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兒童節快樂」在這幾款遊戲裡,讓我們回到小時候

關注“indienova”, 挖掘獨立遊戲的更多樂趣

引言

在我還小的時候, 聽到“兒童節”要來的時候還是挺開心的。 畢竟那天老爸老媽會領著我出去吃頓好的, 晚上好像還有晚會可以看(雖說有點無聊)。 後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兒童節”這個名字就好像是大家談資裡的梗一樣。 我們一邊互相嘲諷著大齡兒童, 一邊回憶起童年時代裡的點點滴滴, 感慨“時光一去永不會, 往事只能回味~憶童年時竹馬青……”扯遠了。 總之, 有很多人都幻想著有一天能回到自己的童年, 度過純真快樂的一天。 實際上, 玩遊戲就是回憶童年的一個絕佳途徑,

當你操縱遊戲裡的角色時, 自己多少也會將感情帶入到遊戲當中。 所以, 今天這篇兒童節專題, 我會推薦4款與“童年”有關的遊戲, 看看它們之中哪個作品最符合你對童年的印象。

1悠然自得的田園童年——《我的暑假》

相信很多朋友小時候都有在鄉村生活的經歷, 要麼是家在農村, 要麼是假期去農村見親戚。 我小時候就在一個在農村開食雜店的親戚家列度過了一個小假期。 天天吃山楂冰棍兒, 爬亞麻垛, 追著村裡的雞到處跑, 想起來還真是開心。 如果你想回味這種童年的話, 那推薦你來嘗試一下PS平臺上的一個經典系列《我的暑假》。

《我的暑假》的前三作分別發行在PS , PS2和PS3上, PSP上有第四作以及兩個複刻性質的攜帶版。 不過不管哪一作劇情都是類似的。 遊戲的主角家住在城市, 因為父母工作繁忙或者是媽媽生小孩等種種原因,主角要到鄉下的奶奶、姑媽等親戚家度過一整個暑假。 在為其一個月左右的假期當中, 主角每天都有不同的經歷, 然後他在一天結束的時候將當天的的故事用繪圖筆記的方式記錄下來。

假期中的活動雖然以我們現在的角度來看比較平淡, 比如給牽牛花澆水、與新交的朋友搭建秘密基地、透過窗子看煙花等等, 但是對於小朋友們來說, 正是這些豐富且平淡的小事組成了他們五顏六色的童年。

遊戲主要可以分為兩部分, 一個就是主線劇情, 主角在假期中每天裡都有固定內容, 就像小說一樣, 玩家只需要閱讀或者簡單的互動就可以體會到遊戲編劇給你安排好的假期日常。 當然, 如果遊戲如果全是這樣的內容, 對於玩家來說可能會略顯無趣, 畢竟大部分人沒有把它看做是一個電子小說。 所以遊戲中的第二個部分就是收集, 遊戲中會有自由活動時間, 玩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去選擇不同的活動。 比如去捉蝴蝶, 獨角仙、收集空的飲料瓶和不同樣式的瓶蓋等等。 這種屬於小孩子的樂趣相信你也會理解, 畢竟我們之前也收集過水滸卡嘛。 另外還可以找小夥伴們做遊戲, 跳皮筋日本小朋友也玩的。

鄉下的生活雖然沒有城市裡方便, 但是與自然親近, 自由且放鬆的感覺也是城市生活無法比擬的。 如果你也有小時候在鄉村生活的回憶, 那不妨來試試《我的暑假》系列。

2揮灑汗水的友情童年——《放學後少年》

其實這款遊戲發售後, 許多人都拿它與《我的暑假》系列進行對比, 因為兩者間有許多相似的要素,比如鄉下、田園、自然、收集等等。但宏觀的比較起來,兩者的側重點不同。如果說《我的暑假》重點在於鄉村生活,那《放學後少年》則是將重心放在小夥伴們的友情上。

本作於2008年在NDS上發售,講述了昭和50年代(上世紀80年代初左右)主人公修因為父母工作調動,與昭和町的小夥伴們度過的最後一個月的故事。遊戲類型為AVG,所以主線劇情是固定的,你同樣可以用看故事的心情來輕鬆進行遊戲。正如前面所說,本作故事的核心為友情。主角修在昭和町裡有許多可靠的同學兼夥伴,他們一同玩耍、打棒球、相互訴說幼稚且天真的理想、尋找昭和町的七大不可思議事件等等。當得知主角要離去的時候一同難過,但他們也會欣然為主角舉辦歡送會。當有朋友重病時,他們願意相信傳說往返於神社和山頂,為好友祈福100次……小孩子間的友誼雖然不夠成熟,但單純和深厚的特點足以感動所有該遊戲的玩家。

