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金馬獎最佳造型設計梁婷婷:《繡春刀2》從外形到精神世界昇華

造型設計一定是藝術創作, 很難被規模化地複製。

作者 | 秦泉

2014年11月, 梁婷婷憑藉電影《繡春刀》拿到了第51屆金馬獎最佳造型設計獎, 這是內地電影人為數不多地在華語主流電影節上拿到這一技術獎。

此前的獎項, 大多數被張叔平、葉錦添、奚仲文等港臺電影美術師以及這些地區的電影拿到。 在梁婷婷上戲讀書的時候, 這類“大師”作品也是她常關注的。

不過, 在內地電影產業逐漸專業、規模的當下, 梁婷婷覺得內地電影從業者會更多地走上主流舞臺。

對於梁婷婷來講, 金馬的肯定讓他收穫了很大程度上的自信。

讓她一掃之前幾年電視劇造型設計工作的苦悶, “做電視劇時我都快做懵了, 導演給很多意見, 哪怕演員也過來參與指揮你, 現在我覺得是他們的審美出了問題”。

梁婷婷憑藉《繡春刀》, 拿下2014年度金馬獎最佳造型設計

兩年之後的2016年, 導演路陽再次找到梁婷婷參與創作《繡春刀》第二部,

梁婷婷這一次決定要“玩”點不一樣的, 她說這次是從外形到精神的一次昇華。

“《繡春刀》第一部基本上是寫實的, 第二部更加抽象些。 雲海、海水、龍紋等我是從全身的整體來體現這個權力的感覺, 而不是第一部時將這些繡在衣服上。 ”

除了同路陽合作, 梁婷婷還有兩個常年合作導演, 徐皓峰和管虎。 在某種程度上, 造型設計工作是要完全服務於電影整體的, 同不同導演的合作, 也讓梁婷婷的造型設計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

梁婷婷的第一部電影造型設計工作是徐皓峰的《倭寇的蹤跡》。 後者近幾年推出的幾部武俠作品坐實了其“新派武俠”的稱號, 對於觀眾而言, 這種“新”也是一種“怪”。

梁婷婷將“怪”概括為這是徐皓峰的那個星球。 “徐皓峰的造型設計要寫實, 但這種寫實是一定要他帶你進入他那個星球裡面的寫實”。 梁婷婷還記得《倭寇的蹤跡》裡長老們因為鬍子太長而用布袋套住, “這是一般人絕對不知道的”。

2015年, 梁婷婷做了電影《老炮兒》的造型設計工作, 管虎對她說這部電影中的人物要“藏住”。 梁婷婷的辦法是做人物素描, 真實但不出挑, 這包括主要演員的服裝都是“做”出來的, 商品衣物是沒有質感的。

對於所有電影造型設計師來講, 造型設計首要的任務是做到符合電影整體氣質, 這其中和電影美術師以及攝影之間的工作聯繫比較緊密, “美術在電影裡是一個面, 人物造型就是其中的一個點”。 而如今的梁婷婷,

正做著既符合電影氣質又有設計師個人表達的東西在。

2017年8月11日, 電影《繡春刀2》即將上映, 對於梁婷婷來講, 這就是她兼具電影氣質又個人表達的一部作品。 除了電影《繡春刀2》, 梁婷婷擔任造型設計工作的電影還有《刀背藏身》也將在年內上映。

梁婷婷這幾年保持著一年做一到兩部電影的節奏, 在市場不錯的情況下, 她面前的是可以開公司“擴大產能”的機會, 但她依然只是一個帶著十多個人的小團隊, 她認為造型設計仍然是一項藝術工作, 無法被’公司規模化複製。

“通過整體體現錦衣衛的權力結構”

《三聲》:在《繡春刀2》製作特輯中你有說, 這次是“外形到精神上的一次昇華“, 怎麼解讀這個?

梁婷婷:人物的造型服裝不單單只是一個服裝, 穿在人身上它就是一個活物, 它有它自己的角色和功能。 “要和這個演員合二為一”這句話就是我說的, 當時說完之後劇組的同事們還都笑我, 但我真是這麼想的。

《三聲》:第二部相比較第一部, 在設計思路上有怎樣的調整?

