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順豐VS阿裡,到底誰先懟的,又在懟啥?

本文首發於中國新聞週刊雜誌新媒體平臺

一言不和就拔網線, 到底是誰拔了誰?

最初爆出來的是菜鳥的聲明。

當晚6:40, 順豐回應稱, 阿裡系平臺已將順豐從物流選項中剔除, 且菜鳥封殺豐巢在先。 菜鳥6月1日0點下線了順豐旗下的豐巢介面資訊。

但很快, 事情又有變化, 原來關閉資料介面還另有隱情。

不論對錯, 在誰先拔的網線這件事兒上, 根據順豐後來接受採訪時回應, 似是順豐率先所為。

順豐公關總監陳歡在接受央視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肯定不是突然做的決定, 實際上是在5月31號下午六點左右。 我們先以郵件的方式正式通知對方。 ”

這是兒童節大家都重返童年了?雙方的態度都是:反正我沒錯, 錯的是你。

不過, 順豐方面表示,

暫停資料介面, 對於商家和消費者不會產生影響, 消費者依然可以通過我們官方的管道查詢物流資訊。 而菜鳥的反應則是絕絕的:1日上午, 淘寶把順豐從發貨物流選項當中剔除掉。 這意味著, 已經選擇順豐發貨的商家和用戶——以生鮮物品為主, 將無法再通過淘寶或天貓平臺跟蹤物流。

衝突看起來是突然的。 據報導, 就在幾天前, 5月29日上午, 中國郵政、EMS、順豐等15家郵政快遞企業還與菜鳥網路簽署了戰略合作協定。 各方表示, 將進一步推動資料開放連接, 深入運用大資料能力來提升服務品質。 根據協定, 15家企業與菜鳥將基於雲計算服務, 通過電子面單、雲客服等產品上的合作來推動行業的資訊化升級。

站隊

順豐方面挑明瞭資料爭端背後雲的因素後, 騰訊立刻跑出來站隊。

京東也力挺順豐。

事實上, 國家有關部門早在6月1日深夜關注此事了。

不過,目前這還算是企業之前的小糾紛,國家郵政局估計也是想觀望一陣子,看你們到底想鬧成啥樣?所以只是“高度警覺”“強化調度”“積極協調”而已。

然而,仔細研究,順豐、阿裡、騰訊、京東並非是完全沒有任何關係的幾家企業。

阿裡的“菜鳥”,全稱為菜鳥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據國家企業資訊信用公示系統,菜鳥成立於2013年5月16日。在最初的股權結構中,天貓占股43%,銀泰集團占股32%,富春集團通過富春物流占股10%,上海複星集團占股10%,此外,圓通、順豐、申通、韻達、中通這些物流公司都有份,各出資5000萬,占股1%。

也就是說,菜鳥最初是聯合了中國所有規模物流公司成立起家的。順豐也有一份。根據菜鳥的願景,它是要建成一個中國智慧骨幹網,要在物流的基礎上搭建一套開放、共用、社會化的基礎設施平臺,通過自建、共建、合作、改造等多種模式,在全國範圍內形成一套開放的社會化倉儲設施網路。

馬雲在出任菜鳥網路董事長的演講中聲稱:“我們不會搶快遞公司的生意,阿裡巴巴是永遠不會做快遞的。”

然而,兩年之後,2015年5月14日,阿裡巴巴集團宣佈聯手雲鋒基金,戰略投資物流快遞企業圓通速遞,根據大楊創世披露的文件,阿裡創投與雲鋒新創合計以25.2億元的價格,分別得圓通速遞12%和8%的股權。

據此前媒體報導,圓通速遞的業務量在2015年達到了行業第一、年的市場份額達到14.67%;2016年10月圓通正式上市,並承諾在2016年、2017年、2018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11億元、13.3億元、15.5億元。 在業內看來,阿裡入股圓通,顯然不僅僅是看重圓通的規模和盈利能力,而是希望打造自己的物流生態體系,“向物流資源集成商角色轉型,彌補下游服務短板”。

2015年5月28日,菜鳥網路成立2周年之際,召開了第一屆快遞江湖大會,包括“四通一達”、郵政等快遞企業在內的500多名合作商聚於杭州,在這次會議上,菜鳥已經開始不滿足只做平臺,同時,想要為快遞業定規矩。菜鳥網路CEO童文紅在會上表示,菜鳥打算制定新的分層服務夥伴計畫及評價機制,基於妥投率、配送及時率、快遞員評價和投訴率等因素建立起的四級評分系統,根據不同等級,分配不同的專案和資源。

