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經常胸悶氣短、頭暈,有時還會呼吸急促、心慌,這是怎麼了!

最近這段時間經常出現胸悶氣短, 頭暈的情況, 有時候坐的時間久一點站起來就會眼前發黑, 呼吸急促、還心慌, 就發作一陣的時間, 一會會就又好了。 去醫院一查, 心肌缺血!

心肌供血不足, 會導致心肌缺氧, 心臟功能減弱, 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頭號大敵。 心肌缺血大多起因於膳食不合理、運動過少等生活因素導致的高脂血症、高膽固醇血症, 它們會沉積在動脈血管內壁, 直至形成粥樣斑塊, 造成血管狹窄甚至阻塞, 最終可釀成冠心病等嚴重疾病。

心肌缺血是怎麼回事?

心肌缺血是指心臟的血液灌注減少, 導致心臟的供氧減少, 心肌能量代謝不正常, 不能支援心臟正常工作的一種病理狀態。 心臟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幾乎完全靠有氧代謝提供, 所以即便在安靜的時候, 心肌的血氧攝取率也很高(約為70%), 正常情況下, 機體可通過自身調節, 促使血液供需相對恒定,

保證心臟正常工作。 當某種原因導致心肌血液供需失衡, 就構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心肌缺血。 而冠心病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見的病因。 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 目前心肌缺血在我國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已成為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 一些20~30歲的年輕人也出現心肌缺血的表現。

疾病類型

Ⅰ型、安全無症狀性心肌缺血:

此型無症狀, 是偶然被發現有心肌缺血, 有人估計在完全無冠心病症狀的中

心肌缺血圖冊年男性中(一般人群)占2%~5%。 其預後與心絞痛患者相似。

Ⅱ型、心肌梗死後的無症狀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後雖無心絞痛但確有心肌缺血存在者較為多見。 此型患者預後較Ⅰ型更為不良, 尤其當左心室功能異常時, 其死亡率為5%~6%。

Ⅲ型、心絞痛伴有無症狀心肌缺血:

研究表明心絞痛患者中70%~80%同時存在無症狀心肌缺血, 並且可發生在不同類型的心絞痛中。 必須指出, 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伴有無症狀心肌缺血常能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 經治療後症狀消失但仍有心肌缺血存在,

這是預後不良的重要指標。

因此, 無症狀性心肌缺血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 它可影響各型冠心病的預後, 所以應積極診斷與治療。

心肌缺血者要注意飲食, 六個字, 低脂肪高纖維。 情緒上要注意不要大喜大悲, 保持充足睡眠。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定時排便, 不能過度勞累。

心肌缺血的危害

心肌最怕缺血, 缺血就會缺氧。 心肌缺血主要由於血液所含物質的變化和血管腔內產生病理改變的結果。 大多起因於膳食不合理、運動過少等生活因素導致的高脂血症、高膽固醇血症。 血液中的膽固醇, 分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簡稱高密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簡稱低密醇)。 低密醇在血液中, 除了供給細胞需要外, 多餘的那些就會沉積在動脈血管內壁, 使血管內壁從不光滑改變開始, 直至形成粥樣斑塊, 造成血管通道變得狹窄, 甚至阻塞。 因此, 低密醇屬於傷害性膽固醇。 而高密醇則會將血液中的膽固醇帶到肝臟, 進行轉化, 然後經膽囊入腸道排出體外, 屬於保護性膽固醇。

此外,還有高年齡、高血壓、糖尿病、肥胖、情緒波動、煙酒嗜好,以及某些藥物發生的不良反應,都可引起血管改變致使心肌缺血,血管內血栓形成。

心肌缺血導致的心血管病,在發病早期常無症狀表現,逐漸出現氣短,表現呼吸急促,原先上三四層樓無甚感覺,如今剛上二樓就出現心慌氣短、心跳加快,說明心肌供血不足,心臟功能減弱,這將是心血管病的早期提示。如果又感疲乏無力、陣發胸痛,已經是比較明顯的心血管病症狀了

