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頻繁被造謠 美團點評讓誰難受了?

文/熊出墨請注意

越是熱門的領域越是傳言多。 從過去的滴滴優步大戰到共用單車, 再到如今依然在激烈競爭的O2O領域都是如此。

從去年底開始, 美團點評先後經歷了裁員、估值縮水、對賭協議、管理層內鬥、酒旅資料造假等諸多惡意造謠。

很少正面回應傳言的美團點評CEO王興不得不在朋友圈闢謠:“我在這裡辟一下謠:我從來沒有哪個表弟在美團工作過。 希望同行們能和我們一樣, 把心思花在服務消費者和商戶上, 而不是整天想著法子造謠抹黑。 ”

之後美團點評還公佈了一連串的資料:日完成訂單超1800萬, 年度活躍買家2.4億, 活躍商家300萬, 整體業務實現盈虧平衡, 收入同比三位數增長, 公司現金充沛, 賬上實際資金儲備已超30億美元。

美團點評到底是怎麼了?為何會頻頻遭黑?誰最有可能“黑”這家公司?互聯網下半場的戰場剛剛開啟, 美團點評將如何玩下去?

為何是美團點評?

身邊的朋友被美團點評俘獲, 大多因為它在吃喝玩樂領域的“無所不能“。

吃飯, 它幫你推薦靠譜的餐廳和好吃的菜品, 不想出門, 它幫你送外賣, 看電影還可以就近買票選座, 到達一個新的城市, 旅遊門票、酒店甚至是民宿, 它全都幫你搞定了, 用著用著, 你會發現理髮、美容找它也可以, 結婚找它也可以, 就連親子娛樂教育都能找它。

從誕生之初, 美團點評就一直處於不斷變化的過程, 從團購不斷進化, 並且孵化出其他業務, 並且形成一個以本地生活服務平臺為基礎, 通過外賣、到店業務等高頻服務,

帶動酒店、旅遊、短租、婚慶、親子等低頻業務, 形成了獨特的高頻帶動低頻的協同, 最終實現覆蓋各個生活場景的一體化平臺。

美團點評還在不斷的擴展自己的業務邊界。 今年2月, 美團點評酒旅事業群宣佈正式佈局海外住宿業務, 通過代理分銷的方式切入海外酒店市場。 4月份, 美團點評又發佈了旗下的旅行品牌“美團旅行”, 為年輕旅行者打造吃住行遊購娛一站式旅遊平臺。

也正因如此, 美團點評在一系列業務中, 需要面對的對手不只有一兩家, 而是在各個領域中都要面臨著競爭對手, 在此背景下, 招黑也就不難理解了。

於是, 在過去的半年中, 我們不斷看到各種美團點評被黑的系列報導:從裁員到估值縮水,

從對賭協議到管理層內鬥, 甚至酒旅資料造假等等, 關於美團點評的謠言從沒有停止過。

實際美團點評到底過的怎樣呢?前不久, 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陳少暉對外透露:“公司日完成訂單量超1800萬, 現金儲備超30億美元, 年度活躍買家2.4億, 活躍商家300萬。 此外, 整體業務已實現盈虧平衡, 收入同比三位數增長。 ”

此外, 僅成立三年的美團外賣已經實現了彎道超車。 5月13日, 美團外賣日完成訂單量已突破1100萬, 已成為全球排名前列的外賣平臺, 日完成訂單量數和GMV水準都位居第一。

目前美團外賣的覆蓋城市數量超過1300城,活躍配送騎手數超30萬,合作商戶數超過100萬。最近連續半年,美團外賣每個月新增用戶總量都達到1000萬左右。

誰在黑美團點評?

王興說的“同行們”到底是指誰呢?我們來分析分析美團點評的“競爭對手們”。

先來看看美團點評所處外賣以及O2O等生活服務領域的市場格局。

隨著百度投身人工智慧、戰略性放棄O2O和外賣業務之後,外賣市場的格局已經從此前的三足鼎立變成美團外賣和餓了麼的兩強對壘。

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美團點評還面臨著與阿裡口碑的交鋒。阿裡口碑誕生於2015年,不論是業務還是模式,口碑都與美團點評非常相似,在阿裡的支援下,口碑希望能夠打造一個新的本機服務巨頭。

再來看看酒店旅遊行業,美團點評面臨的競爭對手更為強大,包括攜程去哪兒,飛豬、途牛等。

作為行業的後進者,美團點評是採用不動聲色的方式滲入這一領域的。來看一組數據:美團點評2012年進入酒店業務,2016年酒旅事業群交易額達300億元,美團點評線上銷售的長尾酒店數量也從2015年初的3萬多家,增長至2016年10萬家。在交通領域,2015年6月,美團開始做火車票,每天不到1000張,到2016年,其全年火車票的銷售量達800萬張。

