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銅川北市區漆水河上的橋

銅川北市區漆水河上的橋

馬建國(網名:欣塵方舟 銅川方舟)

漆水河是銅川最主要的河流之一, 有銅川母親河之稱, 漆水河發源於鳳凰山至廟山一帶。 東源出宜君廟山東麓的廟山溝, 經雲夢, 武家河, 棗廟, 雷家溝等地, 名漆水河。 西源出柳林溝, 源於鳳凰山東側, 銅川市印臺區焦坪鄉的崾峴梁下,柳林溝經前烈橋, 何家坊, 接納賀家溝, 半截溝後, 流至金鎖關與從哭泉南下的塔尼河相會, 稱之為銅官水, 流入銅川北市區後總稱為漆水河。

漆水河從銅川北市區穿城而過, 蜿蜒曲折, 城市居民分居漆水兩岸,

河水將銅川道路分為一、二馬路, 漆水河是一條古老的河, 千百年來伴著銅川的興衰, 伴著一代又一代銅川人的成長, 記錄著銅川的歷史變遷, 自銅川北市區印臺銅川橋開始至川口橋路段, 沿河分佈著大大小小幾十座橋樑, 這些橋樑連接銅川河道兩岸, 給居民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也給城市發展提供了便捷的交通, 這些橋樑有些凝重、有些簡單, 有些獨具特色, 成為銅川河道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這是銅川橋, 是作者拍攝的第一站, 在銅川橋的右側是印臺區汽車站, 橋的左側是印臺區打造的薑女祠山體公園。 每到傍晚, 這裡人潮鼎沸, 形成一個天然的集貿市場。

銅川橋的一側。

在河的對岸是銅川印臺區長途汽車站, 是銅川一南一北兩個長途汽車站之一。

漆水河沿岸的高樓。 這裡曾經是一片菜地, 隨著城市化的進行, 這裡建成了居民社區。

這座橋我們稱它為鋁廠橋。

過去的橋面常常是貼貼補補, 鐵皮翻卷, 現在看起來還是不錯的。

這座橋筆者一直和另一座橋相混肴,只因為它們長得實在太相似,這座橋位於印臺區政府家屬區的後門。

橋面是水泥路面,比鋁廠橋略顯華麗。

二馬路鋁廠至北關中間的一座橋,雖然不是漆水河上的橋,但一來剛好進入筆者鏡頭,另一方面流出的水還是匯入了漆水河,也算漆水河的一條支流吧。

這是我們熟悉的北關石橋。

印臺區這兩年變化很大,到處都是高樓大廈。

這裡是曾經很熱鬧的印臺美食街,筆者在北關的時候常常和同事在這裡吃飯飲酒,留下很深的記憶,現在隨著印臺區薑女祠的開發和汽車站的重建,居民活動中心轉移到了汽車站附近。目前這裡的生意顯得有些蕭條。

從這座橋過去走一路,便是印臺區城關政府

這是我們常說的新橋,銅川最大的傢俱城便位於這裡

新橋附近有銅川最大的傢俱城和一家超市,沿河堤而行便是印臺區的河堤市場。

這裡是銅川最早的人工橡膠壩區域,因為筆者想尋找新的角度,從新橋開始走二路,想通過湖心島過橋,誰知這裡正在搞基建,河道裡停著推土設備,道路封閉,無法前行,走到近處看到橋面也無多大變化,拍下來也不甚美觀,於是放棄拍攝,一直前行到三裡洞,以下四張是前多年拍攝的。

