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17年前,番禺發生了一件大事,看哭了一代番禺人

大家知道在17年前的番禺發生了一件什麼大事嗎?!

17年前的5月21日, 國務院批復了廣州市最新的行政區劃調整。 當時廣州中心城區以南的番禺市, 被調整為廣州的行政區。 番禺正式撤市設區!

2000年番禺市橋中心城區面貌。

17年前撤市設區

17年後當驚世界殊

1992年5月20日

國家民政部批復番禺撤縣設市;

隨著1992年撤縣設市, 本身經濟實力較為雄厚的番禺獲得了較大發展。 但一些客觀存在的融合需求, 讓一些“兩頭跑”的人品嘗到行政沒有對接的苦。

“那時要去一趟番禺, 得花一天的時間。 ”廣州一所高校的教師張先生,

1990年代除了要在廣州的學校上班, 還時不時需要前往番禺的一所成人大專“炒更”。 張先生稱, 當時從廣州市區去一趟番禺, 如同去珠三角一個城市。

交通的不便, 逼一些必須兩地辦公的單位想出一些“奇招”。 很長一段時間, 番禺的政府部門需要在廣州設立“駐廣州辦事處”, 現在聽起來有些匪夷所思。

1999年

廣州市“兩會”期間, 市政府主要負責人首次透露了計畫將番禺和花都撤市變區的計畫。

2000年5月21日

國務院正式批復撤銷番禺市, 改設廣州市番禺區。

2000年6月8日

番禺由市變區, 納入到國家中心城市——廣州市的行政版圖。 撤市設區是廣州市委、市政府著眼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而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 由此拉開了番禺城市化進程的序幕,

吹響了大跨越發展的號角。 番禺歷史, 開始了新的一章。

2001年7月10日

番禺舉行撤市設區掛牌儀式, 正式成為“廣州街坊”。

經濟

17年來, 番禺地區綜合實力實現大跨越, 經濟發展取得驕人成績。 一路走來, 番禺緊抓發展機遇, 主動迎接挑戰, 先後克服了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衝擊, 突破了勞動力轉移的困局, 積極應對行政版圖逐步縮小的不利因素, 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頂住了經濟下行壓力, 經濟建設交出了滿意答卷。

經濟首次躋身廣州前三

去年應該是番禺經濟表現最亮眼的一年。 儘管與第二名差距過20分, 但這是咱大番禺首次擠進經濟競爭力榜單的前三。

外貿經濟穩定增長

據海關最新統計, 2017年1-2月, 番禺區外貿進出口總值185.2億元人民幣(下同),

比上年同期增長10.4%, 占同期廣州市外貿總值的12.6%。 2月份, 番禺區外貿進出口總值83.1億元, 增長24.6%。 其中, 出口46.8億元, 增長6.6%;進口36.3億元, 增長59.2%

支援實體經濟加快發展

鼓勵區內龍頭企業和行業骨幹企業增資擴產、技改創新, 在資源配置、專案審批、技術指導等方面給予企業最大支援。 深入實施品質強區和品牌強區戰略, 推動珠寶首飾、燈光音響、紅木傢俱、輸配變電、通用設備等傳統優勢產業設備更新和“機器換人”。

大力培育發展大資料、物聯網、健康醫療、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大項目集聚

去年12月9日, 信投·萬博行銷中心開業慶典暨9大專案全球招商發佈會盛大舉行, 這9大項目包括:德舜大廈、廣晟萬博城、番禺萬達廣場、粵海天河城、奧園國際中心、敏捷廣場、華新·智匯+、廣汽四海城、佳創商業地下空間開發專案。

九大項目總投資超過330億元, 涵蓋資訊服務、智慧數碼、物流服務、汽車製造等產業, 形態包括商業地標、商業中心、服務總部、及主題綜合體、地下步行購物街。

思科規劃效果圖。

今年4月27日, 投資上百億、產值將達千億的思科(廣州)智慧城專案, 和首期投資47億元、20萬輛/年產能規模的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同時開工動工。

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

思科(廣州)智慧城項目總投資上百億元, 建成後將成為集產、學、研、商業、金融於一體,在全球一流、全國具有示範效應和產業拉動作用的智慧城市樣板。預計思科(廣州)智慧城未來年產值將超過一千億元。該項目可創造7萬—8萬的就業崗位,吸引常住人口4萬—5萬,除了帶來GDP和稅收,當地居民未來也會受益無窮。

