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彭水脫貧有妙招 高山綠水帶來"舌尖上的安全"

華龍網6月2日15訊50分時烏江兩岸, 苗家山寨, 一曲《嬌阿依》, 唱不盡千年苗鄉情。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既是少數民族地區, 又是革命老區, 還是重慶貧困程度最深的4個區縣之一。 為摘掉貧窮的帽子, 彭水正舉全縣之力, 開展脫貧攻堅大決戰, 湧現出不少創新之舉, “電商脫貧”便是其中一招。 近日, 華龍網總編台長走基層活動走進彭水縣桐樓鄉桐木村, 看看當地如何借助電商的東風, 帶動村民脫貧增收。

山貨變成搶手貨 雞蛋也有“身份證”

2015年, 桐木村建起沐暉種養殖專業合作社, 這是一家融合農業與電商的種養殖專業合作社。

記者 劉嵩 攝

隨著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 彭水依託區域優勢, 致力於開發高品質的有機綠色食品, 通過“互聯網+生態”的社區電商模式, 打通農戶和市民之間的橋樑, 把大山裡的新鮮土貨送上主城市民的餐桌, 讓電商脫貧成為助農致富的“新引擎”。

這股“電商風”也吹進了桐樓鄉桐木村。 桐木村是彭水縣最偏遠的村落, 距離縣城70多公里, 整個村坐落於海拔800—1200米的高山上。 即便是在今天, 當地村民仍沿襲著祖祖輩輩的耕作方式,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由於地處偏遠, 交通不便, 加上村民們普遍缺乏市場經濟意識, 種植的作物、餵養的牲畜很難賣出去, 基本都是自給自足。 正是因為這樣, 桐木村成了全縣典型的貧困村。

2015年, 當地建起沐暉種養殖專業合作社。 這是一家融合農業與電商的種養殖專業合作社, 通過發展社區電商, 改變傳統的銷售方式, 對當地農產品進行集中收購, 實行統一分揀、統一包裝、互聯網銷售、農場直供社區家庭的經營模式, 通過會員制的方式, 為市民提供原生態、純天然的蔬菜、蛋品和肉類。

在主城, 超市里的蔬菜品種繁多, 市民憑什麼購買合作社的蔬菜?“我們的東西保證無污染、無轉基因、無農殘、無激素、無除草劑、無保鮮劑等化學物質。 ”合作社負責人謝任東表示。

不僅如此, 沐暉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還對部分種養殖產品定制了二維碼, 實現了所供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全過程追溯。 “比如, 你覺得這次買的雞蛋比較香,

通過追溯, 可以查到雞蛋收自哪一家農戶, 以後就只吃他家的雞蛋。 ”謝任東說, 合作社的每一個雞蛋都有“身份證”。

貧困戶靠養鴨子脫貧 村民收入看漲

60歲的王雲清在合作社負責分揀雞蛋的工作, 有黑點的就是不合格的雞蛋, 要挑出來。 記者 劉嵩 攝

專業合作社的到來, 讓主城市民吃到新鮮高山蔬菜, 也給當地村民帶來實惠。 “去年合作社與桐樓鄉150多戶農戶有過合作, 其中貧困戶50戶, 農戶每人增收2000至35000元。 ”合作社負責人謝任東說, 合作社通過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吸納就業21人, 其中建卡貧困戶6人, 與農戶簽訂長期供貨合同28家, 臨時性供貨農戶131家, 涉及貧困人口107人。

以前, 村民家自產的農產品習慣拿到當地的集市去賣,

但由於人流客流較少, 東西不好賣, 也很難賣出好價錢。 “自從與‘沐暉農園’簽訂收購合同後, 農產品再也不愁銷啦,一年還能掙上好幾萬呢!”83歲老人謝立昌高興地說道。

謝立昌是建卡貧困戶, 兒女都不在身邊, 老人一年只能靠種田、賣糧找點零花錢。 看到村裡發展電子商務, 老人抱著試試看的心理, 利用家門前的小河溝養鴨, 並與合作社簽訂了收購協議。

“不僅收購價格高, 還有車子專門來裝喲。 ”謝立昌說。 考慮到有的村民住處偏僻或年老病重, 背著雞蛋、鴨蛋走到合作社出售實在不方便, 沐暉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專門買了一輛運貨車, 上門收購土貨。 “車直接開到家門口, 一下子就把鴨蛋運走了, 輕鬆又方便。 ”謝立昌說。

如今, 謝立昌養的鴨子已由起初的30多隻發展到100多隻,

通過出售土鴨、土鴨蛋, 一年能掙三萬元左右, 讓他順利脫貧, 過上舒舒服服的好日子。

合作社不僅收購農產品, 還為村民們提供工作崗位。 60歲的王雲清在合作社負責分揀雞蛋的工作, 只見他一手拿蛋, 一手拿手電筒, 對雞蛋進行逐個檢查。 “有黑點的就是不合格的雞蛋, 要揀出來。 ”王雲清說, 在包裝之前, 每個雞蛋需要接受兩次檢查。

