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國全軍伙食標準最高到底是誰呢?揭秘解放軍潛艇兵的伙食好豐盛

圖片為德國205型潛艇的狹小廚房。 軍事專家告訴記者, 潛艇密閉作業環境十分複雜, 其艙室完全密閉、空間相對狹小、人員高度密集、設備種類繁多,

艙室中各種物理和化學有害因素種類多, 且同時存在。 物理有害因素主要有電磁輻射、雜訊、振動、低光照度、不良溫濕度、低空氣負離子數等;化學有害因素主要是來源於潛艇大量使用的非金屬材料以及烹調食物、艇員自身代謝產物、機器運行等產生的有害氣體, 如一氧化碳、硫化氫等等。 可以說, 潛艇兵作為我國軍兵種中工作環境是最惡劣的, 也被稱為特勤兵種, 所以按照我軍的飲食標準屬於所謂“三類灶”, 其標準也是最高的, 畢竟能吃點好的對於潛艇兵來說意義非常重大。

軍事專家告訴記者, 與水面艦艇不同, 潛艇部隊極少出現在公眾的視線中。 潛艇兵們所做的, 就是默默潛伏在陰翳詭譎的深海裡,

在萬里海疆潛航, 在寂靜中辨析著敵人的動靜, 在黑暗中等待著出擊的命令。 潛艇兵喜歡把潛艇稱作“龍宮”, 真正鑽進“龍宮”, 卻沒有想像中那般美妙。

潛艇內的各種化學物質、各種物理和化學性有害因素形成原因複雜, 對艇員身心健康危害較大,

國外潛艇兵甚至還有因為不堪潛艇內環境惡劣和孤獨而自殺的。 此外, 潛艇潛航時, 新鮮蔬菜水果缺少, 主要以高脂肪、高蛋白飲食為主;艇員輪流值班、不存在白天和黑夜, 並且長期使用人工照明, 這些都會影響機體的生物節律;潛艇訓練強度大、要求高, 操作複雜, 體力和腦力負荷相對較大;艇員心理承受能力有限。

此外, 由於潛艇長時間在水下訓練, 在高溫高濕的艙室環境裡綠色營養食品無法長時間保存, 長期食用單一冰凍肉食品和罐頭餐, 使不少艇員患上了口腔潰瘍和厭食症。 軍事專家告訴記者, 20世紀80年代以前, 我國潛艇在總體設計建造中, 往往是在滿足了武器裝備、操縱系統、動力系統等的要求後, 再考慮居住艙室和膳食設施的佈置和設計,

把艙室的居住環境和生活條件放在從屬地位, 忽視居住性的改善, 給艇員作戰、訓練、工作、生活帶來許多困難, 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戰鬥力的發揮。

軍事專家告訴記者, 由於居住空間狹小, 艇員編制數量多, 全艇只設置了一個軍官餐廳。

但軍官餐廳容積有限, 全艇的軍官必須分批次才能實現就餐。 而對於艇員而言, 由於沒有專門的艇員餐廳, 各個部門的艇員需要將飯菜從廚房領出後, 在各自的戰位上因地制宜地解決吃飯問題, 艇員們經常是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和濃烈的柴油和油漆味道吃飯, 膳食條件非常艱苦。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 我國開始研製新一代集成化長航訓練食品。

據悉, 我軍運用先進的逐步殺菌和含氣調理技術, 成功研製出50多種常溫保鮮集體食品和24種速凍集體食品, 集體食品均採用錫箔袋包裝, 利用蒸箱加熱即可食用, 無需再上鍋烹調, 大部分產品均去骨去刺, 食品在艇上保質保鮮期可達1 年, 在一些報導中, 曾這樣寫道,“誰也不敢相信,經過潛艇50天遠航後,艇上冷庫中的菠菜、油麥菜依然鮮嫩可人、翠色欲滴。”目前,中國海軍長航訓練的潛艇餐桌已悄然變化:過去的罐頭餐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100余種通過先進技術處理的綠色、保鮮、營養的成品化集體食品。記者看到,這種借鑒航空餐、用錫箔袋包裝的集體食品,只需放入蒸箱稍稍加熱,一道道葷素搭配、色澤鮮豔、口味鮮美的炒菜就“出鍋”了。

曾這樣寫道,“誰也不敢相信,經過潛艇50天遠航後,艇上冷庫中的菠菜、油麥菜依然鮮嫩可人、翠色欲滴。”目前,中國海軍長航訓練的潛艇餐桌已悄然變化:過去的罐頭餐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100余種通過先進技術處理的綠色、保鮮、營養的成品化集體食品。記者看到,這種借鑒航空餐、用錫箔袋包裝的集體食品,只需放入蒸箱稍稍加熱,一道道葷素搭配、色澤鮮豔、口味鮮美的炒菜就“出鍋”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