思科規劃效果圖。

交通

1949年,市橋的馬路狹窄,路寬8米,沿馬路兩旁的店房,建有跨越行人路上空的“騎樓”。市橋1931年前沒有馬路,1935年才建有橋東路、大東路、大西路、大南路、海傍東路、大北路和東湧路。

改革開放前,交通運輸以水路為主,陸上只有市橋通往新造和石碁的兩條簡易泥土路,水鄉缺路,生活極不方便。

番禺老照片:農民出行和農耕運輸,船艇是主要交通工具。(1980年)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番禺人全力打造現代化城市大交通網絡格局,經過30多年的奮鬥,番禺人在一個“車行無路,舉步登舟”的交通“鍋底地”,構築起四通八達、功能齊全的交通網絡,打造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珠三角交通一小時經濟生活圈”。

關鍵字:地鐵

2000年年中

在廣州地鐵發佈的規劃中發現,計畫在下一年建設的3號線規劃被修改,未來將從天河經海珠直接進入番禺,而4號線亦規劃進入小谷圍大學城和新造。

2003年廣州地鐵規劃,3號線和4號線進入番禺。

地鐵3號線是當時國內第一條設計時速最高達120公里的地鐵。

2005-2006年

隨著2005年地鐵4號線大學城專線的開通和2006年地鐵3號線番禺段的開通,番禺與越秀、天河“平起平坐”,建區短短6年便享受到雙地鐵的待遇

廣州地鐵4號線進入番禺 圖/羊城晚報資料圖

2006年12月30日

廣州軌道交通3號線、4號線於2006年12月30日正式開通營運,開創了地鐵通到番禺歷史。

2010年9月25日

2號線又開通到番禺(廣州南站)。

4號線車陂南站至黃村站開通試運營。4號線連接了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和亞運村,亞運會期間,4號線發揮了重要的交通疏散作用,與三個亞運場館組團和一個體育館連接。

2015年

《廣州市新一輪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方案》中,包括7條途徑番禺的新規劃地鐵線路。

2016年12月28日

廣州地鐵七號線一期正式開通了!7號線橫穿番禺、連通大學城

關鍵字:廣州南站

2010年1月30日

被譽為亞洲最大、我國現代化程度最好的鐵路樞紐站——廣州南站以及武廣高鐵正式開通運營,標誌著番禺正式邁進高鐵時代。

廣州南站位於石壁街,是武廣高速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客運專線、城際軌道交通、地鐵、城市公交旅客的換乘層,還是貴廣、南廣、廣茂鐵路線、廣深港客運專線等其他鐵路幹線及多條城市地鐵幹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廣州南站主要承擔武廣鐵路專線、廣茂線、廣深線、廣珠城際客運作業。東新高速公路、廣明高速公路、廣珠高速公路、廣珠西線高速公路、南大幹線快速路等道路均將駁通廣州南站,從而實現了珠江三角洲各種交通工具零距離或短距離換乘。廣州南站把全國的高鐵網路全部連接在一起,如今只要到廣州南站幾乎可以搭乘和換成通往全國各地的高鐵,廣州南站成為名符其實的珠三角軌道交通網絡中心。

軌道交通大大縮短番禺與其他省份的距離。

文化

2000年,番禺撤市設區,各項事業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在新的起點,番禺積極回應建設文化強省、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號召,積極實施文化引領工程,以打造文化強區、建設新嶺南文化示範區為發展目標,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文化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

17年來,番禺文化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識,星海藝術節、星海合唱節等文化品牌響徹國內外,飄色、乞巧、醒獅、龍舟、廣東音樂、鼇魚舞等民間文藝聞名遐邇。

關鍵字:星海

星海文化品牌活動充分發揮番禺作為廣東音樂發源地的歷史文化資源,以星海藝術節和星海國際合唱節為重頭戲,舉辦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動。

星海公園的冼星海雕塑。

星海藝術節是我區弘揚星海精神,打造星海品牌的一項品牌性文化活動。活動廣泛動員了廣場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社區文化、農村文化等參與活動,通過論壇、講座、比賽、展覽等多種形式,充分展示我區系列優秀文化藝術成果。

2015年6月12日-18日

我區隆重舉辦紀念冼星海誕辰110周年暨番禺區第九屆星海藝術節系列活動,舉辦了開、閉幕式晚會和學術研討論壇、冼星海紀念館建館十周年合唱音樂會、冼星海生平事蹟圖片巡迴展覽、2015“星海杯”鋼琴大賽和“心系星海·追夢前行”徵文大賽等一系列活動,讓星海精神得以繼續發揚光大。

