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振奮人心!2017年度世界十大潛艇,我軍潛艇榜上有名

近些年來, 美海軍艦隊打著“航行自由”的旗號在我南海區域耀武揚威, 新年伊始就派遣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來給中國拜晚年, 來而不往非禮也, 美軍遊弋南海的同時, 中國的戰略核潛艇也大洋底下秘密監視。 中國的戰略核潛艇到底戰力幾何?讓我們來細數下目前世界十大現役的核潛艇。

第十名:印度ATV核潛艇

ATV是一型攻擊核潛艇。 其裝備6具533毫米魚雷管, 可攜帶30枚魚雷、水雷或巡航導彈;通過在“薩加里卡”巡航導彈上加裝核戰鬥部, ATV將使印度海軍具備對1000公里外目標的有限核威懾能力。

ATV艇形呈水滴狀, 體態輕盈, 可謂是“袖珍型核潛艇”。 艇長73.8米, 寬9.9米, 吃水6.6米, 水面排水量2300噸, 水下排水量2850噸, 艇員編制75人。 在各國現役核潛艇中, ATV僅略大於法國製造的“紅寶石”級攻擊型核潛艇

ATV的輕盈決定了其載荷不大, 有限的艙內空間顯然不可能容納更多的電子設備、儀器和武器裝備,

這肯定使其作戰能力大受影響。 當然, 艇小也有艇小的優勢, 大型核潛艇在淺水區會變得“英雄”無用武之地, 而排水量不到3000噸的小型核潛艇卻正好大顯身手。 印度海軍當前的首要“敵人”是在阿拉伯海海域遊弋的巴基斯坦海軍艦艇, 而這一海域則非常適合ATV施展拳腳。

第九名:法國紅寶石級攻擊型核潛艇

與美俄相比, 法國的核潛艇發展較晚, 而且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之路。 它首先發展的是戰略核潛艇, 這與其堅持獨立的國防政策、急需核威懾力量有關。 遲至1976年, 法國才開始建造自己的第一級攻擊型核潛艇, 也是世界上最小的一級核潛艇:“紅寶石”級。 該級艇共建6艘, 其中後2艘為改進型。

“紅寶石”級全長72米, 寬7.6米, 水上航行時吃水6.4米, 水上排水量2385噸, 水下排水量2670噸, 僅相當於一艘常規潛艇, 真不負“袖珍核潛艇”的稱號。 動力裝置為CAS48型一體化反應堆, 功率為48MW, 堆芯壽命25年。 該級艇最大下潛深度300米, 改進型增加到350米, 水下最高航速25節, 自持力45天, 改進型為70天, 編制人數70人。

大型核潛艇的不足是在淺水區會變得“英雄無用武之地”, 而排水量不到3000噸的小型核潛艇卻正好大顯身手。 法國是地中海沿岸國家, 它的海軍主要活動在地中海, 而這一海域的許多海區都非常適合“紅寶石”一顯身手。

該級艇的小尺寸反應堆也很有特點,

正是這種小字型大小反應堆的出現才催生出“紅寶石”。 它採用了“積木式”的一體化設計原理, 即反應堆的壓力殼、蒸汽發生器和主泵聯結成一個整體, 反應堆的所有部件都是一個完整的結合體, 這就使反應堆具有結構緊湊、系統簡單、體積小、重量輕、便於安裝調試、可提高軸功率等一系列優點, 並有助於採用自然迴圈冷卻方式, 以降低潛艇的輻射雜訊。 另外, 法國一貫堅持的電力推進方式也是為了達到降低輻射雜訊的目的。

第八名:法國梭子魚級攻擊核潛艇

梭子魚級核潛艇水面排水量約4100噸, 設計水下最高潛航速度約25節, 最大下潛深度超過350米。 新核潛艇主要設計思想是保護航母戰鬥群, 同時又完全有能力獨立進行作戰。 首艇在2005年開工建造,以每兩年一艘的速度從2014年開始交付。法國梭子魚級攻擊核潛艇按照計畫,梭子魚級核潛艇採用泵動噴射推進方式,而不是常見核潛艇上設置的大側斜螺旋槳,這樣可減少潛艇航行產生的空泡噪音,其水下噪音僅110分貝,接近美國洛杉磯級核潛艇。