檢查方法

1.冠心病相關的危險因素檢查

為儘早發現心肌缺血,40歲以上的人應定期進行相關體檢,瞭解有無冠心病相關的危險因素,如血脂、血壓、血糖、頸部血管超聲、心臟超聲、心電圖等檢查。

2.受負荷試驗檢查

若屬於心肌缺血的高危人群,應向醫生詢問,是否具備典型的冠心病症狀,決定是否需要接受負荷試驗,如活動平板心電圖、腺苷負荷心臟超聲心動圖以及冠脈多排CT。

3.冠狀動脈造影檢查。

心肌供血不足怎麼辦

治療原則

由於心肌缺血有發生心肌梗塞和猝死的危險,因此發現心肌缺血時,要及早治療。積極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如已發生,應積極治療,防治病變發展並爭取逆轉。已發生併發症者,應及時治療,防治惡化,延長患者壽命。

藥物治療

(1)抗血小板藥物防治血栓形成,預防冠狀動脈和腦動脈血栓栓塞,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2)β-受體阻斷劑減慢心率減少心肌的秏氧,預防猝死,如美托洛爾或其緩釋片。

(3)鈣離子拮抗劑。

(4)他汀類藥物降低血漿中的膽固醇,穩定動脈斑塊,防止斑塊脫落形成血栓,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

(5)RAS系統阻斷劑可預防心室重構,改善心功能,如貝那普利和纈沙坦等。

(6)硝酸酯類藥物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心肌供血,如單硝酸異山梨脂。[1]

(7)溶栓藥物溶解急性形成的血栓,用於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療

脈搭橋術

複雜多支血管病變、無保護左主幹病變者可選擇。

怎麼預防心肌缺血

1.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衛生宣傳教育,使患者和家屬對本病有所認識,瞭解各種防治措施的意義,使之減少對疾病的顧慮,在防治中能積極予以配合。

2.安排合理膳食,以降低總脂肪、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入,體重超重者要限制總熱量。經膳食調整3個月後,血脂水準仍明顯異常者,可針對血脂異常特點,選用血脂調節劑。

3.吸煙者應力勸戒除。吸煙不公是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也是心絞痛、心肌梗塞和再梗塞的危險因素。心肌梗塞後恢復的患者,繼續吸煙者再梗塞發生率大約為不吸煙或吸煙已戒除者的2倍。挪威多中心研究,在心肌梗塞後17個月中,戒煙者較繼續吸煙者再梗塞減少45%,在3年後,戒煙者較吸煙者心臟原因死亡及再梗塞明顯降低。被動吸煙與吸煙者有相同危險,故應力勸患者的親屬戒煙,患者恢復工作後最好應在無煙環境中工作。吸煙可能誘發冠狀動脈痙攣,血小板聚集,減低冠狀動脈及側支迴圈的儲備能力。伴有高膽固醇血症者,吸煙程度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呈高度相關,吸煙可使冠狀動脈病變加重,這些可能都地易誘發再梗塞的原因。

4.適當的體力活動和鍛煉。可採取步行、體操、太極拳、氣功等鍛煉方法以增強體質。

5.合併高血壓或糖尿病者,應予以適當的控制。

6.抗血小板治療。血小板不公在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過程中,而且在冠狀動脈痙攣、血栓形成或心肌微循環中聚集等所導致的心肌缺血、心肌梗塞或猝死中都起著重要作用。阿斯匹林是廉價易得的抗血小板製劑,副作用低,便於長期應用。

7.應用β-受體阻滯劑。大量的臨床試驗結果證明β-受體阻滯劑能降低心肌梗塞後再梗塞的發生率、猝死發一率、心臟死亡率和總死亡率。常用β受體阻滯劑有心得安、氨醯心安、美多心安等。

8.急性心肌梗塞恢復後,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服藥,門診隨訪,觀察病情,調整用藥。如又再現心絞痛時,應及時去醫院診治,以防止再梗。

心肌缺血食療:

推薦心肌缺血食療方:

海帶粥:

水發海帶25克,與粳米同煮粥,加鹽、味精、麻油適量,調味服食。每日早晨服食。

菊花山楂飲:

菊花、生山楂各15~20克,水煎或開水沖浸,每日1劑,代茶飲用。?

檸檬玉面粥:

檸檬1個,切成片,用蜂蜜3匙漬透,每次5片,加入玉米麵粥內服食。每日服2次。?