2016年10月14日

番禺區第十屆星海藝術節開幕式暨“星海之聲”——《長征組歌》合唱音樂會在英東體育館內舉行,正式拉開我區第十屆星海藝術節的序幕。

第十屆星海藝術節,以紀念建黨95周年暨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為主題,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宗旨。

星海合唱節是為了弘揚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推動我國合唱事業的發展,加強與世界各國合唱交流,以歌會友,增進友誼,並以此打造星海文化品牌。自2008年起,每兩年舉辦一屆,吸引來自國內外眾多合唱團隊前來參加。除正式比賽外,還組織音樂研討會、藝術講座、廣場展演等交流活動。通過深入的合唱交流活動,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讓世界聆聽番禺的聲音。

目前,星海合唱節和星海藝術節二節已經合併。

關鍵字:龍舟

今年5月28日,番禺區第十六屆“蓮花·中國體育彩票杯”、“禺山·中國體育彩票杯”龍舟賽在市橋河舉行。

1986年

番禺舉辦了第一屆“蓮花杯”龍舟賽,這項賽事一直延續至今。

1987年

在市橋舉行的首屆“禺山杯”與第二屆“蓮花杯”龍舟競渡。

2009年

番禺區石樓鎮被命名為“中國龍舟文化之鄉”、“中國龍舟文化傳承基地”和“廣東省龍舟文化之鄉”。據屈大均的《廣東新語》記載,自明崇禎丁醜以來,石樓就有龍舟活動。

關鍵字:飄色

今年3月3日,番禺區第五屆民俗(沙灣飄色)文化節在沙灣古鎮留耕堂廣場鳴鑼啟動,21板飄色和9個藝術方陣穿過沙灣古街巷沿途巡遊。

1979年

飄色巡遊活動一度中斷,1979年沙灣飄色再次恢復,每年的飄色巡遊活動,成為溝通沙灣東、南、西、北村乃至周邊地區、海內外鄉親的橋樑。

1982年中秋節

“沙灣飄色”表演,沙灣鎮萬人空巷圍睹。

1986年

潭山浩明樂社做了大量資料搜集工作,潭山飄色得以恢復。 此後每年的“娘媽誕”,潭山村都舉行飄色巡遊。

2015年5月11日

三年一屆的潭山飄色在化龍鎮潭山村舉行。

2016年4月9日

三月初三北帝誕沙灣飄色巡遊活動。

民生

廣州市從2010年開始,每年提出辦好“十件民生實事”,我區也相應的提出每年辦好“十件民生實事”。我區把每年的“十件民生實事”作為頭號民生工程來抓,盯緊目標任務,層層細化責任,全力兌現十件民生實事。

2011年

自2011年起,我區將學前教育經費納入區財政預算,新增教育經費適度向學前教育傾斜,地方教育附加和教育費附加安排按比例予以落實。

2012年

區政府將“千方百計促就業”作為十件民生實事之一。

2013年

區政府提出實施公交票價優惠,市民群眾在一個自然月內,持同一張羊城通卡乘坐公交或地鐵享受與廣州市同等折扣優惠,這也是我區2013年的十件民生實事之一。

2014年

將“創業帶動就業”作為十件民生實事之一。

2015年

2016年

番禺將圖書館新館建設列入“番禺區十件民生實事”重點推進。

2017年

其中不僅包括火燒崗垃圾填埋場整治、交通擁堵黑點整治等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熱點,還聚焦群眾衣食住行的安全細節問題,例如,加強食品安全抽檢、打擊無證經營銷售保健品也列入其中。

鎮街變遷

1992年5月

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6月18日,番禺舉行撤縣設市慶祝活動,市政府仍設在市橋鎮。