同樣,《放學後少年》裡內置了許多收集要素和小遊戲,雖然它們都是那個年代日本小學生玩的東西,但其中的一些我相信國內的玩家也不會陌生。比如洋畫、車橡皮、小賣部的玩具和紀念卡片。除了單純的收集以外,你還可以通過對戰來贏得新的洋畫和車橡皮。利用NDS觸控式螢幕來拍洋畫和彈橡皮車還真有點從前的感覺。

遊戲的整體氛圍非常溫馨,劇情上佳,收集要素有趣,最重要的是,小夥伴們之間的友誼真的非常感人。你也有過一群共同歡笑、共同哭泣的小夥伴嗎?也許這個遊戲能幫你回想起曾經的那些片段。

另外,如果你喜歡《我的暑假》的《放學後少年》這種風格的遊戲,那麼在此同樣推薦NDS上的《佐賀的超級阿嬤》和3DS上《我們的七天戰爭~友情的冒險~》,這兩個遊戲都是小說改編的作品,遊戲中基本沒有什麼操作,偏向於電子小說。但劇情的表現效果都很出色,而且也符合“童年”這個主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一試。

3誰也不服的孩子王童年——《惡霸魯尼》

看罷日系平靜柔和的童年後,我們來看看美系的。Rockstar靠著當家招牌系列《俠盜獵車手》火遍全世界,讓人們以為這家公司的遊戲都充滿著血腥和暴力。但其實R星也有稍微溫和一點的作品,比如我接下來要提到的這款《惡霸魯尼》

也許有一些沒接觸過這個作品的玩家認為這個遊戲就是校園版的GTA,其實有這種認識的人還不少。當年R星在“熱咖啡”事件後被美國的律師和孩子家長們盯上,生怕他們會發行對青少年不利的遊戲。當《惡霸魯尼》(英文名為Bully,欺淩)出現時,就有律師堅決要求遊戲下架,覺得這個遊戲完全就是在教唆孩子們在校園裡打架搞破壞。然而最終美國娛樂軟體分級委員會(ERSB)給這個遊戲的分級為Teen,13歲以上的少年隨便玩。

為什麼會這樣?那我們就得談談這個遊戲的內容了。首先,《惡霸魯尼》這個譯名完全是國內民間稱呼的產物,主角根本不是個惡霸,而且他也不叫魯尼。之所以會有魯尼這個稱呼是因為主角的臉跟英國球星韋恩.魯尼有點像罷了……遊戲裡玩家操縱的角色叫做Jimmy,之前曾經在別的學校裡犯下很多錯誤,所以他的母親和繼父將他送到獨立寄宿學校布沃斯學院。雖然他在第一天裡就交到了朋友,但也發現新學校充滿了各種幫派和幫派頭頭,一般學生要麼被迫加入他們,要麼就只能心驚膽戰地生活,小心哪天被欺負了。

然而我們的主角Jimmy也是個性格直爽的小夥子。雖說看起來不太禮貌而且喜歡惡作劇,但實際上他也不願欺負真正的好學生。在新學校的生活裡,他憑藉著自己以及新朋友們的力量與這些幫派對抗,不僅教訓了那些欺軟怕硬的貨色,也贏得了其他人的尊重。雖然有時會有人暗中使壞,偷偷在學校裡散播關於Jimmy的謠言,但他也能靠自己的方式一一解決。都說學校就像個小社會一樣,從這個角度來看,把《惡霸魯尼》稱作校園版GTA並無不妥。然而這個遊戲的核心卻是“反校園欺淩”,許多人在玩過遊戲後對其都作出了不錯的評價。遊戲的結局其實也很簡單,Jimmy平息了各幫派之前的爭鬥,將真正的校園惡霸打敗,也收穫了學校裡的愛情,真是積極向上啊!