海藻黃豆湯:

昆布、海藻各30克,黃豆150~200克,煮湯後加適量調味品服食,適用于冠心病並高脂血症、高血壓者食用。

大蒜粥:

紫皮蒜30克,置沸水中煮1分鐘後撈出蒜瓣,再將粳米100克煮粥,待粥煮好後,將蒜再放入粥中略煮。可早晚食用。

心肌缺血吃什麼好

心肌缺血者要注意飲食,六個字,低脂肪高纖維

情緒上要注意不要大喜大悲,保持充足睡眠。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定時排便,不能過度勞累.。低脂肪的食物有:玉米,燕麥,蠶蛹,枸杞子,香蕈(香菇),生山楂,鴿肉,兔肉,海參,蛤蜊,螺螄,黃精,茶葉,芹菜,荷葉

番茄乳製品以低脂奶,脫脂奶或優酪乳主食進食糙米,全麥麵包和豆類等食品,水果和蔬菜,如蘋果,胡蘿蔔和馬鈴薯應連皮吃,以補充食物纖維。

食用油以含100%不飽和脂肪的食油,如花生油,玉蜀黍油,黃豆油和葵花籽油等傳統油

富含纖維的食物有麥麩,玉米,糙米,大豆,燕麥,蕎麥,茭白,芹菜,苦瓜,水果等。動物實驗表明,蔬菜纖維比穀物纖維對人體更為有利。

心肌缺血這種疾病非常危險,在平日的飲食中,我們要注意飲食,多吃些能提高自身抵抗力的食物,可以多喝綠茶,有治療心肌缺血的作用。每天保證充足的睡眠,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預防心肌缺血。

屬於保護性膽固醇。

此外,還有高年齡、高血壓、糖尿病、肥胖、情緒波動、煙酒嗜好,以及某些藥物發生的不良反應,都可引起血管改變致使心肌缺血,血管內血栓形成。

心肌缺血導致的心血管病,在發病早期常無症狀表現,逐漸出現氣短,表現呼吸急促,原先上三四層樓無甚感覺,如今剛上二樓就出現心慌氣短、心跳加快,說明心肌供血不足,心臟功能減弱,這將是心血管病的早期提示。如果又感疲乏無力、陣發胸痛,已經是比較明顯的心血管病症狀了

檢查方法

1.冠心病相關的危險因素檢查

為儘早發現心肌缺血,40歲以上的人應定期進行相關體檢,瞭解有無冠心病相關的危險因素,如血脂、血壓、血糖、頸部血管超聲、心臟超聲、心電圖等檢查。

2.受負荷試驗檢查

若屬於心肌缺血的高危人群,應向醫生詢問,是否具備典型的冠心病症狀,決定是否需要接受負荷試驗,如活動平板心電圖、腺苷負荷心臟超聲心動圖以及冠脈多排CT。

3.冠狀動脈造影檢查。

心肌供血不足怎麼辦

治療原則

由於心肌缺血有發生心肌梗塞和猝死的危險,因此發現心肌缺血時,要及早治療。積極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如已發生,應積極治療,防治病變發展並爭取逆轉。已發生併發症者,應及時治療,防治惡化,延長患者壽命。

藥物治療

(1)抗血小板藥物防治血栓形成,預防冠狀動脈和腦動脈血栓栓塞,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2)β-受體阻斷劑減慢心率減少心肌的秏氧,預防猝死,如美托洛爾或其緩釋片。

(3)鈣離子拮抗劑。

(4)他汀類藥物降低血漿中的膽固醇,穩定動脈斑塊,防止斑塊脫落形成血栓,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

(5)RAS系統阻斷劑可預防心室重構,改善心功能,如貝那普利和纈沙坦等。

(6)硝酸酯類藥物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心肌供血,如單硝酸異山梨脂。[1]

(7)溶栓藥物溶解急性形成的血栓,用於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療

脈搭橋術

複雜多支血管病變、無保護左主幹病變者可選擇。

怎麼預防心肌缺血

1.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衛生宣傳教育,使患者和家屬對本病有所認識,瞭解各種防治措施的意義,使之減少對疾病的顧慮,在防治中能積極予以配合。