市橋城事建設日新月異

2000年7月10日

番禺撤市設區掛牌儀式在番禺行政辦公中心舉行,番禺成為廣州市轄的一個行政區。

2004年9月29日

小穀圍街道辦事處在廣州大學城舉行掛牌儀式,行使對廣州大學城公共設施和社會事務管理服務的職能。

2006年3月28日

大石鎮撤鎮設街,分設為大石街道辦事處和洛浦街道辦事處。

20世紀40年代,大石禮村民居。

2007年1月1日

沙灣、橋南行政區劃調整,沙灣鎮將陳湧、蜆湧、草河村委會和隴枕社區居委會移交給橋南街管理。

沙灣金沙灣社區

2009年6月18日

廣州南站地區管委會暨石壁街黨工委、辦事處正式掛牌,主要負責進行廣州鐵路新客站地區的經濟社會管理工作。

2010年1月28日

廣州南站所在的鐘村鎮改設鐘村街道;石碁鎮分設為石碁鎮和大龍街道。

2012年11月30日

廣州市政府舉行行政區劃調整交接儀式。此次行政區劃調整,又將番禺區的大崗、東湧、欖核三鎮共256.21平方公里土地劃入南沙區管轄。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區劃調整,原有面積1300多平方公里的番禺,還剩下海珠區以南、沙灣河以北及南部一部分約530平方公里的面積,16個鎮街。

番禺老照片

照片是歷史的最好見證者之一。雖然番禺撤市設區只有17年,但番禺的歷史不僅僅在此。下面這組老照片見證了番禺的歷史變遷,滄海桑田,無論是老番禺人還是新番禺人,都應該看看,看看番禺是如何建橋、修路、起高樓,一步步成為今天的都會區……

1870年-1875年間,新造。賴阿芳攝

廣州醫科大學(新造校區)。

30年前,首次在番禺上空航拍。陳斌攝於1985年

2005年航拍攝番禺大橋風光。楊達超攝

1991年2月,繁華路段夜景。

2007年市橋繁華路夜景。楊達超攝

1986年的市橋。

2008年星海公園全景。楊達超攝

80年代番禺英東體育館剪綵。王錦添攝

後來的英東體育館。

20世紀50年代後期的市橋新廣場。

2017年的新廣場。

2009年航拍廣州南站交通幹線施工。楊達超攝

< img="" src="http://p1.pstatp.com/large/2430000466509b7151b7">

2010年航拍廣州南站交通幹線。楊達超攝

1984年10月14日,洛溪大橋奠基典禮當天,霍英東接受媒體訪問。

2017年3月18日開始拆除洛溪大橋收費站。

1986年1月,市橋一河兩岸景觀。

現在的市橋河景觀。

建成後將成為集產、學、研、商業、金融於一體,在全球一流、全國具有示範效應和產業拉動作用的智慧城市樣板。預計思科(廣州)智慧城未來年產值將超過一千億元。該項目可創造7萬—8萬的就業崗位,吸引常住人口4萬—5萬,除了帶來GDP和稅收,當地居民未來也會受益無窮。

思科規劃效果圖。

交通

1949年,市橋的馬路狹窄,路寬8米,沿馬路兩旁的店房,建有跨越行人路上空的“騎樓”。市橋1931年前沒有馬路,1935年才建有橋東路、大東路、大西路、大南路、海傍東路、大北路和東湧路。

改革開放前,交通運輸以水路為主,陸上只有市橋通往新造和石碁的兩條簡易泥土路,水鄉缺路,生活極不方便。

番禺老照片:農民出行和農耕運輸,船艇是主要交通工具。(1980年)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番禺人全力打造現代化城市大交通網絡格局,經過30多年的奮鬥,番禺人在一個“車行無路,舉步登舟”的交通“鍋底地”,構築起四通八達、功能齊全的交通網絡,打造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珠三角交通一小時經濟生活圈”。

關鍵字:地鐵

2000年年中

在廣州地鐵發佈的規劃中發現,計畫在下一年建設的3號線規劃被修改,未來將從天河經海珠直接進入番禺,而4號線亦規劃進入小谷圍大學城和新造。

2003年廣州地鐵規劃,3號線和4號線進入番禺。

地鐵3號線是當時國內第一條設計時速最高達120公里的地鐵。

2005-2006年

隨著2005年地鐵4號線大學城專線的開通和2006年地鐵3號線番禺段的開通,番禺與越秀、天河“平起平坐”,建區短短6年便享受到雙地鐵的待遇

廣州地鐵4號線進入番禺 圖/羊城晚報資料圖

2006年12月30日

廣州軌道交通3號線、4號線於2006年12月30日正式開通營運,開創了地鐵通到番禺歷史。

2010年9月25日

2號線又開通到番禺(廣州南站)。

4號線車陂南站至黃村站開通試運營。4號線連接了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和亞運村,亞運會期間,4號線發揮了重要的交通疏散作用,與三個亞運場館組團和一個體育館連接。

2015年

《廣州市新一輪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方案》中,包括7條途徑番禺的新規劃地鐵線路。

