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舊社會下人不得不做一些違心事,為了生活而已,不掩其義

咸豐季年, 京伶胖巧玲者, 江蘇泰州人, 年十七八, 姓梅。

面如銀盆, 肌膚細白為若輩冠, 不甚嫵媚, 而落落大方。 喜結交文人, 好談史事,

《綱鑒會纂》及《易知錄》等書不去手。

桐城方朝覲, 字子觀, 己未會試入京, 一見器之。 自是無日不見, 非巧玲則食不甘臥不安也。 其年方之妻弟光熙亦赴會試, 同住前門內西城根試棺。 方則風雨無阻, 日必往巧玲處, 雖無大糜費, 然條子酒飯之費亦不免。 寒士所攜無多, 試資盡賦梅花矣, 不足, 則以長生庫為後盾。 始巧玲以為貴公子, 繼乃知為寒畯, 不知其衣服皆罄, 遂力阻其遊, 不聽, 然思有以報之。

會試入場後, 巧玲驅車至試館覓方, 方僕大罵曰:“我主身家性命送了一半與兔子了, 爾來何為?”巧玲曰:“爾無穢言詈我, 我來為爾主計, 聞爾主衣服皆入質庫, 然否?”僕悻悻曰:“尚何言, 都為你。 ”巧玲曰:“質券何在?”僕曰:“爾貪心不足, 尚思攫其當票耶!”巧玲曰:“非也,

趁爾主此時入場, 爾將當票檢齊, 攜空箱隨我往可也。 ”於是以四百余金全贖之, 送其僕返試館而別。 次日方出闈, 僕告之, 感激至於涕零。 及啟笥, 則更大駭, 除衣服外, 更一函盛零星銀券二百兩, 媵以一書雲:“留為旅費, 如報捷後, 一切費用當再為設法。 場事畢, 務須用心寫殿試策。 俟館選後再相見, 此時若來, 當以閉門羹相待, 勿怪也。 ”方閱竟, 涕不可抑。 同試者皆咄咄稱怪事, 即其僕亦眙 咢不知所云, 第雲:“真耶, 真耶, 真的此好兔子耶!”方大怒曰:“如此仗義, 雖朋友猶難爾, 尚呼為兔子耶!”場事畢, 方造訪, 果不見。 無如何, 遂閉戶定課程, 日作楷書數百字而已。 榜發中試, 日未暮, 巧玲盛服至, 跪拜稱駕。 複致二百金, 謂方曰:“明日謁座師房師及一切賞號,
已代為預備矣。 ”方不肯受。 巧玲曰:“爾不受, 是侮我也, 侮我當絕交。 ”乃受之。 方僕一見巧玲, 大叩其頭, 口稱:“梅老爺, 小的該死, 小的以先把爾當個壞兔子, 那曉得你比老爺們還大方。 ”巧玲聞之, 笑與怒莫知所可也。 及館選, 巧玲又以二百金為賀。 方曰:“今真不能再領矣, 且既入詞林, 吾鄉有公費可用, 不必再費爾資。 ”始罷。 孰知館選後未匝月即病故。 巧玲聞之, 白衣冠來吊, 撫棺痛哭失聲, 複致二百金為賻, 且為之持服二十七日。 人問之曰:“爾之客亦多矣, 何獨于方加厚?”巧玲曰:“我之客皆以優伶待我, 雖與我厚, 狎侮不免。 惟方謂我不似優伶, 且謂我如能讀書應試, 當不在人下。 相交半年, 未嘗出一狎語。 我平生第一知己也, 不此之報, 而誰報哉!”從此胖巧玲之名震京師,
王公大人皆以得接一談為幸。 遂積資數十萬, 設商業無數, 溫飽以終。 子乳名大鎖者, 京師胡琴第一也。 譚鑫培登臺, 非大鎖胡琴不能唱, 月俸至三百金, 亦奇矣哉。 方之僕名方小, 族人之為農者, 鄉愚也, 故出言無狀如是。

猜猜這是誰?

舊社會下人不得不做一些違心事, 為了生活而已, 不掩其義。 乃祖有義, 方有子孫心中的國家大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