法國武器裝備部稱推進系統將是“新設計”,主動力裝置包括核反應爐、體積補償器、蒸汽發生器、防護裝置、兩台蒸汽渦輪機、主凝汽櫃、兩台給螺旋槳推進電機供電的發電機和兩台給艦載系統供電的發電機、迴圈泵、螺旋槳電動機、驅動螺旋槳的單軸推進裝置、指揮和控制設備,巡航時使用 電力推進,而高速航行時使用渦輪機推進。梭子魚級艇體採用與凱旋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相同的NLES-100特種鋼,最大潛深達500米,抗強壓能力與美國維吉尼亞級核潛艇的HY-130鋼相當。

第七名:美國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

洛杉磯級潛艇(英語:Los Angeles-class submarine)是美國海軍隸下的一型核動力快速攻擊潛艇(英語:Nuclear-powered fast attack submarines),是美國的第五代攻擊型潛艇,主要任務是反艦、反潛、為航空母艦戰鬥群護航。

首艦洛杉磯號於1976年11月建成服役,到了1996年SSN773 夏延號服役共建造了62艘,是美國海軍也是世界上有史以來建造數量最多的核潛艇,均由紐波特紐斯和通用電船聯合建造。

第一艘洛杉磯級潛艇於1976年服役後,為核動力潛艇定下新的靜音與速度標準。為了降低成本,洛杉磯級採用簡化後的淚滴型艦殼,艦首艦尾仍然是標準的淚滴型,然而整個艦體中段都採用簡單平直的圓型斷面構造。先前美國海軍從飛魚級開創的標準淚滴型艦殼,直徑系從艦首段開始向後擴張,至帆罩兩側附近的部位達到最大舷寬,之後開始一路收縮至艦尾,因此艦體中段各處的直徑多不相同。

洛杉磯級沿用許多先前美國核能潛艇慣用的構型,包括十字尾舵、前水準翼裝於帆罩上、單軸推進等,但是水準尾翼兩端裝置了兩片垂直的小型方形控制翼。洛杉磯級的艦身遠大於其所取代的鱘魚級,而且一開始就擁有多種武器的投射能力,如剛剛開始服役的魚叉反艦導彈,此外也使用性能優越的AN/BQQ-5聲納套件,包含艦首大型主/被動球形陣列聲納、等角被動陣列聲納與水下射控系統等,使其成為當時全球最精良的攻擊核潛艇。

第六名:英國機敏級攻擊核潛艇

機敏級攻擊核潛艇(英文:Astute-class nuclear-powered attack submarines,因為本級艇艇名均以字母“A"開頭,也將本級艇稱為A型潛艇)是英國皇家海軍隸下的最新一級戰術攻擊核潛艇。

機敏級滿載排水量7400噸,計畫建造七艘,兩艘服役,四艘在建,由英國BAE系統巴羅因弗內斯造船廠建造,1997年前三艘機敏級簽約,研發、設計與建造的合約總值將近20億英鎊,但由於設計幾經變更、技術流程、成本持續上揚、通貨膨脹、駐伊英軍開銷龐大等原因,至2008年,機敏級計畫已經超支48%(約12億英鎊),進度延遲達到47個月。

機敏級的艦體細部造型十分光滑簡潔,帆罩造型與前衛級(Vanguard class)戰略核潛艇相似,都為向上漸縮型,以降低航行時產生的噪音以及受到的阻力。機敏級的艦體表面也敷設能隔絕本身噪音並降低敵方主動聲納回波的隔音瓦。

第五名:俄羅斯阿庫拉級攻擊型核潛艇

阿庫拉,俄語意為“鯊魚”,是西方國家賦予俄羅斯971級攻擊型核潛艇的稱謂。在蘇聯,“鯊魚”的名字最終被賦予給了941級戰略導彈核潛艇——今天的“颱風”,而971型真正的稱謂是“梭子魚”,一種體型如梭,靈巧速動的海生魚類。西方人的命名更多是誇大恐懼,而俄羅斯原版的名稱則主要突出了其特點。971核潛艇的性能顯然更加像梭子魚,令人毛骨悚然的鯊魚用來形容941颱風級顯然更為恰當。

971型核潛艇和945“塞拉”、685“共青團員”級處於同一時代,是蘇聯80年代初建造出來的最新一代核潛艇。在當時,蘇聯國力強盛,人才濟濟,建造新一代核潛艇的任務居然被同時發送至三家以寶石為名稱的知名潛艇設計局——孔雀石、紅寶石和天青石設計局,意圖讓三家各自打造自己的先進潛艇,而海軍則將造出的潛艇通通收納,比較其長短並量才選用。