不少參與者對媒體表示:“菜鳥網路的初衷是建成溝通機制,但現在變身規則制定者的意圖越發強烈。”

令人意外的是,有一家公司沒有出席這次的江湖大會:順豐。

此時的順豐,經過兩年急速擴張後,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業務架構上越發趨向于阿裡與京東,在電商、快遞、倉儲、供應鏈管理和金融等領域都介入甚深,形成自己的閉環。

或者它想的是:江湖大會不是不能去,關鍵是要看,這是誰的江湖。

果然,不到一周後,2015年6月6日,順豐、申通、中通、韻達、普洛斯聯合發佈公告,共同投資創建深圳市豐巢科技有限公司,通過運營“豐巢”智慧快遞櫃,以提供平臺化快遞收寄交互業務。

豐巢科技當時的股權結構是,初期投資5億元人民幣,順豐持股35%,申通、中通、韻達均是20%,普洛斯為5%。“豐巢”並非為快遞公司任何一家所有,各快遞公司也不會直接參與運營管理,而是將其作為社會化的物流資源,以平臺的身份,面向所有快遞企業、電商商家、社區化服務商業體開放。

根據當時的資料,順豐以及“兩通一達”四家公司在國內擁有超過87000個服務網點,85萬名一線配送人員每日遞送全國50%以上的快件。

當時,菜鳥也在佈局終端配送網路菜鳥驛站。據菜鳥方面公佈的資料,菜鳥驛站合作站點數已超過20000家,覆蓋30個省,187多個城市。同時,阿裡巴巴還與中國郵政集團在2014年簽署戰略合作協定,中國郵政同意向社會開放5000個郵政自提網點,作為菜鳥驛站為網購使用者提供包裹代收服務。

因此,豐巢一出,與菜鳥抗衡的態勢便已擺出來了。按照草創時的規劃,“豐巢”智慧快遞櫃將在2015年內完成中國33個重點城市過萬網點佈局,並與萬科物業、中航地產、中海物業等地產物業核心企業深度合作。

據《21世紀經濟報導》,為了抗衡豐巢,菜鳥隨後宣佈,百世匯通和圓通將先期加入菜鳥驛站,向社會開放其末端代辦點為公共自提點,提供包裹代收服務,力求快遞業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三方合作網站在當年年底目標為1萬家,屆時可覆蓋全國各主要城市。

自此,四通一達公司也在派送環節開始了站隊。百世匯能和圓通靠攏了菜鳥驛站,而另兩通一達則走向了順豐。

阿裡巴巴集團內部人士也在2015年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及,順豐實際上更像是阿裡的競爭對手而非合作夥伴。

股權變化也可以看出競爭的端倪。 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資料顯示,經歷了幾次股權變動後,如今,菜鳥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東及出資資訊下僅有一個資訊:Cainiao Smart Logistics Network (Hong Kong) Limited。

而豐巢仍保持了多家快遞公司出資的狀況。

但騰訊與京東也並非是完全遠離這場競爭的。根據企業資訊平臺“企查查”,可以畫出這幾家企業的如下關係圖(圖片來自知乎@企查查):

順豐與阿裡:

順豐與騰訊:

京東和騰訊:

所以,騰訊和京東,才不是吃瓜群眾。

果然,很快,就在菜鳥網路暫停了豐巢的資料介面後,京東方面宣佈,京東今年將與豐巢將全面合作。目前,豐巢已與京東實現了資訊的打通,而且雙方均採用了嚴格的資料加密手段對資訊進行了高強度的保護。

不過,據透露,京東與豐巢早在一年前就開始了業務對接,並在今年5月底正式開始全面合作。目前雙方的合作已經覆蓋了13個城市,日均訂單超過5萬單。雙方計畫在年底之前將合作範圍擴展至全國26個城市,接入一萬台的豐巢智能快遞自提櫃。

事實上,就在拔網線事件之前一周,2017年5月22日菜鳥主辦的“2017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順豐依然缺席。

雙方怎麼想?估計早就心知肚明瞭。等的只是一個契機。

物流數據之戰,到底在爭什麼?