除了主線劇情之外,遊戲中的Jimmy還要上各種文化課,每次上課其實都是一個小遊戲,比如化學課上做實驗、音樂課上演奏樂器等等。也許這部分也能讓你想起曾經的校園時光。當然了,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曾經在學校是一個孩子王,願意結交朋友也喜歡打抱不平,那就來玩玩《惡霸魯尼》吧,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的。

4讓人頭痛的熊孩子童年——《盧修斯》

有那麼一種孩子,他們是天生的麻煩製造機。小時候我爺爺給我買了一套六神合體,我把它放在自己房間的書架上十分愛惜,結果親戚家小孩兒來了後趁人沒注意分分鐘各種掰折,我生氣的吼他兩句還坐地上大喊大叫,引來所有大人,好像做錯事情的是我一樣。網上你們也能看到很多類似事例,比如慘遭毒手的手辦展櫃,神秘消失的書和玩具等等……這種小朋友我們統稱為熊孩子。雖然現在大家同齡人一見面都很有禮貌,客客氣氣的,但說不定誰小時候就是這種熊孩子呢。對於這些朋友,為了讓你們回憶自己童年是犯下的種種“罪行”,我絞盡腦汁想起了這麼一款遊戲——《盧修斯》。

沒辦法,我找不到那種潛入破壞玩具的遊戲嘛。《盧修斯》雖然是一款黑暗題材,比較血腥的遊戲,但裡面的主角妥妥也是個熊孩子。這款由獨立遊戲工作室Shiver Games於2012年發售的遊戲講述了上世界七十年代一棟大宅裡面發生的故事。遊戲的主角盧修斯出生於1966年6月6日,產房也是666號,你是不是以為很吉利啊?然而西方國家並沒有“六六大順”或者“老鐵666”這樣的說法,恰恰相反,666在基督教裡是代表魔鬼的數字。所以當盧修斯過完第六個生日的時候,他一改往日裡乖寶寶的形象,正式成為了惡魔之子(熊孩子plus)。

這個惡魔之子的使命是什麼呢?那就是將身邊的所有人全部幹掉,不僅要處理得乾淨俐落,而且最好看起來還要像是一場意外。比如遊戲中的第一個關卡,主角就要趁女管家瑪麗進入冰室的時候偷偷把門從外面鎖上,這樣女管家就會被凍死在冰室裡面。這種破綻百出的熊孩子殺人事件在警方調查後被果真當意外處理了,誰會相信這麼天真無邪,待人接物彬彬有禮的盧修斯是個殺人兇手呢?就這樣,父親的同事,園丁,管家,家庭教師紛紛慘遭毒手。對了,我有說過盧修斯變成這樣是因為他爺爺為了金錢和權利與惡魔交易了麼?正應了那句老話:有熊孩子必有熊家長啊!最後,在惡魔的幫助下,盧修斯用自己得到的超能力幹掉了大宅裡的所有人(以及員警),還嫁禍給自己的老爸讓他進了監獄,獲得稱號“小畜生”。

雖然這個遊戲玩起來有些殘忍,可能還會讓一些朋友心理不適。但除去血腥殺人的情節,盧修斯做的事情和熊孩子惡作劇別無二致。所以如果你小時候也特別淘氣,給家裡人到處添亂,熊得不行的話,適當玩玩《盧修斯》可能會換起你那些被封印的童年記憶。不聽話的孩子還是得管啊!

5結語

前面介紹了四款與“童年”有關的遊戲,風格側重各不相同,相信總有一款是你記憶的時光機。其實出於篇幅原因還有一些類似的作品沒有介紹。比如扮演嬰兒在家各種作,讓家長手足無措的Who's Your Daddy;能讓你回憶起童年寵物玩伴的《最後的守護者》;以及大量以孩子為主角,喚起童年陰影的恐怖遊戲,像Little Nightmares,Fran Bow等等等等。感興趣的話可以在評論區裡留言,告訴我們最讓你感同身受或者印象深刻的“童年”主題遊戲是什麼~

不管怎麼說,今天是六一兒童節,無論螢幕前的你是大孩子、小孩子、還是滿臉胡茬的老孩子(比如我),都希望你能回想起年少時純真的感覺,用輕鬆、單純一點的心態來面對接下來的日子,迎接國慶日假期的到來。

對了,六月一日還是國際牛奶日,別忘了多喝牛奶長高高哦。

想瞭解更多?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因為兩者間有許多相似的要素,比如鄉下、田園、自然、收集等等。但宏觀的比較起來,兩者的側重點不同。如果說《我的暑假》重點在於鄉村生活,那《放學後少年》則是將重心放在小夥伴們的友情上。