於是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蘇聯居然同時量產了971、945,兩種迥異的核潛艇和第三種差距更大而技術含量相差無幾的核潛艇“共青團員”同時在蘇聯控制的海域遊弋著,這在西方顯然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第四名:中國093G型攻擊型核潛艇

093G型核潛艇是中國海軍的核動力攻擊型潛艇。2015年2月,有照片顯示,中國葫蘆島造船廠疑似已完成3艘093G核動力攻擊潛艇的建造工作,並開始已經服役。該型潛艇疑似是093級核潛艇的改良型號,並可能已經具備了導彈垂直發射裝置,因而被媒體稱為“航母殺手”。

在核潛艇建設方面,美國是世界上最強的國家,體系齊全,不但有戰略導彈核潛艇、巡航導彈核潛艇,還有多種攻擊型核潛艇,而且數量全球最多。在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裡,中國是發展核潛艇最晚的國家,但是,我們的進步很快,補齊了海軍作戰的短板。

現在,中國不但有戰略導彈核潛艇,還有攻擊型核潛艇,已經形成中國海軍自己的特色。既有用戰略核潛艇進行二次打擊的能力,同時也有使用攻擊核潛艇為艦隊護航或實施對艦、對陸攻擊,以及反潛作戰任務。首批建造完成的三艘093G核潛艇的指揮台後部出現明顯的隆起,說明垂直發射導彈裝置已經安裝到位,其性能遠超俄奧斯卡級巡航導彈核潛艇,已成實至名歸的“航母殺手”。

從公佈的圖片看,093G新型攻擊核潛艇依然採用了水滴線型設計,以及和外國現代化潛艇類似的機翼形狀剖面,以提高速度和機動性,降低噪音。其平行舯體段長度明顯比093更長,為標準的拉長水滴線型,長度約為104到105米,比093的98到99米略長,增加的長度主要在於增加了垂直發射器,可安裝鷹擊18反艦導彈與對陸攻擊巡航導彈。

拉長水滴線型從線型性能上講,具有和水滴線型相似的水動力性能,卻規避了水滴型潛艇,耐壓殼體建造難度高、艙內設備佈置困難等弊病。在總體佈局上,093型艇依舊採用成熟可靠的圍殼舵、錐尾、單軸單槳、尾十字舵形式,為水滴型潛艇標準的常規佈局。

093G型核潛艇的圍殼型潛艇圍殼採用了西方流派的機翼剖面狀形狀後,對改善新型核潛艇水下機動性、快速性、降低水動噪音、削減聲發射強度都有很大好處。

第三名:俄羅斯亞森級攻擊型核潛艇

“亞森”級核潛艇(英語:Yasen class nuclear submarines;俄語:Атомные подводные лодки класса Ясен;北約代號“北德文斯克”級)是俄海軍自蘇聯解體後研製並裝備的第一型攻擊型核潛艇。“亞森”級核潛艇用以來替代“奧斯卡”巡航導彈核潛艇和“阿庫拉”級攻擊核潛艇的新一代多功能靜音核潛艇。

由阿庫拉級和阿爾法級發展而來,計畫用來取代目前俄羅斯海軍中于蘇聯時期研製的潛艇,包括阿庫拉級和奧斯卡級。亞森級核潛艇在西方軍事界稱為“世界最先進攻擊核潛艇”。未來20年內,它將和北風之神級核潛艇一起,構成俄羅斯海軍力量的核心。

第二名:美國海狼級核潛艇

海狼級潛艇(英語:Seawolf-class submarine)是美國海軍隸下的一型核動力快速攻擊潛艇(英語:Nuclear-powered fast attack submarines),設計任務是在各大洋與北冰洋冷水對抗任何蘇聯現有與未來核潛艇,並取得制海權的反潛獵殺核潛艇,在設計上堪稱是潛艇進行反潛作戰的極致產物。

但由於建造期間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美國軍事預算縮水,國防工業普遍不景氣,加之本級艇革新技術運用較多,技術經驗匱乏,導致建造期間事故頻發,預算超標,致使原本預計建造29艘的海狼級只建造了三艘便宣告停工。