這份工作雖然簡單, 但王雲清絲毫不敢馬虎, 在他看來, 有份工作不容易。 此前, 他在家務農, 一年收入也就5000多元。 如今在合作社, 每月工資2200元, 一年算下來, 是之前的5倍多, “日子過得好多咯!”王雲清說。

把資源優勢變成產業優勢 攜手華龍網集團提升當地農產品知名度

沐暉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謝任東(左一)。 記者 劉嵩 攝

沐暉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互聯網+生態”的社區電商模式,讓農產品電商成為助農致富的新引擎,引導當地村民走出一條“電商脫貧”的新路子,這只是彭水山區電商發展的一個縮影。

目前,彭水縣商務局將聯合華龍網集團,將“互聯網+生態”的社區電商模式作為精准脫貧的模式,在全縣推廣。端午節前,華龍網集團就在沐暉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集中採購了一批生鮮農產品,包括土雞蛋、土鴨蛋、手工苕粉、小米花生、大腳菌等,皆來自該縣5個鄉鎮、27個村的200余貧困戶。

據彭水縣商務局副局長湯天應介紹,目前,商務局和華龍網集團已達成初步合作意向,由沐暉農園提供原生態農產品,華龍網集團利用自身優勢開展行銷活動,將主城追求健康食材的消費群體引流到沐暉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提升彭水農產品和沐暉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品牌知名度。

除了實施電商脫貧,帶動種植業、加工業和包裝、倉儲、物流等相關產業發展,把資源優勢變成產業優勢,促進農民就業、創業,彭水還通過扶持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植養殖大戶等,將農村經濟主體做大做強,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引導貧困戶積極投身產業,走出一條產業脫貧路子。

目前,彭水已建成電商產業園1個、電商網站207個,開通物流線路7條,快遞進村720余萬件,電商培訓2萬人次,實現38家農產品企業、130多種農特產品上線行銷。

據統計,去年彭水農村電商實現交易額12.8億元,農產品上行銷售1.24億元。今年一季度,彭水電商交易額與農產品上行交易額出現了同比較大增長。

此外,彭水堅持把電商與第一支柱產業旅遊業進行深度融合,促使“商旅聯動、農商結合”。在加快實施“旅遊興縣”戰略的同時,大力實施商旅聯動,圍繞“吃、住、行、遊、購、娛”旅遊六要素,完善服務設施,發展配套產業,進一步加強“農商結合”,推動農超對接,推動農產品上行,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

沐暉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謝任東(左一)。 記者 劉嵩 攝

沐暉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互聯網+生態”的社區電商模式,讓農產品電商成為助農致富的新引擎,引導當地村民走出一條“電商脫貧”的新路子,這只是彭水山區電商發展的一個縮影。

目前,彭水縣商務局將聯合華龍網集團,將“互聯網+生態”的社區電商模式作為精准脫貧的模式,在全縣推廣。端午節前,華龍網集團就在沐暉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集中採購了一批生鮮農產品,包括土雞蛋、土鴨蛋、手工苕粉、小米花生、大腳菌等,皆來自該縣5個鄉鎮、27個村的200余貧困戶。

據彭水縣商務局副局長湯天應介紹,目前,商務局和華龍網集團已達成初步合作意向,由沐暉農園提供原生態農產品,華龍網集團利用自身優勢開展行銷活動,將主城追求健康食材的消費群體引流到沐暉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提升彭水農產品和沐暉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品牌知名度。

除了實施電商脫貧,帶動種植業、加工業和包裝、倉儲、物流等相關產業發展,把資源優勢變成產業優勢,促進農民就業、創業,彭水還通過扶持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植養殖大戶等,將農村經濟主體做大做強,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引導貧困戶積極投身產業,走出一條產業脫貧路子。

目前,彭水已建成電商產業園1個、電商網站207個,開通物流線路7條,快遞進村720余萬件,電商培訓2萬人次,實現38家農產品企業、130多種農特產品上線行銷。

據統計,去年彭水農村電商實現交易額12.8億元,農產品上行銷售1.24億元。今年一季度,彭水電商交易額與農產品上行交易額出現了同比較大增長。

此外,彭水堅持把電商與第一支柱產業旅遊業進行深度融合,促使“商旅聯動、農商結合”。在加快實施“旅遊興縣”戰略的同時,大力實施商旅聯動,圍繞“吃、住、行、遊、購、娛”旅遊六要素,完善服務設施,發展配套產業,進一步加強“農商結合”,推動農超對接,推動農產品上行,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