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豬、牛、羊、雞,2017年到底養什麼賺錢?

在我國眾多的農業產業中, 養殖業是越來越受到大家關注的朝陽產業。 從2016年的生豬行情蒸蒸日上, 到肉牛行業低迷不振, 再到肉雞價格起起伏伏, 如何把握好一年的“養殖脈絡”, 成為養殖戶們最為關心的話題。 現在, 我們就為養殖戶們預測一下2017年幾大養殖熱門品種的走勢。

【生豬:沒有想像那麼美】

2016年豬價經歷了從低到高, 再到2017年初的緩緩跌落, 似乎這一輪的豬週期又給廣大養殖戶上了一課——跌與不跌、漲與不漲, 老天說了算。 據相關機構的資料顯示, 目前母豬的存欄量依然處於低位, 產能恢復的速度直接影響著生豬的價格指數。

而過了春節以後, 由於豬肉需求的降低, 豬肉價格沒有像之前一樣“火爆”了。

據業內分析師馮永輝表示, 本輪“豬週期”補欄結構特點明顯, 散戶因為之前的虧損大面積退出, 中型養殖戶補欄也觀望情緒濃厚。 這代表著生豬養殖業的升級,

豬價漲幅的下降, 也代表整個行業開始變得理性。 但必須要注意的是, 從目前這段時間的情況來看, 生豬市場的危機依然存在。 面對2017年生豬的供需形勢, 中央和一些地方相繼開啟凍肉儲備, 以增加市場供應, 來緩解市場上的價格波動。

馮永輝表示, 雖然當年能繁母豬和仔豬市場供應偏緊, 但是一旦農戶通過自養母豬繁育仔豬, 將會釋放極大的產能。 在去年的暴利驅使下, 補欄開始回升之後, 整個產業將出現明顯的拐點, 接下來產能將進入快速的上漲通道。 這也意味著, 2017年的生豬供應可能會大大增加, 如此一來, 價格是否能保持穩定就成了一個未知數。

我國豬肉消費量一直穩居全世界第一, 可同時養豬業並不佔有優勢。

面對這個大市場, 進口豬肉一直在虎視眈眈, 且進口量逐年增加。 面對進口豬肉, 國內市場並無任何招架之力。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 進口豬肉並不是一件壞事情, 可彌補國內豬肉產量的不足, 限制了豬肉價格大幅度漲價。 但從養豬戶的角度來看, 便限制了豬價暴漲的可能, 並對豬價造成一定衝擊。

【肉羊:拓銷路才是止損關鍵】

近兩年養羊行情一直不太好, 羊肉價格持續走低。 據農業部對全國500個集貿市場畜禽產品和飼料價格定點監測, 直到去年年底, 全國羊肉平均價格55.13元/公斤, 這個數字也比前年降了不少。

據業內分析師趙帥表示, 這幾年羊肉價格之所以高不起來, 最大的原因就是供大於求, 整體市場處於飽和狀態。 過去10來年羊肉行情好, 養羊投入比養牛小, 不少養殖戶紛紛加入養羊行列, 導致羊肉市場供應大增。 與此同時, 近些年來牧草價格也不斷上漲, 對於許多需要補充牧草的養羊戶來說, 投入大於回報, 羊價低迷。 而且, 進口羊肉的衝擊也是原因之一。

如果從豬週期的效應來看羊週期, 雖然近期羊價有所抬頭但整體趨勢還是處於下降通道中, 由於牧草價格上漲、散戶養殖為主、養殖方式粗放等因素, 2017年行情依舊不容樂觀。

但未來幾年卻值得期待。 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和居民膳食結構的調整和豐富, 消費者對進口羊肉不太感冒, 一般都選擇國產宰鮮羊肉, 羊肉消費提升空間不小, 業內預計羊肉需求量從2016年484萬噸增加到2020年的530萬噸。 不過, 需求上漲進口的數量也會持續增加, “十三五”期間, 因澳大利亞進口羊肉關稅繼續降低、紐西蘭羊肉關稅降零, 羊肉進口會逐漸增加, 到2020年羊肉進口量預計為26萬噸左右。

難則思變。 養羊戶作為整個產業鏈虧損最嚴重的一環, 如何以合作社等組織形式,同規模養殖場一樣,與各屠宰加工企業訂立合同,按合同約定的數量、時間和價格向屠宰加工企業提供羊源,把自身利益與屠宰廠捆綁,形成利益整體;如何打造自己的羊肉品牌,通過互聯網宣傳,提升價值,依託本地及周邊和網路管道拓展銷路才是關鍵。