第一名:美國維吉尼亞級核潛艇

維吉尼亞級核動力攻擊潛艇(Virginia class submarine,又稱為774級)是美國海軍第一艘同時針對大洋和瀕海兩種功能設計的核潛艇,由NSSN計畫衍伸而來,同時也是一種取代冷戰時代海狼級核潛艇的便宜方案。維吉尼亞級成軍後預計取代洛杉磯級潛艇,計畫建造30艘,均由紐波特紐斯造船公司、通用動力電船公司聯合建造。

在冷戰時期,美國海軍攻擊型核潛艇的基本使命是在大洋深處與蘇聯的核潛艇進行對抗,或者是在全球範圍內對蘇聯核潛艇,特別是對蘇聯的彈道導彈核潛艇進行長期的跟蹤與監視。

因此,在那一段歷史時期內,美國海軍攻擊型核潛艇的基本設計思想是把具有水下高速、大深度下潛能力以及安靜性作為攻擊型核潛艇最重要的性能指標。美國海軍的“洛杉磯”級以及“海狼”攻擊型核潛艇是體現美國海軍冷戰時期攻擊型核潛艇設計思想的典型。

隨著冷戰對峙局面的消失,美國海軍的攻擊型核潛艇失去了昔日在大洋深處的蘇聯核潛艇對手,因此其主要使命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在新的形勢下,美國海軍賦予攻擊型核潛艇的主要使命是處理地域性戰爭、利用潛射導彈對陸地目標實施攻擊、在沿海從事反潛作戰、對特種部隊進行支援以及擔任航母作戰編隊的直接支援等。

目前美國海軍攻擊型核潛艇的設計思想是以多功能、多用途為主。冷戰之後的新型攻擊型核潛艇除了保留冷戰時期原有的安靜性之外,將不再把水下高速和大深度下潛能力作為孜孜追求的基本目標。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海軍開始迅速地修正冷戰時期制定的原“百人隊長”級核潛艇的性能指標。

首艇在2005年開工建造,以每兩年一艘的速度從2014年開始交付。法國梭子魚級攻擊核潛艇按照計畫,梭子魚級核潛艇採用泵動噴射推進方式,而不是常見核潛艇上設置的大側斜螺旋槳,這樣可減少潛艇航行產生的空泡噪音,其水下噪音僅110分貝,接近美國洛杉磯級核潛艇。

法國武器裝備部稱推進系統將是“新設計”,主動力裝置包括核反應爐、體積補償器、蒸汽發生器、防護裝置、兩台蒸汽渦輪機、主凝汽櫃、兩台給螺旋槳推進電機供電的發電機和兩台給艦載系統供電的發電機、迴圈泵、螺旋槳電動機、驅動螺旋槳的單軸推進裝置、指揮和控制設備,巡航時使用 電力推進,而高速航行時使用渦輪機推進。梭子魚級艇體採用與凱旋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相同的NLES-100特種鋼,最大潛深達500米,抗強壓能力與美國維吉尼亞級核潛艇的HY-130鋼相當。

第七名:美國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

洛杉磯級潛艇(英語:Los Angeles-class submarine)是美國海軍隸下的一型核動力快速攻擊潛艇(英語:Nuclear-powered fast attack submarines),是美國的第五代攻擊型潛艇,主要任務是反艦、反潛、為航空母艦戰鬥群護航。

首艦洛杉磯號於1976年11月建成服役,到了1996年SSN773 夏延號服役共建造了62艘,是美國海軍也是世界上有史以來建造數量最多的核潛艇,均由紐波特紐斯和通用電船聯合建造。

第一艘洛杉磯級潛艇於1976年服役後,為核動力潛艇定下新的靜音與速度標準。為了降低成本,洛杉磯級採用簡化後的淚滴型艦殼,艦首艦尾仍然是標準的淚滴型,然而整個艦體中段都採用簡單平直的圓型斷面構造。先前美國海軍從飛魚級開創的標準淚滴型艦殼,直徑系從艦首段開始向後擴張,至帆罩兩側附近的部位達到最大舷寬,之後開始一路收縮至艦尾,因此艦體中段各處的直徑多不相同。

