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地產K線】“美國隊長”放棄拯救中國奧園?

中國奧園(3883.HK)正在遭遇“二當家”減持。 這發生3月16日, 即2016年業績發佈會的第三天。

接盤者是中國奧園大股東郭梓文。 雖然美國國泰財富基金這次只減持2%股權,

但這是它作為基石投資者10年來的第一次賣股行為。 交易完畢後, 郭的持股比例增至約54.11%。

10年前, 它助力中國奧園老闆郭梓文登陸香港資本上市。 當時, 這被解讀成郭的“賣身”行為。 在2006年2月, 美方入股中國奧園20.5%, 成本為1.26港元/股——僅為5.20港元/股招股價的24%。

若放在歷史長河裡看, 這次減持是“賺錢”的, 以2.4港元/股的賣出價來計算, 國泰財富基金的投資回報率為90%(不扣除資金成本), 但這耗費的是10年時間, 回報率其實並不理想。

回望當年, 作為華南八大金剛之一的中國奧園風頭無兩。 在2007年IPO融資時收穫頗豐:發行7億股, 招股認購量逾203倍, 集資額達36.4億港元, 當日收盤價為6.8港元, 較每股5.2港元的招股價高出30.78%, 上市當天的總市值為150億港元。

但上市後股價一路下跌, 在2008年最低跌至1港元/股以下。 只不過, 最近半年來, 它的股價隨內房地產股一起反彈, 從1.9港元/股開始拉升至2.37元/股, 目前市值61.45億元。 有評論人士稱, 美國國泰財富基金或將持續減持。

大股東接盤, 向來會給投資者一個很美麗的說辭, “增持顯示主席對公司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但數字是最好的證明。

最新業績顯示, 中國奧園2016年銷售額約256億元, 同比增加68.8%;營業額同比增加22.6億達到約118.3億, 增幅為23.6%;但它的淨利潤僅增長10.9%至10.1億元。

這和匯兌損失密切相關。 2016年中國奧園的整體借貸成本為8.1%, 接近高於行業平均值兩倍, 匯兌損失4.7億元。 截止2016年12月31日, 該公司淨負債比率約為50.7%, 現金回款率達90%。

在成交規模創新高的2016年, 中國奧園也未能刷多少存在感。

就算不以年銷售額來劃分梯隊門檻, 它也遠遠落後同期的恒大、碧桂園、富力等。

不過, 在2016年全年業績發佈會上, 管理層也有自己的思路, “2017年奧園銷售目標為333億元, 預計土地購置金預算為100-130億元, 目前北京已有項目在洽談, 也在關注香港市場。 ”

或是多年元氣大傷錯過黃金髮展期, 又或是中途曲折讓中國奧園在戰略調整方面更為保守, 無論如何, 在房地產進入後3000億時代的當下, 想要在規模上下功夫怕是難了。

這一切, 還需回到中國奧園的發展史說起。

大器早成者, 中國奧園絕對算一個。 這位出生于廣州番禺一個普通工薪家庭, 當過車間電工、設計師工作的郭老闆, 在1996年以前就已經通過工程承包的方式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批原始積累。

野史記載, 郭老闆早年用借來的5萬塊先後承包了五家國企, 成為當時番禺最早承包國營企業何承包企業最多的人。 順理成章地, 于“金業別墅花園” 起家, 後揚名於1998年在番禺洛溪打造的“廣州奧林匹克花園”。

彼時, 郭老闆的“體育休閒+地產”的複合地產開發理念一度讓其幾乎站在了行業的巔峰。 但是2002年之後卻深受與中體產業分家、貸款擔保黑洞等打擊。

幾經波折後, 中國奧園終於在2007年趕上了上市末班車, 融資近40億港元。 獲取這次生機的代價是, 郭老闆把奧園賣給了此次股份協議一方的主角——美國國泰財富基金。

如今, 曾經的超級英雄“美國隊長”開始撤離, 對於郭老闆和中國奧園來說,

是掌聲還是噓聲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