本作於2008年在NDS上發售,講述了昭和50年代(上世紀80年代初左右)主人公修因為父母工作調動,與昭和町的小夥伴們度過的最後一個月的故事。遊戲類型為AVG,所以主線劇情是固定的,你同樣可以用看故事的心情來輕鬆進行遊戲。正如前面所說,本作故事的核心為友情。主角修在昭和町裡有許多可靠的同學兼夥伴,他們一同玩耍、打棒球、相互訴說幼稚且天真的理想、尋找昭和町的七大不可思議事件等等。當得知主角要離去的時候一同難過,但他們也會欣然為主角舉辦歡送會。當有朋友重病時,他們願意相信傳說往返於神社和山頂,為好友祈福100次……小孩子間的友誼雖然不夠成熟,但單純和深厚的特點足以感動所有該遊戲的玩家。

同樣,《放學後少年》裡內置了許多收集要素和小遊戲,雖然它們都是那個年代日本小學生玩的東西,但其中的一些我相信國內的玩家也不會陌生。比如洋畫、車橡皮、小賣部的玩具和紀念卡片。除了單純的收集以外,你還可以通過對戰來贏得新的洋畫和車橡皮。利用NDS觸控式螢幕來拍洋畫和彈橡皮車還真有點從前的感覺。

遊戲的整體氛圍非常溫馨,劇情上佳,收集要素有趣,最重要的是,小夥伴們之間的友誼真的非常感人。你也有過一群共同歡笑、共同哭泣的小夥伴嗎?也許這個遊戲能幫你回想起曾經的那些片段。

另外,如果你喜歡《我的暑假》的《放學後少年》這種風格的遊戲,那麼在此同樣推薦NDS上的《佐賀的超級阿嬤》和3DS上《我們的七天戰爭~友情的冒險~》,這兩個遊戲都是小說改編的作品,遊戲中基本沒有什麼操作,偏向於電子小說。但劇情的表現效果都很出色,而且也符合“童年”這個主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一試。

3誰也不服的孩子王童年——《惡霸魯尼》

看罷日系平靜柔和的童年後,我們來看看美系的。Rockstar靠著當家招牌系列《俠盜獵車手》火遍全世界,讓人們以為這家公司的遊戲都充滿著血腥和暴力。但其實R星也有稍微溫和一點的作品,比如我接下來要提到的這款《惡霸魯尼》

也許有一些沒接觸過這個作品的玩家認為這個遊戲就是校園版的GTA,其實有這種認識的人還不少。當年R星在“熱咖啡”事件後被美國的律師和孩子家長們盯上,生怕他們會發行對青少年不利的遊戲。當《惡霸魯尼》(英文名為Bully,欺淩)出現時,就有律師堅決要求遊戲下架,覺得這個遊戲完全就是在教唆孩子們在校園裡打架搞破壞。然而最終美國娛樂軟體分級委員會(ERSB)給這個遊戲的分級為Teen,13歲以上的少年隨便玩。

為什麼會這樣?那我們就得談談這個遊戲的內容了。首先,《惡霸魯尼》這個譯名完全是國內民間稱呼的產物,主角根本不是個惡霸,而且他也不叫魯尼。之所以會有魯尼這個稱呼是因為主角的臉跟英國球星韋恩.魯尼有點像罷了……遊戲裡玩家操縱的角色叫做Jimmy,之前曾經在別的學校裡犯下很多錯誤,所以他的母親和繼父將他送到獨立寄宿學校布沃斯學院。雖然他在第一天裡就交到了朋友,但也發現新學校充滿了各種幫派和幫派頭頭,一般學生要麼被迫加入他們,要麼就只能心驚膽戰地生活,小心哪天被欺負了。

然而我們的主角Jimmy也是個性格直爽的小夥子。雖說看起來不太禮貌而且喜歡惡作劇,但實際上他也不願欺負真正的好學生。在新學校的生活裡,他憑藉著自己以及新朋友們的力量與這些幫派對抗,不僅教訓了那些欺軟怕硬的貨色,也贏得了其他人的尊重。雖然有時會有人暗中使壞,偷偷在學校裡散播關於Jimmy的謠言,但他也能靠自己的方式一一解決。都說學校就像個小社會一樣,從這個角度來看,把《惡霸魯尼》稱作校園版GTA並無不妥。然而這個遊戲的核心卻是“反校園欺淩”,許多人在玩過遊戲後對其都作出了不錯的評價。遊戲的結局其實也很簡單,Jimmy平息了各幫派之前的爭鬥,將真正的校園惡霸打敗,也收穫了學校裡的愛情,真是積極向上啊!