洛杉磯級沿用許多先前美國核能潛艇慣用的構型,包括十字尾舵、前水準翼裝於帆罩上、單軸推進等,但是水準尾翼兩端裝置了兩片垂直的小型方形控制翼。洛杉磯級的艦身遠大於其所取代的鱘魚級,而且一開始就擁有多種武器的投射能力,如剛剛開始服役的魚叉反艦導彈,此外也使用性能優越的AN/BQQ-5聲納套件,包含艦首大型主/被動球形陣列聲納、等角被動陣列聲納與水下射控系統等,使其成為當時全球最精良的攻擊核潛艇。

第六名:英國機敏級攻擊核潛艇

機敏級攻擊核潛艇(英文:Astute-class nuclear-powered attack submarines,因為本級艇艇名均以字母“A"開頭,也將本級艇稱為A型潛艇)是英國皇家海軍隸下的最新一級戰術攻擊核潛艇。

機敏級滿載排水量7400噸,計畫建造七艘,兩艘服役,四艘在建,由英國BAE系統巴羅因弗內斯造船廠建造,1997年前三艘機敏級簽約,研發、設計與建造的合約總值將近20億英鎊,但由於設計幾經變更、技術流程、成本持續上揚、通貨膨脹、駐伊英軍開銷龐大等原因,至2008年,機敏級計畫已經超支48%(約12億英鎊),進度延遲達到47個月。

機敏級的艦體細部造型十分光滑簡潔,帆罩造型與前衛級(Vanguard class)戰略核潛艇相似,都為向上漸縮型,以降低航行時產生的噪音以及受到的阻力。機敏級的艦體表面也敷設能隔絕本身噪音並降低敵方主動聲納回波的隔音瓦。

第五名:俄羅斯阿庫拉級攻擊型核潛艇

阿庫拉,俄語意為“鯊魚”,是西方國家賦予俄羅斯971級攻擊型核潛艇的稱謂。在蘇聯,“鯊魚”的名字最終被賦予給了941級戰略導彈核潛艇——今天的“颱風”,而971型真正的稱謂是“梭子魚”,一種體型如梭,靈巧速動的海生魚類。西方人的命名更多是誇大恐懼,而俄羅斯原版的名稱則主要突出了其特點。971核潛艇的性能顯然更加像梭子魚,令人毛骨悚然的鯊魚用來形容941颱風級顯然更為恰當。

971型核潛艇和945“塞拉”、685“共青團員”級處於同一時代,是蘇聯80年代初建造出來的最新一代核潛艇。在當時,蘇聯國力強盛,人才濟濟,建造新一代核潛艇的任務居然被同時發送至三家以寶石為名稱的知名潛艇設計局——孔雀石、紅寶石和天青石設計局,意圖讓三家各自打造自己的先進潛艇,而海軍則將造出的潛艇通通收納,比較其長短並量才選用。

於是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蘇聯居然同時量產了971、945,兩種迥異的核潛艇和第三種差距更大而技術含量相差無幾的核潛艇“共青團員”同時在蘇聯控制的海域遊弋著,這在西方顯然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第四名:中國093G型攻擊型核潛艇

093G型核潛艇是中國海軍的核動力攻擊型潛艇。2015年2月,有照片顯示,中國葫蘆島造船廠疑似已完成3艘093G核動力攻擊潛艇的建造工作,並開始已經服役。該型潛艇疑似是093級核潛艇的改良型號,並可能已經具備了導彈垂直發射裝置,因而被媒體稱為“航母殺手”。

在核潛艇建設方面,美國是世界上最強的國家,體系齊全,不但有戰略導彈核潛艇、巡航導彈核潛艇,還有多種攻擊型核潛艇,而且數量全球最多。在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裡,中國是發展核潛艇最晚的國家,但是,我們的進步很快,補齊了海軍作戰的短板。

現在,中國不但有戰略導彈核潛艇,還有攻擊型核潛艇,已經形成中國海軍自己的特色。既有用戰略核潛艇進行二次打擊的能力,同時也有使用攻擊核潛艇為艦隊護航或實施對艦、對陸攻擊,以及反潛作戰任務。首批建造完成的三艘093G核潛艇的指揮台後部出現明顯的隆起,說明垂直發射導彈裝置已經安裝到位,其性能遠超俄奧斯卡級巡航導彈核潛艇,已成實至名歸的“航母殺手”。