2016年12月28日

廣州地鐵七號線一期正式開通了!7號線橫穿番禺、連通大學城

關鍵字:廣州南站

2010年1月30日

被譽為亞洲最大、我國現代化程度最好的鐵路樞紐站——廣州南站以及武廣高鐵正式開通運營,標誌著番禺正式邁進高鐵時代。

廣州南站位於石壁街,是武廣高速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客運專線、城際軌道交通、地鐵、城市公交旅客的換乘層,還是貴廣、南廣、廣茂鐵路線、廣深港客運專線等其他鐵路幹線及多條城市地鐵幹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廣州南站主要承擔武廣鐵路專線、廣茂線、廣深線、廣珠城際客運作業。東新高速公路、廣明高速公路、廣珠高速公路、廣珠西線高速公路、南大幹線快速路等道路均將駁通廣州南站,從而實現了珠江三角洲各種交通工具零距離或短距離換乘。廣州南站把全國的高鐵網路全部連接在一起,如今只要到廣州南站幾乎可以搭乘和換成通往全國各地的高鐵,廣州南站成為名符其實的珠三角軌道交通網絡中心。

軌道交通大大縮短番禺與其他省份的距離。

文化

2000年,番禺撤市設區,各項事業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在新的起點,番禺積極回應建設文化強省、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號召,積極實施文化引領工程,以打造文化強區、建設新嶺南文化示範區為發展目標,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文化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

17年來,番禺文化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識,星海藝術節、星海合唱節等文化品牌響徹國內外,飄色、乞巧、醒獅、龍舟、廣東音樂、鼇魚舞等民間文藝聞名遐邇。

關鍵字:星海

星海文化品牌活動充分發揮番禺作為廣東音樂發源地的歷史文化資源,以星海藝術節和星海國際合唱節為重頭戲,舉辦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動。

星海公園的冼星海雕塑。

星海藝術節是我區弘揚星海精神,打造星海品牌的一項品牌性文化活動。活動廣泛動員了廣場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社區文化、農村文化等參與活動,通過論壇、講座、比賽、展覽等多種形式,充分展示我區系列優秀文化藝術成果。

2015年6月12日-18日

我區隆重舉辦紀念冼星海誕辰110周年暨番禺區第九屆星海藝術節系列活動,舉辦了開、閉幕式晚會和學術研討論壇、冼星海紀念館建館十周年合唱音樂會、冼星海生平事蹟圖片巡迴展覽、2015“星海杯”鋼琴大賽和“心系星海·追夢前行”徵文大賽等一系列活動,讓星海精神得以繼續發揚光大。

2016年10月14日

番禺區第十屆星海藝術節開幕式暨“星海之聲”——《長征組歌》合唱音樂會在英東體育館內舉行,正式拉開我區第十屆星海藝術節的序幕。

第十屆星海藝術節,以紀念建黨95周年暨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為主題,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宗旨。

星海合唱節是為了弘揚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推動我國合唱事業的發展,加強與世界各國合唱交流,以歌會友,增進友誼,並以此打造星海文化品牌。自2008年起,每兩年舉辦一屆,吸引來自國內外眾多合唱團隊前來參加。除正式比賽外,還組織音樂研討會、藝術講座、廣場展演等交流活動。通過深入的合唱交流活動,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讓世界聆聽番禺的聲音。

