嚴謹施工, 一座“依山座基, 就岩起屋”的天上宮闕於北魏太和十五年(西元491年), 在恒山金龍峽西側的翠屏峰峭壁間建成了。

懸空寺是一座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廟。 原名“玄空閣”, “玄”取自於道教教理, “空”則來源於佛教教理。 後因世人們覺得整座寺院就像懸掛在懸崖之上, “懸”又與“玄”同音, 故被叫“懸空寺”。

懸空寺面對恒山, 背倚翠屏, 上載危岩, 下臨深谷。 樓閣懸空, 結構奇巧, 古人讚歎“蜃樓疑海上, 鳥道沒雲中”。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贊它為“天下巨觀”, 當代許多學者稱它為“東方的空中花園”。

遠遠望去, 懸空寺就像是被幾根木棍支撐在山體上, 當地人說“懸空寺, 半天高, 三根馬尾空中掉”。 大詩人李白游到這裡的時候也被震撼到了, 不僅提字“壯觀”, 還特意在“壯”字上多寫了一點, 表示這座空中樓閣比壯觀還要“多一點”。

懸空寺與義大利比薩斜塔、阿布達比的“首都之門”、希臘米特奧拉修道院等世界知名的建築一同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為“全球傾斜度最大的人工建築” 。 可是懸空寺卻比它們任何一座建築都早得多, 所以畢卡索曾說的“世界上真正的藝術在東方”一點都沒錯!

懸空寺呈“一院兩樓”的佈局, 總長約32米, 共152.2平方米。 別看建於這麼局促的地方, 又是三教合一, 寺院、禪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關帝廟、鼓樓、鐘樓、伽藍殿、送子觀音殿、地藏王菩薩殿、千手觀間殿、釋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純陽宮、三教殿、五佛殿等一樣都少, 樓閣殿宇共有40間。

進門先是寺院,寺院的閣樓看起來還沒那麼嚇人,老爸還能大膽地“揮手之間”,後面的南樓和北樓可就完全懸在空中了。

老媽這神情頗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之感哦~

整座懸空寺並沒有因為空間狹窄而簡化造型與空間,曲折回環,層次多變,佈局緊湊,錯落相依,雖然小巧玲瓏,卻空間豐富,小中見大。屋簷不僅有單簷,還有重簷和三層簷,屋頂有正脊、垂脊、戧脊、貧脊多種造型,精巧別致,重重疊疊,造成一種窟中有樓,樓中有穴,半壁樓殿半壁窟,窟連殿,殿連樓的獨特風格。

連接南樓與北樓的長線橋長約10米,它不僅是橋,橋上還建樓,樓內還建殿,殿內還供佛,異常奇巧與奇險。

南樓北樓、和長線橋看似都是用當地人說的“三根馬尾空中掉”的細木棍來支撐的。懸空寺共有這種立木30根,每根長度為幾米到十幾米,分為3組,分別被設置在南樓、北樓和連接它們的長線橋下面。但實際上,這些柱子根本不吃重,如果一不小心碰到,它就會來回晃動,好似年久失修,馬上就要塌了,嚇得人腿軟。

那麼究竟懸空寺是靠什麼掛在萬丈懸崖之壁上的呢?其實秘密藏在插到岩石中的懸臂梁裡。仔細看立木的上端都頂著一根插到岩石中的橫樑,上面是用木板鋪成的走廊,整個樓閣的底座也都是直接壓在這些橫樑上的,這些橫樑才是挑起懸空寺的關鍵。

這些橫樑是當地產的鐵衫木,再用桐油浸泡,以起防腐、防蟲的作用。古代工匠在打懸臂梁的時候先把橫樑豎著鋸開一些,然後夾進很長的木楔子,這樣懸臂梁打進岩石後會被木楔子撐開,就怎麼也拔不出來了,原理和今天的膨脹螺栓一樣。

另外如果我們從懸空寺的側面看,就會發現它並非完全地懸空。翠屏峰的立面是一個凹進去的弧形,而懸空寺所在的位置恰好在翠屏峰的最凹處,殿宇裡有重量的塑像也都緊貼著峭壁,橫樑出岩石的部分只有一米,所以懸空寺真正的重心是在堅硬的岩石裡。

此外,懸空寺還採取了近代工程學中才發現的“預應力”原理,也就是使上懸臂梁、下懸臂梁、頂樑柱和屋簷之間相互受力,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框架結構,從而減少外力的作用,增強平衡穩定性。從暗喻宮闈隱私的雲岡石窟到採用了現代技術原理的懸空寺,小娘子還真是佩服古人的才華!

