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全球過半國家實施校餐計畫 報告籲加強國際交流

【財新網】因營養不良導致的兒童發育遲緩問題, 正成為全球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挑戰。 近日,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佈報告稱, 目前共有170多個國家實施了學校供餐計畫, 中國可向其他國家學習優秀經驗, 同時分享“中國方案”。

6月1日, 在以上述報告為主題的“農村學生營養改善專題研討會”上, 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長樊勝根介紹稱, 全球接近1.65億兒童發育遲緩, 其中營養不良導致兒童體力、智力下降的影響尤為明顯, 且可能進一步導致兒童成人後的經濟貧困, 由此造成惡性循環。

營養學界普遍認為,

從母親懷孕到孩子出生後兩年的時間, 即生命初期的1000天, 是影響兒童發育乃至成人後健康狀況的關鍵階段, 如果在這一階段, 孕婦和孩子沒有攝入足夠的營養, 此後孩子發育遲緩的情況將很難得到糾正。

在全世界範圍內, 據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兒童中心主任楊一鳴介紹, 85%的發育遲緩案例發生在位於非洲、南亞等地區的發展中國家, 而這些國家已有研究表明, 若在兒童成長早期實施營養改善計畫, 可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 降低其成人後發生貧困的幾率。

其中, 巴西的實踐經驗受到關注。 巴西教育部國家教育發展基金會主席Silvio Pinheiro在研討會上表示, “如果有一件事情可以讓全世界都有同感的話, 那就是我們都有饑餓感”,

因此在巴西, 政府實施了把由聯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合作的“國家校餐計畫”, 並邀請營養學家、農業學家等參與制定校餐食譜, 提高食物的多樣性。

據Silvio Pinheiro介紹, 巴西的“國家校餐計畫”已覆蓋至當地10萬所學校的4000萬名學生, 而聯合國也在2014年將巴西從其饑餓狀況調查名單中去除, 現在這一經驗還在其他24個非洲國家中推廣。

與巴西的“國家校餐計畫”相比, 中國政府於2011年啟動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畫”, 也注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合作, 強調“供餐模式因地制宜”, 並組織專家編寫了《農村學生膳食營養指導手冊》, 供學校參考。

從2011年到2013年, 中央財政共安排了300億元專項資金, 用於農村學校的食堂建設, 此外在試點縣內,

所有處於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每人每天可獲得4元營養膳食補助, 補助方式分學校食堂供餐、購買供餐、個人或家庭托餐這三種, 各地視具體情況而定。

與此同時, 校餐計畫在中國還與反貧困密切相關。 由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撰寫的《貧困地區農村學生營養改善進展》這一報告指出, 中國貧困地區主要包括位於六盤山區、秦巴山區等地的699個市(縣、區), 目前在這些地區享受營養改善計畫政策的6歲-11歲農村小學生, 已累計達到近2200萬人。

報告還表示, 儘管實施營養改善計畫後, 其中62個監測縣的學生營養不良率已由2012年的18.5%, 降低至15.4%, 但仍高於2012年全國6-15歲兒童接近12%的營養不良率水準, 說明貧困農村學生的營養不良問題依然嚴重。

因此下一步, 報告建議繼續改進計畫, 同時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