業內人士早就預言,中國電子商務在經歷了管道競爭、流量競爭、支付競爭之後,必將會引發物流競爭。原因無他,多年以來,物流一直是商務流通中的一大痛點。

從大物流的角度來說,中國的物流成本高是不爭的事實。據國家發改委的資料,2015年中國物流成本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高達16.6%,高於世界平均水準5個百分點。

物流成本高,主要原因是資訊化程度不高、資訊不對稱,車找不到貨、貨找不到車,貨找不到庫、庫找不到貨……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的進入,將有利於整合原來碎片化的需求,提高效率。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快運分會副秘書長劉建新曾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表示:5年前,物流成本占GDP比重長期在18%左右,經過從“十二五”後半程的努力,已經降低了兩到三個百分點,“十三五”對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的預期目標15.5%左右。

大資料的確有其效果。以每年物流壓力最大的雙十一來說,從簽收時間看,2013年雙11包裹簽收過1億用了9天,2014年用了6天,到2015年提速到了4天,2016年則是3.5天。

無論是京東,還是菜鳥,快送快達的訣竅無非是建立在大資料分析上的“爆品下沉”模式——通過資料分析產品歷史資料、活動規劃、季節因素、購買因素等綜合指標,將爆款商品提前下沉到末端倉庫;或“聚單直發”,即在商家端就把相同區域的訂單集中生產,直接配送到目的地。

同時,創建大規模的倉配網路,以便使商家能根據大資料的分析提前囤貨,讓貨更接近消費者。比如,2015年,菜鳥就對外明確提出“針對12個節點城市建設倉儲系統”。

過去,快遞是按照訂單產生時間順序出訂單,天南海北,需要快遞公司回網點分撥。現在,則是基於大資料預測和雲計算,提前在商家端做訂單分配,訂單產生後,快遞公司可以直接按目的地區域分類,裝車發貨,大大提高了效率。

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都提到了“雲”的原因。電商物流由此進入了“拼資料”的時代。

“大資料對快遞企業最主要的價值在於資料預報,有多少包裹,要準備多少快遞資源,這是最重要的。”中國快遞物流諮詢網首席顧問徐勇曾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當前大資料在電商物流行業的應用有了很大進步,但在資料的集約化利用和資料細分上還是不足,“對包裹分類等細分數據還要進一步挖掘。”

“更難的是資料的規劃和挖掘。”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的觀點是,大資料放在那兒不是大資料,只有通過資料的規劃、挖掘,再加工整理後所形成的資料才叫做大資料,才能創造出大資料的價值,“這方面挖掘不夠,也缺乏足夠的人才。”

業界普遍認為,菜鳥在成立之初,對於資料採擷和分析,的確起到了物流平臺“大腦”的作用。而最新資料顯示,在中國零售平臺上,菜鳥標準化的電子面單使用率達到了81%,已經成為智慧物流的基礎設施。

但是,只有對手才更瞭解對手。一年前,劉強東坐客央視《對話》節目時便提到:

豐巢上線伊始,還是選擇與菜鳥合作的:菜鳥提供消費者的手機號資訊給豐巢,豐巢回饋快遞出入櫃資訊、豐巢網點推送等相關快遞櫃物流資訊給菜鳥。然而,這一合作在2017年三四月份的續約過程中發生了變化。

菜鳥稱,為保護消費者隱私、電話資訊安全,菜鳥正在根據安全團隊的建議對全網物流資料進行資訊安全升級,試圖加強對海淘、快遞櫃等物流資料的多重交叉驗證,但順豐及豐巢等出於各種原因並不配合。

順豐方面稱,豐巢難以接受以上合作條款。菜鳥的續約條件實際上就是要求所有的快遞櫃資訊的觸發必須通過菜鳥裹裹,取件碼資訊要無條件給菜鳥,豐巢要返回所有包裹資訊給菜鳥,包括非淘寶、天貓等阿裡系平臺的訂單。這意味著,順豐的物流資料將向菜鳥徹底開放。

順豐強調,將繼續捍衛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並提示快遞同行警惕菜鳥“無底線染指快遞公司核心資料行為”。

菜鳥在6月2日發給《中國新聞週刊》的一份書面回復中也明確表示:“順豐與菜鳥關於快遞櫃的合同已經於2017年3月到期。經過近兩個月的溝通談判,雙方無法就資訊安全所需要的資料連接達成共識,遂中止了合同協議。”

2017年4月,王衛在股東大會上曾說,“我們的競爭對手,肯定不是來自同行,而是跨界企業。” 他還描述了跨界對手有三個特徵:技術強大、掌握行業上游、擁有大量資料。

這會是誰呢?