梁婷婷:做第一部時, 基本上按照制式走的,圖案該在哪在哪,只是在製作時稍微豐富了一些,比真實的錦衣衛服裝要好看。

做第二部的時候,在權力表達上做了文章。我把象徵他們身份的整個圖案,轉化成整個人物。雲海、海水、龍紋等我是從全身的整體來體現這個權力的感覺,而不是只是說把這個圖案刺繡或者用什麼方法印在衣服上。

身體是像雲、像海,身體像龍,一種龍盤在身上的感覺。

《三聲》:兩年前,憑藉《繡春刀》拿到金馬獎最佳造型設計,這對你意味著什麼?

梁婷婷:拿獎肯定是出乎我預料,我只是正常做了一部戲而已。得獎最大的收穫就是給我增加了很多自信。

之前拍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把我拍懵了,不知道自己堅持的東西是對不對,特別是經常有一些導演給意見,哪怕演員也會來參與,來指揮的時候會覺得很迷茫,這時候我會懷疑是不是自己的審美出問題了。

對我來說,拿到金馬肯定正好是一個獎勵,原來我才是對的,這就是最大的作用,相比較來說話語權增加不少。

《三聲》:具體到這第二部中,每個人物的造型是怎樣考慮的?

梁婷婷:第二部主要想做抽象,戲中關鍵的飛魚服就是一樣,從整體來突出人物。具體到其他人物,丁白纓(辛芷蕾飾)一直單戀著她師兄,情感很糾結,於時刻看到她的上半身是很逗線條交織在一起的,但做了水墨的感覺,整體上是淡淡的優雅。

電影中李媛是丁白纓的徒弟,她的服飾感比較粗糙,顯得更野一些。楊冪在戲中演的北齋是一個畫師,造型上就是一個明代文藝女青年的感覺,她的角色和第一部中劉詩詩風塵女子不一樣,所以楊冪的整個顏色都是在白色系中,沒有太大的跳躍。

“徐皓峰的星球和‘藏住’的《老炮兒》”

《刀背藏身》中耿樂的造型

《三聲》:第一部做電影造型設計的戲是徐皓峰的《倭寇的蹤跡》,回想起來體驗如何?

梁婷婷:我和徐皓峰的關係亦師亦友。做徐皓峰電影的造型設計要寫實,但徐浩峰的寫實是還不是我們常規的,而是在我們能瞭解到的那個基礎之上的寫實,一定要他帶你進入他那個星球裡面的寫實。

徐皓峰厲害的地方在於無論是歷史、武術招式,還是人文生活,還是到具體到每一個服裝的細節,他都是非常清楚的。

例如,《倭寇的蹤跡》裡長老們的大鬍子,在這裡還有一個套鬍子的布帶。聽徐皓峰講完才知道,哦,你說原來鬍子太長了要用一個布帶套住。《箭士柳白猿》射箭用的瞄準器,《師父》中宋佳抽煙用的那個東西,只有徐皓峰才弄得出來。

《三聲》:你又接著做了徐皓峰的《刀背藏身》,這部電影在造型設計上是怎樣的?

梁婷婷:《刀背藏身》就要更加進入他的那個世界了。這個背景是從上世紀30年代一直到解放後,日本文化對中國的一次衝擊和影響。它影響了這個故事裡的村莊,這個又和政治等交織在一塊,顯得很複雜。

你在電影中可以看到,耿樂他們穿的是日式寫實的一些軍裝,但這個軍裝穿出來的感覺就是,隨便一個村民穿得正常服飾的那種感覺。

做這部戲造型設計的時候,要把這個特別寫實的東西,讓演員穿上去特別的生活化,充滿了農村生活氣息,這個做出來是挺難的。

《老炮兒》中的六爺造型

《三聲》:《老炮兒》裡六爺的角色很成功,你是怎麼考慮和設計的?