【肉牛:穩定將是今年的大趨勢】

縱觀整個牛肉行業,用不少專家的話來講,2017年都將是平平穩穩的一年。業內分析師趙亮說: 2017年養牛應該不會太差,最起碼養繁殖牛或者自繁自育的養牛場都會比較穩定,至於育肥牛則稍稍透著一絲不樂觀。

牛犢價格上漲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情,就這幾年來說,同樣的牛犢每年最低上漲300-500元/頭。上漲的這個價格對於養繁殖母牛或自繁自育的牛場來說,這都是純利潤。而對於單純育肥的養牛場來說,牛犢價格上漲多少,利潤就要壓縮多少。以往一頭育肥牛賺五六千的日子,對於大多數養殖戶來說已經不復存在了。

而由於玉米、豆粕等飼料原料價格的降低,肉牛養殖中的飼料成本相對往年也低了一些。趙亮算了一筆賬:拿山東地區來說,現在玉米價格乾糧價格為0.7元/斤,相對于以往最高時1.2元/斤,下降了0.5元/斤。一頭育肥牛(300斤育肥~1300斤出欄),就能省700多元的成本。

對於粗飼料而言,這幾年價格也沒有上漲,甚至略微掉價。以往最高時,鮮玉米秸稈0.08元/斤,去年僅需0.05元。當然當地粗飼料不足或者向草販子購買的情況下,價格就要高出不少。所以,趙亮建議養殖戶:無論玉米還是粗飼料,都儘量直接向農戶購買。一來能節省一部分成本,二來能把好飼料品質關。

趙亮認為:而對於未來肉牛價格,隨著進口牛肉增多,以及進口關稅進一步降低,對國內養牛業有一定影響,但卻又不是想的那麼大,未來肉牛價格可能會出現微降但絕對不會出現大跌。而且,中國對牛肉進口無配額限制,但對進口國家資質有較高要求。目前我國僅從特定國家進口凍肉、鮮肉及牛雜等製品,主要貿易國為澳大利亞、烏拉圭、紐西蘭。

總體來看,穩定還是2017年的大趨勢,對於養殖戶來說,隨著市場的步伐來走,不要心急。

【肉雞:產品認知度有待提升】

雞是人類飼養最普遍的家禽,目前,中國已成為繼美國之後世界第二大雞肉生產國,人均雞肉消費量也僅次於豬肉。從2016年春季開始,肉雞行情一直呈現偏弱走勢,肉雞市場持續低迷。到了2016年底雖然出現小幅回升,但行情波瀾不驚,雖然當前雞肉消費逐漸進入旺季,市場行情有所反彈,但仍在低位震盪。隨著新一輪禽流感疫情的出現,目前整個禽類行業又進入了一個下跌的階段。

據專家分析,這幾年肉雞產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低迷。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沒有理性綜合分析市場,對經濟規律認識不足。

目前,雖然我國肉雞產業得到迅猛發展,但行業的重要性被嚴重低估。“速生雞、激素雞”、“六個翅膀”等謠言以及“禽流感”給家禽業帶來毀滅性打擊,在災難事件面前,行業嚴重缺乏危機公關和對媒體的溝通宣傳,更沒有集體發聲的平臺。

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每一個人生活中的重要問題,雞肉的被“妖魔化”也給人們心中留下很深的陰影。如果不做大力全方位的雞肉安全的宣傳,讓消費者知道真相,知道雞肉的營養價值,消費者不會在短時間內消除對雞肉的誤解,因而消費是不會好的,甚至會繼續下降。、

眾多業內人士認為應制定產業發展戰略與規劃,需改變以往各企業只顧獨自埋頭發展,導致盲目擴張和惡性競爭的老路。應組織專項調研,認真規劃未來,使各龍頭企業對發展前景、速度、規模、方向等形成統一認識。進一步細化規模化及標準化的評價體系,做好產業發展區域佈局。

因此,在目前宏觀經濟不景氣、消費不足的情況下,肉雞產業要走出低迷,獲得新生的辦法還是要從減少引種量,刺激消費做起。要大力提倡“冰鮮雞”消費,扶持企業走深加工路線,從而進一步帶動肉雞業的有序正常發展。

3月24日-26日,走進農業部,聽實戰專家告訴你如何將養殖的產品銷售出去,打造自有農產品品牌。

農民關心的事兒,就是我們的事兒!(W-OAOA)

如何以合作社等組織形式,同規模養殖場一樣,與各屠宰加工企業訂立合同,按合同約定的數量、時間和價格向屠宰加工企業提供羊源,把自身利益與屠宰廠捆綁,形成利益整體;如何打造自己的羊肉品牌,通過互聯網宣傳,提升價值,依託本地及周邊和網路管道拓展銷路才是關鍵。