直到今年開始,美團點評開始全面進攻這一領域。1月,美團平臺及酒旅事業群和點評平臺及綜合事業群成立;2月,美團點評酒旅事業群宣佈正式佈局海外住宿業務,同月又在南京試水打車業務;4月,美團點評旗下住宿分享平臺榛果民宿APP正式上線,“美團旅行”新品牌正式對外推出。

美團酒旅業務的資料增長也十分亮眼。4月29日,美團旅行酒店日入住間夜量超120萬;4月30日,美團旅行景點門票單日入園人次超115萬。

背靠6億用戶的美團點評酒旅事業群自成立以來,在住宿業務、境內度假業務、境外度假業務以及大交通業務等方面的快速發展,成為線上旅遊市場的“野蠻人”。不得不讓人聯想到這一領域的一哥“攜程”的競爭更為激烈。

實際上,攜程也在借鑒美團點評以高頻吃喝玩樂吸引用戶的做法。2016年年底,攜程依靠大資料,推出了獨立美食品牌“攜程美食林”,正式宣佈進軍美食領域,打造全球旅行餐廳精選榜,攜程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局主席梁建章罕見地為新推出的美食點評服務站台。攜程的投入覆蓋全球200個熱門目的地,分析人士多認為此舉是攜程對美團點評的狙擊,而美團點評在酒店旅遊行業的滲透,則是在包抄攜程,雙方的競爭愈演愈烈。

一個“八爪魚”式的美團點評謠言不斷,反而預示著美團點評所處的領域的戰爭正在接近尾聲。

下半場該怎麼玩?

互聯網行業從來都是風雲變幻,從人口紅利到流量為王,角逐從未停止。如果說上半場拼的是流量,那麼進入下半場以後,互聯網滲透率已經超過50%,人口紅利不再,遊戲規則變了,互聯網公司們將如何取勝?

首先是“深度連接“。先看阿裡,去年10月份,阿裡巴巴董事長馬雲曾表示,“純電商時代很快會結束,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線上線下和物流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而過去半年的佈局中,阿裡通過收購三江購物、銀泰、戰略合作百聯集團、收購聯華超市18%的內資股股權等一系列動作,加速佈局新零售,進行線上線下的“深度連接”。

王興也多次提到“深度連接”,在他看來,要想在下半場取勝,互聯網企業必須做到將高科技與各行各業緊密結合在一起,與行業中的所有企業實現“深度連接”。

對內,2016年8月美團點評調整了組織結構,組建了餐飲、到店綜合和酒旅業務三大事業群,就是為了整合公司內部的資源,集中精力做好“深度連接”。對外,為餐飲行業的IT化、資訊化和互聯網化架橋鋪路。今年2月份,美團點評成立餐飲產業基金,志在以投資的形式佈局本地生活上下游產業鏈。

其次是新技術。不論是“上半場”,還是“下半場”,技術依然會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是支撐互聯網公司業務的工具。不僅僅是人工智慧,甚至包括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甚至是太空科技。如今,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將人工智慧放在無比重要的戰略位置,李彥宏也在前不久表示,屬於移動互聯網的機會不多了,接下來的時代屬於人工智慧。

京東、阿裡等也在佈局智慧物流,將人工智慧技術運用到自己的業務線上。

美團點評也在嘗試利用資訊技術的優勢,與傳統產業進行深度結合。以餐飲業為例,美團點評對商家的賦能,不僅僅是排隊叫號、點菜、買單、外賣配送等基礎功能,還可以説明商家積累大資料,用以提升服務效率和商家門店的資料化。此外,美團點評還宣佈對外開放雲能力,共用技術紅利。而未來,AI還可以幫助美團點評來做路徑分析和智慧調度,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

最後是全球化背景下的競爭。特別是在國內市場逐漸飽和的狀況下,中國互聯網企業要積極的走出國門,搶佔全球市場。而從摩拜、ofo甚至到小米、獵豹,中國互聯網公司出海已成必然。

美團點評亦是如此。儘管已實現盈虧平衡,但這僅僅只是美團點評的開始,未來還將謀求更大市場增量的基石。從這個角度來看,“招黑”什麼的都不重要,美團點評更為看重的是如何集中精力跑好互聯網的下半場。

合作、約稿qq:14762604

目前美團外賣的覆蓋城市數量超過1300城,活躍配送騎手數超30萬,合作商戶數超過100萬。最近連續半年,美團外賣每個月新增用戶總量都達到1000萬左右。

誰在黑美團點評?