這是印臺區曾經建設的橡膠壩所在區域的一座橋樑,橡膠壩初建成的時候,碧波蕩漾,河水漣漣,成為銅川一大人工景觀,但是運行沒有幾年便不在蓄水,留下空曠的河灘。

從橡膠壩向前沒多遠的這座鐵橋,據說是印臺區供水廠附近的一座橋樑。

三裡洞橋,這座橋連接市區一馬路和二馬路,算是一條便捷通道吧,供電局,三裡洞礦中小學便在橋的一端,另一端是銅川有名的串串一條街。

這座橋是三裡洞大花園市場通向二馬路的一座橋樑,一邊是市場,另一邊是三裡洞鐵橋的二路站牌。

青年路站牌附近鐵道橋

青年路站牌附近的一座過街天橋,這座橋是銅川為數不多的過街天橋,橋從鐵道上方通過。

青年路市場附近的橋,上次拍攝的時候沒有加欄杆 ,現在加上了欄杆,也算一個新變化吧。

這是沒有加欄杆前的模樣

現在加了欄杆,看著好看了許多,也安全了許多。

通往金華市場的橋

金華橋

二馬路加氣站旁邊的鐵橋

二馬路五金公司附近加氣站邊的橋

二馬路火車站貨場附近的橋

大家熟悉的大同橋

銅川市人民醫院附近的五環橋

位於銅川市人民醫院的五環橋,在銅川諸多橋樑中算是一個有特色的橋樑,造型比較別致。

銅川人民公園門前彩虹橋,也算一個有特色的橋樑吧,橋樑作為城市建設的一部分,一方面記錄著城市的橋樑歷史,另一方面也是美化城市環境的一部分,所以筆者建議以後建橋的時候,除了滿足方便快捷的同時,也能在造型上下點功夫,給人一種美得享受,讓人留下城市的記憶。

體育橋附近的鐵路橋

二馬路體育場橋

二馬路體育場橋 橋的一端是銅川再就業市場,另一邊是銅川王益區計生文華苑廣場。

一馬路體育橋,這是一張舊圖

位於正大步行街連接體育橋菜市場的一座橋。

文化宮後門的園林橋

紅旗橋,也是銅川最忙碌的一座橋。

紅旗街光明西巷的橋樑,橋中間是一家超市,其實在建橋的時候,這種模式也是可以借鑒的,在筆者去過的一些城市裡,有些城市的橋樑中間有商店、咖啡廳、還有觀光區,人們漫步在橋面也是一種情趣。

銅川原木材加工廠門前的橋,在上次改造的時候上面還有一些鐵皮做的紅旗,這次改造竟然全部拆除了,不知道什麼意思。橋樑是城市的一部分,橋樑的美化也可以為城市增色不少,橋樑除了實用還有為城市添彩的功能。

梅苑社區附近的橋,銅川汙水處理廠就在這附近

川口鐵路橋

川口立交橋

川口高速立交橋,旁邊高聳的銅川紀念廣場煤礦工人雕塑給人一種走在大路上的豪邁。

川口景色

川口景色

文化宣傳是城市的一個視窗,是一種便捷有效的宣傳工具,但是文化也是最難做的,需要耗費精力,例如拍這些照片,要找天氣比較好的時候,坐車是不行的只能徒步,為了找個好角度,穿梭于一二馬路和橋面上下,三個小時走下來也是很疲憊的,另外回來還要縮圖、編寫文字,加上電腦的陳舊不給力,很多次都想放棄,但還是堅持下來,喜歡此文請轉發,也算安慰一下吧,呵呵。

這座橋筆者一直和另一座橋相混肴,只因為它們長得實在太相似,這座橋位於印臺區政府家屬區的後門。

橋面是水泥路面,比鋁廠橋略顯華麗。

二馬路鋁廠至北關中間的一座橋,雖然不是漆水河上的橋,但一來剛好進入筆者鏡頭,另一方面流出的水還是匯入了漆水河,也算漆水河的一條支流吧。

這是我們熟悉的北關石橋。

印臺區這兩年變化很大,到處都是高樓大廈。

這裡是曾經很熱鬧的印臺美食街,筆者在北關的時候常常和同事在這裡吃飯飲酒,留下很深的記憶,現在隨著印臺區薑女祠的開發和汽車站的重建,居民活動中心轉移到了汽車站附近。目前這裡的生意顯得有些蕭條。

