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於“舌尖上的中國”的思考

2016年年末的一個早上, 流覽網上的新聞, 在各大門戶網站的頭版, 掛著這麼一則新聞:浙江溫州下轄的一個叫里安的地方, 查出了八家火鍋店涉嫌非法使用地溝油。 對於地溝油的新聞, 早就像霧霾一樣, 見怪不怪了。 為什麼這則新聞能登上門戶網站的頭版?

之所以引起關注, 是因為與“舌尖上的中國”扯上了關係。 其中一家火鍋店在自家招牌上宣稱:“曾經榮登央視《舌尖上的中國》重慶火鍋十強”。 據調查, 這家火鍋店還真在《舌尖上的中國2》上光榮亮相。

能上《舌尖上的中國》, 這家火鍋店生意想必爆棚。 據周圍居民反應,

味道不錯, 生意紅火, 深夜還有人排隊。

前幾年《舌尖上的中國》剛開播的時候, 好像還有幾分羞怯, 不敢在黃金時間播。 記得那是在中央一套播英國廣播公司(BBC)拍攝的《人類星球》之後, 緊接著播了《舌尖上的中國》。 我看到這個名字, 加之以往對中國紀錄片的失望, 也就沒打算看。

因為地溝油已經風靡神州, 可能怕挨磚, 這個紀錄片剛播出時頗不自信, 首播的世界也選在晚上十點以後。 但後來事態的發展估計大大的出乎紀錄片製作者的意料了。 僅僅播出幾天, 網上到處都是評論《舌尖上的中國》的文章, 鋪天蓋地, 很多溢美之詞。

我也湊熱鬧看了幾集, 確實不錯。 紀錄片的製作者是從最普通的老百姓的角度進行拍攝,

貼近生活, 介紹了眾多散落於中國各地的已經流傳了許多年的鄉土美食。

說到吃, 我們總是很激動。 曾幾何時, 我們的民族對吃產生了如此的熱情。 想必古來有之吧。

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 好幾個英法等國的外交官進駐北京, 建立使館, 與中國官員有了正式的工作關係。 他們驚奇而生氣的發現, 每當他們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辦事, 辦事的官員不談事, 先是擺上宴席, 和他們把酒言歡, 飯吃到最後, 他們要辦的事情根本沒人理會。 後來的發現令他們更震驚, 朝廷的官員們在吃飯上並不拘泥於具體時間, 想吃的吃, 隨時擺宴, 隨時吃, 普遍以吃為樂。

古希臘一位哲學家說過一句話:“吃飯是為了活著, 活著不是為了吃飯”。 對於中國許多人來說,

吃飯不是為了活著, 是為了吃出味道, 為了“舌尖”的享受。

中國有這樣的傳統, 創造出《舌尖上的中國》這種傑作也就不奇怪了。

這個紀錄片從製作技法等方面不算優秀, 之所以風靡神州, 關鍵在於“舌尖”二字, 道破了中國吃的真諦, 契合了中國飲食文化的本質追求。

中國各地的美食是不一樣的, 可都追求的是一個, 那就是“好味道”!

《舌尖上的中國》第一集中講道:“中國有最為多樣的自然環境, 也就有最為多樣的食物原材料, 於是各地有了各地多樣的美食”。

不知這原料包括不包括地溝油?!

一個不以正視現實, 不為了我們吃的更健康而去拍片, 而為了能夠引起更多人的飲食之欲而去拍片, 也就難怪會把地溝油火鍋店也囊括進去了。

舌尖上的中國固然誘人, 可謂是陽。 但吃了總要消化, 只有肚子才知道吃下去的是什麼, 這是陰。 陰和陽, 幾乎是中國古代思想最為重要的創造之一。 當他被領略後, 亦引出許多可悲的聰明。 中國人只談陽, 不談陰, 只唱好聽的和動聽的, 不唱奈人尋味的。

美味在舌頭上, 地溝油在肚子裡。 舌尖上的中國, 是美味的, 肚子裡的中國, 是恐懼的。 拍片的只拍好的一面, 但壞的一面也照樣存在。

這使我想起, 大約二十年前上高中時候, 一次去同學的宿舍, 推門之後, 一股夾雜著各種不明氣體的臭味撲鼻而來, 立即向還懶在床上的同學抗議。 同學不好意思, 連忙找了一個噴霧劑瓶子。 只見他猛的用那個瓶子噴了幾下,

頓時, 奇跡發生了, 剛才還是臭不可聞的宿舍, 變的比花園還香。 原來是空氣清新劑。

一直以來, 我都佩服他能化腐朽為神奇。 誰知後來經的事情多了, 發現不光他會, 而且很多人都會這種掩蓋臭味的能力。

本來, 就大自然而言, 沒有臭與香的標準, 標準只是我們的鼻子。 而造化給我們鼻子是為了讓我們遠離有毒有害的物質。 對於這些散發著怪味的東西, 我們本有兩種方式與之鬥爭, 或消滅或遠離。 然而, 我們的文化習性改變了我們的本能。 我們沒有採取積極的行為, 反而蒙蔽我們的鼻子, 與毒害我們的臭氣體相融洽的共生, 舒服的與之相處。

“在人格設計上, 如果說西方文化是一種在和諧中追求不和諧的自我超越型的話, 那麼中國文化則是一種在不和諧中尋求和諧的自我調適

.......

個人如果只是一味的滿足於人格上的自我調適,社會也勢必在死水一潭的和諧中不復進取”。

——《讀書》1987年第一期。

看來不僅吃的東西裡面有地溝油,文化裡面也有。地溝油只是我們吃的各種色彩豐富的混帳東西裡面的一種而已。

那麼中國文化則是一種在不和諧中尋求和諧的自我調適

.......

個人如果只是一味的滿足於人格上的自我調適,社會也勢必在死水一潭的和諧中不復進取”。

——《讀書》1987年第一期。

看來不僅吃的東西裡面有地溝油,文化裡面也有。地溝油只是我們吃的各種色彩豐富的混帳東西裡面的一種而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