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無與倫比的美麗|如花盛開的康熙菱花提梁壺

本次介紹清康熙時期的一紫一朱菱花提梁壺兩件。 分別著錄于1993年《朱泥寶記》、2012年《文薈菁英-和正齋宜興紫砂藏珍》。

這兩件名器同式而氣韻不同,

朱泥壺顯得剛毅質樸, 紫泥者提梁纖細, 三彎流優美而表現出線條韻律之美。 束帶為界, 上下對合。 蘑菇狀壺鈕由上而下, 分三層呈放射狀, 如花蕾盛放, 圈足與口蓋一致, 一氣呵成。 圓弧提梁如拱門, 外圓內方, 便於提攜, 亦氣貫全身。 此類菱花壺以側把居多, 提梁者少見, 紫泥提梁者尤其罕有。 臺灣成陽基金會有類似藏品。


紫朱兩壺顯然出自善制筋紋器的良工, 形制模擬自菱花, 陰陽線條上下相對, 在壺腰腹線上相交, 嚴謹而挺括, 既加強對比, 又強化了造型的裝飾美, 壺嘴、把上凹線簡潔流利, 同壺身相呼應。 整體造型優雅別致, 形象典雅出塵。

紫砂菱瓣壺式可見明末周高起《陽羨茗壺系•正始》論及:“董翰, 號後溪, 始造菱花式, 已殫工巧。 ”可見菱瓣壺式早見於明代晚期, 清初吳梅鼎的《陽羨茗壺賦》亦有:“腰洵約素, 照青鏡之菱花;菊入手而凝芳。 ”此式菱花壺流行於晚明早清。

筋紋線面實際上是陶瓷形體設計中的凹、凸、軟、硬線角在紫砂藝術中的運用。在製作工藝上,筋紋器要求結構對稱,寬窄得體,口蓋線條連貫,轉折明確,瓣瓣通轉,對合嚴謹。製作時對角、線的處理要清晰、凹凸要相稱,才會起到一種實體與空間互補的作用。故其工藝製作相較其他品類,更顯繁瑣。

六瓣菱花式的造型通常菱花線條由蓋、底中心向腰腹線延伸,筋紋規整嚴密,壺鈕與蓋、身、圈足相應成一朵朵盛開的菱花,精細規整,陰、陽線條由蓋中心向外延伸輻射,連貫而通暢,明確而清晰。由曲面相交和相切組成的形態在光線照射下的變化,產生明暗起伏律動之美。通過嚴謹合理的裝飾,使作品整體造型曲線形態流暢,而又含有一種內在的膨脹力,使造型藝術的感染效果更為強烈。

主要參考文獻________________

黃健亮,《朱泥寶記》,臺北,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 1993

黃健亮,《明清紫砂藝術──宜興紫砂壺及其裝飾研究》,臺北,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2007

黃健亮,〈菊入手而疑芳-清初菊紋紫砂壺略考〉,《歷史文物》月刊,175期,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8.2

劉創新,《文薈菁英-和正齋宜興紫砂藏珍》,臺北,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2012

筋紋線面實際上是陶瓷形體設計中的凹、凸、軟、硬線角在紫砂藝術中的運用。在製作工藝上,筋紋器要求結構對稱,寬窄得體,口蓋線條連貫,轉折明確,瓣瓣通轉,對合嚴謹。製作時對角、線的處理要清晰、凹凸要相稱,才會起到一種實體與空間互補的作用。故其工藝製作相較其他品類,更顯繁瑣。

六瓣菱花式的造型通常菱花線條由蓋、底中心向腰腹線延伸,筋紋規整嚴密,壺鈕與蓋、身、圈足相應成一朵朵盛開的菱花,精細規整,陰、陽線條由蓋中心向外延伸輻射,連貫而通暢,明確而清晰。由曲面相交和相切組成的形態在光線照射下的變化,產生明暗起伏律動之美。通過嚴謹合理的裝飾,使作品整體造型曲線形態流暢,而又含有一種內在的膨脹力,使造型藝術的感染效果更為強烈。

主要參考文獻________________

黃健亮,《朱泥寶記》,臺北,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 1993

黃健亮,《明清紫砂藝術──宜興紫砂壺及其裝飾研究》,臺北,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2007

黃健亮,〈菊入手而疑芳-清初菊紋紫砂壺略考〉,《歷史文物》月刊,175期,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8.2

劉創新,《文薈菁英-和正齋宜興紫砂藏珍》,臺北,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2012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