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漢語詞典裡的英語之爭

2012年, 商務印書館的《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發行。 由於其中收錄了“NBA”等239個英語縮寫詞, 引起100多位學者抗議。 “五筆字型”發明人王永民認為, 把英文納入到漢語詞典裡來, 絕對不是小事。 然而, 字典的編寫者對此類抗議似乎無動於衷, 認為因為有用, 好用, 才在字典中使用。 他們的言下之意, 即抗議者乃迂腐之論。

如果你是一個對中國歷史文化有較深入瞭解, 對漢字的發展史有些許認知, 對中國文化在當今世界中的地位有清醒認識, 對中國文化飽含深情, 你絕對不應小視之。

對於釣魚島的丟失, 我們呐喊。 因為那是有形的領域。

語言的陣地是無形的。 清代思想家龔自珍:‘欲滅其國, 先滅其史;欲滅其族, 先滅其文’。 丟失一個釣魚島, 不足以亡國, 而漢字的丟失, 將使我們的文化和民族毀滅於無形之中而不自知。

好用, 便於交流是文字產生的根本原因, 但絕不能因為一時的好用就失去了長遠眼光。

日本是當今除中國之外, 保留漢字最多的國家。 明治維新之後, 在於西方接觸中碰到許多新鮮的事物, 他們就用日語中的表音符號即片假名來拼讀, 如電腦, 用コンピュータ( computer)。 日語中電腦的讀音直接取自英語computer的讀音。 日語中此類詞語不勝枚舉。 現在, 這種讀音詞幾乎占了日語的20%。

當初日本人直接音譯英語單詞, 是為了方便好用。 可是, 一旦這些詞語太多,

則妨礙了他們自己的交流。 現在, 日本只要上了些歲數的老人, 幾乎聽不懂這些詞的意思。 而當今天這些習慣了新詞的日本年輕人老了的時候, 他們也會聽不懂更多來自西方的新詞。

近代以來, 西方在科技、文化等領域領先, 許多新奇的事物都源於西方, 因此他們有命名的優先權利。 可是, 即使是像computer等一批字, 都是有新發明以後再造出來的。 根據他們的造字法, 其意義與字根等有一定聯繫, 但由於英語是單詞, 是多音節的, 因此完全沒有漢語中“電+腦”或“計算+機”來的簡明。 因為“電”是一個獨立的意思表達, 而“腦”也是一個獨立的意思表達, 在沒有computer之前, 就有這兩個字, 因此當我們看到“電腦”二字時, 能夠產生遠多於西方人初次看到computer時候的豐富的聯繫,

因此更有利於快速的記憶、識別與交流。

如果說英語好用, 那也僅僅是在很小的時空範圍。 試問, 人類的發展如果是無限的, 那麼地球人將會有許多許多新的發明, 如果像英語那樣, 每個出現一個新東西, 就造一個單詞, 那麼, 若干年後, 英語中將有許許多多相互聯繫甚微的單詞。 而漢語, 恰恰在命名新事物上遠遠的優勝於英語。 因為我們在命名的時候, 都是使用的是我們意境熟知的單個字。

我們平時對於電視中, 特別是新聞中出現英語縮略語已經習以為常, 沒有特別的感覺。 然而, 這往往源于翻譯者不對翻譯做深入的研究, 直接用英語代之, 這顯然是偷懶的行為。

如果說“NBA”比“美職籃”好用, 聽起來順耳,

那麼, “NBA”更能產生許多的歧義。 因為“NBA”還表示National Bar Association (美國)全國律師協會,

National Book Awards (美國)全國圖書獎, National Boxing Association (美國)全國拳擊協會。 相比“NBA”, 則“美職籃”更是獨一無二的表達, 更有利於語言的交流。

英文縮略語在我們的漢語環境中出現, 則有較深的文化因素。 當今世界, 英語具有統治地位, 漢語屬於從屬地位。 除了正常的文化融合交流外, 處於從屬地位就意味著可能會被逐漸同化。

或許, 祖先的漢字不僅僅是留給我們的, 還應是世界的。 如此簡單而深刻的表達在世界範圍內具有完全的獨一性與普遍的適用性。 就語音來說, 東北話與廣東話之間的區別比法語與英語之間的區別, 猶如東北與廣東之間的地理距離遠甚於法國與徳國之間的距離一樣。

但東北人與廣東人卻使用同一種文字, 而法國與徳國卻是兩種文字, 很難相容。 為什麼?這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漢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