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江蘇“小高考”歷史、化學試卷評析:注重考查基礎

中國江蘇網訊 3月19日下午, 江蘇省教育考試院發佈今年“小高考”歷史和化學試卷評析。 專家指出, 歷史試卷較好地考查了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學科能力和思想素養, 化學試卷保持延續性和穩定性, 對中學教學導向良好。

歷史:穩中出新, 體現了歷史感和時代感的和諧統一

“歷史試卷材料新穎, 切口很好, 時代感強, 實現了歷史與現實的有效結合, 體現了歷史感和時代感和諧統一。 ”甯海中學教師陳紅認為, 試題選擇多樣化的新鮮素材, 有詩詞、地圖、工藝製作流程、繪畫名作、圖表等, 並以靈活的方式創設歷史情境,

超越簡單的知識記憶與重複, 考查學生面對“新材料”、“新情景”, 再認、再現歷史知識, 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第4題以“中國詩詞大會”引入古典詩詞, 體現傳統文化的特點與品格。 第13題, 以綜藝節目《見字如面》中, 20世紀30年代四川地方政府的一份公告《請識字的同胞念給不識字的同胞聽》將兩段時空打通, 歷史感應運而生。 試題還以歷史細節來還原歷史場景, 如第15題, 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屆全體會議投票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場景, 第19題, 1997年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 此外, 試題還引入江蘇史料, 體現地域特點。 如:第3題, 以古運河的交通樞紐, 在唐代“雄富冠天下”的揚州, 來考查古代商業發展;還有第10題無錫的紡織業;第14題,

解放戰爭時期的蘇北。

陳紅說, 試題較好地測試了學生在唯物史觀指導下運用歷史知識和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並在其中滲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與評價。 試卷著眼於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歷史借鑒, 在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與文化自信的關照下, 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彰顯歷史的教育價值。 如:第36題考查“古代中國的選官制度”, 其中內含的治國理政智慧;第38題考查“中國20世紀的思想理論成果”, 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 明示理論的實踐性、時代性與創造性, 宣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

化學:保持了這幾年的延續性和穩定性

“全卷重點考查高中化學必修階段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涉及中學階段主幹知識點, 如物質的分類和轉化、反應類型、化學用語、氧化還原反應、化學實驗等方面的內容。 ”南師附中教師保志明說, 知識點覆蓋全面, 命題簡潔清晰, 不故意設坑, 既有利於檢驗中學教學, 又有利於引導中學教學。 另外, 作為水準性測試附帶承載的選“A”功能, 試卷也有能力要求較高的題目, 如23題、26題部分空格等。 但整份試卷很好地把握住了平衡點, 體現了命題人高超的專業水準和對考生高度負責的態度。

即使是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全卷也體現出鮮明的化學學科特色。 保志明認為, 首先是化學學科的思維特色:在分子原子的微觀層面去觀察研究宏觀世界,

這種視角在全卷八成以上的題目中都有體現。 其次是化學學科作為物質科學的實驗特色, 如第8題考查氣體收集方法, 第13題考查“蒸餾”的分離方法, 第18題考查實驗方案等凸顯出這一特色。

保志明指出, 試題的背景素材十分豐富, 有新材料的應用, 如“醫學PET顯像中所用核素”、“石墨烯作柔性電極”等, 也有對當下社會熱點的關注, 如“古詩詞中的科學”、“溫室效應”、“白色污染”、“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等。 既關注生活中的化學, 如“牙膏中的化學”、“海水淡化裝置”等, 又關注化學在航空航太領域的應用, 如“中國首枚大型運載火箭‘長征5號’主發動機中液氧的使用”、“新型戰鬥機吸波材料”等。 “雖然這些資訊未必對考生完成試題有用, 但也體現出命題人想強調化學與社會緊密聯繫的良苦用心。

新華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