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海師大與康奈爾大學兩校教授聯合發佈菠菜栽培種基因組草圖

中青線上訊近日, 上海師範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植物種質資源開發中心王全華研究員課題組和美國康奈爾大學費章君教授課題組聯合發佈了一個新的菠菜栽培種基因組草圖, 同時對120份野生和栽培菠菜進行了轉錄組變異等分析, 在菠菜基因組結構和進化、抗病性、園藝特性和菠菜遺傳多樣性、進化與馴化方面提出了新的見解。

論文“Draft genome of spinach and transcriptome diversity of 120 Spinacia accessions” 發表在5月24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

菠菜是重要的葉用蔬菜, 含有豐富的類胡蘿蔔素、葉酸和維生素C等營養物質。 菠菜原產于亞洲中部, 現已在全球廣泛種植,

據報導, 2014的年產量為2430萬噸, 我國菠菜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89%, 是世界上最大的菠菜種植和消費國家。 近年來, 國內外菠菜的基因組學研究取得一定進展, 但關於栽培菠菜的進化、馴化, 以及菠菜基因組結構和進化等資料有限。

研究小組對一個菠菜自交系材料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及分析, 並對廣泛收集的120份野生和栽培菠菜進行了轉錄組測序。 分析結果顯示, 菠菜基因組全長1009 Mb, 富含重複序列, 編碼25495個基因。 研究小組通過對轉錄組變異分析發現, 與其他蔬菜作物(如番茄和黃瓜)不同, 栽培菠菜品種的遺傳多樣性與它們的野生祖先沒有太大差異, 說明菠菜的馴化經歷了較弱的瓶頸效應。 這意味著菠菜的遺傳改良還有很大的空間,

而同時也給利用更精確的基因組標記來加快育種進程增加了困難。

儘管如此, 研究小組在菠菜全基因組範圍內確定了93個在馴化過程中發生的選擇性清除, 其中包含許多已知的QTLs和標記, 如抽薹、開花, 葉片數等人們所公認的馴化性狀。 此外, 在野生和栽培菠菜間一組高度發散的基因組區域中也包含與菠菜重要性狀相關的QTLs和標記。

這項全面的基因組和轉錄組分析, 在菠菜抗病性、園藝特性和菠菜遺傳多樣性, 以及進化與馴化等方面提供了新的見解;此外, 該研究產生的基因組序列和轉錄組變異資料為促進菠菜研究和育種改良提供了重要資源, 可用于培育抗病性更強, 產量更高, 品質更好的菠菜品種。

(教育科學部編輯)

責編:齊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