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古代真是道德天堂嗎?

有人喜歡將當今社會某些弄虛造假等不良現象歸咎於改革開放, 常常發出所謂“人心不古”的感慨。 然而歷史卻告訴我們:古代社會並非中國人的道德天堂。

在明代, 銀子是通用貨幣, 一些人造假銀幣的水準極高, 他們在白銀內添加或包藏鉛、汞、銅、鐵等金屬。 假銀的名稱數不勝數, 銀錠有搖絲、畫絲、吹絲、吸絲、茶花、鼎銀、吊銅、包銷銀等。 明代有人除了造假銀, 還喜歡制假藥。 陳鐸《折桂令·生藥鋪》寫道:“助醫人門面開張, 雜類鋪排, 上品收藏。 高價空青, 值錢片腦, 罕見牛黃。 等盤上不依斤兩, 紙包中哪辨炎涼。 ”

明代富人收藏古董已成潮流。

為了牟取暴利, 某些文物販子“任意穿鑿, 鑿空淩虛, 幾乎說夢。 昔人所謂李斯狗枷、相如犢鼻, 直可笑也”。 明代少數文人還喜歡給別人偽造家譜、族譜, 以此謀利。 比如, 有個叫袁鉉的文人“績學多藏書”, 在蘇州專門給人編族譜, “研窮漢唐宋元以來顯者, 為其所自出。 凡多者家有一譜, 其先莫不由侯王將相而來, 歷代封諡誥敕、名人序文具在。 初見之甚信, 徐考之, 乃多鉉贗作者”。

明代如此, 清代也好不到哪裡去。 張宏傑《中國國民性演進歷程》一書載:乾隆初年, 英國海軍上將喬治·安森不顧中國官員的警告率領船隊強行進入廣州灣, 修理船隻, 進行補給。 那時的清朝正處於所謂的“康乾盛世”, 但人性之奸滑卻無所不在:英國人花大價錢買來的物品不是腐爛變質就是缺斤短兩、殘缺不全, “動物的胃都灌滿了水以增加斤兩”。 英國人買到的豬肉也灌滿了水, 那是屠夫宰殺時注進去的。

安森在1748年出版了一本叫作《環球旅行記》的暢銷書, 對上述事情做了明確記載。

幾十年後, 馬戛爾尼率領使團來華時也發生了類似的事情。 某次, 吃飯時廚師給他們上了兩隻雞, 每只雞都少了一條腿, 當使團的人指出一隻雞應有兩條腿時, 廚師便笑著將少了的雞腿送過來, 一點也不臉紅。

傳統社會是一個權力社會, 有權者可以操控眾多的社會資源, 無權者卻只能老老實實聽從強勢者的使喚。 這就使得社會的精英人物少有做民眾道德榜樣的意識。 他們呈現於民眾面前的往往是露骨的傲慢、明目張膽的謀私、徹頭徹尾的虛假。 明代東廠、西廠的特務們是那個時代的公職人員, 他們經常無中生有地陷害富戶, 你捨得大把花錢, 他就放過你;不給賄賂, 就給你羅織罪名往死裡整, 有時甚至弄得人家家破人亡。

嘉靖時的兩廣總督殷正茂“性貪, 歲受屬吏金萬計”, 但因為善於走上層路線而走紅。 清代的官員奸得更加大膽, 他們甚至敢欺騙皇帝。

1841年3月, 湖南提督楊芳受命抵達廣州, 參與對英作戰。 在他主持軍事的幾天裡, 英軍連續攻克磨刀、飛舒閣等而抵達廣州近郊的蓮花山。

只是義律不知道原先主持廣東談判的琦善已被革職, 在3月16日還給他發了一份照會, 要求停戰談判。 照會由一艘打著白旗的小船送往省城, 途經鳳凰崗炮臺時, 炮臺開炮轟擊, 小船只好折回。 楊芳將這件事寫成奏摺時極盡渲染, 說這是“鳳凰崗大捷”。 這讓道光皇帝夢裡都被笑醒。 不過, 楊芳沒有想到, “大捷”之後不久清政府就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 又是賠款, 又是開放口岸。 官吏們一個個品性淪喪, 想讓老百姓道德高尚, 無異於癡人說夢。

中國古代社會有法律的歷史非常悠久, 秦代就有完備的《秦律》, 但有法律並非就有法治。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 犯法者會不會受到應有的懲罰, 往往不取決於其罪行的嚴重程度, 而取決於其是否擁有過硬的背景。在傳統社會中,正因為歷代的執法充滿了選擇性,所以法律的威懾力當然也就很低,官民為人處世更多地依賴於利益法則。人性之奸是社會的毒瘤,必須徹底切除。但要改造人性之奸,是不能靠復古的,還必須依靠文化與體制的革新。

所謂“人心不古”,當休矣!

而取決於其是否擁有過硬的背景。在傳統社會中,正因為歷代的執法充滿了選擇性,所以法律的威懾力當然也就很低,官民為人處世更多地依賴於利益法則。人性之奸是社會的毒瘤,必須徹底切除。但要改造人性之奸,是不能靠復古的,還必須依靠文化與體制的革新。

所謂“人心不古”,當休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