橫樑出岩石的部分只有一米,所以出岩石懸空的走廊非常窄。

1500多年以來,這裡經歷了多次懸崖滾石和地震,尤其最近40年,還發生過2次六級以上的大地震,渾源縣城內的建築都倒了三分之一,可懸空寺卻安然無恙。難道真的有神在護佑麼?

木制的懸空寺是榫卯結構,也就是一根木頭凸出來的部分插入另一根木頭相同尺寸的凹洞裡。地震的時候,榫卯來回晃動變形,因為它們並不是釘或粘到一起,所以變形可擴展到很大,吸收並釋放掉對抗力,而不會折損。當外力消失時,榫卯連接處又能自動恢復成原狀。小娘子覺得前面說到的那些平時不吃力的立木有點像柺棍的作用,在地震的時候也會根據地震時的晃動而滑倒最佳支撐位從而吸收並釋放對抗力的作用,所以在歷次地震中,懸空寺都能倖免於難。

那麼它又是如何抵擋山頂上面的落石呢?

前面說了,懸空寺實際上是在翠屏峰凹進去的弧度裡,但畢竟還有一米懸在外面,為什麼從來沒被上面的石頭砸到過。原來考慮周詳的建造們在懸空寺的上面挖了一條“天溝”,凡是上面滾落的石頭,都會落到溝裡而滾不下來。

但像石窟那樣千年的大石頭都會風化,懸空寺又是如何承受千年風雨的侵蝕呢?

懸空寺背西面東,對面的恒山主峰以及頭頂的翠屏峰使樓閣被日照的時間極短,且都為早上紫外線並不強烈的時候,風化程度就慢。渾源河雖從懸空寺腳下流過,但峽谷的風速很大,渾源河的水氣在還沒蒸發到懸空寺的高度時就已經被風吹走了,所以河上的懸空寺其實是乾燥的,並不會被水氣侵蝕。古人考慮之認真、成熟、嚴謹真的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像!

完全懸空在外的樓梯,走在上面還是相當心驚膽戰的。

小貼士:

1、開放時間:8:30-17:30

2、票價:125元/成人(如果只在下面看,不上去,買25元的恒山門票就行了),70歲以上老人免票

3、不可攜帶寵物入內。

4、愛護古跡,不要亂扔亂刻,保護環境是我們每個地球人的責任。

下一站我們去與義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的應縣木塔,想看《邊玩邊學之西北自駕遊》系列前面文章的親們可點擊:

(1)從雲岡石窟看它背後的宮闈隱私

(2)千年古都大同與反復被蹂躪的古城牆

(3)為什麼說大同七分的靈氣在華嚴寺中

不想跟團!也不想窮遊!怎麼用最經濟的費用在旅途中享受最棒的體驗?更多既舒適又全面的自助遊、自駕遊,盡請關注遊走在感性與理智間的“饕餮小娘子”。

對海外自駕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點擊左下方的“瞭解更多”。

進門先是寺院,寺院的閣樓看起來還沒那麼嚇人,老爸還能大膽地“揮手之間”,後面的南樓和北樓可就完全懸在空中了。

老媽這神情頗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之感哦~

整座懸空寺並沒有因為空間狹窄而簡化造型與空間,曲折回環,層次多變,佈局緊湊,錯落相依,雖然小巧玲瓏,卻空間豐富,小中見大。屋簷不僅有單簷,還有重簷和三層簷,屋頂有正脊、垂脊、戧脊、貧脊多種造型,精巧別致,重重疊疊,造成一種窟中有樓,樓中有穴,半壁樓殿半壁窟,窟連殿,殿連樓的獨特風格。

連接南樓與北樓的長線橋長約10米,它不僅是橋,橋上還建樓,樓內還建殿,殿內還供佛,異常奇巧與奇險。

南樓北樓、和長線橋看似都是用當地人說的“三根馬尾空中掉”的細木棍來支撐的。懸空寺共有這種立木30根,每根長度為幾米到十幾米,分為3組,分別被設置在南樓、北樓和連接它們的長線橋下面。但實際上,這些柱子根本不吃重,如果一不小心碰到,它就會來回晃動,好似年久失修,馬上就要塌了,嚇得人腿軟。