而對於阿裡來說,以“資料安全”為由引發對戰,也並非首次。

2014年6月,從事上海生活費用繳費查詢與支付的服務平臺“付費通”發佈公告,宣佈與阿裡旗下的“支付寶”分道揚鑣,終止與支付寶管道提供公共事業帳單服務。付費通表示,支付寶對帳單的“非正常查詢量”是正常管道的4倍之多,支付寶方面則表示,這種舉動是為了優化使用者體驗,實現資料的安全升級。

真正有人關注用戶利益嗎?

雙方都打著用戶利益至上的旗子。事關資訊安全,不能退步。

但事實呢?

菜鳥說,順豐不給資料,查不了物流資訊,建議使用者用不了順豐可以用別家快遞,看似給了用戶選擇,但生鮮類賣家、慣用順豐的人群,用戶體驗和利益仍然會受損失;菜鳥網路也不敢說,用其他快遞加上菜鳥,能夠彌補不用順豐所帶來的效率提升。

順豐也同樣,且不說資料切斷所帶來的訂單量損失,管你們誰先關的資料介面,

我的櫻桃

我的小龍蝦

我的荔枝

我的大桃

……

到底在哪兒了啊??!!

不過,目前這還算是企業之前的小糾紛,國家郵政局估計也是想觀望一陣子,看你們到底想鬧成啥樣?所以只是“高度警覺”“強化調度”“積極協調”而已。

然而,仔細研究,順豐、阿裡、騰訊、京東並非是完全沒有任何關係的幾家企業。

阿裡的“菜鳥”,全稱為菜鳥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據國家企業資訊信用公示系統,菜鳥成立於2013年5月16日。在最初的股權結構中,天貓占股43%,銀泰集團占股32%,富春集團通過富春物流占股10%,上海複星集團占股10%,此外,圓通、順豐、申通、韻達、中通這些物流公司都有份,各出資5000萬,占股1%。

也就是說,菜鳥最初是聯合了中國所有規模物流公司成立起家的。順豐也有一份。根據菜鳥的願景,它是要建成一個中國智慧骨幹網,要在物流的基礎上搭建一套開放、共用、社會化的基礎設施平臺,通過自建、共建、合作、改造等多種模式,在全國範圍內形成一套開放的社會化倉儲設施網路。

馬雲在出任菜鳥網路董事長的演講中聲稱:“我們不會搶快遞公司的生意,阿裡巴巴是永遠不會做快遞的。”

然而,兩年之後,2015年5月14日,阿裡巴巴集團宣佈聯手雲鋒基金,戰略投資物流快遞企業圓通速遞,根據大楊創世披露的文件,阿裡創投與雲鋒新創合計以25.2億元的價格,分別得圓通速遞12%和8%的股權。

據此前媒體報導,圓通速遞的業務量在2015年達到了行業第一、年的市場份額達到14.67%;2016年10月圓通正式上市,並承諾在2016年、2017年、2018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11億元、13.3億元、15.5億元。 在業內看來,阿裡入股圓通,顯然不僅僅是看重圓通的規模和盈利能力,而是希望打造自己的物流生態體系,“向物流資源集成商角色轉型,彌補下游服務短板”。

2015年5月28日,菜鳥網路成立2周年之際,召開了第一屆快遞江湖大會,包括“四通一達”、郵政等快遞企業在內的500多名合作商聚於杭州,在這次會議上,菜鳥已經開始不滿足只做平臺,同時,想要為快遞業定規矩。菜鳥網路CEO童文紅在會上表示,菜鳥打算制定新的分層服務夥伴計畫及評價機制,基於妥投率、配送及時率、快遞員評價和投訴率等因素建立起的四級評分系統,根據不同等級,分配不同的專案和資源。

不少參與者對媒體表示:“菜鳥網路的初衷是建成溝通機制,但現在變身規則制定者的意圖越發強烈。”

令人意外的是,有一家公司沒有出席這次的江湖大會:順豐。

此時的順豐,經過兩年急速擴張後,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業務架構上越發趨向于阿裡與京東,在電商、快遞、倉儲、供應鏈管理和金融等領域都介入甚深,形成自己的閉環。

或者它想的是:江湖大會不是不能去,關鍵是要看,這是誰的江湖。

果然,不到一周後,2015年6月6日,順豐、申通、中通、韻達、普洛斯聯合發佈公告,共同投資創建深圳市豐巢科技有限公司,通過運營“豐巢”智慧快遞櫃,以提供平臺化快遞收寄交互業務。