【肉牛:穩定將是今年的大趨勢】

縱觀整個牛肉行業,用不少專家的話來講,2017年都將是平平穩穩的一年。業內分析師趙亮說: 2017年養牛應該不會太差,最起碼養繁殖牛或者自繁自育的養牛場都會比較穩定,至於育肥牛則稍稍透著一絲不樂觀。

牛犢價格上漲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情,就這幾年來說,同樣的牛犢每年最低上漲300-500元/頭。上漲的這個價格對於養繁殖母牛或自繁自育的牛場來說,這都是純利潤。而對於單純育肥的養牛場來說,牛犢價格上漲多少,利潤就要壓縮多少。以往一頭育肥牛賺五六千的日子,對於大多數養殖戶來說已經不復存在了。

而由於玉米、豆粕等飼料原料價格的降低,肉牛養殖中的飼料成本相對往年也低了一些。趙亮算了一筆賬:拿山東地區來說,現在玉米價格乾糧價格為0.7元/斤,相對于以往最高時1.2元/斤,下降了0.5元/斤。一頭育肥牛(300斤育肥~1300斤出欄),就能省700多元的成本。

對於粗飼料而言,這幾年價格也沒有上漲,甚至略微掉價。以往最高時,鮮玉米秸稈0.08元/斤,去年僅需0.05元。當然當地粗飼料不足或者向草販子購買的情況下,價格就要高出不少。所以,趙亮建議養殖戶:無論玉米還是粗飼料,都儘量直接向農戶購買。一來能節省一部分成本,二來能把好飼料品質關。

趙亮認為:而對於未來肉牛價格,隨著進口牛肉增多,以及進口關稅進一步降低,對國內養牛業有一定影響,但卻又不是想的那麼大,未來肉牛價格可能會出現微降但絕對不會出現大跌。而且,中國對牛肉進口無配額限制,但對進口國家資質有較高要求。目前我國僅從特定國家進口凍肉、鮮肉及牛雜等製品,主要貿易國為澳大利亞、烏拉圭、紐西蘭。

總體來看,穩定還是2017年的大趨勢,對於養殖戶來說,隨著市場的步伐來走,不要心急。

【肉雞:產品認知度有待提升】

雞是人類飼養最普遍的家禽,目前,中國已成為繼美國之後世界第二大雞肉生產國,人均雞肉消費量也僅次於豬肉。從2016年春季開始,肉雞行情一直呈現偏弱走勢,肉雞市場持續低迷。到了2016年底雖然出現小幅回升,但行情波瀾不驚,雖然當前雞肉消費逐漸進入旺季,市場行情有所反彈,但仍在低位震盪。隨著新一輪禽流感疫情的出現,目前整個禽類行業又進入了一個下跌的階段。

據專家分析,這幾年肉雞產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低迷。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沒有理性綜合分析市場,對經濟規律認識不足。

目前,雖然我國肉雞產業得到迅猛發展,但行業的重要性被嚴重低估。“速生雞、激素雞”、“六個翅膀”等謠言以及“禽流感”給家禽業帶來毀滅性打擊,在災難事件面前,行業嚴重缺乏危機公關和對媒體的溝通宣傳,更沒有集體發聲的平臺。

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每一個人生活中的重要問題,雞肉的被“妖魔化”也給人們心中留下很深的陰影。如果不做大力全方位的雞肉安全的宣傳,讓消費者知道真相,知道雞肉的營養價值,消費者不會在短時間內消除對雞肉的誤解,因而消費是不會好的,甚至會繼續下降。、

眾多業內人士認為應制定產業發展戰略與規劃,需改變以往各企業只顧獨自埋頭發展,導致盲目擴張和惡性競爭的老路。應組織專項調研,認真規劃未來,使各龍頭企業對發展前景、速度、規模、方向等形成統一認識。進一步細化規模化及標準化的評價體系,做好產業發展區域佈局。

因此,在目前宏觀經濟不景氣、消費不足的情況下,肉雞產業要走出低迷,獲得新生的辦法還是要從減少引種量,刺激消費做起。要大力提倡“冰鮮雞”消費,扶持企業走深加工路線,從而進一步帶動肉雞業的有序正常發展。

3月24日-26日,走進農業部,聽實戰專家告訴你如何將養殖的產品銷售出去,打造自有農產品品牌。

農民關心的事兒,就是我們的事兒!(W-OAOA)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