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建德做的這件事,被網易新聞、錢江晚報等各大媒體爭相報導……

指南針行動是建德市民政局全省首創的針對精神異常流浪乞討人員的專項行動, 取得的成效被杭州市領導肯定和批示,

行動背後的故事也被網易新聞、錢江晚報、瀟湘晨報、包頭晚報等各大媒體及地方電視臺報導。

截至目前, 指南針行動已成功救助、查實並護送54位精神異常流浪乞討人員返鄉, 累計行程逾10萬公里。 今天, 小布帶大家回顧這些救助對象中的top10, 看看他們的回家路~

TOP10

鄭恩明——期待了19年的全家福

鄭恩明, 精神分裂症, 2014年被救助, 指南針2015年6月16日介入, 憑藉“蘇北口音、江蘇、漣水、楊口村”等資訊, 歷時5天, 於6月20日下午聯繫上家人, 于6月24日被護送返鄉。

TOP9

劉機成——走失時間最長

劉機成, 精神分裂症衰退期, 2014年被救助, 2015年9月9日, 指南針從他提供的近50條資訊中綜合分析出“江西、上高、東渡、中竹、遊市村”等資訊, 成功查實他的身份資訊。 2015年9月16日, 劉機成終於回到闊別34年的家鄉,

回到母親的身邊。

TOP8

李秋香——最頑固的救助對象

李秋香, 嚴重精神發育遲滯, 智力相當於7歲的孩子, 2008年被救助。 2015年6月16日, 指南針開始查詢, 最後因一句特有的方言發音“織布”, 在湖南省武岡市灣頭橋鎮找到她的丈夫和女兒, 之所以是最頑固的救助對象, 是因為直到在湖南老家的丈夫和女兒來接她回家, 她仍然堅持自己是安徽人!

TOP7

駱新兵——查詢時間最長、範圍最廣

TOP6

丁家付——與“度娘”關係最神秘

丁家付, 嚴重精神分裂、2013年被救助。 救助的三年裡, 說話不超過10句, 一度被認為語言障礙。 2016年2月25日中午, 面對指南針的詢問, 始終保持沉默的他突然用濃重的四川口音說了9個字“白家灣、啥沖人, 梁家付”!指南針在“百度”中搜索, 並根據第一搜索詞條中的資訊順利聯繫上當地民政和公安部門,

從而查實身份資訊, 3月2日被護送返鄉。

TOP5

林陽芬——最幸運的“大海撈針”

林陽芬, 精神發育嚴重遲滯, 能提供的有價值資訊只有濃重的四川口音和“萬興鄉、新新大隊、健康隊”及兒子劉強。 指南針憑藉“四川口音、姓名疑似林陽芬”這條關鍵線索, 在全國常住人口資訊登出庫裡意外發現了疑似戶籍, 通過當地民政和村幹部聯繫上她的兒子劉強並向他求證胳膊和後背因狼狗留下的疤痕時, 這個尋找自己母親整整10年的小夥子嚎啕大哭!

TOP4

黃錦亮——指南針最應景之作

黃錦亮, 精神分裂, 2016年農曆中秋節前11天因精神異常街頭流浪而被派出所護送到四院接受救治。 中秋節前10天,

經細緻的詢問和耐心的溝通, 黃錦亮提供的資訊鏈逐漸完善, 中秋節前7天, 查實身份資訊並聯繫上家人。 中秋節前1天黃錦亮終於回到家鄉。 為了慶祝苦苦期待了12年的團圓, 來自太平洋的雙颱風“莫蘭蒂”“馬勒卡”亦不遠千里趕來助興。

TOP3

袁步華——方言溝通能力形成資訊鏈

袁步華, 高齡老人, 精神分裂, 於2017年1月11日, 在淒雨冷風中的白沙大橋橋頭涼亭裡被救助, 指南針工作人員通過模仿方言進行溝通, 迅速確定疑似戶籍地, 第三天即查實身份並聯繫上家人。 4天后, 72歲高齡的大哥袁步井攜68歲的妹夫不遠千里執意來到建德接護三年前在江蘇常州走失的68歲弟弟袁步華回家。

TOP2

于利華——最詭異的身份

于利華, 精神分裂症, 2011年被救助。 長達4個月的身份拼圖,

最終被救助物件的小名“紅影”終結:當指南針找到救助物件提到的發小於國學時, 這個小名叫“紅影”的于利華終於完整的呈現在我們面前:救助物件于利華12歲以前生活在這個村裡, 後隨父親舉家進城定居, 近3000人口的於小寨村, 知道小名“紅影”且早年遷出的于利華只有她的玩伴于國學和于家學兩兄弟。

TOP1

沈老四——最溫暖的返鄉路

“十大”尋親, 我們看到了其中的重重困難, 看到了救助人員的細心與呵護, 我們希望, 更多的人能夠找到回家的路, 救助一個人, 卻能溫暖兩座城。

為建德民政局點zan,

為救助的工作人員點zan !

來源/建德民政

來源/建德民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