梁婷婷:六爺大的外形設計就一件軍裝大衣和兩件皮衣。六爺的兩件皮衣,第一件比較透亮,第二件就比較老氣些。

事實是,第一件是一個很多年的皮衣,第二件是我們自己做的。我們買皮子,讓裁縫做,然後我們又把它做舊。

《三聲》:《老炮兒》整個戲的造型設計思路是怎樣的?

梁婷婷:在《老炮兒》中,因為導演的要求是寫實,讓人看不出來我們下了功夫。

我把這部現代戲當年代戲去做,基本上能夠去製作的,我都製作,沒有去買。事實上,買的衣服和製作的衣服區別挺大的,做的話我就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和這個演員的特點,去安排一些細節在裡邊,買的衣服就太商品化了。

《老炮兒》的人物造型設計就是做一個人物素描,要求真實,做得不出挑。包括小飛那一幫年輕的人,沒有做得很現代,很時尚,或者是很叛逆。所有人的造型設計都往下壓了,就是要藏住。

“造型設計無法被規模化複製”

工作中的梁婷婷

《三聲》:造型設計的大概工作流程是怎樣的?創作時是首先畫出來嗎?

梁婷婷:先看劇本,看劇本查閱各種資料和歷史。從這個資料裡面,然後再看導演有什麼要求,瞭解一下整個大方向和想法之後,再來考慮造型設計師自己的想法。

會,一定要畫出來,畫作是你設計的一個出發的點。但這並不是說你畫了圖以後你就照這個做了,我是最反感這樣的。對我來說後面有無數次的反復創作和打磨,如果沒有這個過程你會失去很多東西。

《三聲》:造型設計和美術以及攝影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

梁婷婷:相互配合的關係。美術的在電影裡面它更多呈現出來是一個面,一個畫面。人物,在人多的時候他是一個塊狀,或者這個畫面的一部分。如果他是單個人物,或者一兩個人物出現他就是點。所以人物造型和美術的關係就是點和麵的搭配關係。

美術是什麼顏色,決定了我在做人物造型是是什麼樣的。比如這個場景是冷色或暖色,那我就會想這個人物放在這個顏色裡面,要處理成什麼顏色比較好,什麼質地比較好。

《三聲》:有哪些造型設計或者美術對您的影響比較大?

梁婷婷:以前畢業沒多久的時候我會去看各種造型,像最早的《花樣年華》還有一些港片的時候我也都會去看,覺得這個旗袍做得好不一樣。

當時我也關注像張叔平、葉錦添。但是,到我自己比較成熟後,我知道我自己想做的以及感興趣的點以後,我就不怎麼去關注他們了。

《三聲》:內地人才比較少的原因是什麼?

梁婷婷:最開始的時候,國內的資訊和國外是不太同步的,哪怕是跟香港也不同步,他們接受到的資訊和資源比我們多。

我們的這方面薄弱還和之前的生存環境有關。以前的劇組環境很差,無論是生活環境,人際關係,還是說整個構架都很差。大家覺得這不是一個穩定的工作,還不如去找一個公司,至少能保證我自己有飯吃。

像國外的他們做這一行,細分每一個工作人員,即便不是大學畢業學藝術的,他也是從小受家人的薰陶,他審美的基礎會比較高一些。

《三聲》:你覺得內地的電影造型設計這幾年會是一個怎樣的發展方向?

梁婷婷:它終究一定會變成一個藝術的,哪怕是商品也是個藝術商品,就是它在一定的審美基礎之上,而不是說一定是永遠吃泡面,因為泡面早晚有一天會被吃煩,吃膩的,因為它是一個垃圾食品。

這個過程肯定是會有吃垃圾的階段,但是它一定也會逐漸被更好的東西代替,這是一個必然。對於我而言,我只是慢慢的等,我覺得碰到好的電影,我就去做好它。

《三聲》:你現在是一個團隊在做嗎,以後會公司運營嗎?

