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養雞大王”張學明:憑良心生產“良心蛋”

他沒有多少文化, 卻懂得品牌制勝;他註冊“山丫丫”品牌雞蛋, 引領萊蕪養殖業的先鋒;他高瞻遠矚, 將食品安全放在首位, 產品通過省無公害認證, 成為養殖場的一大優勢;他根植萊蕪, 不忘百姓, 懂得抱團取暖, 成立合作社, 並致力於扶貧事業, 帶領老少爺們一起致富。 他就是萊蕪市金源禽蛋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學明。

1993年開始, 張學明就開始挑著擔子四處賣雞雛, 1994年正式註冊萊蕪市金源禽蛋有限公司。 從300只雞起家, 到擁有6萬隻蛋雞的國家級標準化養殖示範場, 可以說, 張學明一輩子都在與養殖業打交道。

養雞是體力活, 每天早上他得5點鐘起床喂雞, 7點多鐘打掃雞舍, 雖然很累, 但不覺得苦。 張學明購買了大量書籍, 認真鑽研養殖技術, 他像呵護自己的孩子一樣, 給雞接種疫苗, 配製飼料, 多年下來的刻苦學習和積累, 張學明慢慢掌握了一整套養雞技術和防病方法。

每天和雞做伴,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 張學明每天要等到晚上查看完雞舍才能歇下來。 他說:“養雞辛苦倒不怕, 最怕的是雞生病。 從一開始進入這個行業, 張學明就深知, 這是個極易受到市場影響的高風險行業, 隨時都要面臨血本無歸。 但既然入了行, 張學明就做好了迎接各種風險和挑戰的充分準備, 也始終堅定信心。

今年年初, 一場“禽流感”突然襲來。 由於平時防疫措施做得好,

公司的蛋雞安然無恙, 雞蛋也照常保質保量生產, 但市場銷售卻受到極大的衝擊, 活禽市場蕭條, 蛋價暴跌。 面對日益萎縮的市場, 張學明沒有後退, 他更新觀念, 深入市場, 引進新品種, 調整結構, 想盡一切辦法渡過難關。

張學明回憶, 此次的禽流感疫情並非第一次風波。 2008年, 遇到了大面積的禽流感, 雞蛋和雞的銷量銳減, 價格也一路下跌, 再加上又擴建了新廠, 虧損百萬余元, 工人工資都開不出來。 “那是我養雞生涯中最艱苦的一年, 看著損失一天天增加, 真是欲哭無淚。 ”張學明對那次事件記憶猶新。 但儘管如此, 張學明仍然咬牙堅持, 沒有放棄。 張學明說, H7N9禽流感對他的影響已不是第一次, 而企業最終能活下來,

並且規模不斷擴大, “靠的就是煎熬和堅守”。

經歷一次次市場風波後, 張學明總結出了一套經驗教訓, 那就是只要雞和蛋的品質過硬, 就不怕風波, 一定要保證雞和蛋的品質。 張學明深知, 他所從事的行業是良心行業, 所以, 他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 使公司所產雞蛋通過省無公害產品認證中心鑒定, 並先後獲得“食安山東”畜牧示範品牌引領企業, 山東省優秀蛋雞場等榮譽稱號。

漸漸地, 在摸爬滾打中, 張學明懂得要應對養殖行業裡的各種風險, 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是關鍵, 這也是張學明站穩腳跟的制勝法寶。 於是, 2011年, 張學明註冊了“山丫丫”雞蛋品牌。

搶佔先機, 引領先鋒。 這一項項舉措, 讓張學明的公司打開了市場。 多年下來,

張學明的現代化養殖業越做越紅火, 公司商品蛋雞也從最開始的3萬多隻增加到6萬多隻, 產品銷售管道也進入我市各大超市, 並遠銷省內外。 但張學明卻並不止步, 依然奔跑在養殖行業的前列。 2012年左右, 張學明廢物利用, 變廢為寶, 建立了魯中益民有機肥廠, 2015年又投資擴建育雛育成場, 新建具有現代化全封閉標準雞舍, 成為國家級標準化養殖示範場。

根植于百姓, 恩及于鄉親。 張學明致富不忘鄉親, 牽頭成立“鋼城區養雞協會”和“萊蕪市鋼城區益民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 抱團取暖, 帶領大家一塊致富。

陳茂斌在張學明的養殖場工作, 他告訴記者, 在這裡上班, 除了發工資, 年底還有扶貧款, 比在家裡務農收入高多了。

“小富即安就是停滯不前, 不進取就會被淘汰。 ”談到20多年的創業歷程, 張學明說, 創業的艱辛是不言而喻的, 關鍵創業要有“野心”、信心和恒心, 只有不斷進取才會有成功的機會。 張學明在採訪中告訴記者, 自己雖然文化不深, 能憑自己的努力幹出這一番事業他很知足, 他的願望是下一步在萊蕪建一個比較標準的雞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