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看圖識花-大薊

大薊, 中藥名為菊科管狀花亞科, 菜薊族薊屬植物。

大薊別名;馬薊、虎薊、刺薊、山牛蒡、雞項草、雞腳刺、野紅花、茨芥、牛觸嘴、鼓椎、雞姆刺、惡雞婆、大牛喳口、山蘿蔔、豬姆刺、六月霜、蟻姆刺、牛口刺。 大刺兒菜、大刺蓋、老虎脷、山蘿蔔、刺蘿蔔、牛喳口、雞母刺、大惡雞婆、山老鼠簕, 刺角芽。

多年生草本, 高0.5~1m。 根簇生, 圓錐形, 肉質, 表面棕褐色。 莖直立, 有細縱紋, 基部有白色絲狀毛。

基生葉叢生, 有柄, 倒披針形或倒卵狀披針形, 長15~30cm, 羽狀深裂, 邊緣齒狀, 齒端具針刺, 上面疏生白我絲狀毛, 下面脈上有長毛;莖生葉互生, 基部心形抱莖。

頭狀花序頂生;總苞鐘狀, 外被蛛絲狀毛;總苞片4~6層, 披針形, 外層較短;花兩性, 管狀, 紫色;

花藥頂端有附片, 基部有尾。 瘦果長橢圓形, 冠毛多層, 羽狀, 暗灰色。 花期5~8月, 果期6~8月。

中醫學認為大薊性味甘、涼, 有涼血、止血、祛瘀、消癰腫的作用。

據研究,大薊能降低血壓,對結核菌等有較好抑制作用。

夏、秋二季花開時採割地上部分,或秋末挖根,除去雜質,曬乾。

大薊葉為菊科植物大薊的葉子。大薊葉為多年生草本,生於山坡、草地、路旁。脾胃虛寒者慎食大薊葉。

中醫臨床認為大薊與小薊均有涼血止血之功,可治療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病證,兩者又都具消散癰腫作用,可治療熱毒瘡癰。然而大薊散瘀消腫力佳,小薊則擅治血淋、尿血諸證。正如《本草便讀》所載:“大薊則散力較優,消癰則功能較勝;小薊功專破血通淋。”《新修本草》曰:“大小薊葉雖相似,功力有殊。大薊生山谷,根療癰腫,小薊生平澤,不能削腫,而俱能破血。”

鑒於大薊與小薊在療效方面有所不同,因此,兩者宜相區別,不應混用。

據研究,大薊能降低血壓,對結核菌等有較好抑制作用。

夏、秋二季花開時採割地上部分,或秋末挖根,除去雜質,曬乾。

大薊葉為菊科植物大薊的葉子。大薊葉為多年生草本,生於山坡、草地、路旁。脾胃虛寒者慎食大薊葉。

中醫臨床認為大薊與小薊均有涼血止血之功,可治療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病證,兩者又都具消散癰腫作用,可治療熱毒瘡癰。然而大薊散瘀消腫力佳,小薊則擅治血淋、尿血諸證。正如《本草便讀》所載:“大薊則散力較優,消癰則功能較勝;小薊功專破血通淋。”《新修本草》曰:“大小薊葉雖相似,功力有殊。大薊生山谷,根療癰腫,小薊生平澤,不能削腫,而俱能破血。”

鑒於大薊與小薊在療效方面有所不同,因此,兩者宜相區別,不應混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