梁婷婷:我有一點糾結,因為我不想做成一個公司,接很多戲,搞得自己一點空間都沒有了。但是,我又想要有一個精緻的團隊來一起做事。

我也看到很多的人,現在市場熱,要賺錢的話也有很多錢可以賺。問題是,很早以前我也看清了這個,公司運營不是造型設計師的一個正確路子。

造型設計一定是藝術創作,很難被規模化地複製。

基本上按照制式走的,圖案該在哪在哪,只是在製作時稍微豐富了一些,比真實的錦衣衛服裝要好看。

做第二部的時候,在權力表達上做了文章。我把象徵他們身份的整個圖案,轉化成整個人物。雲海、海水、龍紋等我是從全身的整體來體現這個權力的感覺,而不是只是說把這個圖案刺繡或者用什麼方法印在衣服上。

身體是像雲、像海,身體像龍,一種龍盤在身上的感覺。

《三聲》:兩年前,憑藉《繡春刀》拿到金馬獎最佳造型設計,這對你意味著什麼?

梁婷婷:拿獎肯定是出乎我預料,我只是正常做了一部戲而已。得獎最大的收穫就是給我增加了很多自信。

之前拍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把我拍懵了,不知道自己堅持的東西是對不對,特別是經常有一些導演給意見,哪怕演員也會來參與,來指揮的時候會覺得很迷茫,這時候我會懷疑是不是自己的審美出問題了。

對我來說,拿到金馬肯定正好是一個獎勵,原來我才是對的,這就是最大的作用,相比較來說話語權增加不少。

《三聲》:具體到這第二部中,每個人物的造型是怎樣考慮的?

梁婷婷:第二部主要想做抽象,戲中關鍵的飛魚服就是一樣,從整體來突出人物。具體到其他人物,丁白纓(辛芷蕾飾)一直單戀著她師兄,情感很糾結,於時刻看到她的上半身是很逗線條交織在一起的,但做了水墨的感覺,整體上是淡淡的優雅。

電影中李媛是丁白纓的徒弟,她的服飾感比較粗糙,顯得更野一些。楊冪在戲中演的北齋是一個畫師,造型上就是一個明代文藝女青年的感覺,她的角色和第一部中劉詩詩風塵女子不一樣,所以楊冪的整個顏色都是在白色系中,沒有太大的跳躍。

“徐皓峰的星球和‘藏住’的《老炮兒》”

《刀背藏身》中耿樂的造型

《三聲》:第一部做電影造型設計的戲是徐皓峰的《倭寇的蹤跡》,回想起來體驗如何?

梁婷婷:我和徐皓峰的關係亦師亦友。做徐皓峰電影的造型設計要寫實,但徐浩峰的寫實是還不是我們常規的,而是在我們能瞭解到的那個基礎之上的寫實,一定要他帶你進入他那個星球裡面的寫實。

徐皓峰厲害的地方在於無論是歷史、武術招式,還是人文生活,還是到具體到每一個服裝的細節,他都是非常清楚的。

例如,《倭寇的蹤跡》裡長老們的大鬍子,在這裡還有一個套鬍子的布帶。聽徐皓峰講完才知道,哦,你說原來鬍子太長了要用一個布帶套住。《箭士柳白猿》射箭用的瞄準器,《師父》中宋佳抽煙用的那個東西,只有徐皓峰才弄得出來。

《三聲》:你又接著做了徐皓峰的《刀背藏身》,這部電影在造型設計上是怎樣的?

梁婷婷:《刀背藏身》就要更加進入他的那個世界了。這個背景是從上世紀30年代一直到解放後,日本文化對中國的一次衝擊和影響。它影響了這個故事裡的村莊,這個又和政治等交織在一塊,顯得很複雜。

你在電影中可以看到,耿樂他們穿的是日式寫實的一些軍裝,但這個軍裝穿出來的感覺就是,隨便一個村民穿得正常服飾的那種感覺。

做這部戲造型設計的時候,要把這個特別寫實的東西,讓演員穿上去特別的生活化,充滿了農村生活氣息,這個做出來是挺難的。

《老炮兒》中的六爺造型

《三聲》:《老炮兒》裡六爺的角色很成功,你是怎麼考慮和設計的?

梁婷婷:六爺大的外形設計就一件軍裝大衣和兩件皮衣。六爺的兩件皮衣,第一件比較透亮,第二件就比較老氣些。

事實是,第一件是一個很多年的皮衣,第二件是我們自己做的。我們買皮子,讓裁縫做,然後我們又把它做舊。

《三聲》:《老炮兒》整個戲的造型設計思路是怎樣的?