從這座橋過去走一路,便是印臺區城關政府

這是我們常說的新橋,銅川最大的傢俱城便位於這裡

新橋附近有銅川最大的傢俱城和一家超市,沿河堤而行便是印臺區的河堤市場。

這裡是銅川最早的人工橡膠壩區域,因為筆者想尋找新的角度,從新橋開始走二路,想通過湖心島過橋,誰知這裡正在搞基建,河道裡停著推土設備,道路封閉,無法前行,走到近處看到橋面也無多大變化,拍下來也不甚美觀,於是放棄拍攝,一直前行到三裡洞,以下四張是前多年拍攝的。

這是印臺區曾經建設的橡膠壩所在區域的一座橋樑,橡膠壩初建成的時候,碧波蕩漾,河水漣漣,成為銅川一大人工景觀,但是運行沒有幾年便不在蓄水,留下空曠的河灘。

從橡膠壩向前沒多遠的這座鐵橋,據說是印臺區供水廠附近的一座橋樑。

三裡洞橋,這座橋連接市區一馬路和二馬路,算是一條便捷通道吧,供電局,三裡洞礦中小學便在橋的一端,另一端是銅川有名的串串一條街。

這座橋是三裡洞大花園市場通向二馬路的一座橋樑,一邊是市場,另一邊是三裡洞鐵橋的二路站牌。

青年路站牌附近鐵道橋

青年路站牌附近的一座過街天橋,這座橋是銅川為數不多的過街天橋,橋從鐵道上方通過。

青年路市場附近的橋,上次拍攝的時候沒有加欄杆 ,現在加上了欄杆,也算一個新變化吧。

這是沒有加欄杆前的模樣

現在加了欄杆,看著好看了許多,也安全了許多。

通往金華市場的橋

金華橋

二馬路加氣站旁邊的鐵橋

二馬路五金公司附近加氣站邊的橋

二馬路火車站貨場附近的橋

大家熟悉的大同橋

銅川市人民醫院附近的五環橋

位於銅川市人民醫院的五環橋,在銅川諸多橋樑中算是一個有特色的橋樑,造型比較別致。

銅川人民公園門前彩虹橋,也算一個有特色的橋樑吧,橋樑作為城市建設的一部分,一方面記錄著城市的橋樑歷史,另一方面也是美化城市環境的一部分,所以筆者建議以後建橋的時候,除了滿足方便快捷的同時,也能在造型上下點功夫,給人一種美得享受,讓人留下城市的記憶。

體育橋附近的鐵路橋

二馬路體育場橋

二馬路體育場橋 橋的一端是銅川再就業市場,另一邊是銅川王益區計生文華苑廣場。

一馬路體育橋,這是一張舊圖

位於正大步行街連接體育橋菜市場的一座橋。

文化宮後門的園林橋

紅旗橋,也是銅川最忙碌的一座橋。

紅旗街光明西巷的橋樑,橋中間是一家超市,其實在建橋的時候,這種模式也是可以借鑒的,在筆者去過的一些城市裡,有些城市的橋樑中間有商店、咖啡廳、還有觀光區,人們漫步在橋面也是一種情趣。

銅川原木材加工廠門前的橋,在上次改造的時候上面還有一些鐵皮做的紅旗,這次改造竟然全部拆除了,不知道什麼意思。橋樑是城市的一部分,橋樑的美化也可以為城市增色不少,橋樑除了實用還有為城市添彩的功能。

梅苑社區附近的橋,銅川汙水處理廠就在這附近

川口鐵路橋

川口立交橋

川口高速立交橋,旁邊高聳的銅川紀念廣場煤礦工人雕塑給人一種走在大路上的豪邁。

川口景色

川口景色

文化宣傳是城市的一個視窗,是一種便捷有效的宣傳工具,但是文化也是最難做的,需要耗費精力,例如拍這些照片,要找天氣比較好的時候,坐車是不行的只能徒步,為了找個好角度,穿梭于一二馬路和橋面上下,三個小時走下來也是很疲憊的,另外回來還要縮圖、編寫文字,加上電腦的陳舊不給力,很多次都想放棄,但還是堅持下來,喜歡此文請轉發,也算安慰一下吧,呵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