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把電影裡的情節當成發生在愛迪生身上的真事,修改被證偽的課文還需要討論嗎

如果一篇課文切實被證偽, 那就再沒什麼可討論的, 需要立刻組織人員修改。

文/任孟山

近日, 人教社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第137-139頁的課文《愛迪生救媽媽》引發了社會關注。 該篇課文主要說的是, 愛迪生7歲那年, 媽媽得了闌尾炎, 由於來不及上醫院, 家裡燈光又昏暗, 他就想出了用鏡子聚光的辦法, 使媽媽手術成功。 該文被質疑的是“1847年出生的愛迪生7歲那年是1854年, 而世界上第一例闌尾炎手術是1886年, 也就是說, 愛迪生小時候, 根本還沒有闌尾炎手術。 ”

總有較真的人。 騰訊較真欄目研究後發現, 這個故事其實來自於1940年的一部美國電影《小湯姆愛迪生》。

電影沒有說愛迪生媽媽患了闌尾炎, 愛迪生也比7歲要大, 而且借鏡子蠟燭等都是愛迪生一個人完成, 不像中文故事添加了許多“小夥伴”以及“爸爸”。 事情至此, 大致了然:人教版課文“愛迪生救媽媽”, 最早來源於電影故事, 沒有充分的事實證明。

也就是說, 咱們的教材把電影裡的情節當成了發生在愛迪生身上的真事, 這顯然屬於事實性錯誤。 但是, 我注意到, 出版社的回應也挺有意思:“我們有相關的依據, 也並不像媒體之前說的這是一篇不屬實的‘假課文’。 ”“這個課文也不止有人教社一個出版社出版的語文教材在用, 很多出版社的語文教材也都有這篇課文, 這些報導出來之後, 我們又給教育部寫了相關的情況說明。 ”

我們絕大多數人應該都是學著《愛迪生救媽媽》教材長大的, 估計沒有人認為愛迪生的文章是出版社杜撰的。 在萬眾矚目之下, 編寫課本者肯定也不敢疏忽懈怠。 但是, 這不意味著絕對不會出現錯誤, 都非聖人,

犯個錯誤也正常。 不過, 錯誤被發現之後的態度和行為, 特別重要。

依據最基本的邏輯, 應該是馬上組織專家確證是否確實是錯誤, 如果切實被證偽, 那就再沒什麼可討論的, 需要立刻組織人員修改;正在使用且不更換教材的, 由授課教師向學生做出說明。

享有巨大聲譽的《開明國語課本》編纂者葉聖陶曾說, “開學那天, 小學一年級的孩子是頭一回跨進學校, 覺得什麼都既新鮮又陌生。 見到老師, 他們上前去鞠躬問好, 老師微笑著歡迎他們。 等到上課了, 翻開課本一看, 剛才溫馨的一刹那原來已經寫在課本裡了!老師此時如果善於啟發, 定能使孩子感到學習的快活, 逐漸養成觀察和思考的好習慣。 ”葉聖陶的意思很明白:語文課本要教孩子學的不光是語文,

更重要的是學會觀察與思考, 學會做人。 如果課文本身就不真實, 教育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這也是為何人們對小學語文課文真實性總是揪著不放的最根本原因。

互聯網帶來的大範圍即時性資訊傳播促進了知識傳播,

讓更多的人可以相互求證, 共同求真。 被證偽的資訊和知識加以及時修正, 是回應社會的題中之義。 我們這麼一個重視教育的國度, 既然大家在找學區房、買學區房、上好學校方面那麼賣力、那麼認真、那麼捨得下本, 在從小給學生最基本知識的課本上更應該來不得半點馬虎, 應該給學生真實的知識, 不至於讓他們到長大後顛覆課本重新學習。

□任孟山(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

往期推薦:

“食品造假直接入刑”是不是治假食品的“大殺器”?

美國務卿首次訪華, 朝鮮問題上能實現“對表”嗎

可別把工程安全寄託於“作法事”

濮陽一高宿舍命案:極端個案下, 是怎樣的沉重

深陷“地價門”, 安倍會重蹈朴槿惠的覆轍嗎

特別提示:留言如入選新京報A03版“微言大義", 請在後臺回復您的“真實姓名+銀行卡號”。

識別上方二維碼關注“新京報社論”公號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新京報評論

請在後臺回復您的“真實姓名+銀行卡號”。

識別上方二維碼關注“新京報社論”公號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新京報評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