梁婷婷:在《老炮兒》中,因為導演的要求是寫實,讓人看不出來我們下了功夫。

我把這部現代戲當年代戲去做,基本上能夠去製作的,我都製作,沒有去買。事實上,買的衣服和製作的衣服區別挺大的,做的話我就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和這個演員的特點,去安排一些細節在裡邊,買的衣服就太商品化了。

《老炮兒》的人物造型設計就是做一個人物素描,要求真實,做得不出挑。包括小飛那一幫年輕的人,沒有做得很現代,很時尚,或者是很叛逆。所有人的造型設計都往下壓了,就是要藏住。

“造型設計無法被規模化複製”

工作中的梁婷婷

《三聲》:造型設計的大概工作流程是怎樣的?創作時是首先畫出來嗎?

梁婷婷:先看劇本,看劇本查閱各種資料和歷史。從這個資料裡面,然後再看導演有什麼要求,瞭解一下整個大方向和想法之後,再來考慮造型設計師自己的想法。

會,一定要畫出來,畫作是你設計的一個出發的點。但這並不是說你畫了圖以後你就照這個做了,我是最反感這樣的。對我來說後面有無數次的反復創作和打磨,如果沒有這個過程你會失去很多東西。

《三聲》:造型設計和美術以及攝影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

梁婷婷:相互配合的關係。美術的在電影裡面它更多呈現出來是一個面,一個畫面。人物,在人多的時候他是一個塊狀,或者這個畫面的一部分。如果他是單個人物,或者一兩個人物出現他就是點。所以人物造型和美術的關係就是點和麵的搭配關係。

美術是什麼顏色,決定了我在做人物造型是是什麼樣的。比如這個場景是冷色或暖色,那我就會想這個人物放在這個顏色裡面,要處理成什麼顏色比較好,什麼質地比較好。

《三聲》:有哪些造型設計或者美術對您的影響比較大?

梁婷婷:以前畢業沒多久的時候我會去看各種造型,像最早的《花樣年華》還有一些港片的時候我也都會去看,覺得這個旗袍做得好不一樣。

當時我也關注像張叔平、葉錦添。但是,到我自己比較成熟後,我知道我自己想做的以及感興趣的點以後,我就不怎麼去關注他們了。

《三聲》:內地人才比較少的原因是什麼?

梁婷婷:最開始的時候,國內的資訊和國外是不太同步的,哪怕是跟香港也不同步,他們接受到的資訊和資源比我們多。

我們的這方面薄弱還和之前的生存環境有關。以前的劇組環境很差,無論是生活環境,人際關係,還是說整個構架都很差。大家覺得這不是一個穩定的工作,還不如去找一個公司,至少能保證我自己有飯吃。

像國外的他們做這一行,細分每一個工作人員,即便不是大學畢業學藝術的,他也是從小受家人的薰陶,他審美的基礎會比較高一些。

《三聲》:你覺得內地的電影造型設計這幾年會是一個怎樣的發展方向?

梁婷婷:它終究一定會變成一個藝術的,哪怕是商品也是個藝術商品,就是它在一定的審美基礎之上,而不是說一定是永遠吃泡面,因為泡面早晚有一天會被吃煩,吃膩的,因為它是一個垃圾食品。

這個過程肯定是會有吃垃圾的階段,但是它一定也會逐漸被更好的東西代替,這是一個必然。對於我而言,我只是慢慢的等,我覺得碰到好的電影,我就去做好它。

《三聲》:你現在是一個團隊在做嗎,以後會公司運營嗎?

梁婷婷:我有一點糾結,因為我不想做成一個公司,接很多戲,搞得自己一點空間都沒有了。但是,我又想要有一個精緻的團隊來一起做事。

我也看到很多的人,現在市場熱,要賺錢的話也有很多錢可以賺。問題是,很早以前我也看清了這個,公司運營不是造型設計師的一個正確路子。

造型設計一定是藝術創作,很難被規模化地複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