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水稻全套栽培技術(收藏版)

水稻是中國主要的糧食作物, 全國6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為主食, 它在滿足人口物質需求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水稻的生育期

在水稻上通常把種子萌發到水稻新的種子產生為水稻的一個生育週期, 即生育期。 生育期可分為幼苗期、返青期、分蘖期、長穗期(穗分化期), 結實期。

幼苗期:包括萌動、發芽、三葉期。

返青期:移栽後水稻從秧田到本田成活的緩衝期。

分蘖期: 包括始期、盛期、末期(最高分蘖期)以及決定穗數關鍵時期的有效分蘖終止期。

長穗期:包括穗分化各期、拔節期以及外觀看到劍葉鞘膨鼓時的孕穗期。

結實期:包括抽穗開花期、乳熟期、蠟熟期、黃熟期和完熟期。

▶ 相關連結:水稻這一生(從入門到專家版)

水稻各生育期對環境的要求

幼苗期

● 浸種發芽、發芽的需要溫度是秈稻為12℃, 梗稻為10℃, 適溫30~32℃, 最高溫度可達40~42℃, 但是在育秧期間最低不能低於5℃, 在低溫下會出現爛種、爛芽和爛秧。

● 出苗及幼苗生長的溫度比發芽高2℃, 即秈稻14℃, 梗稻12℃, 16℃以上秈、梗稻都可順利出苗。

分蘖期

● 最適氣溫為30~32℃, 最適水溫32~34℃。 低溫使分蘖延遲, 且影響總分蘖的有效穗數。

● 分蘖期需要充足的陽光, 以提高葉片的光合強度, 製造有機物, 促進增加分蘖數。

● 分蘖期是對水最敏感的時期, 淺水最有利於分蘖。 但是田過份幹, 持水量在70%以下時, 會停止分蘖。

長穗期

● 幼穗分化的適溫為26~30℃, 以晝夜35℃, 夜溫25℃更有利於成大穗。

● 充足的光照有利於幼穗分化, 若陰雨天多、日照少, 封行過盛則會影響穗分化。

● 幼穗分化到抽穗, 是水稻一生需水最多的時期, 尤其在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期, 需水最敏感, 所以在這個時期一定要保持田間持水量在90%以上。

結實期

● 一般最適合灌漿氣溫是20~22℃, 在灌漿前15天以後晝溫29℃, 夜溫19℃, 日均溫度為24℃為宜。 後15天以晝溫20℃, 夜溫16℃, 日均溫為18℃為好。

● 充足的光照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的產量, 水稻穀粒充實的物質, 90%以上來源於光合產物。

● 灌漿期水份, 僅次於拔節、長穗、分蘖期的水份, 如水份不足會影響葉片同化能力和灌漿物質的運輸, 灌漿不足造成減產。

水稻栽培關鍵技術

提升水稻的產量和品質,需要從選種、育秧到成熟的全過程進行管理,努力提升水稻在各個環節的品質,為水稻生長營造最佳的生產環境。

選擇合適的水稻品種

品質好的水稻具備米質高、口感好、產量高、抗性強等特點,選擇好的水稻品種是水稻豐產的基礎。在選用過程中,要選用抗病性好、有包衣的優良品種,同時要充分結合客觀情況,選擇與地域環境相適應的水稻品種,進而提升水稻的產量。

完善秧苗培育工作

對於秧苗培育來講,有多個流程,包括發芽試驗、曬種、選種、浸種、消毒、催芽及育秧等,要逐一對應完善。同時,要認真篩選育秧的位址和規格,從而更好地完成秧苗培育工作。

選取合適時機進行播種

播種時機選得好,水稻才能有高產的基礎,特別是秧齡的長短,對培育壯秧及移栽後,水稻生長情況有非常大的影響。

在栽培過程中,要有效控制秧齡,提倡“乳苗移栽”,秧齡的長短以不超過40天為宜,在培育過程中,要選取3個分蘖以上的秧苗,因為這種秧苗能夠更好地發根,返青速度快,不容易出現死葉且生長勢頭較好,能夠更好地積累營養物質,有效實現水稻豐產。

合理選擇水稻栽插標準

在栽秧的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選擇水稻栽插標準,選擇分蘖力較強水稻時要有效降低栽插的密度。保證水稻栽植密度為1.5~1.6萬穴/畝,每穴4~6個莖蘖苗,8~9萬/畝基本莖蘖苗。