那麼究竟懸空寺是靠什麼掛在萬丈懸崖之壁上的呢?其實秘密藏在插到岩石中的懸臂梁裡。仔細看立木的上端都頂著一根插到岩石中的橫樑,上面是用木板鋪成的走廊,整個樓閣的底座也都是直接壓在這些橫樑上的,這些橫樑才是挑起懸空寺的關鍵。

這些橫樑是當地產的鐵衫木,再用桐油浸泡,以起防腐、防蟲的作用。古代工匠在打懸臂梁的時候先把橫樑豎著鋸開一些,然後夾進很長的木楔子,這樣懸臂梁打進岩石後會被木楔子撐開,就怎麼也拔不出來了,原理和今天的膨脹螺栓一樣。

另外如果我們從懸空寺的側面看,就會發現它並非完全地懸空。翠屏峰的立面是一個凹進去的弧形,而懸空寺所在的位置恰好在翠屏峰的最凹處,殿宇裡有重量的塑像也都緊貼著峭壁,橫樑出岩石的部分只有一米,所以懸空寺真正的重心是在堅硬的岩石裡。

此外,懸空寺還採取了近代工程學中才發現的“預應力”原理,也就是使上懸臂梁、下懸臂梁、頂樑柱和屋簷之間相互受力,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框架結構,從而減少外力的作用,增強平衡穩定性。從暗喻宮闈隱私的雲岡石窟到採用了現代技術原理的懸空寺,小娘子還真是佩服古人的才華!

橫樑出岩石的部分只有一米,所以出岩石懸空的走廊非常窄。

1500多年以來,這裡經歷了多次懸崖滾石和地震,尤其最近40年,還發生過2次六級以上的大地震,渾源縣城內的建築都倒了三分之一,可懸空寺卻安然無恙。難道真的有神在護佑麼?

木制的懸空寺是榫卯結構,也就是一根木頭凸出來的部分插入另一根木頭相同尺寸的凹洞裡。地震的時候,榫卯來回晃動變形,因為它們並不是釘或粘到一起,所以變形可擴展到很大,吸收並釋放掉對抗力,而不會折損。當外力消失時,榫卯連接處又能自動恢復成原狀。小娘子覺得前面說到的那些平時不吃力的立木有點像柺棍的作用,在地震的時候也會根據地震時的晃動而滑倒最佳支撐位從而吸收並釋放對抗力的作用,所以在歷次地震中,懸空寺都能倖免於難。

那麼它又是如何抵擋山頂上面的落石呢?

前面說了,懸空寺實際上是在翠屏峰凹進去的弧度裡,但畢竟還有一米懸在外面,為什麼從來沒被上面的石頭砸到過。原來考慮周詳的建造們在懸空寺的上面挖了一條“天溝”,凡是上面滾落的石頭,都會落到溝裡而滾不下來。

但像石窟那樣千年的大石頭都會風化,懸空寺又是如何承受千年風雨的侵蝕呢?

懸空寺背西面東,對面的恒山主峰以及頭頂的翠屏峰使樓閣被日照的時間極短,且都為早上紫外線並不強烈的時候,風化程度就慢。渾源河雖從懸空寺腳下流過,但峽谷的風速很大,渾源河的水氣在還沒蒸發到懸空寺的高度時就已經被風吹走了,所以河上的懸空寺其實是乾燥的,並不會被水氣侵蝕。古人考慮之認真、成熟、嚴謹真的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像!

完全懸空在外的樓梯,走在上面還是相當心驚膽戰的。

小貼士:

1、開放時間:8:30-17:30

2、票價:125元/成人(如果只在下面看,不上去,買25元的恒山門票就行了),70歲以上老人免票

3、不可攜帶寵物入內。

4、愛護古跡,不要亂扔亂刻,保護環境是我們每個地球人的責任。

下一站我們去與義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的應縣木塔,想看《邊玩邊學之西北自駕遊》系列前面文章的親們可點擊:

(1)從雲岡石窟看它背後的宮闈隱私

(2)千年古都大同與反復被蹂躪的古城牆

(3)為什麼說大同七分的靈氣在華嚴寺中

不想跟團!也不想窮遊!怎麼用最經濟的費用在旅途中享受最棒的體驗?更多既舒適又全面的自助遊、自駕遊,盡請關注遊走在感性與理智間的“饕餮小娘子”。

對海外自駕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點擊左下方的“瞭解更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