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研習社|我在長沙“強驢網”招商大會上都講了啥!

我認可強驢網的商業模式, 是因為它結合了市場需求。 它把碎片化的需求重新做了整合。

旅行環中的每一個點都會成為強驢網的產品賣點。

當一個平臺能重新整合碎片化的供應時, 當然就符合了目前碎片化的消費需求;

當別人都關注OTA、都在關注傳統旅行社如何+互聯網時, 內參君關注的是“傳統旅行社如何轉型”。

上一篇文章我提到了, 傳統旅行社轉型怕轉死, 但不轉型一定會死, 很多旅行社都在能觀望, 恐懼和迷茫。

到底傳統旅行社的方向在哪裡?

我們以前活的這麼好, 為什麼會出現在這個樣子呢?

其實真的不為什麼?互聯網時代, 變化太快, 資訊太快、需求太散、商業模式太容易被衝擊。 總而言之, 中國人太多, 貧富差距太大, 所以造成消費需求參差不齊。

六七十年代, 沒有人講究興趣愛好, 也沒有講究個性需求, 填包肚子就很滿足了。

八九十年代,

國家交通運力緊張, 旅遊也是新興行業, 所以出現十年的大組團時代, 也就是旅遊行業的第一個紅利期。 而現在國家交通發達, 人們基本實現了小康生活, 有車有房了, 生活品質的提高, 帶來的就是消費需求的提升。

所以需求開始分類了, 我喜歡自駕、他喜歡攝影、現在呢!很多人喜歡徒步。

還有很多人喜歡出境, 現在又有很多人喜歡自由行和定制遊。

這麼多的碎片化需求造成了, 我們傳統旅行社跟不上消費者的需求心智。 所以時代發展到現在, 由於我們固守著傳統的思想觀念, 放鬆了對市場, 對消費需求的提升做出有效的判斷。

大家一致認為, 在某一件行業發展不動的時候, 我習慣性的給自己找個理由, 就跟我們一致認為, 是戶外, 是互聯網旅遊搶走了我們客源一樣, 其實我們看到只是表面現象。

在內參君看來, 當一件事物沒有真正定性的時候, 一定會出現另外一件事物來銜接事物本質的中間地帶, 戶外、互聯網旅遊就起到了這個作用。

我們弄明白以上這些,

我們再來看看, 我們接下來應該怎麼做?

說實在的來長沙講課, 我有一點擔心, 為什麼呢?因為如果課講不好, 你們要用長沙話罵我我都聽不懂。 開個玩笑!

上面我們瞭解了歷史了, 分析了消費需求, 那麼我們接下來, 一定要談傳統旅行社如何轉型。

先來看看, 我們平時都是怎麼做的。

1、年底我們會制定明年上半年的戰略目標;

我們習慣的把我們目標跟季節聯繫起來, 春夏秋冬我們基本上跟候鳥一樣, 東南西北來定目標, 定線路, 定人頭、定銷售額。 試問2013年以後的目標有多少是能完成的?

2、我們大社整天在想著, 包機、專列、現在出現了高鐵遊;

想法沒有錯, 包機、專列、高鐵, 這都需要很大的資源, 就算是你所有的資源都能拿到, 定了日期定了航線, 但收客又是個問題, 後來我研究發現, 現在包機、專列這些產品出來後, 還是只能在行業內轉來轉去, 難到是我們的同業, 天天需要出去旅遊嗎?

3、不關心大資料只是憑經驗認為這個時候飛這個地方應該有市場;

聰明的包機商,都是經過大資料分析的,他們有一手的航空公司資料,什麼季節,飛什麼目的地,什麼時候進,什麼時候出,那都是有資料支撐的,你以為有資金有膽量就可以飛包機嗎?不是的真不是的,除非你有錢就是想玩玩。

講這些目的就想提醒一下,以上這些都是行業現象,你還別罵我,這不是我今天討論的重點。

以上我只說了三點,還有很傳統旅行社的操作習慣,我們放到今後有機會在討論。

上面我們不全面的分析了傳旅行社的特點,看著就很亂吧!但這裡有一點是不亂,那就是旅行社本質,我們旅行社就是做服務的,賺的就是辛苦錢。消費需求再亂,但只要消費就需要服務,所以我給旅行社定位就是,做好一項服務你就吃不完。

