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改變孩子的“讓我學”變“我要學”

許多學習成績不理想家長經常抱怨說孩子沒有上進心, 對批評麻木不仁, 學習不主動。 據我們的觀察, 幾乎沒有哪個孩子沒有進取心。 無論能力如何, 兒童無一例外的都有上進願望, 都希望自己被周圍的人承認。

有一個成績落後的孩子, 他的家長費盡了心思, 他仍然聽不懂老師講課, 學習成績自然跟不上。 久而久之, 他對自己的學習失去了信心, 無論成績多麼差, 都不再著急。 這是由於他必須在心理上適應這一現實的結果, 除非他對成績麻木, 否則他的精神就會崩潰。 如果一個每次考試都失敗, 而每次失敗都自責的人, 就會得精神病。

所以, 這種不求上進, 純粹是一種防禦機制, 是一種自我保護意識。 於是, 他的家長便指責說:“這孩子一點上進心都沒有, 沒臉沒皮, 從不知主動學習, 只知道玩”。 家長的指責的確是事實, 是目前孩子的現狀。 但這種指責除了描述了一種事實外,

對於孩子的改變並沒有提供任何有價值的東西。 除了造成無形的傷害和精神上的又一次打擊外, 別無它效。 久而久之, 不僅會令孩子厭學, 而且還會傷害親子之間的感情。

細心的家長則不會這樣看問題。 這孩子有一個被人忽略的優點, 即他特別愛勞動, 每次打掃衛生, 都是班裡的積極分子。 他幹起活來手腳麻利, 眼中總有活兒, 而且樣樣勞動都無師自通, 比其他同學強的多。 在家中, 這孩子愛做家務事, 主動幫母親洗碗、倒垃圾等。 實際上, 他在勞動方面特別有進取心, 非常認真, 任勞任怨, 總想比別人做得出色。

他的這種進取心來自他能夠比其他人做得出色, 有關勞動的成功體驗強化了他在勞動方面的自信,

而這種自信維護著他在勞動方面的進取心, 使其主動、積極地從事這一活動。 下次勞動之前, 他就會預期著該強化的實現, 甚至期盼著下一次勞動的到來。

這種對勞動的自我預期與學習好的學生對聽課與學習的自我預期一樣, 其實質是對自身能力的自信, 是以成功體驗為前提的。

記住, 進取心只能來自成功體驗, 正如勇氣只能靠著勇敢的行為來磨練一樣, 如果你想讓孩子有學習上的進取心, 你就要千方百計地為孩子的成功學習創造機會, 務必讓他有學習上的成功體驗。 即使他總比不過別人, 也要讓他經常超越自己的過去水準。 因此, 批評與責備對於孩子的學習進取心與主動性的培養永遠是背道而馳的, 尤其 是對學習障礙兒童更是如此。

家長應懂得, 對於學習沒有主動性的孩子, 最重要的矯正措施是:

降低學習難度, 提高學習能力, 這一降一升就會使你的孩子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中學習。 在成功體驗中學習。 就會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孩子就會主動預期下次的學習。 一個主動拉車、以拉車為樂的馬還需要車夫的鞭子嗎?同樣, 一個期盼下次學習的孩子, 還需要家長操心嗎?放下你的“鞭子”, 你會收穫一個永不知疲倦的成功學習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