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紀念建軍九十周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八十周年暨‘弘揚抗大精神,讓革命熔爐的火焰代代相傳’主題紀念活動”在前南峪抗大陳列館舉辦

6月1日, “紀念建軍九十周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八十周年暨‘弘揚抗大精神, 讓革命熔爐的火焰代代相傳’主題紀念活動”在前南峪抗大陳列館舉辦。

今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周年, 是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八十周年。 為牢記光輝歷史, 弘揚紅色文化, 傳承革命基因, 邢臺縣人大常委會2016年12月通過舉辦抗大紀念活動決定, 邢臺縣委、縣政府於抗大建校81周年之際組織開展主題紀念活動。

活動當天, 抗大老學員後代, 河北、山西、山東等紅色教育基地代表, 同行館負責人, 北京、上海、廣州等抗大精神研究會的專家學者, 省、市、縣有關領導參加活動。

獻花儀式

6月1日上午, 在抗大紀念碑前舉行了獻花儀式。 9時許, 隨著五星紅旗、抗大校旗冉冉升起, 抗大校歌迴響耳畔, 主題紀念活動在抗大陳列館廣場拉開帷幕。 抗大子女代表、全國政協常委、國家旅遊局原局長何光暐在開幕式上發言。

紅色文物捐贈

在開幕式上,縣檔案館向抗大陳列館移交紅色文物《抗大五周年紀念大會特輯》。該書是目前全國唯一一本五周年特輯,十分珍貴,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這本書80年代在漿水一帶被發現,是抗大總校在漿水辦學的有力佐證之一,對研究抗大歷史、抗大在漿水辦學歷程意義重大。抗大老學員子女代表也向抗大陳列館捐贈文物。

抗大陳列館與各地紅色文化研究會等十餘家單位聯盟簽約並合影

抗大陳列館與山西省長治市紅色文化研究會等十餘家單位舉行了太行山紅色文化產業聯盟成立簽約揭牌儀式。太行山紅色文化產業聯盟由有志於促進太行山紅色文化傳播事業發展繁榮的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團組織、文化教育衛生機構、生產經營單位及從事文化發展事業、民間組織機構、熱愛紅色文化事業的人士和廣大文化藝術愛好者,按照自願平等、互利互助等原則組成的自發組織。

抗大陳列館工作人員向參加活動的領導與嘉賓介紹有關情況

開幕式結束之後,與會人員參觀了抗大陳列館,走訪了校首長舊居、抗大碑林和抗大舊址群,切身感受抗大學員們工作、學習和戰鬥過的地方。組織開展了以“弘揚抗大精神,推進老區發展”,“抗大歷史研究”,“紅色文化產業”等為主題的研討座談會,並進行了項目對接洽談。

召開專題研討座談會和專案對接會↑↑

抗大陳列館

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接受教育的最高學府,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的前身,1936年6月1日抗大創建于陝甘蘇區,後隨著形勢的發展輾轉敵後辦學,1940年11月——1943年2月在漿水駐防。在漿水駐防期間,先後培養了三期、8000余名學員,鄧小平、劉伯承、羅瑞卿、彭德懷、滕代遠、何長工、張際春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工作戰鬥過。老區人民和成千上萬的先進青年,中華民族最優秀的戰士,為民族解放、抗戰勝利拋頭顱、灑熱血鑄就了這座“將星搖籃,革命熔爐”。邢臺縣漿水鎮也因此成為繼延安之後的又一個革命搖籃。前南峪抗大陳列館於1995年立項規劃,1999年正式對外開放,是全國建館最早、規模最大、全面反映抗大發展史的專題性陳列館。現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國防教育基地”、首批“全國百個紅色旅遊景區”、“河北省十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現地教學基地”。

1

END

1

邢臺縣發佈:xingtaixianfabu

聯繫電話:0319-3663130

投稿郵箱:hbxtxwxb@163.com

紅色文物捐贈

在開幕式上,縣檔案館向抗大陳列館移交紅色文物《抗大五周年紀念大會特輯》。該書是目前全國唯一一本五周年特輯,十分珍貴,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這本書80年代在漿水一帶被發現,是抗大總校在漿水辦學的有力佐證之一,對研究抗大歷史、抗大在漿水辦學歷程意義重大。抗大老學員子女代表也向抗大陳列館捐贈文物。

抗大陳列館與各地紅色文化研究會等十餘家單位聯盟簽約並合影

抗大陳列館與山西省長治市紅色文化研究會等十餘家單位舉行了太行山紅色文化產業聯盟成立簽約揭牌儀式。太行山紅色文化產業聯盟由有志於促進太行山紅色文化傳播事業發展繁榮的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團組織、文化教育衛生機構、生產經營單位及從事文化發展事業、民間組織機構、熱愛紅色文化事業的人士和廣大文化藝術愛好者,按照自願平等、互利互助等原則組成的自發組織。

抗大陳列館工作人員向參加活動的領導與嘉賓介紹有關情況

開幕式結束之後,與會人員參觀了抗大陳列館,走訪了校首長舊居、抗大碑林和抗大舊址群,切身感受抗大學員們工作、學習和戰鬥過的地方。組織開展了以“弘揚抗大精神,推進老區發展”,“抗大歷史研究”,“紅色文化產業”等為主題的研討座談會,並進行了項目對接洽談。

召開專題研討座談會和專案對接會↑↑

抗大陳列館

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接受教育的最高學府,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的前身,1936年6月1日抗大創建于陝甘蘇區,後隨著形勢的發展輾轉敵後辦學,1940年11月——1943年2月在漿水駐防。在漿水駐防期間,先後培養了三期、8000余名學員,鄧小平、劉伯承、羅瑞卿、彭德懷、滕代遠、何長工、張際春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工作戰鬥過。老區人民和成千上萬的先進青年,中華民族最優秀的戰士,為民族解放、抗戰勝利拋頭顱、灑熱血鑄就了這座“將星搖籃,革命熔爐”。邢臺縣漿水鎮也因此成為繼延安之後的又一個革命搖籃。前南峪抗大陳列館於1995年立項規劃,1999年正式對外開放,是全國建館最早、規模最大、全面反映抗大發展史的專題性陳列館。現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國防教育基地”、首批“全國百個紅色旅遊景區”、“河北省十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現地教學基地”。

1

END

1

邢臺縣發佈:xingtaixianfabu

聯繫電話:0319-3663130

投稿郵箱:hbxtxwxb@163.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