除了主線劇情之外,遊戲中的Jimmy還要上各種文化課,每次上課其實都是一個小遊戲,比如化學課上做實驗、音樂課上演奏樂器等等。也許這部分也能讓你想起曾經的校園時光。當然了,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曾經在學校是一個孩子王,願意結交朋友也喜歡打抱不平,那就來玩玩《惡霸魯尼》吧,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的。

4讓人頭痛的熊孩子童年——《盧修斯》

有那麼一種孩子,他們是天生的麻煩製造機。小時候我爺爺給我買了一套六神合體,我把它放在自己房間的書架上十分愛惜,結果親戚家小孩兒來了後趁人沒注意分分鐘各種掰折,我生氣的吼他兩句還坐地上大喊大叫,引來所有大人,好像做錯事情的是我一樣。網上你們也能看到很多類似事例,比如慘遭毒手的手辦展櫃,神秘消失的書和玩具等等……這種小朋友我們統稱為熊孩子。雖然現在大家同齡人一見面都很有禮貌,客客氣氣的,但說不定誰小時候就是這種熊孩子呢。對於這些朋友,為了讓你們回憶自己童年是犯下的種種“罪行”,我絞盡腦汁想起了這麼一款遊戲——《盧修斯》。

沒辦法,我找不到那種潛入破壞玩具的遊戲嘛。《盧修斯》雖然是一款黑暗題材,比較血腥的遊戲,但裡面的主角妥妥也是個熊孩子。這款由獨立遊戲工作室Shiver Games於2012年發售的遊戲講述了上世界七十年代一棟大宅裡面發生的故事。遊戲的主角盧修斯出生於1966年6月6日,產房也是666號,你是不是以為很吉利啊?然而西方國家並沒有“六六大順”或者“老鐵666”這樣的說法,恰恰相反,666在基督教裡是代表魔鬼的數字。所以當盧修斯過完第六個生日的時候,他一改往日裡乖寶寶的形象,正式成為了惡魔之子(熊孩子plus)。

這個惡魔之子的使命是什麼呢?那就是將身邊的所有人全部幹掉,不僅要處理得乾淨俐落,而且最好看起來還要像是一場意外。比如遊戲中的第一個關卡,主角就要趁女管家瑪麗進入冰室的時候偷偷把門從外面鎖上,這樣女管家就會被凍死在冰室裡面。這種破綻百出的熊孩子殺人事件在警方調查後被果真當意外處理了,誰會相信這麼天真無邪,待人接物彬彬有禮的盧修斯是個殺人兇手呢?就這樣,父親的同事,園丁,管家,家庭教師紛紛慘遭毒手。對了,我有說過盧修斯變成這樣是因為他爺爺為了金錢和權利與惡魔交易了麼?正應了那句老話:有熊孩子必有熊家長啊!最後,在惡魔的幫助下,盧修斯用自己得到的超能力幹掉了大宅裡的所有人(以及員警),還嫁禍給自己的老爸讓他進了監獄,獲得稱號“小畜生”。

雖然這個遊戲玩起來有些殘忍,可能還會讓一些朋友心理不適。但除去血腥殺人的情節,盧修斯做的事情和熊孩子惡作劇別無二致。所以如果你小時候也特別淘氣,給家裡人到處添亂,熊得不行的話,適當玩玩《盧修斯》可能會換起你那些被封印的童年記憶。不聽話的孩子還是得管啊!

5結語

前面介紹了四款與“童年”有關的遊戲,風格側重各不相同,相信總有一款是你記憶的時光機。其實出於篇幅原因還有一些類似的作品沒有介紹。比如扮演嬰兒在家各種作,讓家長手足無措的Who's Your Daddy;能讓你回憶起童年寵物玩伴的《最後的守護者》;以及大量以孩子為主角,喚起童年陰影的恐怖遊戲,像Little Nightmares,Fran Bow等等等等。感興趣的話可以在評論區裡留言,告訴我們最讓你感同身受或者印象深刻的“童年”主題遊戲是什麼~

不管怎麼說,今天是六一兒童節,無論螢幕前的你是大孩子、小孩子、還是滿臉胡茬的老孩子(比如我),都希望你能回想起年少時純真的感覺,用輕鬆、單純一點的心態來面對接下來的日子,迎接國慶日假期的到來。

對了,六月一日還是國際牛奶日,別忘了多喝牛奶長高高哦。

想瞭解更多?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