在實際栽培過程中,可以應用寬行窄株栽插方式,一般保持行距25~30cm,株距13~16cm。可以結合實際情況,擴大行距,縮小株距,同時要有效調整通風和透光性、治理病蟲害。

水肥管理與稻田曬田

對於水稻水分的管理非常必要,要保證分蘖期淺水勤灌,足苗期排水曬田,幼穗分化期淺水常灌,抽穗揚花期保持水層,灌漿乳熟期幹濕交替。

在水稻分蘖期以後到幼穗分化前的排水曬田環節非常重要。可合理控制無效的分蘖,進一步提升抗倒伏能力,同時能增進水稻對營養的吸收,有效改善水稻根系的生長狀況,更利於根系向下紮,進而提升水稻的產量。

在栽培過程中,要合理控制水稻的施肥量,肥料要分期分批使用,前重後輕,後期注重磷鉀肥的補充等。另外,矽和鋅兩種微肥對水稻的產量和品質影響較大。

底肥:以有機肥為主,輔以速效性化肥。一般畝施有機肥2000~3000公斤+尿素7~8公斤、過磷酸鈣30~40公斤、氯化鉀8~10公斤或平衡型複合肥30~40公斤。

分蘖肥:移栽返青後及早施用以促進低節位分蘖的生長,起到增穗作用,可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在返青後,畝施尿素或高氮複合肥7~8公斤,配施適量硫酸鈣、硫酸鋅,起到促蘖作用;第二次在分蘖盛期畝施尿素或高氮複合肥7~8公斤,保證全田生長整齊,起到保蘖成穗作用。

穗肥:水稻曬田後,應及時施用穗肥,促進幼穗發育,穗肥施用宜在封行至拔節前進行,以幼穗分化1~2期時為好,畝用氯化鉀20斤左右+尿素8~10斤。

粒肥:在破口前5~7天,若葉穗綠色過淡會這對後期的灌漿、綠葉的保持不利,此時畝施尿素3~5斤,避免破口抽穗以後葉片早衰過快。

葉面追肥:水稻在拔節至灌漿期,結合防病滅蟲用藥,可以摻入葉麵肥進行根外追肥。肥料可選擇磷鉀源庫、尿素、矽肥、硼肥等,在破口、孕穗、抽穗等需肥關鍵期施用。

▶ 相關連結:磷酸二氫鉀使用技術手冊(水稻篇)

有效防控高溫熱害

對於水稻生長來說,其難免會遇到高溫天氣,如果氣溫過高會使得水稻不結實的問題較為嚴重,如果氣溫過高,就會出現高溫熱害問題。

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要合理進行灌溉,通過灌溉來調節氣溫;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噴水來降溫。此外,可以進行根外噴施磷鉀源庫,這樣能夠有效提升水稻對高溫的抵抗力,進而降低高溫的熱害。

▶ 相關連結:水稻高溫熱害

合理管控病蟲草害

對於病蟲害,首先要對其有一定的瞭解,在發生病蟲危害前期就要治理。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基本方針。用低毒高效的藥物對稻田進行噴灑,但要在噴灑結束後清理水稻上殘留的農藥,防止對人體的2次污染。

▶ 相關連結:2017年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控方案

對於草害來說,一定要注意科學使用除草劑,重視芽前封閉,早用藥,多次封閉和莖葉處理相結合。

▶ 相關連結:水田抗性雜草打不死!怎麼辦?!

整理自農業助手

------------------------------------

提升水稻的產量和品質,需要從選種、育秧到成熟的全過程進行管理,努力提升水稻在各個環節的品質,為水稻生長營造最佳的生產環境。

選擇合適的水稻品種

品質好的水稻具備米質高、口感好、產量高、抗性強等特點,選擇好的水稻品種是水稻豐產的基礎。在選用過程中,要選用抗病性好、有包衣的優良品種,同時要充分結合客觀情況,選擇與地域環境相適應的水稻品種,進而提升水稻的產量。