目前,星海合唱節和星海藝術節二節已經合併。

關鍵字:龍舟

今年5月28日,番禺區第十六屆“蓮花·中國體育彩票杯”、“禺山·中國體育彩票杯”龍舟賽在市橋河舉行。

1986年

番禺舉辦了第一屆“蓮花杯”龍舟賽,這項賽事一直延續至今。

1987年

在市橋舉行的首屆“禺山杯”與第二屆“蓮花杯”龍舟競渡。

2009年

番禺區石樓鎮被命名為“中國龍舟文化之鄉”、“中國龍舟文化傳承基地”和“廣東省龍舟文化之鄉”。據屈大均的《廣東新語》記載,自明崇禎丁醜以來,石樓就有龍舟活動。

關鍵字:飄色

今年3月3日,番禺區第五屆民俗(沙灣飄色)文化節在沙灣古鎮留耕堂廣場鳴鑼啟動,21板飄色和9個藝術方陣穿過沙灣古街巷沿途巡遊。

1979年

飄色巡遊活動一度中斷,1979年沙灣飄色再次恢復,每年的飄色巡遊活動,成為溝通沙灣東、南、西、北村乃至周邊地區、海內外鄉親的橋樑。

1982年中秋節

“沙灣飄色”表演,沙灣鎮萬人空巷圍睹。

1986年

潭山浩明樂社做了大量資料搜集工作,潭山飄色得以恢復。 此後每年的“娘媽誕”,潭山村都舉行飄色巡遊。

2015年5月11日

三年一屆的潭山飄色在化龍鎮潭山村舉行。

2016年4月9日

三月初三北帝誕沙灣飄色巡遊活動。

民生

廣州市從2010年開始,每年提出辦好“十件民生實事”,我區也相應的提出每年辦好“十件民生實事”。我區把每年的“十件民生實事”作為頭號民生工程來抓,盯緊目標任務,層層細化責任,全力兌現十件民生實事。

2011年

自2011年起,我區將學前教育經費納入區財政預算,新增教育經費適度向學前教育傾斜,地方教育附加和教育費附加安排按比例予以落實。

2012年

區政府將“千方百計促就業”作為十件民生實事之一。

2013年

區政府提出實施公交票價優惠,市民群眾在一個自然月內,持同一張羊城通卡乘坐公交或地鐵享受與廣州市同等折扣優惠,這也是我區2013年的十件民生實事之一。

2014年

將“創業帶動就業”作為十件民生實事之一。

2015年

2016年

番禺將圖書館新館建設列入“番禺區十件民生實事”重點推進。

2017年

其中不僅包括火燒崗垃圾填埋場整治、交通擁堵黑點整治等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熱點,還聚焦群眾衣食住行的安全細節問題,例如,加強食品安全抽檢、打擊無證經營銷售保健品也列入其中。

鎮街變遷

1992年5月

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6月18日,番禺舉行撤縣設市慶祝活動,市政府仍設在市橋鎮。

市橋城事建設日新月異

2000年7月10日

番禺撤市設區掛牌儀式在番禺行政辦公中心舉行,番禺成為廣州市轄的一個行政區。

2004年9月29日

小穀圍街道辦事處在廣州大學城舉行掛牌儀式,行使對廣州大學城公共設施和社會事務管理服務的職能。

2006年3月28日

大石鎮撤鎮設街,分設為大石街道辦事處和洛浦街道辦事處。

20世紀40年代,大石禮村民居。

2007年1月1日

沙灣、橋南行政區劃調整,沙灣鎮將陳湧、蜆湧、草河村委會和隴枕社區居委會移交給橋南街管理。

沙灣金沙灣社區

2009年6月18日

廣州南站地區管委會暨石壁街黨工委、辦事處正式掛牌,主要負責進行廣州鐵路新客站地區的經濟社會管理工作。

2010年1月28日

廣州南站所在的鐘村鎮改設鐘村街道;石碁鎮分設為石碁鎮和大龍街道。

2012年11月30日

廣州市政府舉行行政區劃調整交接儀式。此次行政區劃調整,又將番禺區的大崗、東湧、欖核三鎮共256.21平方公里土地劃入南沙區管轄。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區劃調整,原有面積1300多平方公里的番禺,還剩下海珠區以南、沙灣河以北及南部一部分約530平方公里的面積,16個鎮街。

番禺老照片

照片是歷史的最好見證者之一。雖然番禺撤市設區只有17年,但番禺的歷史不僅僅在此。下面這組老照片見證了番禺的歷史變遷,滄海桑田,無論是老番禺人還是新番禺人,都應該看看,看看番禺是如何建橋、修路、起高樓,一步步成為今天的都會區……

1870年-1875年間,新造。賴阿芳攝

廣州醫科大學(新造校區)。

30年前,首次在番禺上空航拍。陳斌攝於1985年

2005年航拍攝番禺大橋風光。楊達超攝

1991年2月,繁華路段夜景。

2007年市橋繁華路夜景。楊達超攝

1986年的市橋。

2008年星海公園全景。楊達超攝

80年代番禺英東體育館剪綵。王錦添攝

後來的英東體育館。

20世紀50年代後期的市橋新廣場。

2017年的新廣場。

2009年航拍廣州南站交通幹線施工。楊達超攝

< img="" src="http://p1.pstatp.com/large/2430000466509b7151b7">

2010年航拍廣州南站交通幹線。楊達超攝

1984年10月14日,洛溪大橋奠基典禮當天,霍英東接受媒體訪問。

2017年3月18日開始拆除洛溪大橋收費站。

1986年1月,市橋一河兩岸景觀。

現在的市橋河景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