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古箏學習的基礎,克服了這三樣,水準不會差

1、手裡感覺握個雞蛋(或者乒乓球)。

學過三年以上的學員自己再感覺一下就知道了, 那是手心使勁, 彈奏時手指就無法順暢發力。

這就造就了古箏彈奏的手型的“千變萬化”。

2、搖指像“再見”一樣擺手。

古箏的搖指並不是什麼高難度指法, 中級以下的小曲子都在應用這種指法。 但大多數學員學這個指法的時候都會感到“莫名”、“找不到感覺”、“不知道如何練習”, 聽了網上的基本上就和自己的老師矛盾, 聽了老師的和網上視頻又衝突。

學生好不容易有點感覺了, 讓老師再次教一回, 立刻感覺全無, 一個簡單的指法學半年以上還是“一頭霧水”也只有古箏了。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 自己仿照名師的視頻做個動作就知道了, “再見”一樣的擺手和搖指是否一樣?以及僅憑手腕能不能發力就能彈好搖指?

3、至於“修養”, 大多數古箏老師簡直是“坑爹”。

從入學第一天老師什麼“修養”都不教,

讓學生僅憑自己“聽”和無休止的“練”就能感應2000年的文化的話, 那每天僅吃盒飯就能開壇大談中國飲食文化也就不稀奇了。 多聽名家的演奏、多看詩詞歌賦確實對學生的個人修養有幫助, 但又針對的對學生的古箏文化修養提高是否還需要從古箏本身自有歷史積澱入手?

作為老師強調學生要提高自身的“修為”無可厚誹, 但作為老師要讓學生“修行靠個人”的基礎最起碼還得“老師引進門吧”;希望老師們適當的多青眸一瞥古箏文化, 教授古箏並不僅是教一種技巧(就像打字), 更多的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