完善秧苗培育工作

對於秧苗培育來講,有多個流程,包括發芽試驗、曬種、選種、浸種、消毒、催芽及育秧等,要逐一對應完善。同時,要認真篩選育秧的位址和規格,從而更好地完成秧苗培育工作。

選取合適時機進行播種

播種時機選得好,水稻才能有高產的基礎,特別是秧齡的長短,對培育壯秧及移栽後,水稻生長情況有非常大的影響。

在栽培過程中,要有效控制秧齡,提倡“乳苗移栽”,秧齡的長短以不超過40天為宜,在培育過程中,要選取3個分蘖以上的秧苗,因為這種秧苗能夠更好地發根,返青速度快,不容易出現死葉且生長勢頭較好,能夠更好地積累營養物質,有效實現水稻豐產。

合理選擇水稻栽插標準

在栽秧的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選擇水稻栽插標準,選擇分蘖力較強水稻時要有效降低栽插的密度。保證水稻栽植密度為1.5~1.6萬穴/畝,每穴4~6個莖蘖苗,8~9萬/畝基本莖蘖苗。

在實際栽培過程中,可以應用寬行窄株栽插方式,一般保持行距25~30cm,株距13~16cm。可以結合實際情況,擴大行距,縮小株距,同時要有效調整通風和透光性、治理病蟲害。

水肥管理與稻田曬田

對於水稻水分的管理非常必要,要保證分蘖期淺水勤灌,足苗期排水曬田,幼穗分化期淺水常灌,抽穗揚花期保持水層,灌漿乳熟期幹濕交替。

在水稻分蘖期以後到幼穗分化前的排水曬田環節非常重要。可合理控制無效的分蘖,進一步提升抗倒伏能力,同時能增進水稻對營養的吸收,有效改善水稻根系的生長狀況,更利於根系向下紮,進而提升水稻的產量。

在栽培過程中,要合理控制水稻的施肥量,肥料要分期分批使用,前重後輕,後期注重磷鉀肥的補充等。另外,矽和鋅兩種微肥對水稻的產量和品質影響較大。

底肥:以有機肥為主,輔以速效性化肥。一般畝施有機肥2000~3000公斤+尿素7~8公斤、過磷酸鈣30~40公斤、氯化鉀8~10公斤或平衡型複合肥30~40公斤。

分蘖肥:移栽返青後及早施用以促進低節位分蘖的生長,起到增穗作用,可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在返青後,畝施尿素或高氮複合肥7~8公斤,配施適量硫酸鈣、硫酸鋅,起到促蘖作用;第二次在分蘖盛期畝施尿素或高氮複合肥7~8公斤,保證全田生長整齊,起到保蘖成穗作用。

穗肥:水稻曬田後,應及時施用穗肥,促進幼穗發育,穗肥施用宜在封行至拔節前進行,以幼穗分化1~2期時為好,畝用氯化鉀20斤左右+尿素8~10斤。

粒肥:在破口前5~7天,若葉穗綠色過淡會這對後期的灌漿、綠葉的保持不利,此時畝施尿素3~5斤,避免破口抽穗以後葉片早衰過快。

葉面追肥:水稻在拔節至灌漿期,結合防病滅蟲用藥,可以摻入葉麵肥進行根外追肥。肥料可選擇磷鉀源庫、尿素、矽肥、硼肥等,在破口、孕穗、抽穗等需肥關鍵期施用。

▶ 相關連結:磷酸二氫鉀使用技術手冊(水稻篇)

有效防控高溫熱害

對於水稻生長來說,其難免會遇到高溫天氣,如果氣溫過高會使得水稻不結實的問題較為嚴重,如果氣溫過高,就會出現高溫熱害問題。

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要合理進行灌溉,通過灌溉來調節氣溫;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噴水來降溫。此外,可以進行根外噴施磷鉀源庫,這樣能夠有效提升水稻對高溫的抵抗力,進而降低高溫的熱害。

▶ 相關連結:水稻高溫熱害

合理管控病蟲草害

對於病蟲害,首先要對其有一定的瞭解,在發生病蟲危害前期就要治理。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基本方針。用低毒高效的藥物對稻田進行噴灑,但要在噴灑結束後清理水稻上殘留的農藥,防止對人體的2次污染。

▶ 相關連結:2017年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控方案

對於草害來說,一定要注意科學使用除草劑,重視芽前封閉,早用藥,多次封閉和莖葉處理相結合。

▶ 相關連結:水田抗性雜草打不死!怎麼辦?!

整理自農業助手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