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河南陝州區宮前鄉:打好手中牌 荒山變金山

59歲的胡來保當了老闆――他在新房開的小賣部開業了。 “以前我們住在前面的老房子裡, 後來鄉里引進了藍莓加工廠, 選址定在老房子那, 幫助我們遷到了這邊的新房子, 活了一輩子, 從沒想到能住上這樣的好房子。 ”胡來保說。

胡來保的新房子是一座146平米的二層小樓, 樓下還有門面房, 胡來保正是利用這個條件開起了小賣部。 宮前鄉黨委書記劉茂民說:“我們打算把這一片新房區打造成鄉里的一個商業中心,

解決鄉里貧困戶的就業, 推動我們鄉的脫貧攻堅工作。 ”

敢說出這句話, 是因為現實狀況已經給了劉茂民足夠的底氣。 以鄉域內景色宜人的神龍峽景區為依託, 宮前鄉建立的集藍莓採摘、農家樂為一體的特色鄉村旅遊基地,

正吸引越來越多的遊客慕名前來。

神龍峽景區景色宜人, 遊客來此可享受原生態旅遊、度假、森林氧吧、水上休閒、野炊等, 為提升景區的服務水準, 景區門口還新建了7家高標準農家樂。

同時, 宮前鄉引進紫天鵝食品有限公司, 種植藍莓100畝, 總投資1000萬元, 可直接為當地村集體每年帶來超過10萬元的集體收入, 其中的百分之三十將被用於為貧困戶分紅, 戶均可增收2000餘元。

宮前鄉的手中牌遠不止這些,近些年,宮前鄉靠山吃山,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產業發展之路和脫貧致富之路。宮前鄉位於陝州區東南部深山區,總面積33萬畝,其中荒山荒坡林地面積28萬畝,農業生產基礎薄弱,貧困戶828戶、2314人,貧困發生率達20%。

為了讓荒山變金山,宮前鄉黨委、政府以產業扶貧為抓手,在貧瘠深山裡“變魔術”,發展山區特色產業,帶動農戶脫貧致富。

宮前鄉盛產野生連翹,總面積達5萬畝,為了變廢為寶,宮前鄉成立了響坪山連翹專業合作社,建設原生態連翹保護基地,採取“支部+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社)”的產業模式,實現了集體資源集體管理,集體收益,增加了村組集體經濟收入,還吸納508戶貧困戶參與連翹種植、採收,可帶動508戶貧困戶1615余人年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

而在宮前鄉瓦窯溝村,一個總投資100萬元的蔬菜大棚建設項目也逐漸成型。採取村委+大戶+貧困戶的經營方式,村委收取大棚租金,大戶帶動其他貧困大棚進行承包經營。項目建成後可帶動周圍20余戶貧困戶發展蔬菜,預計年可產生經濟效益50萬元以上。

此外,依據每個村的不同特點,宮前鄉還發展了肉牛育肥基地、養豬基地、花椒基地、核桃基地、中蜂基地、食用菌基地等。“我們就是靠山吃山,即使在深山裡,打好自己手裡的牌,一樣可以脫貧致富。”劉茂民說。(袁勇 孫國超 )

宮前鄉的手中牌遠不止這些,近些年,宮前鄉靠山吃山,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產業發展之路和脫貧致富之路。宮前鄉位於陝州區東南部深山區,總面積33萬畝,其中荒山荒坡林地面積28萬畝,農業生產基礎薄弱,貧困戶828戶、2314人,貧困發生率達20%。

為了讓荒山變金山,宮前鄉黨委、政府以產業扶貧為抓手,在貧瘠深山裡“變魔術”,發展山區特色產業,帶動農戶脫貧致富。

宮前鄉盛產野生連翹,總面積達5萬畝,為了變廢為寶,宮前鄉成立了響坪山連翹專業合作社,建設原生態連翹保護基地,採取“支部+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社)”的產業模式,實現了集體資源集體管理,集體收益,增加了村組集體經濟收入,還吸納508戶貧困戶參與連翹種植、採收,可帶動508戶貧困戶1615余人年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

而在宮前鄉瓦窯溝村,一個總投資100萬元的蔬菜大棚建設項目也逐漸成型。採取村委+大戶+貧困戶的經營方式,村委收取大棚租金,大戶帶動其他貧困大棚進行承包經營。項目建成後可帶動周圍20余戶貧困戶發展蔬菜,預計年可產生經濟效益50萬元以上。

此外,依據每個村的不同特點,宮前鄉還發展了肉牛育肥基地、養豬基地、花椒基地、核桃基地、中蜂基地、食用菌基地等。“我們就是靠山吃山,即使在深山裡,打好自己手裡的牌,一樣可以脫貧致富。”劉茂民說。(袁勇 孫國超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