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位60年的乾隆, 選擇了錯誤繼承人, 造成了1840年悲劇

乾隆皇帝時清朝歷史中一位承上啟下的皇帝, 在其之前, 是所謂的康乾盛世。 在其之後, 則是極度糜爛的清朝政局。 客觀的說, 乾隆對於清朝後期的種種弊政是脫不了干係的。 清朝在他統治時期地位急劇下滑, 與西方各國的差距越來越大。 在對待繼承人的問題上, 乾隆更是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選擇了最為穩妥的嘉慶, 但卻害了整個國家。 嘉慶皇帝沒有能力應對當時複雜的政治局面, 在經過了白蓮教大起義之後, 清廷已經一跌不振。

一、乾隆皇帝在選擇皇子的問題上, 能選擇的繼承人並不多

在中國古代皇帝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 一般有立長、立嫡、立賢三個方式。 如果在有嫡長子的情況下, 那這個兒子幾乎百分之百成為繼承人。 不過凡事總有例外, 在沒有嫡長子的情況下, 選擇賢明的繼承人就成為了皇帝唯一的選擇。 乾隆一生中一共有17個兒子,

但可以是上天的報復, 真正成年的皇子並不多。 乾隆與皇后十分恩愛, 所生的兩個兒子卻先後夭折。 立嫡的這個先機條件已經不復存在, 乾隆只能從庶出的兒子中挑選繼承人。 嘉慶皇帝是乾隆的第15個兒子, 本來乾隆並不喜歡這個高不上低不就的兒子。 第5子永琪(和瓊瑤劇沒有半毛錢關係)最得乾隆的寵愛, 乾隆曾秘密選擇其為繼承人。 但這個可愛的兒子也英年早逝, 乾隆在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同時, 第三次修改自己的遺詔。

此時對於乾隆皇帝來說, 所能選擇的皇子已經沒有剩下幾個了。 真正靠譜的也就只有11子永瑆和15子永琰, 永瑆在各個方面都要明顯優於永琰。 這一點和唐太宗李世民的諸子十分相似, 幾乎哪個皇子都強于李治, 而李世民偏偏選擇了聽話的李治。 乾隆面臨的情況也差不多, 他的第11子永瑆應該屬於兒子中最為出類拔萃的。 乾隆和很多親貴大臣對永瑆的評價都是“英武睿智, 殺伐果斷, 而且頗有自己的見解。 ”這樣的兒子從道理上是最適合繼承皇位的,

在各方面對比永琰強得多。 永琰是一個性格內向、規矩孝順的兒子, 這樣的兒子雖然聽話, 但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

二、瘋狂的權力欲望, 對情形的認知度也不夠

乾隆雖然沒有直接點名永琰就是自己的繼承人, 但百官都不是傻瓜。

這群政治老油條從乾隆對永琰的態度上就可以看出七七八八, 就連朝鮮使臣也推測出永琰將會繼承皇位。 乾隆皇帝之所以選擇永琰這個不出彩的兒子, 最大的原因就是他過分旺盛的權力欲望。 作為一個統治國家那麼久的皇帝, 突然讓他放權, 乾隆無論如何做不到。 在嘉慶的登基儀式上, 乾隆聽從了和珅的忽悠, 險些搞出了傳位不讓璽的鬧劇。 乾隆選擇永琰, 可以確保這個兒子聽自己的話, 自己可以繼續指點江山。 如果選擇永瑆, 那情況就變了。 乾隆和永瑆之間很有可能出現政治上的矛盾, 雖然乾隆是玩政治鬥爭的高手, 但對自己的兒子下手, 這是乾隆不願意下手的。

傳位給永琰另一個原因就是不希望他胡折騰。乾隆認為當時的國家還是非常平穩的,他自己還沉浸在所謂十全武功的迷夢之中。在這樣的情況下,繼任人延續自己的政策繼續走下去就可以了,根本沒有必要瞎折騰。一旦政治出現動盪,延續了一百多年的康乾盛世就會毀於一旦。其實這個盛世是清廷自封的,真是臭不要臉。選擇永瑆就沒有這麼平穩了,這個兒子萬一做出了什麼改革,那國家就完了。這是乾隆當時的看法,客觀的說有自己的私心,也有出於皇帝和父親的考慮。但這是乾隆皇帝的一廂情願,他看似平穩的政局實則烏雲密佈。在乾隆成為太上皇的那段時間裡,白蓮教大規模的起義就已經爆發了。

三、嘉慶皇帝繼位之後,根本無力處理複雜的局勢

嘉慶皇帝是中國古代社會最後一位皇帝,他的歷史地位是十分尷尬的。在他之前是康乾盛世,在其之後則是西方列強侵略的深淵。從嘉慶皇帝的政治水準來看,他應該是一個合格的守成之主。但是他所處的時間太敏感,由於其父乾隆後期的種種弊政,致使清朝一再走下坡路。而西方各國已經基本完成了近現代化的改革,而清朝那是那種家天下的政治格局。清廷已經嚴重落後於世界,卻還在充當亞洲老大。嘉慶皇帝登基時,國內國外的形勢已經十分複雜。這個聽話的乖兒子根本沒有能力改變當時的局面,以至於越來越糜爛。重症需用猛藥,此時最正確的選擇就是選擇一位殺伐果斷、英明睿智的繼承人。很明顯,嘉慶皇帝不是這樣的人。繼承人的錯誤是乾隆晚年最大的失敗,影響了中國的國運。

傳位給永琰另一個原因就是不希望他胡折騰。乾隆認為當時的國家還是非常平穩的,他自己還沉浸在所謂十全武功的迷夢之中。在這樣的情況下,繼任人延續自己的政策繼續走下去就可以了,根本沒有必要瞎折騰。一旦政治出現動盪,延續了一百多年的康乾盛世就會毀於一旦。其實這個盛世是清廷自封的,真是臭不要臉。選擇永瑆就沒有這麼平穩了,這個兒子萬一做出了什麼改革,那國家就完了。這是乾隆當時的看法,客觀的說有自己的私心,也有出於皇帝和父親的考慮。但這是乾隆皇帝的一廂情願,他看似平穩的政局實則烏雲密佈。在乾隆成為太上皇的那段時間裡,白蓮教大規模的起義就已經爆發了。

三、嘉慶皇帝繼位之後,根本無力處理複雜的局勢

嘉慶皇帝是中國古代社會最後一位皇帝,他的歷史地位是十分尷尬的。在他之前是康乾盛世,在其之後則是西方列強侵略的深淵。從嘉慶皇帝的政治水準來看,他應該是一個合格的守成之主。但是他所處的時間太敏感,由於其父乾隆後期的種種弊政,致使清朝一再走下坡路。而西方各國已經基本完成了近現代化的改革,而清朝那是那種家天下的政治格局。清廷已經嚴重落後於世界,卻還在充當亞洲老大。嘉慶皇帝登基時,國內國外的形勢已經十分複雜。這個聽話的乖兒子根本沒有能力改變當時的局面,以至於越來越糜爛。重症需用猛藥,此時最正確的選擇就是選擇一位殺伐果斷、英明睿智的繼承人。很明顯,嘉慶皇帝不是這樣的人。繼承人的錯誤是乾隆晚年最大的失敗,影響了中國的國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