今天是強驢網在長沙做宣傳,那麼講到傳統旅行社轉型,我給大家找到了對標,我用接下來案例來告訴大家,傳統旅行社的轉型之路。

案例一、馬蜂窩

螞蜂窩的創始人是兩個旅遊愛好者,前新浪員工陳罡和前搜狐員工呂剛。他們可都是互聯網行業出身,當初跟我一樣,根本不懂旅遊,就是喜歡玩,喜歡寫遊記。

寫完了怎麼辦呢!總得有平臺展示一下吧!於是工作的便利,他們做了一個小網站,(這就是馬蜂窩前期的PC端)用來分享他們的遊記。

但沒有想的是,遊記分享後,看的人越來越多,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原意在平臺上分享自己的遊記。

後來關注人越來越多,也就是現在說的流量越來越大,於是平臺有了價值,開始有人願意在平臺上做廣告了,一不小心平臺活了。

聰明的兩個創始人開始不安份了,辭了工作專做馬蜂窩這個平臺。

於是給平臺有了一個定位:遊記、功略、分享,先吸粉。

那麼平臺的商業模式是什麼呢?

有一次呂剛在參加一個論壇上是這樣描素馬蜂窩的商業模式的:“每一條遊記都是一個消費過程,而人們習慣去重複別人的消費過程,當用戶去複製別人的消費過程之後,也會產生UGC,UGC帶來分享。他的分享成為一些新的用戶的決策,決策進而產生購買,購買後再執行他的旅遊過程。形成一個交易的閉環,我做決策、買貨、使用貨、旅遊,旅遊之後再進行這樣一個迴圈”。

看到了吧!商業模式最重要的就是你一定要完成一個閉環。

案例二、游俠客

游俠客的創始人是兩個攝影愛好者,鄭天銘和林末末。他們的成功和馬蜂窩差不多,只不過一個當初是線上,一個當初是線下。而後者發現跟他們一塊的攝影的人越來越多,當一個組織越來越大的時候,就需要一個服務平臺,後來他們發現產品連線能賺錢,再通過一個平臺發佈產品,全部都是目的地集結,他們做好服務,那也就基本完成了一個閉環。

所以現在你打開游俠客的網站,你看到所有的產品,都是他們自己花錢踩出來的,產品的所有體驗環節也都是他們的團隊,自己設計出來的。

這樣看跟我們傳統旅行社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我們的產品都是地接給的,而他們完成了幾乎所有國內適合目的地集結的組接一體化產品線。

我們被去中間化了。我們很多想都不敢想的產品,在他們網站上,都變成了現實,我們一直認為產品太貴沒有市場,而你看看,游俠客網站上越貴的產品,銷量越好

案例三、懶貓旅行

打開它們的頁面,上面最多的都是出境的海島遊產品,而且都非常便宜,100到1000多不等。你就會納悶了,一個拿了好幾輪融資的互聯網旅遊平臺,怎麼就賣這樣的產品,不應該是高大上嗎?這就是你看不懂的地方。

你看到的不一定是他們要賣給你的,你只有打開某一個頁面後才發現,他要麼賣給你的是“從你住的酒店,到某一個景點的用車服務”,要麼賣給你一張潛水票,或是賣給你一張遊船票……最多賣給你一個一日遊產品。

這樣能賺錢嗎?自已想吧!中國人去國外自由行的那麼多,不說了商業機密哈哈。總而言之星星點點匯成大海,成就了懶貓。

在這裡講一個笑話,我剛到北京在研究懶貓的時候,我把連結發給一個互聯從業者,想讓他看看懶貓有什麼獨特之處,能不能看出商業模式,但這哥們好,給我的回答是,懶貓的網站都還沒有建完。

天哪天哪,上那說理去啊,怪不得懶貓能活的這麼好,祝福懶貓你們商業模式別人根本看不出來。

這就是消費需求!也是我們傳統旅行轉型對標的方向,你不要去過多的關注OTA,他們都不是你的菜。

以上內容我會一一在“旅遊內參研習社”課堂做分享,希望你加入我們,感謝您的支持!

有問題、想交流、請留言!

