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人大代表談“18條意見”:非公有制經濟共用法治平等待遇

“18條意見”實施一年回頭看 四位全國人大代表說感受

非公有制經濟共用法治平等待遇

汪南東

劉慶峰

賴坤洪

耿學梅

本報訊一年前, 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反復閱讀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而不肯離場的全國人大代表汪南東, 被報告中的“三個慎重”深深打動。

一年後, 汪代表對“三個慎重”的落實情況還滿意嗎?記者近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廣東代表團駐地回訪了他。

汪南東是廣東江粉磁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還擔任江門市工商聯副主席。 對於2016年3月最高檢印發的《關於充分發揮檢察職能依法保障和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意見》, 與“18條意見”一脈相承, 對保護非公經濟發揮了積極推動作用。

科大訊飛每年的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25%。 公司研發的語音平臺, 平均每天訪問人次是30多億人次, 免費給27萬創業者提供開發平臺。 之所以這樣堅持, 劉慶峰坦言, 是因為“18條意見”“15條意見”和國家不斷出臺的利好政策, 以及對產權保護的高度重視, 讓他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劉慶峰希望, 無論“18條意見”還是“15條意見”, 檢察機關都能夠持續貫徹落實, 切實為科技創新清障助力。

“親”“清”關係讓企業家如沐春風

“去年兩會一結束, 廣東省檢察院多次同工商聯和企業家座談, 講解‘18條意見’, 廣東省政府領導主動與工商聯和企業接觸, 溝通非常通暢。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工商聯副主席賴坤洪注意到, 從最高檢到省檢察院, 再到基層檢察院, 全國各地檢察機關都在進一步推動“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的構建。 這樣的政商關係, 讓企業家們如沐春風。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工商聯副主席耿學梅說, 安徽省檢察院與安徽省工商聯在多年前就搭建起了協商平臺。 協商平臺也是企業家的投訴平臺,

檢察機關可以及時向企業家提供法律援助。

安徽省的民營經濟發展迅速, 耿學梅坦言“得益於檢察機關對非公經濟的有力保護”。 安徽省檢察院連續出臺保護非公企業發展的相關檔, 並深入企業宣傳, 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家的合法權益, 讓他們感受到法治的溫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