豐巢科技當時的股權結構是,初期投資5億元人民幣,順豐持股35%,申通、中通、韻達均是20%,普洛斯為5%。“豐巢”並非為快遞公司任何一家所有,各快遞公司也不會直接參與運營管理,而是將其作為社會化的物流資源,以平臺的身份,面向所有快遞企業、電商商家、社區化服務商業體開放。

根據當時的資料,順豐以及“兩通一達”四家公司在國內擁有超過87000個服務網點,85萬名一線配送人員每日遞送全國50%以上的快件。

當時,菜鳥也在佈局終端配送網路菜鳥驛站。據菜鳥方面公佈的資料,菜鳥驛站合作站點數已超過20000家,覆蓋30個省,187多個城市。同時,阿裡巴巴還與中國郵政集團在2014年簽署戰略合作協定,中國郵政同意向社會開放5000個郵政自提網點,作為菜鳥驛站為網購使用者提供包裹代收服務。

因此,豐巢一出,與菜鳥抗衡的態勢便已擺出來了。按照草創時的規劃,“豐巢”智慧快遞櫃將在2015年內完成中國33個重點城市過萬網點佈局,並與萬科物業、中航地產、中海物業等地產物業核心企業深度合作。

據《21世紀經濟報導》,為了抗衡豐巢,菜鳥隨後宣佈,百世匯通和圓通將先期加入菜鳥驛站,向社會開放其末端代辦點為公共自提點,提供包裹代收服務,力求快遞業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三方合作網站在當年年底目標為1萬家,屆時可覆蓋全國各主要城市。

自此,四通一達公司也在派送環節開始了站隊。百世匯能和圓通靠攏了菜鳥驛站,而另兩通一達則走向了順豐。

阿裡巴巴集團內部人士也在2015年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及,順豐實際上更像是阿裡的競爭對手而非合作夥伴。

股權變化也可以看出競爭的端倪。 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資料顯示,經歷了幾次股權變動後,如今,菜鳥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東及出資資訊下僅有一個資訊:Cainiao Smart Logistics Network (Hong Kong) Limited。

而豐巢仍保持了多家快遞公司出資的狀況。

但騰訊與京東也並非是完全遠離這場競爭的。根據企業資訊平臺“企查查”,可以畫出這幾家企業的如下關係圖(圖片來自知乎@企查查):

順豐與阿裡:

順豐與騰訊:

京東和騰訊:

所以,騰訊和京東,才不是吃瓜群眾。

果然,很快,就在菜鳥網路暫停了豐巢的資料介面後,京東方面宣佈,京東今年將與豐巢將全面合作。目前,豐巢已與京東實現了資訊的打通,而且雙方均採用了嚴格的資料加密手段對資訊進行了高強度的保護。

不過,據透露,京東與豐巢早在一年前就開始了業務對接,並在今年5月底正式開始全面合作。目前雙方的合作已經覆蓋了13個城市,日均訂單超過5萬單。雙方計畫在年底之前將合作範圍擴展至全國26個城市,接入一萬台的豐巢智能快遞自提櫃。

事實上,就在拔網線事件之前一周,2017年5月22日菜鳥主辦的“2017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順豐依然缺席。

雙方怎麼想?估計早就心知肚明瞭。等的只是一個契機。

物流數據之戰,到底在爭什麼?

業內人士早就預言,中國電子商務在經歷了管道競爭、流量競爭、支付競爭之後,必將會引發物流競爭。原因無他,多年以來,物流一直是商務流通中的一大痛點。

從大物流的角度來說,中國的物流成本高是不爭的事實。據國家發改委的資料,2015年中國物流成本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高達16.6%,高於世界平均水準5個百分點。

物流成本高,主要原因是資訊化程度不高、資訊不對稱,車找不到貨、貨找不到車,貨找不到庫、庫找不到貨……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的進入,將有利於整合原來碎片化的需求,提高效率。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快運分會副秘書長劉建新曾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表示:5年前,物流成本占GDP比重長期在18%左右,經過從“十二五”後半程的努力,已經降低了兩到三個百分點,“十三五”對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的預期目標15.5%左右。

大資料的確有其效果。以每年物流壓力最大的雙十一來說,從簽收時間看,2013年雙11包裹簽收過1億用了9天,2014年用了6天,到2015年提速到了4天,2016年則是3.5天。

無論是京東,還是菜鳥,快送快達的訣竅無非是建立在大資料分析上的“爆品下沉”模式——通過資料分析產品歷史資料、活動規劃、季節因素、購買因素等綜合指標,將爆款商品提前下沉到末端倉庫;或“聚單直發”,即在商家端就把相同區域的訂單集中生產,直接配送到目的地。

