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為了保護洪澤湖的完整性,這兩個省一次互換兩個縣

洪澤湖, 位於江蘇省西部淮河下游, 在蘇北平原中部西側, 淮安、宿遷兩市境內, 是中國長江流域第四大淡水湖{排名前四的分別是:鄱陽湖、洞庭湖(也有報導說洞庭湖多年來隨著湖面縮減已退為第三大湖, 排名在太湖之後)、太湖)}。

洪澤湖原為淺水小湖群, 古稱富陵湖, 唐代始名洪澤湖。 西元1128(建炎二年)年以後, 黃河南徙經泗水在淮陰以下奪淮河下游河道入海, 淮河失去入海水道, 在盱眙以東瀦水, 原來的小湖擴大為洪澤湖。

洪澤湖水域總面積為2069平方千米, 處於宿遷市市泗洪縣、泗陽縣和淮安市淮陰區、洪澤縣、盱眙縣五個區縣的中間部位, 湖的北邊歸宿遷管轄, 湖的南邊歸淮安市管轄。

洪澤湖是淮河下游的重要水庫, 對於淮河的治理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了保護洪澤湖的完整性, 確保洪澤湖能由一個省管轄, 便於集中管理, 1955年為響應周總理的治理淮河的號召, 蘇皖之間進行了一次涉及到四個縣轄地交換。 安徽的新縣泗洪、古縣盱眙因為擁有洪澤湖水面的原因被劃入江蘇, 作為交換, 碭山梨產地的碭山和徐州市區市區地貌相近、沛蕭不分家的蕭縣被併入安徽。

碭山縣

碭山縣古稱下邑, 別名梨都, 宿州市轄縣, 總面積為1193平方公里, 常住總人口 100.4萬人, 位於安徽省最北端, 地處皖、蘇、魯、豫四省七縣交界處, 東連本省蕭縣, 由南到西部分別與河南省永城市、夏邑縣、虞城縣毗鄰;西北部與山東省單縣相連, 東北部與江蘇省豐縣接壤。

碭山素有“世界梨都”美譽,

被稱為“中國酥梨之鄉”、"中國西甜瓜之鄉", 是“中國武術之鄉”、“中國嗩呐之鄉”、“中國長壽之鄉”, 是後樑開國皇帝朱溫故里。 域內的著名景點有梨樹王風景區、碧青莊園、突山文化風景區、天鵝洲、文家河景觀帶等。

蕭縣(擬升級為蕭國市)

蕭縣, 簡稱“蕭”,

別名龍城, 古為蕭國都城, 總面積為1885平方千米, 常住總人口 116.9萬人, 地處安徽省最北部, 東臨徐州, 南接淮北, 位於淮海經濟區、徐州都市圈的中心部位, 長三角城市群北翼, 被譽為淮海明珠。

2016年, 蕭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42.6億元, 財政收入20億元, 在安徽省縣域經濟發展速度競爭力中排第1名。 蕭縣古有“文獻之邦”之稱, 地處中原文化、東夷文化的交匯區, 是中國兩漢文化、孝善文化、陶瓷文化、伏羊文化的重要發源地, 域內的著名景點有皇藏峪、聖泉寺、天門寺、永堌水庫、白土古鎮、蔡窪風景區等。

泗洪縣

泗洪別名 泗州、臨淮,位於江蘇省西部,淮河下游,洪澤湖西岸,是南京都市圈與徐州都市圈之間的重要節點城市,是南北文化交匯處,代表的徐文化與中原文化、吳越文化、楚文化相互滲透融合。

泗洪坐擁中國四大淡水湖之一洪澤湖40%的水面,國家級洪澤湖濕地公園鑲嵌其間,縣域總面積為2731平方公里,常住總人口 107萬人,泗洪是中國酒都,十大名酒之一雙溝大麯出產於此。縣域內的著名景點有洪澤湖濕地公園、穆墩島、觀鳥園等。

盱眙縣

盱眙別名盱台,都梁,是江蘇省淮安市下轄縣,位於淮安西南部,東與金湖縣、滁州天長市相鄰,南、西分別與南京市六合區、滁州市來安縣和明光市交界,北至東北與分別泗洪縣、洪澤區接壤,縣域總面積2497平方公里,下轄3個街道、14個鎮和3個鄉,總人口80.05萬人。

盱眙縣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淮河下游,洪澤湖南岸,江淮平原中東部,交通便利、經濟發達,境內有甯淮、甯宿徐兩條高速公路穿越,覆蓋全縣三分之二的鄉鎮,地區年生產總值約為340億元。

盱眙的著名景點有明祖陵、八仙台旅遊風景區等。

泗洪別名 泗州、臨淮,位於江蘇省西部,淮河下游,洪澤湖西岸,是南京都市圈與徐州都市圈之間的重要節點城市,是南北文化交匯處,代表的徐文化與中原文化、吳越文化、楚文化相互滲透融合。

泗洪坐擁中國四大淡水湖之一洪澤湖40%的水面,國家級洪澤湖濕地公園鑲嵌其間,縣域總面積為2731平方公里,常住總人口 107萬人,泗洪是中國酒都,十大名酒之一雙溝大麯出產於此。縣域內的著名景點有洪澤湖濕地公園、穆墩島、觀鳥園等。

盱眙縣

盱眙別名盱台,都梁,是江蘇省淮安市下轄縣,位於淮安西南部,東與金湖縣、滁州天長市相鄰,南、西分別與南京市六合區、滁州市來安縣和明光市交界,北至東北與分別泗洪縣、洪澤區接壤,縣域總面積2497平方公里,下轄3個街道、14個鎮和3個鄉,總人口80.05萬人。

盱眙縣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淮河下游,洪澤湖南岸,江淮平原中東部,交通便利、經濟發達,境內有甯淮、甯宿徐兩條高速公路穿越,覆蓋全縣三分之二的鄉鎮,地區年生產總值約為340億元。

盱眙的著名景點有明祖陵、八仙台旅遊風景區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