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微關注」肥東小夥寫黃山旅遊指南“專供”老外!出版欲用上高科技!

何其兵

一個從業20年的導遊, 近十年來, 他搜集黃山相關文化資料, 針對外國遊客寫了20多萬字的文章, 欲出版並中英文點讀。

何其兵向記者展示印有黃山美景的票據

陰差陽錯 沒當成老師反而做導遊

“1999年, 第一次給外國遊客導遊, 這對英國夫婦給了我一百元小費, 我當時感覺有點激動, 同時又感覺自己學識淺薄, 沒有把黃山的美景盡情展示給客人, 有點愧疚。 ”何其兵說, 他1997年從肥東老家的一所中學畢業後,

來到徽州師範專科學校即現在的黃山學院就讀英文專業, 原本應該畢業後在一所學校當教師。 1999年國慶日, 當地有一家旅行社假期導遊不夠用, 找到何其兵, 請他帶兩個英國遊客遊覽黃山。

此後, 何其兵又多次帶外國遊客游黃山, 畢業後也沒有去當教師, 反而順理成章地考了導遊資格證, 成了一個專門給外國人介紹黃山的導遊。 對導遊這個工作, 何其兵很是享受, 他說, 一次一次地帶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登上黃山之巔, 和客人一起享受著那無與倫比的自然美景, 呼吸著新鮮的富含負氧離子的空氣, 感覺自己的工作還是蠻好的。

美好願望 分享更多黃山文化遺產

隨著時間的推移, 何其兵心裡又感覺到有些缺憾, 外國遊客在這裡能夠看到的書絕大多數是關於黃山自然景色的, 無論是精美的圖片還是一些簡短的文字介紹;另一方面, 導遊在給外國遊客介紹黃山時, 如果只講些松、石、雲或傳說故事, 感覺缺少了很多東西, 要知道,

黃山不單是世界自然遺產, 更是世界文化遺產。 如果能和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分享更多黃山深厚的文化遺產, 那該是多麼美妙的一件事。 他說, 最近十餘年來, 自己一直在做黃山文化遺產的搜集和整理工作, 不搜集整理, 還真的不知道, 原來早在北宋年間, 在黃山最早的志書《黃山圖經》裡就有了今日我們熟知的黃山山峰名, 譬如煉丹、天都、青鸞、紫石、缽盂、桃花、朱砂、獅子、諸峰, “是誰給這些山峰命名的?他們又是如何命名的呢?”此外, 在黃山的水簾洞裡, 軒轅黃帝在這裡創作了《八極遊》、《華胥引》及《夢游》古琴曲, 在黃山的始信峰曾經有三棵聚音松, 在始信峰頂和獅子林裡常有悠揚的琴聲飄蕩, “你能想像當你立于黃山之巔,
聆聽諸如《欸乃》、《瀟湘水雲》這些古琴曲會有什麼樣的人生感悟嗎?”

創新出版 想用高科技講述黃山故事

十多年來, 何其兵針對外國遊客搜集黃山相關文化資料, 數易其稿, 最近才完成45篇文章, 約20多萬字, 正打算出版並中英文點讀。

何其兵認為, 夢筆生花是黃山最奇特的景點之一, 是松與石的完美結合,同時它還有那麼多的故事,自己準備出版的書籍也希望擁有這樣的一支筆,遊客不僅可以看到黃山的美景,更可以聽到徽州的故事。

何其兵坦言,現在這本書在翻譯成英文和出版方面都有資金上的困難,因為這本書涉及很多黃山本土文化的東西,本著讓更多的外國友人可以理解,分享這樣的文化,所以地道、準確的翻譯是很有必要的。其次因為用點讀的方式出版,成本會比普通的書本要高。

何其兵說,自己還在努力,希望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關注黃山、關注黃山文化,和自己一起修改這本書並真正地出版傳播出去。

配圖來源網路

是松與石的完美結合,同時它還有那麼多的故事,自己準備出版的書籍也希望擁有這樣的一支筆,遊客不僅可以看到黃山的美景,更可以聽到徽州的故事。

何其兵坦言,現在這本書在翻譯成英文和出版方面都有資金上的困難,因為這本書涉及很多黃山本土文化的東西,本著讓更多的外國友人可以理解,分享這樣的文化,所以地道、準確的翻譯是很有必要的。其次因為用點讀的方式出版,成本會比普通的書本要高。

何其兵說,自己還在努力,希望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關注黃山、關注黃山文化,和自己一起修改這本書並真正地出版傳播出去。

配圖來源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