從公佈的圖片看,093G新型攻擊核潛艇依然採用了水滴線型設計,以及和外國現代化潛艇類似的機翼形狀剖面,以提高速度和機動性,降低噪音。其平行舯體段長度明顯比093更長,為標準的拉長水滴線型,長度約為104到105米,比093的98到99米略長,增加的長度主要在於增加了垂直發射器,可安裝鷹擊18反艦導彈與對陸攻擊巡航導彈。

拉長水滴線型從線型性能上講,具有和水滴線型相似的水動力性能,卻規避了水滴型潛艇,耐壓殼體建造難度高、艙內設備佈置困難等弊病。在總體佈局上,093型艇依舊採用成熟可靠的圍殼舵、錐尾、單軸單槳、尾十字舵形式,為水滴型潛艇標準的常規佈局。

093G型核潛艇的圍殼型潛艇圍殼採用了西方流派的機翼剖面狀形狀後,對改善新型核潛艇水下機動性、快速性、降低水動噪音、削減聲發射強度都有很大好處。

第三名:俄羅斯亞森級攻擊型核潛艇

“亞森”級核潛艇(英語:Yasen class nuclear submarines;俄語:Атомные подводные лодки класса Ясен;北約代號“北德文斯克”級)是俄海軍自蘇聯解體後研製並裝備的第一型攻擊型核潛艇。“亞森”級核潛艇用以來替代“奧斯卡”巡航導彈核潛艇和“阿庫拉”級攻擊核潛艇的新一代多功能靜音核潛艇。

由阿庫拉級和阿爾法級發展而來,計畫用來取代目前俄羅斯海軍中于蘇聯時期研製的潛艇,包括阿庫拉級和奧斯卡級。亞森級核潛艇在西方軍事界稱為“世界最先進攻擊核潛艇”。未來20年內,它將和北風之神級核潛艇一起,構成俄羅斯海軍力量的核心。

第二名:美國海狼級核潛艇

海狼級潛艇(英語:Seawolf-class submarine)是美國海軍隸下的一型核動力快速攻擊潛艇(英語:Nuclear-powered fast attack submarines),設計任務是在各大洋與北冰洋冷水對抗任何蘇聯現有與未來核潛艇,並取得制海權的反潛獵殺核潛艇,在設計上堪稱是潛艇進行反潛作戰的極致產物。

但由於建造期間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美國軍事預算縮水,國防工業普遍不景氣,加之本級艇革新技術運用較多,技術經驗匱乏,導致建造期間事故頻發,預算超標,致使原本預計建造29艘的海狼級只建造了三艘便宣告停工。

第一名:美國維吉尼亞級核潛艇

維吉尼亞級核動力攻擊潛艇(Virginia class submarine,又稱為774級)是美國海軍第一艘同時針對大洋和瀕海兩種功能設計的核潛艇,由NSSN計畫衍伸而來,同時也是一種取代冷戰時代海狼級核潛艇的便宜方案。維吉尼亞級成軍後預計取代洛杉磯級潛艇,計畫建造30艘,均由紐波特紐斯造船公司、通用動力電船公司聯合建造。

在冷戰時期,美國海軍攻擊型核潛艇的基本使命是在大洋深處與蘇聯的核潛艇進行對抗,或者是在全球範圍內對蘇聯核潛艇,特別是對蘇聯的彈道導彈核潛艇進行長期的跟蹤與監視。

因此,在那一段歷史時期內,美國海軍攻擊型核潛艇的基本設計思想是把具有水下高速、大深度下潛能力以及安靜性作為攻擊型核潛艇最重要的性能指標。美國海軍的“洛杉磯”級以及“海狼”攻擊型核潛艇是體現美國海軍冷戰時期攻擊型核潛艇設計思想的典型。

隨著冷戰對峙局面的消失,美國海軍的攻擊型核潛艇失去了昔日在大洋深處的蘇聯核潛艇對手,因此其主要使命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在新的形勢下,美國海軍賦予攻擊型核潛艇的主要使命是處理地域性戰爭、利用潛射導彈對陸地目標實施攻擊、在沿海從事反潛作戰、對特種部隊進行支援以及擔任航母作戰編隊的直接支援等。

目前美國海軍攻擊型核潛艇的設計思想是以多功能、多用途為主。冷戰之後的新型攻擊型核潛艇除了保留冷戰時期原有的安靜性之外,將不再把水下高速和大深度下潛能力作為孜孜追求的基本目標。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海軍開始迅速地修正冷戰時期制定的原“百人隊長”級核潛艇的性能指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