2.安排合理膳食,以降低總脂肪、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入,體重超重者要限制總熱量。經膳食調整3個月後,血脂水準仍明顯異常者,可針對血脂異常特點,選用血脂調節劑。

3.吸煙者應力勸戒除。吸煙不公是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也是心絞痛、心肌梗塞和再梗塞的危險因素。心肌梗塞後恢復的患者,繼續吸煙者再梗塞發生率大約為不吸煙或吸煙已戒除者的2倍。挪威多中心研究,在心肌梗塞後17個月中,戒煙者較繼續吸煙者再梗塞減少45%,在3年後,戒煙者較吸煙者心臟原因死亡及再梗塞明顯降低。被動吸煙與吸煙者有相同危險,故應力勸患者的親屬戒煙,患者恢復工作後最好應在無煙環境中工作。吸煙可能誘發冠狀動脈痙攣,血小板聚集,減低冠狀動脈及側支迴圈的儲備能力。伴有高膽固醇血症者,吸煙程度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呈高度相關,吸煙可使冠狀動脈病變加重,這些可能都地易誘發再梗塞的原因。

4.適當的體力活動和鍛煉。可採取步行、體操、太極拳、氣功等鍛煉方法以增強體質。

5.合併高血壓或糖尿病者,應予以適當的控制。

6.抗血小板治療。血小板不公在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過程中,而且在冠狀動脈痙攣、血栓形成或心肌微循環中聚集等所導致的心肌缺血、心肌梗塞或猝死中都起著重要作用。阿斯匹林是廉價易得的抗血小板製劑,副作用低,便於長期應用。

7.應用β-受體阻滯劑。大量的臨床試驗結果證明β-受體阻滯劑能降低心肌梗塞後再梗塞的發生率、猝死發一率、心臟死亡率和總死亡率。常用β受體阻滯劑有心得安、氨醯心安、美多心安等。

8.急性心肌梗塞恢復後,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服藥,門診隨訪,觀察病情,調整用藥。如又再現心絞痛時,應及時去醫院診治,以防止再梗。

心肌缺血食療:

推薦心肌缺血食療方:

海帶粥:

水發海帶25克,與粳米同煮粥,加鹽、味精、麻油適量,調味服食。每日早晨服食。

菊花山楂飲:

菊花、生山楂各15~20克,水煎或開水沖浸,每日1劑,代茶飲用。?

檸檬玉面粥:

檸檬1個,切成片,用蜂蜜3匙漬透,每次5片,加入玉米麵粥內服食。每日服2次。?

海藻黃豆湯:

昆布、海藻各30克,黃豆150~200克,煮湯後加適量調味品服食,適用于冠心病並高脂血症、高血壓者食用。

大蒜粥:

紫皮蒜30克,置沸水中煮1分鐘後撈出蒜瓣,再將粳米100克煮粥,待粥煮好後,將蒜再放入粥中略煮。可早晚食用。

心肌缺血吃什麼好

心肌缺血者要注意飲食,六個字,低脂肪高纖維

情緒上要注意不要大喜大悲,保持充足睡眠。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定時排便,不能過度勞累.。低脂肪的食物有:玉米,燕麥,蠶蛹,枸杞子,香蕈(香菇),生山楂,鴿肉,兔肉,海參,蛤蜊,螺螄,黃精,茶葉,芹菜,荷葉

番茄乳製品以低脂奶,脫脂奶或優酪乳主食進食糙米,全麥麵包和豆類等食品,水果和蔬菜,如蘋果,胡蘿蔔和馬鈴薯應連皮吃,以補充食物纖維。

食用油以含100%不飽和脂肪的食油,如花生油,玉蜀黍油,黃豆油和葵花籽油等傳統油

富含纖維的食物有麥麩,玉米,糙米,大豆,燕麥,蕎麥,茭白,芹菜,苦瓜,水果等。動物實驗表明,蔬菜纖維比穀物纖維對人體更為有利。

心肌缺血這種疾病非常危險,在平日的飲食中,我們要注意飲食,多吃些能提高自身抵抗力的食物,可以多喝綠茶,有治療心肌缺血的作用。每天保證充足的睡眠,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預防心肌缺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