3、不關心大資料只是憑經驗認為這個時候飛這個地方應該有市場;

聰明的包機商,都是經過大資料分析的,他們有一手的航空公司資料,什麼季節,飛什麼目的地,什麼時候進,什麼時候出,那都是有資料支撐的,你以為有資金有膽量就可以飛包機嗎?不是的真不是的,除非你有錢就是想玩玩。

講這些目的就想提醒一下,以上這些都是行業現象,你還別罵我,這不是我今天討論的重點。

以上我只說了三點,還有很傳統旅行社的操作習慣,我們放到今後有機會在討論。

上面我們不全面的分析了傳旅行社的特點,看著就很亂吧!但這裡有一點是不亂,那就是旅行社本質,我們旅行社就是做服務的,賺的就是辛苦錢。消費需求再亂,但只要消費就需要服務,所以我給旅行社定位就是,做好一項服務你就吃不完。

今天是強驢網在長沙做宣傳,那麼講到傳統旅行社轉型,我給大家找到了對標,我用接下來案例來告訴大家,傳統旅行社的轉型之路。

案例一、馬蜂窩

螞蜂窩的創始人是兩個旅遊愛好者,前新浪員工陳罡和前搜狐員工呂剛。他們可都是互聯網行業出身,當初跟我一樣,根本不懂旅遊,就是喜歡玩,喜歡寫遊記。

寫完了怎麼辦呢!總得有平臺展示一下吧!於是工作的便利,他們做了一個小網站,(這就是馬蜂窩前期的PC端)用來分享他們的遊記。

但沒有想的是,遊記分享後,看的人越來越多,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原意在平臺上分享自己的遊記。

後來關注人越來越多,也就是現在說的流量越來越大,於是平臺有了價值,開始有人願意在平臺上做廣告了,一不小心平臺活了。

聰明的兩個創始人開始不安份了,辭了工作專做馬蜂窩這個平臺。

於是給平臺有了一個定位:遊記、功略、分享,先吸粉。

那麼平臺的商業模式是什麼呢?

有一次呂剛在參加一個論壇上是這樣描素馬蜂窩的商業模式的:“每一條遊記都是一個消費過程,而人們習慣去重複別人的消費過程,當用戶去複製別人的消費過程之後,也會產生UGC,UGC帶來分享。他的分享成為一些新的用戶的決策,決策進而產生購買,購買後再執行他的旅遊過程。形成一個交易的閉環,我做決策、買貨、使用貨、旅遊,旅遊之後再進行這樣一個迴圈”。

看到了吧!商業模式最重要的就是你一定要完成一個閉環。

案例二、游俠客

游俠客的創始人是兩個攝影愛好者,鄭天銘和林末末。他們的成功和馬蜂窩差不多,只不過一個當初是線上,一個當初是線下。而後者發現跟他們一塊的攝影的人越來越多,當一個組織越來越大的時候,就需要一個服務平臺,後來他們發現產品連線能賺錢,再通過一個平臺發佈產品,全部都是目的地集結,他們做好服務,那也就基本完成了一個閉環。

所以現在你打開游俠客的網站,你看到所有的產品,都是他們自己花錢踩出來的,產品的所有體驗環節也都是他們的團隊,自己設計出來的。

這樣看跟我們傳統旅行社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我們的產品都是地接給的,而他們完成了幾乎所有國內適合目的地集結的組接一體化產品線。

我們被去中間化了。我們很多想都不敢想的產品,在他們網站上,都變成了現實,我們一直認為產品太貴沒有市場,而你看看,游俠客網站上越貴的產品,銷量越好

案例三、懶貓旅行

打開它們的頁面,上面最多的都是出境的海島遊產品,而且都非常便宜,100到1000多不等。你就會納悶了,一個拿了好幾輪融資的互聯網旅遊平臺,怎麼就賣這樣的產品,不應該是高大上嗎?這就是你看不懂的地方。

你看到的不一定是他們要賣給你的,你只有打開某一個頁面後才發現,他要麼賣給你的是“從你住的酒店,到某一個景點的用車服務”,要麼賣給你一張潛水票,或是賣給你一張遊船票……最多賣給你一個一日遊產品。

這樣能賺錢嗎?自已想吧!中國人去國外自由行的那麼多,不說了商業機密哈哈。總而言之星星點點匯成大海,成就了懶貓。

在這裡講一個笑話,我剛到北京在研究懶貓的時候,我把連結發給一個互聯從業者,想讓他看看懶貓有什麼獨特之處,能不能看出商業模式,但這哥們好,給我的回答是,懶貓的網站都還沒有建完。

天哪天哪,上那說理去啊,怪不得懶貓能活的這麼好,祝福懶貓你們商業模式別人根本看不出來。

這就是消費需求!也是我們傳統旅行轉型對標的方向,你不要去過多的關注OTA,他們都不是你的菜。

以上內容我會一一在“旅遊內參研習社”課堂做分享,希望你加入我們,感謝您的支持!

有問題、想交流、請留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