王興說的“同行們”到底是指誰呢?我們來分析分析美團點評的“競爭對手們”。

先來看看美團點評所處外賣以及O2O等生活服務領域的市場格局。

隨著百度投身人工智慧、戰略性放棄O2O和外賣業務之後,外賣市場的格局已經從此前的三足鼎立變成美團外賣和餓了麼的兩強對壘。

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美團點評還面臨著與阿裡口碑的交鋒。阿裡口碑誕生於2015年,不論是業務還是模式,口碑都與美團點評非常相似,在阿裡的支援下,口碑希望能夠打造一個新的本機服務巨頭。

再來看看酒店旅遊行業,美團點評面臨的競爭對手更為強大,包括攜程去哪兒,飛豬、途牛等。

作為行業的後進者,美團點評是採用不動聲色的方式滲入這一領域的。來看一組數據:美團點評2012年進入酒店業務,2016年酒旅事業群交易額達300億元,美團點評線上銷售的長尾酒店數量也從2015年初的3萬多家,增長至2016年10萬家。在交通領域,2015年6月,美團開始做火車票,每天不到1000張,到2016年,其全年火車票的銷售量達800萬張。

直到今年開始,美團點評開始全面進攻這一領域。1月,美團平臺及酒旅事業群和點評平臺及綜合事業群成立;2月,美團點評酒旅事業群宣佈正式佈局海外住宿業務,同月又在南京試水打車業務;4月,美團點評旗下住宿分享平臺榛果民宿APP正式上線,“美團旅行”新品牌正式對外推出。

美團酒旅業務的資料增長也十分亮眼。4月29日,美團旅行酒店日入住間夜量超120萬;4月30日,美團旅行景點門票單日入園人次超115萬。

背靠6億用戶的美團點評酒旅事業群自成立以來,在住宿業務、境內度假業務、境外度假業務以及大交通業務等方面的快速發展,成為線上旅遊市場的“野蠻人”。不得不讓人聯想到這一領域的一哥“攜程”的競爭更為激烈。

實際上,攜程也在借鑒美團點評以高頻吃喝玩樂吸引用戶的做法。2016年年底,攜程依靠大資料,推出了獨立美食品牌“攜程美食林”,正式宣佈進軍美食領域,打造全球旅行餐廳精選榜,攜程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局主席梁建章罕見地為新推出的美食點評服務站台。攜程的投入覆蓋全球200個熱門目的地,分析人士多認為此舉是攜程對美團點評的狙擊,而美團點評在酒店旅遊行業的滲透,則是在包抄攜程,雙方的競爭愈演愈烈。

一個“八爪魚”式的美團點評謠言不斷,反而預示著美團點評所處的領域的戰爭正在接近尾聲。

下半場該怎麼玩?

互聯網行業從來都是風雲變幻,從人口紅利到流量為王,角逐從未停止。如果說上半場拼的是流量,那麼進入下半場以後,互聯網滲透率已經超過50%,人口紅利不再,遊戲規則變了,互聯網公司們將如何取勝?

首先是“深度連接“。先看阿裡,去年10月份,阿裡巴巴董事長馬雲曾表示,“純電商時代很快會結束,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線上線下和物流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而過去半年的佈局中,阿裡通過收購三江購物、銀泰、戰略合作百聯集團、收購聯華超市18%的內資股股權等一系列動作,加速佈局新零售,進行線上線下的“深度連接”。

王興也多次提到“深度連接”,在他看來,要想在下半場取勝,互聯網企業必須做到將高科技與各行各業緊密結合在一起,與行業中的所有企業實現“深度連接”。

對內,2016年8月美團點評調整了組織結構,組建了餐飲、到店綜合和酒旅業務三大事業群,就是為了整合公司內部的資源,集中精力做好“深度連接”。對外,為餐飲行業的IT化、資訊化和互聯網化架橋鋪路。今年2月份,美團點評成立餐飲產業基金,志在以投資的形式佈局本地生活上下游產業鏈。

其次是新技術。不論是“上半場”,還是“下半場”,技術依然會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是支撐互聯網公司業務的工具。不僅僅是人工智慧,甚至包括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甚至是太空科技。如今,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將人工智慧放在無比重要的戰略位置,李彥宏也在前不久表示,屬於移動互聯網的機會不多了,接下來的時代屬於人工智慧。

京東、阿裡等也在佈局智慧物流,將人工智慧技術運用到自己的業務線上。

美團點評也在嘗試利用資訊技術的優勢,與傳統產業進行深度結合。以餐飲業為例,美團點評對商家的賦能,不僅僅是排隊叫號、點菜、買單、外賣配送等基礎功能,還可以説明商家積累大資料,用以提升服務效率和商家門店的資料化。此外,美團點評還宣佈對外開放雲能力,共用技術紅利。而未來,AI還可以幫助美團點評來做路徑分析和智慧調度,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

最後是全球化背景下的競爭。特別是在國內市場逐漸飽和的狀況下,中國互聯網企業要積極的走出國門,搶佔全球市場。而從摩拜、ofo甚至到小米、獵豹,中國互聯網公司出海已成必然。

美團點評亦是如此。儘管已實現盈虧平衡,但這僅僅只是美團點評的開始,未來還將謀求更大市場增量的基石。從這個角度來看,“招黑”什麼的都不重要,美團點評更為看重的是如何集中精力跑好互聯網的下半場。

合作、約稿qq:14762604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