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行走隋唐大運河紀實三十八:古色古香道口鎮

編者按:2013年9月份, “行走隋唐大運河”大型文化考察活動在“運河名城”安徽淮北悄然興起。 考察組以“走運河, 話兩岸, 溯歷史, 展風情, 看變遷”為宗旨, 力求按照“世界遺產點、大地風貌、市井生活和民俗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四位一體的考察, 將運河進行全方位展示。 三年來, 考察組一行冒嚴寒、戰苦暑, 途徑5省2直轄市和30餘個地縣, 至2016年10月底將通濟渠、永濟渠考察完成, 隋唐大運河全線考察結束。 為展現隋唐運河考察的整體面貌, 反映考察途中的人文歷史情懷, 本網特錄系列紀實報導於此, 以饗讀者。

安陽市位於河南省最北部,

是晉、冀、豫三省的交匯處, 西依太行山與山西接壤, 北隔漳河與河北省邯鄲市相望, 東與濮陽市毗鄰, 南與鶴壁、新鄉連接。

安陽境內的大運河為永濟渠南段, 流經安陽下轄的滑縣、湯陰與內黃三縣, 與今衛河的流向有所重疊。 永濟渠廢棄後, 河道逐漸湮沒。 距今考古調查, 僅滑縣、湯陰及內黃部分為地上河, 上有跡可循。 其中, 以滑縣段運河故道及兩岸保存作為完整, 而滑縣段又以由南向北曲川道口古鎮的河岸保存最為完好。

2016年9月30日, 行走隋唐大運河考察組一行來到安陽滑縣道口鎮, 探尋曾與運河興衰相關聯的道口古鎮, 瞭解非物質文化遺產馳名中原的“道口燒雞’的技藝和形成歷史, 揭秘道口古鎮的神秘面紗。

滑縣西關衛河邊上的古城牆, 現如今它即作為縣城城牆, 也成為衛河的禦洪堤壩。 現在的滑縣城牆、碼頭以及衛河河道共同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圖為古城牆遺址。 中國青年網實習記者 李華錫 攝

探尋浚縣道口古城牆

道口鎮位於滑縣西北隅的衛河之濱,

原名李家道口, 簡稱道口。 隋代開通永濟渠後, 衛河水路上達源頭百泉, 下抵天津, 水中“帆檣林立”, 民船四時暢行。 清代以後, 道清、道楚鐵路南通清化, 北通楚旺。 道口成為水路、鐵路與公路的交匯點, 逐漸發展成為商賈雲集的“水旱碼頭”, 被譽為“小天津衛”。

道口鎮的興衰可以說與天津一脈相連。 清代中葉, 天津得漕運、海運和蘆鹽之利, 迅速發展成為北方的商業集散中心, 大量天津進口洋貨經南運河和衛河輸入山東臨青州、河北大名府、豫北彰德府、衛輝府和懷慶府。 而這些地區也大量地向天津運送藥材、棉花等貨物。

“正所謂‘南糧北運、津貨南來’。 道口是重要的集散地, 日進鬥金, 成為富饒的豫北重鎮。

”還未到達道口鎮, 張秉政教授就開始和考察組成員講解起來道口鎮的由來和運河的作用。

考察組一行驅車前往道口鎮的運河遺產點, 西關衛河邊上的古城牆, 現如今它即作為縣城城牆, 也成為衛河的禦洪堤壩。 現在的滑縣城牆、碼頭以及衛河河道共同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考察組經過多方打聽, 終於在傍晚前來到了滑縣道口鎮的西關, 在找尋西街村的位置上, 沿路打聽的村民卻是眾說不一。 幾經輾轉, 考察組終於在位於道口鎮政府西南角的西街村附近, 找到了衛河的身影。

一下車子, 張秉政教授看到了運河遺產點的紀念碑, 在紀念碑的旁邊也見到了資料上顯示的滑縣道口古城牆。 “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啊。

”張秉政教授提著相機就往城牆下跑去, 完全忘記了昨晚還在疼痛的腳踝。

在城牆邊上的小路上, 村民們三五成群, 提著鋤頭等農具, 有的騎著電動車, 有的騎著腳蹬三輪車, 有說有笑的經過古城牆, 與傍晚的夕陽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這就是市井民情, 也是咱們考察的任務之一, 要好好抓拍。 ”張秉政提起相機, 頻頻按下快門, 一張張照片呈現在了考察組的相機中。

道口古城牆, 是隋唐大運河滑縣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