同時,創建大規模的倉配網路,以便使商家能根據大資料的分析提前囤貨,讓貨更接近消費者。比如,2015年,菜鳥就對外明確提出“針對12個節點城市建設倉儲系統”。

過去,快遞是按照訂單產生時間順序出訂單,天南海北,需要快遞公司回網點分撥。現在,則是基於大資料預測和雲計算,提前在商家端做訂單分配,訂單產生後,快遞公司可以直接按目的地區域分類,裝車發貨,大大提高了效率。

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都提到了“雲”的原因。電商物流由此進入了“拼資料”的時代。

“大資料對快遞企業最主要的價值在於資料預報,有多少包裹,要準備多少快遞資源,這是最重要的。”中國快遞物流諮詢網首席顧問徐勇曾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當前大資料在電商物流行業的應用有了很大進步,但在資料的集約化利用和資料細分上還是不足,“對包裹分類等細分數據還要進一步挖掘。”

“更難的是資料的規劃和挖掘。”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的觀點是,大資料放在那兒不是大資料,只有通過資料的規劃、挖掘,再加工整理後所形成的資料才叫做大資料,才能創造出大資料的價值,“這方面挖掘不夠,也缺乏足夠的人才。”

業界普遍認為,菜鳥在成立之初,對於資料採擷和分析,的確起到了物流平臺“大腦”的作用。而最新資料顯示,在中國零售平臺上,菜鳥標準化的電子面單使用率達到了81%,已經成為智慧物流的基礎設施。

但是,只有對手才更瞭解對手。一年前,劉強東坐客央視《對話》節目時便提到:

豐巢上線伊始,還是選擇與菜鳥合作的:菜鳥提供消費者的手機號資訊給豐巢,豐巢回饋快遞出入櫃資訊、豐巢網點推送等相關快遞櫃物流資訊給菜鳥。然而,這一合作在2017年三四月份的續約過程中發生了變化。

菜鳥稱,為保護消費者隱私、電話資訊安全,菜鳥正在根據安全團隊的建議對全網物流資料進行資訊安全升級,試圖加強對海淘、快遞櫃等物流資料的多重交叉驗證,但順豐及豐巢等出於各種原因並不配合。

順豐方面稱,豐巢難以接受以上合作條款。菜鳥的續約條件實際上就是要求所有的快遞櫃資訊的觸發必須通過菜鳥裹裹,取件碼資訊要無條件給菜鳥,豐巢要返回所有包裹資訊給菜鳥,包括非淘寶、天貓等阿裡系平臺的訂單。這意味著,順豐的物流資料將向菜鳥徹底開放。

順豐強調,將繼續捍衛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並提示快遞同行警惕菜鳥“無底線染指快遞公司核心資料行為”。

菜鳥在6月2日發給《中國新聞週刊》的一份書面回復中也明確表示:“順豐與菜鳥關於快遞櫃的合同已經於2017年3月到期。經過近兩個月的溝通談判,雙方無法就資訊安全所需要的資料連接達成共識,遂中止了合同協議。”

2017年4月,王衛在股東大會上曾說,“我們的競爭對手,肯定不是來自同行,而是跨界企業。” 他還描述了跨界對手有三個特徵:技術強大、掌握行業上游、擁有大量資料。

這會是誰呢?

而對於阿裡來說,以“資料安全”為由引發對戰,也並非首次。

2014年6月,從事上海生活費用繳費查詢與支付的服務平臺“付費通”發佈公告,宣佈與阿裡旗下的“支付寶”分道揚鑣,終止與支付寶管道提供公共事業帳單服務。付費通表示,支付寶對帳單的“非正常查詢量”是正常管道的4倍之多,支付寶方面則表示,這種舉動是為了優化使用者體驗,實現資料的安全升級。

真正有人關注用戶利益嗎?

雙方都打著用戶利益至上的旗子。事關資訊安全,不能退步。

但事實呢?

菜鳥說,順豐不給資料,查不了物流資訊,建議使用者用不了順豐可以用別家快遞,看似給了用戶選擇,但生鮮類賣家、慣用順豐的人群,用戶體驗和利益仍然會受損失;菜鳥網路也不敢說,用其他快遞加上菜鳥,能夠彌補不用順豐所帶來的效率提升。

順豐也同樣,且不說資料切斷所帶來的訂單量損失,管你們誰先關的資料介面,

我的櫻桃

我的小龍蝦

我的荔枝

我的大桃

……

到底在哪兒了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