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北外灘·現場 | 樊綱:文化創意無法規劃,政府只需提供孵化條件

經濟學家怎樣看待文化發展,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給出了一個頗接地氣的答案。

在今天下午舉行的第七屆北外灘財富與文化論壇上, 樊綱從人工智慧未來究竟會不會帶來大批量失業談起, 從經濟學角度分享了經濟發展與文化之間的內在關係。

樊綱指出, 目前世界範圍內都在討論兩大議題, 其一是反全球化, 其二便是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簡稱AI)。

對於人工智慧, 人們最多的疑問就是人類是否會被機器徹底取代, 從而導致越來越多的失業。 在樊綱看來, 人工智慧的出現, 最重要的價值就是將人們從繁重的勞動中解脫, 工作時間縮短, 假期不斷延長。 在技術進步的同時, 人們的閒暇時間開始增加。 “閒暇”在大部分時間中都意味著幸福, 而“幸福”在經濟學中則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閒暇時間的增加, 為人們帶來更多對精神生活的需求,

文化、體育、藝術的消費需求也隨之而來。 ”這也是為何, 許多音樂、美術、哲學、科學都是由充滿閒暇時間的貴族們發起的原因之一。 如今, 隨著生產力向自動化轉移, 在國內外都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文化生活。 而大資料等技術的出現, 能精准分析人們吃喝玩樂的需求, 説明人們精准定位需要消費的內容。

新型的文化產業就隨著人們精神生活需求的增長孕育而生。 樊綱表示, 文化產業並非只是幫助人們消磨時間, 其實質上是人類充實幸福感的方式。 這一點與經濟學的基本概念相契合:追求幸福, 包括精神和物質的幸福。 因此, 利用閒暇時間並不僅僅是如何“殺時間”, 而是人們對產生的經濟效益、消費產品和服務效能買單,

支付這些能讓自己感到幸福的內容, 從而逐漸注重文化消費乃至文化產業的發展。

“但是, 有些文化消費產品在我看來, 不僅不是對精神需求的補足, 反而會浪費一部分生命。 ”樊綱說, 隨著文化消費內容的發展, 人們必然會追求生活不斷呈現多樣性。 在消費內容的發展中, 越來越多讓年輕人沉迷的遊戲, 卻並非理想的文化產品。 “老年人打麻將是因為他們有閒暇時間, 年輕人在生命早期應該學習、奮鬥的階段卻沉迷遊戲, 這是社會資源配置的不平衡, 也是社會取向存在的問題。 ”

不過, 樊綱並非一棒子打死遊戲產業, 或是其他類似的新興文化產業。 在他看來, 當消費佔據GDP的比重不斷提高, 人們對藝術、音樂、戲劇、體育、旅遊等文化消費內容的需求都會繼續上升。

因此, 文化產業無疑擁有著巨大的投資潛力。

那麼問題來了, 文化產業合理的投資方式是什麼?樊綱認為, 市場主導是加大文化產業投資的根本。 “文化創意無法規劃, 政府只需提供孵化條件, 剩下的就讓市場機制去發揮每個主體的創造力, 任由人類千奇百怪的創意發生。 ”加上社會逐漸形成支持文化創意的氛圍, 最終將形成文化產業的繁榮。

圖片拍攝:蔣迪雯

文/舒抒 周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